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配式建筑模式下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研究

2022-03-23段乐婷张雨童孙亚静

山西青年 2022年6期
关键词:计价装配式计量

段乐婷 张雨童 孙亚静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300

建筑业作为碳排放的重要行业,推进绿色装配建筑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引领全球绿色经济技术变革的新方向,助力碳中和实现[1-2]。在此背景下,装配式建筑以其低碳、环保、经济、高效的特点,得到大力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区别于传统建筑,其在设计、施工、合同管理等环节都有所改变,尤其是计量计价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3]。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基础核心课程,面向本科大三学生开设,目的使学生掌握工程造价体系组成,培养同学们编制工程造价文件能力。其教学不应拘泥于传统建筑的计量与计价,更应结合装配式建筑,完善创新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具备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一、装配式建筑模式概述

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绿色建筑是一种重要的手段。欧洲、美国和日本是最早提出并推进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国家,并形成了木结构、轻钢结构和装配式混凝土三种装配式类型[4]。2016年,我国在相关会议和政策中提出要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自此,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得到井喷式发展[5]。装配式建筑区别于传统建筑,具有降低资源消耗,提高施工效率,便于成本控制,节约人力资源,提高工程质量,良好抗震性能等优势,并促进了建筑行业绿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截至202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共计6.3亿平方米,较2019年增长50%,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约 20.5%[6]。

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内容充实,专业性强,不仅要求同学们具备识图能力,还需要掌握施工组织、施工技术、建筑材料等知识,进而掌握编制计价文件的能力。通过调研多所学校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课程教学,发现大多数高校在教学中存在类似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方法单一

大多数高校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是线下课堂并借助多媒体展示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普遍且单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兴趣较低,难保持较高听课率。从课后作业反馈效果来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牢固,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认知模糊,不具备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材适应性差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主要包含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两大内容,清单工程量的计算依据我国2013年颁布的《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 50854-2013),而定额工程量的计算和计价则参考地区消耗量定额及地区信息价。因此,大部分教材所涉及的教学案例区域性和时效性特征十分明显,而针对陕西省2009年消耗量定额的计量和计价文件的教材几乎没有,导致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脱节。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大部分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安排在大三上学期,将建筑造价软件应用实践课程安排在大三下学期,间断性学习不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此外,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大多以某项目招标价编制、投标报价编制、施工图预算等为主题,建筑造价软件应用实践课程的延后开设,使得学生在学习软件操作时已经忘记理论知识,不仅学习费力,还影响大四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

三、装配式建筑模式下对计量与计价的影响

(一)影响建筑工程的计量与计价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可分为建筑工程计量和建筑工程计价两部分内容。高校多以现浇工艺建筑为对象,结合2013版国家清单计价规范以及各地区消耗量定额,讲授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步骤。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相关施工标准有所欠缺,现有计量规范中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内容相对较少,不足以满足计量管理的需要。装配式建筑因构件设计、拆分设计及拼装工序的特殊性,无法具体明确分部分项项目的详细子目、工作内容和数量计算规则,且缺乏统一的计价依据,最终导致工程量清单无法编制的情况发生。同时,我国装配式建筑构件和配件生产的标准化程度低,无法规定统一的价格信息,也给装配式建筑计量计价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影响措施项目费用的计价

由于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前沿性和我国装配式建筑计量和计价相关规范标准的欠缺性,装配式建筑措施项目费组价尚未形成规范、科学的计价依据,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精准性。传统建筑项目建筑安装工程费用中的单价措施项目包括脚手架、模板及支架、垂直运输和超高施工增加等,工程量的清单规则多按建筑面积进行计算。而装配式建筑大部分配件和构件在工厂提前预制完成,运输至现场施工,进而模板、支架和脚手架工作量明显降低,人工效率明显提高,导致措施项目的工作时间和施工内容发生较大改变。因此,装配式建筑根据建筑面积进行工程量的计算已经不尽合理。此外,装配式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序、装配率等发生变更会使措施项目明细发生改变,引起措施项目费用变更。

(三)影响管理费和利润计取基数的确定

大部分地区对于传统建筑项目管理费和利润的计算以基数乘以相应的费率获得。以陕西省为例,其人工平整场地项目管理费和利润的计算基数是人工费,而砌筑工程管理费和利润的计算基数则是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之和。研究表明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构成中,预制构件成本的占比高达40%~80%,构件的主要成本包含材料、机械和运输成本,同时厂区基建、管理费、利润等也会分摊在构件的成本中[7]。因此,施工吊装拼装过程中,现场人工费明显降低,且随着装配率的不同,材料费和人工费比率也会出现变化。整体来说,构件材料费在装配式建筑中占比变大,人工费则随着装配率的提升而降低。此外,如何结合市场信息合理地确定人工成本,进而科学设定构配件的价格,也影响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费和利润的计算。

四、装配式建筑模式下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结合上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针对装配式建筑的特点以及装配式建筑对传统建筑计量与计价产生的影响,作为一线教师,总结教学经验,积极探索课程改革,具体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改革措施。

(一)丰富教学内容

首先,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应针对装配式建筑优势及计量与计价的特点,结合新时代鲜活案例,在传统课堂中融入装配式建筑计量与计价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同学们所学知识可以和行业前沿知识接轨。其次,教材是教师上课的基础,也是学生课前、课后自主强化学习的基础[8]。由于缺乏完全适用的教材,应鼓励青年教师结合根据国家规范和地方定额,进行《装配式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教材的编写,完善装配式建筑工程量清单体系,实现教材建设的与时俱进。最后,应整合研究内容,构建以传统计量与计价为主,装配式建筑计量与计价为辅的课程教学体系。

(二)创新教学方法

大数据、“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进着互联网教学思维的创新发展,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兴趣浓厚,接受和应用能力也较强。高校一线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以学校的智慧教室、中国MOOC线上平台等资源为依托,进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混合式教学、项目式学习和翻转课堂等学习方式,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可以搭设互动学习交流平台,促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并处于长期活跃状态,达到课前分享、课堂乐享和课后创享的效果。

(三)融入课堂思政

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发展使建筑行业朝着绿色、健康和可持续方面发展,教师应充分挖掘装配式建筑技术的思政元素,在课堂中结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培养学生紧跟行业发展的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同学们树立并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引入武汉火神山医院工程案例,该项目采用“BIM+装配式”建筑方案,仅用十天完工,中国速度让世界震惊,吹响了全民抗疫的号角。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加深对党和国家的热爱,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四)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在结课后紧跟着会安排一周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设计课程,以巩固理论基础知识,但是建筑造价软件应用课程的安排却滞后一学期,直接影响到同学们理论知识和电算知识的衔接。因此,工程造价专业可以适当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将理论课程与计算机课程相结合安排在同一学期,但在开课计划上,建筑造价软件应用课程可以推迟七周,保证同学们在理论课之后,再进行相应部分的计算机课程。这样可以加强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认知,熟悉电算系统,还可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见表1。

表1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

五、结论

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高校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必须进行改革,高校教师应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创新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创新课程体系。同时,高校应及时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培养具备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使学生所学知识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并更好地推进装配式建筑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计价装配式计量
探讨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高速公路合同计量变更管理策略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建筑工程预算审核技巧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预结算审核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对公司计量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
计量生活之本
世界银行拟在中国银行间债市发行20亿SDR计价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