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导引法对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2-03-23田思玮宋军翟玉珍王颖辉陈超陈羲杨彩霞代金刚
田思玮,宋军,翟玉珍, 王颖辉, 陈超,陈羲, 杨彩霞,代金刚
1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 北京 100700
2 新疆乌鲁木齐中医医院 新疆 830000
3 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 北京 102209
4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北京 100700
据中国睡眠研究会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为38.2%,其中原发性失眠患者人数占总数的25%[1]。就失眠的治疗论之,目前国内西医主要采用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进行控制的方法;中医则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手段进行改善调节。
失眠的中医病机为脏腑气血失和﹑阴阳失调,中医导引作为中医治病疗病手段之一,发展历史悠久,内容丰富。
八段锦作为中医导引养生疗法的方法之一,在以“调身”“调息”“调心”三要素的基础上[2],强调脏腑的内在调节,其通过外练筋骨,疏通经脉气血,以滋润濡养五脏六腑发挥正常生理功能,脏腑和谐,阴阳平衡,则可改善失眠之证。本研究团队自2018年8月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观察传统功法结合健康教育等基础治疗失眠,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队列研究方法,从北京市或其他地区一般条件基本相同的社区﹑医院(包括学校﹑机关﹑研究院所﹑居民区等)筛选符合失眠纳入标准的人作为研究对象,以是否习练八段锦分为2个队列进行为期12周的观察。
2 受试对象来源及选择标准
纳入分析的受试者均来源2018年8月于乌鲁木齐市中医院和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失眠患者,符合纳入标准60例,观察周期内脱落11例,脱落率小于20%,最终试验组27例,对照组22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性别﹑年龄)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描述统计结果
2.1 失眠的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CCMD—3(参考)内容[3],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①以失眠为唯一症状,具体包括入睡困难﹑睡眠浅﹑多梦早醒﹑醒后不适及疲乏等。②失眠状态并极度关注失眠所引起的后果。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内科学》(参考)诊断标准[进行:①入睡困难≥3 周或寐而易醒,醒后不易再入睡; ②常常伴有头昏﹑头痛,神疲﹑乏力,健忘,心神不宁等; ③排除其他系统及检验﹑检查引起的器质性疾病。
2.2 纳入标准 ①经确诊为有失眠的典型症状,以睡眠障碍为惟一症状,其他症状都继发于失眠者,年龄在18~60岁之间,病程在3个月~30年,未服用安眠药物者;②能按计划坚持治疗者,并配合本课题研究者。③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④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2.3 排除标准 ①近一周内有外感﹑外伤等急性病史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者;③有精神疾病史或精神疾病家族史者;
2.4 脱落标准 所有填写知情同意书并经筛选合格进入研究的受试者,无论何时何原因退出,只要没有完成方案所规定的观察周期内,均作为脱落病例。
2.5 终止试验的标准 干预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意外;或出现其它病情需要采取其它治疗措施;或出现其它影响干预效果评定等情况者。处理原则:符合上述标准者,研究者对该病例的终止原因进行记录并将其病历进行封存。
3 干预及实施方案
给予对照组患者健康教育与指导,发放健康教育材料,不加入其它干预措施。治疗组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与指导的同时,进行八段锦锻炼的干预方法。由经过正规培训的专业指导人员进行教学。每个受试者的锻炼周期为12周。自正式接受培训之日起计算;观察周期内定期组织受试者进行锻炼,每周集中锻炼1次。
自行锻炼2次/d,共约半小时。
4 评价时点及观测指标
4.1 评价时点 本研究分别采集入组时﹑入组4周末﹑入组8周末﹑入组12周末(即八段锦习练结束之时)四个时间的数据。
4.2 观测指标 本课题采用量表计分制,主要包括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生存质量量表(SF—36)。
失眠疗效指标: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①治愈:练习八段锦12周后,睡眠正常,伴随症状消失,随访一个月无复发;②好转:练习八段锦12周后,睡眠时间延长,伴随症状改善;③见效:患者精神状祝及伴随症状有改善;④无效:症状无改变。
5 统计分析方法
定期发放量表并统计数据,剔除中途脱落患者的无效量表。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 表示,在不同时间点进行采集分析,统计学采用重复资料的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2组干预前后PSQI评分比较
组间比较,干预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干预12周后两组相比,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在干预8周及12周后均存在统计学差异。
2 2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12周后SF-36评分得分均上升,组间比较,干预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12周后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试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自身前后对照,试验组自第8周后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第12周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 2组PSQI评分及SF-36评分变化趋势比较
2组干预过程中PSQI评分变化见图1。两组均呈下降趋势,但试验组的PSQI量表得分下降较对照组更快,且在第8周开始,试验组下降明显快于对照组,在12周后试验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图1 PSQI评分干预过程折线图
2组干预过程中SF-36评分变化见图2。试验组在第三个干预阶段,即干预第8周,上升趋势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值逐渐加大。
图2 SF-36评分干预过程折线图
讨 论
1 中医之不寐
中医内科学将失眠称为不寐,古书记载颇多,如《素问·逆调论》有云:“胃不和则卧不安”;《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则从病因入手,指出“虚劳虚烦不得眠”;《景岳全书》将不寐的证型分为有邪﹑无邪;明代李中梓指出:“不寐之故,大约有五,一曰气虚,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曰水停,一曰胃不和。”《证治要诀》则有“人年高阳衰之论”。不寐的原因与证型繁多,临床既可作为症状出现,又可作为疾病出现。不寐的病机为阳盛阴衰,阴阳失调,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在治疗上,采用药物与非药物两种疗法[4],八段锦作为非药物疗法之一经本研究团队研究,在改善失眠症状与提高生存质量效果优于单纯健康教育。
2 八段锦治疗失眠的机理
八段锦从动作来看,既有上下方向的两手托天理三焦﹑调理脾胃须单举,又有左右方向的左右开弓似射雕,亦有前后动作的五劳七伤往后瞧等;以其功理功用论之,八段锦通过肢体的牵拉伸展,可推动经络气血运行,全是络脉通畅,可对脏腑起到按摩﹑调节作用[5-6]。
八段锦前后﹑上下﹑左右活动,均为调节阴阳平衡的外在动作,阴阳平衡﹑脏腑和谐则得以入寐,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7-9],脏腑协调,则上述检测即生存质量与匹兹堡量表均改善,两组均有所改善,试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在第8周开始出现好转,于12周效果较之前及对照组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故八段锦结合健康教育效果优于单纯健康教育,且长期效果较短期效果佳(P<0.05)。八段锦的单个动作对失眠的常见证候符合中医理论,如“摇头摆尾去心火”对于痰火扰心﹑心火亢胜证型通过疏通膀胱经,补充肾气以滋肾水,上济心火,改善患者的心烦﹑失眠﹑难以入睡等症;“调理脾胃须单举”则通过上肢的上撑和下压打开阴经,通过上下牵拉,对胁肋部的肝胆和腹部脾胃起到按摩作用,从而改善胃纳不和﹑心脾两虚证型患者的失眠;“背后七颠百步消”通过颠足﹑颠背以刺激神经与身体的阴经,改善虚证失眠患者的症状;“两手攀足固肾腰”上下活动激发肾气,适于失眠证属肾虚火旺[10]。八段锦可以作为临床失眠的辅助治疗手段[11]。
表2 干预前后PSQI评分比较(±s)
表2 干预前后PSQI评分比较(±s)
注:组间比较△P<0.05,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1,*P<0.05
?
表3 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s)
表3 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s)
注:组间比较△P<0.05,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1,*P<0.05
?
3 总结与反思
综上,习练八段锦对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与生存质量均有一定改善作用,本研究为失眠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12-13]。中医非药物疗法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导引作为其中的重要代表,发展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现代研究表明中医导引法在慢病防治如糖尿病﹑关冠心病﹑高血压﹑新冠肺炎康复等[14-19]等均有积极作用。经过本研究团队证实,八段锦对失眠的改善具有良性调节作用,但本研究存在样本量小,观察指标较少等缺点,故后续研究当加以改变,当在日后研究中可借助现代仪器与设备从事多样性研究,为中医导引治疗疾病提供客观化指标与依据[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