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伴敦煌 矢志不移

2022-03-23银燕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敦煌石窟樊锦诗敦煌研究院

银燕

“我在敦煌莫高窟轉眼58年了。我这一生就做了一件事,就是守护、研究、弘扬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这是最大的幸福。”樊锦诗说。

樊锦诗,祖籍浙江,1938年生于北京,长于上海。幼年时得过小儿麻痹症的她,身体一直很弱。1963年,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时,樊锦诗却偏偏选择了敦煌。

住土房,睡土炕,吃杂粮,喝宕泉河水,20世纪60年代的敦煌,条件还十分艰苦,但这一切没有吓走樊锦诗。大学毕业时,樊锦诗和恋人彭金章约定,3年就回去,可一等就是20多年。千里相隔,夫妻不能团聚,母子难以相见,在爱情、亲情和事业之间,樊锦诗不断经受着煎熬,可她还是选择了敦煌。

对樊锦诗而言,每一天都是在跟时间赛跑。她积极参与编制敦煌莫高窟的保护条例和规划。然而壁画、彩塑的不断退化还是让她心焦,有没有办法能够让这些珍贵信息永久保存、永续利用?20世纪80年代末,樊锦诗偶然接触到计算机技术,嗅觉敏锐的她立刻想到,这或许是莫高窟得以永久保存的一个契机。经过30多年的探索,敦煌研究院建立起系统的“数字敦煌”资源库,不仅应用于莫高窟的保护和研究工作,而且使敦煌艺术走出洞窟,活了起来。

作为一名石窟考古专家,樊锦诗主持编写了多卷本记录性考古报告《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如今,80多岁高龄的樊锦诗还在为第二卷敦煌石窟考古报告殚精竭虑。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6月16日,有删改)

千年风沙,莫高窟辉煌依旧。这离不开樊锦诗及其他莫高窟保护者们的默默付出。他们就像敦煌壁画上的飞天,拂去尘埃,将片片花瓣撒下,让茫茫戈壁中莫高窟这颗明珠更加光彩夺目。

适用话题:感动、奉献、创造、坚守、选择等。

猜你喜欢

敦煌石窟樊锦诗敦煌研究院
敦煌石窟
樊锦诗学会了遗忘
樊锦诗学会了遗忘
学会遗忘
樊锦诗和敦煌一起慢慢变老
“回鹘·西夏·元代敦煌石窟与民族文化研讨会”会议综述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髡发人物
敦煌研究院与大英博物馆首签合作备忘录
2016敦煌论坛:交融与创新
敦煌的雕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