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心脏康复训练及护理效果观察
2022-03-23刘红丛
刘红丛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心脏康复训练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68例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心脏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住院时间,6min步行试验的步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2.1±2.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8.4±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个月后,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LVEF和SF-36評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康复训练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患者可延长6min步行距离,提高LVEF和SF-36评分。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1--01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疾病类型,现阶段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多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I)配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方案为主。考虑到手术本身具有较大的创伤性,对于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此,在具体的治疗工作中,为了最大程度上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预后,在术后全面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十分关键。心脏康复训练是临床护理基础性内容,本文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心脏康复训练的作用影响,展开以下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40~69岁,平均(53.3±6.1)岁;病程7个月至6年,平均(17.4±3.6)个月;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6例,Ⅲ级18例。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40~68岁,平均(53.9±6.3)岁;病程9个月至7年,平均(17.7±4.3)个月;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9例,Ⅲ级1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心脏康复训练,具体内容如下:
①术后1d内。分析患者身体状态,对其各项生命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叮嘱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选择专业性护理干预措施,协助患者完成床上进食与排便。对穿刺部位实施加压包扎,考虑患者身体耐受情况,指导完成适量的床上活动。落实关节与肌肉群的被动活动工作,综合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存在过度紧张、焦虑症状患者,需要给予相应心理干预。详细讲解手术治疗进展情况,打消患者心理顾虑。对于术后轻微疼痛情况,可以通过转移患者注意力的方式进行应对。②术后2d。协助患者在床边完成洗漱,排便可以在洗手间完成,适当下床进行步行活动,如: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辅助患者进行床下站立、缓慢行走等等。主动活动肢体,对患者活动耐受性以及康复程序进行定期分析,以便合理调整康复护理方案。③术后3d。对于病情稳定以及基本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患者,可以在家属和护理人员的陪同下,在室内进行慢性系统化健康教育,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同时对其实施用药指导。告知心脏康复训练相关注意事项,单次活动时间一般控制在30min内。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训练前和出院1个月后6min步行试验距离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2)比较两组训练前和出院后1个月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X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训练前后6min步行距离和LVEF比较
训练前,两组6min步行距离和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个月后,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训练前后SF-36评分比较
训练前,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个月后,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疾病类型,其发病机制主要与患者冠状动脉持续性缺血、缺氧等因素有直接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极易发生急性心血管疾病问题,严重时患者会伴随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与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如果没有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会直接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心脏康复护理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术后护理中的基础性内容,在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护理工作中,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系统化心脏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降低患者术后缺血性事件发生风险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护理过程中,合理应用系统化心脏康复训练干预措施,对于促使患者生活活动功能的改善以及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同时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可以将系统化心脏康复训练广泛推广应用于临床中。
参考文献:
[1]赵爱纯,赵晓峰.心脏康复训练结合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高危患者的疗效[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9(12):1081-1084.
[2]邵菊香.早期心脏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后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3):47-49.
[3]孙娜.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训练与舒适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20):1-3.
[4]高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6):128+134.DOI:10.16282/j.cnki.cn11-9336/r.2018.26.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