三线工业遗产的更新与改造策略探索
——以昌化镇8300厂改造为例
2022-03-23梁珂
梁珂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 引言
20世纪60到80年代期间,在我国的中西部山区遵循“靠山、分散、隐蔽”的原则,开展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的工业建设运动,史称“三线建设”[2]。在整个建设过程中,三线工业建筑主要围绕工业生产服务展开,随着工业投产,后期在生活配套设施方面不断完善,其空间上呈现出丰富多元的建筑类型,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和独特性。随着国际环境的转变以及国内经济的调整,大部分三线企业经历了搬迁、重组、转型的过程,甚至一部分破产,由此产生了大量三线工业遗产。这些工业遗产不仅是“三线建设”这一特殊时期的历史见证,还承载着当年三线建设者独有的情怀与共同记忆,同时也是三线精神的载体[3]。作为新中国建设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线建设遗存建筑的历史、理论与现实价值亟待引起更多关注,现状遗留的工业遗址也需要更新与改造,从而获得新生。
2 8300厂现状概述
8300 厂位于临安的昌化镇,原是浙江“小三线”军工企业,后改名成为国营8300厂,又称为“天目机器厂”,主要生产供应部队使用的发报机、小电台等部队通信设备,为国防通信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随着20 世纪90 年代一批老工业企业的改制或撤离,8300厂成为临安现存最大规模的工业遗存。
2.1 区位特征
8300 厂位于现杭州市临安区西部的昌化镇,距离杭州市市区100km。作为浙江有代表性的古镇之一,昌化镇将按照公共服务中心、区域交通枢纽、旅游集散中心、西部富美龙头的功能定位着力打造成为杭徽门户重镇、生态品质新城。8300 厂作为昌化镇重点打造的项目之一,其地理位置及山水条件十分优越,周边山水聚秀,云集杭州、黄山、千岛湖、天目山等引流性超强的风景名胜,同时也是从杭州市区通往河桥古镇、柳溪江等省内旅游景区的必经之地。地理区位优势将成为8300 厂寻求改造突破最重要的切入点之一。
2.2 功能概述
8300 厂占地近20hm2,工厂由老职工们亲手组建,功能体系完善。厂区建筑除了必备的工业车间以外,还包括了宿舍、食堂、办公楼、托儿所等功能用房。随着国家进步与发展,国家对三线建设做出了战略性调整,逐步进行改制和搬迁。现如今,8300工厂已停产多时,厂房中的机械已经全部被移除,整个厂区只留下建筑本体。虽然8300 厂留存下来的旧厂房具有独特魅力,但老园区整体环境破旧脏乱、违建建筑现象十分严重。近些年,政府逐渐开始重点关注三线工业遗址的改造与更新,8300 厂也引入了新的血液。但是现阶段8300 厂的蜕变之路并不完善,改造后园区整体功能定位不明确,缺乏统一的系统性,同时设施改造也不健全。
3 8300厂历史价值与特征
3.1 建筑空间的历史价值与特征
8300厂现状建筑基本保留了原有厂房的建筑外形特征,原有的厂区第一车间、第二车间、丝印间、模具车间等建筑样式构成了8300厂主要的建筑风貌,主要为红砖结构或砖混预制楼板结构形式,建造工艺包括镂空砖墙,虎皮墙砌筑,预制混凝土楼板等,如今外在建筑形象依稀能唤起人们对三线时代的记忆。这些不同时期的建造痕迹反映了那个时期老三线工厂的历史记忆和建筑文化价值(见图1)。
图1 8300厂现状建筑照片
3.2 景观的历史价值与特征
8300厂所在场地北临清凉峰景区,西临昌化溪,地势山水环抱,四条山脉廊道、三条山谷汇水廊道在此处交织。厂区内部高差较大,高程复杂,形成了高低错落的空间层次。此外,厂区内景观植被长势良好,品种多样,现状主要以水杉、香樟、桧柏、油松为主要树种,具备一定的种植特色。但厂区内景观植物缺乏整体设计梳理,种植结构及种植分区不明晰,无法形成景观特色。
4 8300厂现状存在的问题
4.1 公共空间结构不清晰
由于违章搭建及部分建筑单独改造,建筑城市空间肌理十分零散,功能结构不清晰,交通组织不顺畅。厂区内部道路系统混乱,公共空间多为消极空间,生态自然与主要活动区也被隔离,影响了厂区功能的便利性,也限制了厂区未来的发展。
4.2 建筑物闲置破损严重、记忆场景缺失
建筑内部机械设备以及部分房屋构件被拆除变卖,室内空间常年遭到废弃,破损严重。建筑外立面红砖房墙体等虽保留完整,但门窗破损严重。
4.3 景观杂乱无序、缺乏整体梳理
随着8300厂的搬迁,场地原有的自然景观资源与较高的植被覆盖率变得杂乱无序,荒草丛生。
5 8300厂更新与改造策略
5.1 产业更新策略
结合8300厂的区域特征、现状功能以及地理位置的优势,打造一个丰富、完整、多方位的产品体系(见图2)[4]。
图2 8300厂产业策略分布图
1)建设乡村振兴与美丽城镇建设的示范基地
随着新时代经济的发展,8300 厂可以为古镇昌化赋予更多活力。结合我国乡村振兴与美丽城镇建设的政策,打造富有当地特色的美丽乡村展示窗口,向各路游客展示当地的蓬勃发展。
2)打造一站式旅游度假目的地
标签性的历史旅游资源与稀缺性的自然旅游资源加乘,打造具有时尚IP属性、突出三线工业的怀旧主题,同时能够满足人们游、购、娱、吃、住、行的全方位旅游一站式旅游度假目的地[5]。
3)建立骑行联盟驿站
借助临安天然的山地自然景观特色,规划打造临安专属骑行路线,并设立骑行驿站,促进地区户外产业的兴旺发展,助力盘活浙西旅游板块。
4)打造服务新农人的创新创业基地
结合当代“新农人”创新创业的蓬勃势头和强强联合的需求,吸引更多的新农人回归乡村振兴,推动社会资本进军三农领域,为厂区带来常驻群体。
5.2 建筑空间更新策略
8300厂区空间策略在延续原有厂区空间尺度与肌理的基础上,通过拆除零散无保留价值的建筑,更新、改造旧建筑及新建建筑的方式,梳理公共空间结构,完善道路交通组织,增加不同层次的空间节点,形成公共空间组合联动,形成一个公共服务心与三条弹性发展谷的总体空间结构。建筑空间更新设计提取原有历史建筑设计语言,对原有街区空间肌理、立面风貌、空间特征、历史沉淀、文化印记做最大程度的保留和修复,在保护的基础上还原场所特征,提升空间体验。功能方面充分利用现有保留建筑,改造结合场地高程,新建建筑与改造建筑和谐共生。
现状建筑更新改造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已经改造完成的建筑:建筑缺乏统一性,丧失历史记忆与建筑文化,这类建筑应还原历史风貌,恢复原有的空间记忆。
②具有历史风貌的空间跨度大的厂房,设备用房及宿舍和办公建筑,这类建筑具有保留价值,应采用修缮及加建的方式进行更新,并通过功能上的置换,赋予符合新业态的功能价值。
③形态不一、无历史价值的小尺度房屋,这类建筑无保留价值,可以选择更新拆除。
5.3 景观生态策略
景观空间设计充分依托清凉峰自然优势,尊重厂区历史记忆,突出场地独特景观特质,并适应新功能的需求。设计以现有公共空间为基础,梳理原有地形地貌,提取景观空间特点。同时,结合新的厂区及建筑功能业态,通过对客群的分析,合理、有层次地布局公共空间,提供多种活动需求的场所。
景观种植方面依托现状厂区良好的植被资源,强化厂区内特色树种,形成特色种植区,并结合功能明确分区,补充行道树、庭荫树等功能性种植,形成富有特色、环境舒适的室外空间。景观材质与自然、工业、建筑充分融合,运用厂区现有当地材质,小料石、河滩石、红砖等,质朴而不缺乏特色。
5.4 投资运营策略
在前期开发工作中,8300 厂区整体规划设计本着善用地形、保护生态、综合交通、保护与合理利用工业遗存的总体原则,分期分时序开发,并设立弹性开发单元,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经营特色民宿、创办各类工作室,以满足灵活租售的需求。同时,开发者应集结优势资源,借助政府的力量,积极推动项目开发的进程,做到组织明确、责权清晰。
在后期运营中,开发者、设计师、政府等多方应努力合作,积极推广,实行全过程监控与影响评估,及时调整发展方向与产业策略,使8300厂的更新与改造持续为厂区及周边城市空间带来无限活力。
6 结语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三线工业遗址的更新与改造已成为地区发展的重点。三线工业遗产作为我国特色的工业文化遗产,对城市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与延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通过有效、合理地开发与更新策略,不仅可以传承工业遗产文化,也能将工业遗址变废为宝,给社会带来经济与文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