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问题 带你进入深度学习
2022-03-23何捷
何捷
在“美国国家年度教师”获奖者莎娜·皮普斯所著的《深度教学:运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法有效开展备课设计和课堂教学》一书中,作者提出了“问题的三个层级”,分别对应着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与韦伯的知识深度模型的各个级别。理解“问题的三个层级”,对我们设计教学,提出一个能促进学习不断迈向深度的问题,有所启发。结合着教学实践我们来关注这“三级”问题的设计。
一级问题——“手指”思考
这一类问题可形象地解释为“用手指就能指出”的问题。这一类问题要求学生在文本中寻找相关信息,之后做好统计,也有可能要求列成表格提取数据。不管怎么做,都是“用手指就能指出”的。例如,在低段教学中,我们常提出问题:“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谁?在干什么?在什么地点?在什么时间?”这些细节都需要学生读文后标注,标注后提取,提取后汇报结果。《蜘蛛开店》中,教师提问:课文中写了哪些顾客?分别需要什么商品……这些问题就属于一级问题。
一级问题,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属于“记忆”和“理解”层次;在韦伯的知识深度模型中,属于“回忆”和“重现”层次。这是学习的基础与起点。
二级问题——“头脑”思考
皮普斯形象地将二级问题表述为“侦探问题”。二级问题需要学习者做出推断、分析,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全新的理解。二级问题常用的提问方式为“为何”“如何”“怎么”,答案也是多种多样的,吸纳了更多个性化的解读。二级问题,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属于“应用”和“分析”层面;在韦伯的知识深度模型中,属于针对“技能”和“概念”的策略性思考和推理层面。
例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梅花魂》一课的自读提示中提出,和同学交流对题目的理解。文题中的“魂”字是理解的重点,结合之前的阅读、学习,教师让学生从“魂”字展开理解,多方关联,表述自己的体会。学生的理解也体现出不同的理解层次:如“梅花是爱国精神的集中寄托”,这一层次的理解涉及对“梅花”的最直接的关联性理解;有的学生理解为“爱国精神凝练成梅花的芳香,梅花就是爱国精神的‘灵魂所在”,这一理解更综合、全面,更能促进学生对文本中蕴藏的情感的把握。理解因人而异,但都在学生的心中建立起“魂”的个性化、多样化的概念。这样的理解过程,让文本中的情感和读者更加融合,实现了需要理解的信息从文本到读者的概念的建设、内化、转移、同化的过程。
三级问题——“手脑并用”思考
三级问题的解决,需要手脑协作。此类问题依然要从文本切入,思考时不能拘泥于文本,要与其他的问题或观点相联系,还涉及学习者对自我的认识和对环境、世界、人生的认识。此类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思考的结果对个体成长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对后续发展将带来重要的影响,属于“高利害性”的问题——结果对当事人产生重要影响和改变的问题。
三级问题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大多居于“评价”与“创造”层级;在韦伯的知识深度模型中,基于“拓展性思考”层面。
例如,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在田忌赛马这一件事情中,谁是最终的大赢家?学生不能简单做判断,而要基于一定的信息。例如,认识齐威王,了解他的治国执政理念,知道他是一个雄心勃勃、希望齐国发展的君王,也是一个善于纳谏的人。所以,对于他来说,获得了孙膑这样的人才,他就是大赢家。而对于田忌来说,作为一个武将,获得了自己的高级参谋,如虎添翼,他也是大赢家。对于孙膑来说,从一个门客到国之军师,他还能够跟田忌合作,文武合力,共同为齐国谋发展,思想家有了实现理想抱负的可能,他也是大赢家。
对这样一个问题的思考,学生需要查阅资料,需要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需要对战国时期谋士、武将、君王三者的关系有理性的判断,还需要结合自己对人生的理解,综合思考。这就是属于思考性极强的三级问题。在这类问题中,所谓的“手脑并用”的“手”,呈现为动手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提取关键信息。可见,三级问题的回答,以一级问题、二级问题为基础。同时,思考时特别注重对问题进行整体观照,上下关联,多方拓展。把问题当作一个“大概念”,根据这一大概念进行延伸、取证、分析、判断,得出创造性答案。
在小学三个学段的教学中,第一学段始于一级问题,也可以涉及二级问题。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在低段的课堂上,老师让学生“找这个找那个”“借助表格填写”,这些基本上都是让学生借助“手指”在思考。第二学段,学生不应停留在查找、标注的层面,应更多集中在二级问题上,真正的思考始于此。思考,并不是无章可循、漫无目的的。教学中的思考,很重要的是指出思考的路径。例如,怎样去发现问题;发现问题之后,如何分析问题,链接生活,解决问题。第三学段教学中的问题,更多倾向于三级问题。教学中提出的问题,不能“一看便知”,也不能“简单做是非判断”,应有思考的含量。当然,三级问题并不排斥一级、二级问题,相反,兼容并包着一级、二级问题,也可能是从一级问题开始,按序进行,逐步推动到三级问题的。
基于“三级”问题的分类,我们还有更有意义的设想:可以在第三学段的学习中,以一个“大问题”开启一个阶段的学习历程,进行问题重整教学。“大问题”关联着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不是当场就可以找到答案,或者说简單关联就可以获得结果的。大问题的思考需要各学科整合,需要打通学习与生活的通道,需要展开项目式学习,需要历经一定的实践,才能获得阶段结果,而且这一结果可以不断建构,不断演绎。这也许是学习任务群在小学阶段的一种可行的方案。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