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螺集团:“绿色智造”的蝶变之路

2022-03-23调研组

决策 2022年2期
关键词:海螺发电水泥

图为海螺集团建成的我国水泥行业首个全流程智能化示范工厂。摄影/ 沈果

绿色发展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也是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必经之路”。作为水泥行业的排头兵,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多年来,通过在工艺创新、技术改造、清洁能源、协同处置等领域持续投入,走出了一条排放更低、消耗更少、产出更高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实现了从“灰色制造”到“绿色智造”的蝶变。

海螺集团在业内享有“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的美誉。

海螺水泥熟料产能达到2.62亿吨,水泥产能达到3.69亿吨,骨料产能达到5800万吨,水泥产能居全球第二。“十三五”以来,海螺集团总资产增长119.8%、净资产增长137.3%、营业收入增长377.1%、利润增长357.7%,已连续17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在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集团以379.3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婵联世界500强榜单,名列第315位,排名较2020年提升52位。

水泥行业一直存在“高排放、高污染”的问题,也因此被称为“灰色制造”,海螺集团致力于打破这一固有印象,通过攻克技术难题,开展设备升级改造,实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

一是应用SCR脱硝技改。海螺集团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泥窑高温高尘SCR脱硝技术,实现氮氧化物排放大幅降低,达到水泥行业超低排放的最高标准。

二是成功转化引入湿法脱硫技术。完成39套湿法脱硫生产线改造,同步实施纯石粉制备,进一步提升脱硫效率,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优于环评及地方环保主管部门要求。

三是降低有组织颗粒物排放。目前,海螺已经完成234台窑头窑尾电改袋升级,并推广主收尘器扩容改造,有效降低了颗粒物排放。

在持续创新的基础上,海螺集团近年来获得“九个第一”,全球第一个水泥全流程智能工厂、全球第一个水泥窑尾烟气碳捕集纯化项目、全球第一个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系统、全球第一个零外购电水泥工厂等。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迈入“十四五”,海螺集团提出“歼30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把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作为其中重要的发展战略,多措并举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环保管控,拓展绿色产业,守护碧水蓝天。

碳达峰、碳中和是当下热词,也是国有企业的职责使命。面对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传统产业如何走绿色发展转型发展之路,海螺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海螺集团早在2018年便开始布局落子,探索低碳新路径。一是碳减排。海螺以智能工厂建设为契机,在全集团38家公司投用水泥全流程智能化控制项目,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50万吨;通过实施生物质替代燃料系统,每年减排二氧化碳20万吨。

二是碳捕集。2018年,海螺集团在白马厂建成水泥行业首套水泥窑尾烟气碳捕集纯化项目,为世界水泥开创了碳捕集先河。

三是碳利用。目前海螺集团正在开展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和大规模产业化转化应用研究,白马山水泥厂二氧化碳产品转化干冰项目已经建成。

四是碳研究。2021年下半年,海螺集团先后成立二氧化碳资源化联合实验室、三碳研究院,并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签订碳交易市场能力建设和碳管理体系建设合作协议,以实际行动推动水泥产业低碳发展。

水泥行业是“耗电大户”,据统计,海螺集团一年需要消耗超200亿度电,为了减少对外部燃煤供电的需求,海螺持续拓展清洁能源产业,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通过建设零外购电水泥工厂,在山东济宁海螺,利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余热发电、垃圾发电、生物质发电、实现全程电力“零”外购。

为了响应国家余热回收利用的政策号召,海螺集团研发出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目前,全集团共有余热发电机组110套,年发电85亿度。

同时,全力拓展清洁能源供应,截止2021年,海螺集团累计建成19个光伏电站,装机容量154.48MW;3个储能电站,容量48MWh;在建21个项目,装机容量101.46MW。2021年全年供应光伏发电1.63亿度,储能放电2464万度。

根据国家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危废相关环保政策及标准,海螺锚定固危废未来处置的方向及市场潜力,利用水泥窑焚烧温度高、焚烧空间大、焚烧停留时间长、焚烧状态稳定、无二次污染以及投资成本低等优势,建设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危废及生活垃圾项目,既减少了自然资源的消耗,也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对降低环境风险做出了贡献。

2021年前11个月,海螺水泥窑共处置一般固废125万吨,可节约原材料16.4万吨;危废48.4万吨,减少标准煤耗10.7万吨;共处置生活垃圾46.3万吨,减少标准煤耗4.8万吨,替代原材料5.1万吨。

海螺集团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成功实践,不仅自身实现了转型发展、提升了质量效益,而且打开了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一是以科技创新为根本支撑。海螺集团之所以能实现从“灰色制造”到“绿色智造”的转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持续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多年来,海螺集团始终尊崇科技创新,每两年举行一次面向集团的科技创新大会,一方面总结表彰科技创新成果,另一方面提出下一步需要攻克的课题。

借力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5G移动应用等前沿科技,海螺集团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劳动生产率。正是科技创新的不断进步,让高效节能减排、智能制造、绿色发电、废物循环利用等成为现实可能,也推动海螺集团成为行业“顶流”。

二是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制胜法宝。水泥是完全竞争性行业,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只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才能保证企业的竞争优势。海螺集团的绿色转型为企业节约大量的煤电成本、人力成本又提升了生产效率,其带来的环保效应能保证企业在日趋严格的环保监管下仍具竞争力。同时,集团又能拓展围绕水泥生产为核心相关产业,扩大了规模,增强了企业综合实力。

三是以前瞻性思维引领战略方向。海螺绿色转型的每一步,都踩在行业发展的鼓点上,这背后折射的是海螺对国家相关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入研究和精准判断。无论是低碳发展、协同共进的战略部署,还是产学研紧密结合、成立研究院的前瞻布局,都是海螺从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高度出发,主动向高端和节能环保产业转型,以敏锐的前瞻力洞察行业的精准走势。

四是以全绿色周期推动整体转型。纵观海螺的绿色转型之路,不仅在于关键工艺节点的突破,更是贯彻到全生命周期。从开采、到包装运输、到生产、到综合利用,海螺构建起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产业生态圈,实现由点到面的整体绿色升级。

(作者为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与安徽省经信厅联合调研组)

猜你喜欢

海螺发电水泥
“发电”
水泥像被踢死事件
海螺与鲸鱼
柠檬亦能发电?
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
摇晃发电小圆球
摩擦发电
水泥刨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