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电子器件”课程思政改革探索

2022-03-23刘继芝钟智勇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微电子环节思政

任 敏, 刘继芝, 钟智勇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成都 61005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容易受到负面影响的阶段,亟需正确的教育和引导[2]。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学中,是高校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课程思政改革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培养有理想、有信念、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接班人。

信息技术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基础和支柱,微电子技术则是信息技术的基石[3]。微电子产业是我国长期被“卡脖子”的战略支柱产业。电子科技大学是我国高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的领头羊,而微电子专业又是本校的特色专业,是教育部认定的A+学科。作为专业核心基础课,“微电子器件”是构建学生知识体系的基石,更是塑造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因此,在本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改革目标和建设思路

“微电子器件”是电子科技大学为微电子方向本科大三学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课堂讲授环节和学生实验环节。课堂讲授环节内容包括:半导体基本方程、二极管、双极型晶体管与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的基本理论;实验教学环节则主要针对上述器件的电学特性进行测试分析和仿真设计。课堂教学与实验环节相得益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但在本课程的传统教学中,存在着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的脱节,在人才培养上存在较大的弊端。结合我国微电子产业发展的时代大背景和本课程的特点,课程组将教学目标从之前的单一专业目标,调整为一个总目标下的三个分目标。具体为:

总目标:坚持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培养具有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责任感和时代担当精神、扎实专业基础和创新能力的微电子行业未来领军人才。

价值塑造目标:培养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及较高的人文素养。

知识传授目标:熟练掌握典型微电子器件基本结构、原理和电学特性,以及器件分析方法。

能力培养目标: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指导下,正确认识和解决微电子领域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标,课程组厘清了建设思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充分考虑学生成长需求和学习规律进行课程思政设计,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强化思政元素的内化。

2 具体实施方案

在上述课程目标和总体思路指引下,课程组坚持做“政治上有高度、思想上有深度、情感上有温度”的课程思政,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真、善、美”,对课程各个环节设计了详细的思政方案。

2.1 教学内容建设

为了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热情,课程组探索形成了一套可操作性强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流程:首先集体研讨精准定位,找专业和思政内容契合点、学生兴趣点、国家重大需求点;再将知识传授放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的二维坐标系中,根据思政点的不同落实具体方案,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哲学素养、科学精神,以高调宣示的方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后收集教学反馈,再进行集体研讨,对思政内容和方案进行修正和优化。

利用上述方法,课程组建立了丰富的思政案例库,涵盖了国家战略、行业发展、时事热点、哲学人文、职业引导等,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人文素养等,并针对每个教学单元的特点设立阶段思政目标和与之呼应的评价节点,利于对教学过程的精准把控。具体的思政教学方案如下表1所示。

表1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2.2 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内容优化的基础上,课程组也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将思政元素贯穿于完整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如图1所示,课堂上利用思政案例教学、学生分组报告等增加生动性;课外借助中英文MOOC平台等开展线上思政,分享思政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和讨论。理论教学中融入时事热点、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先进人物事迹等;实践环节以课程设计、业界参观交流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复杂问题的高阶能力。此外,利用问卷调查等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形成闭环,及时对思政内容和方式进行改进,使学生反客为主成为思政设计者。

图1 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2.3 考核机制改革

课程考核从以前的以考试为主要手段,以结果为导向,转变为以过程导向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平时表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考核评分规则在学期初向学生公布,标准清晰,如表2、表3所示。教学过程中设置评价节点,及时反馈过程成绩,做到公平公正。在课堂研讨和MOOC测评中,引入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机制,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表2 课程理论环节成绩构成

表3 课程实践环节成绩构成

3 典型的教学案例

在课程的绪论部分,提到微电子技术发展历史和现状时自然地引出“华为事件”,引导学生对我国微电子产业发展及个人职业规划进行深度思考和讨论,以达到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社会责任和奋斗精神的思政目标。如图2的教学流程图所示,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介绍我国微电子发展现状和国家对微电子的政策扶持时,引出“华为事件”,同时发布研讨任务。在随后的课外环节中,由教师在线上分享参考资料,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开展分组讨论。在接下来的课堂研讨环节,学生就微电子专业学生的历史使命等话题展开分组讨论,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并结合本课题组所研制器件和IC应用于国防装备的案例,高调宣讲责任和使命。课程组还邀请行业专家进行线上讲座,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我国微电子行业发展现状。最后,学生在课下进行总结回顾,并撰写思政小论文。

图2 教学设计流程图

本案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思路:一是教学设计从学生兴趣点和成长需求出发。“华为事件”是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也与学生就业密切相关,易引起学生共鸣。二是主要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学生通过主动阅读、思考、课堂辩论和撰写论文,让思政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本案例的教学形式丰富灵活,“润物无声”与“高调宣示”结合,课堂与课外联动,线上和线下双管齐下,使思政效果达到最佳。教师在课前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课中展示了课题组研制器件在国防装备的应用,课后邀请业界专家讲授中国微电子产业发展展望。充实的内容为思政的入脑入心提供了有力支撑。

4 课程思政改革效果

本课程除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还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肩负的振兴中国“芯”的历史使命,对学生的升学就业起到良好的引领,本科就业及深造后就业的同学多数选择了国家重点单位或华为等民族企业,实践科技报国。课程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高阶能力得到良好训练,学生应用课程所获知识在本科阶段就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和学科竞赛,在全国大学生集创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此外,课程组通过积极与兄弟院系和兄弟院校的专业课教师进行经验交流,使本课程在校内外均起到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经过课程组积极的探索和改革,本课程被先后被认定为校级、省级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并在2021年被教育部评为高等院校本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5 结语

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使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是实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微电子器件”课程组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育人,从家国情怀、专业能力、人文素养三方面,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较好的达到了思政育人的目标,有效提高了专业课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微电子环节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基于企业需求的高职微电子人才培养路径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全宅影音集成系统中最温馨的环节 室内光线控制系统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人才培养需求的微电子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谚语趣画
灵动微电子秋季发布会成功举办,引发产业热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