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洪业与燕京大学

2022-03-23魏邦良

同舟共进 2022年1期
关键词:洪业学生

魏邦良

洪业,号煨莲,1893年出生于福建福州,年少时赴美留学。1922年,洪业学成归国,参与创建燕京大学,任燕大历史系教授、系主任、文理科科长、图书馆馆长等。

洪业赴美后曾在哈佛工作,他的同事曾在1963年的《哈佛亚洲学报》向他致敬,以表彰他“对中国文学历史的贡献以及对几代学者严慈并加的辅导”。

洪业从山东师范附中毕业后原打算去上海考海军学校,后在父亲好友高梦旦的劝说下,他决定回福建英华书院读书,这是美国传教士在福州办的一所学校。在英华书院,洪业读书勤奋,成绩优良,得到学校的奖赏,奖品是一本《英华大辞典》。虽在教会学校读书,但洪业不信奉基督教,欣赏儒家思想,他认为儒家提倡孝道,而耶稣对母亲说话粗鲁,显然不孝。洪业此番言行引起一些传教士的反感,力主开除洪业,但校长的太太宽宏大量,她认为洪业成绩优良,书院不能因为宗教原因开除一个品行端正的学生。

校长太太虽然原谅了洪业对基督教的非议,但她批评了洪业读书的方法,说:“你对圣经很熟,而反对它很多地方。可是这不是读圣经的方法,读任何书都不能用这种方法。书是古人经验的结晶,好的坏的都有;就像有人摆了一桌筵席给你吃,你应该拣爱吃的吃,不好消化的不吃。而且盘子碟子都在那儿,你不要把它们也都吃了。圣经古来言语就换了几次,所以看圣经要拣好的记着,其余的不要。里面有错误、前后矛盾的地方是难免的。但有些看来似是矛盾的地方,往往以后发现并不矛盾;但你专心去记那些,等于白费脑筋。”

徐复观第一次去见熊十力,向熊十力请教该读点什么书,熊十力向他推荐了王夫之的《读通鉴论》。过了一段时间,徐复观再见熊十力,报告《读通鉴论》已经读完,并指出这部书诸多不好之处。熊十力还未听完就批评他说:任何书的内容,都是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你为什么不先看出他的好的地方,却专门去挑坏的;这样读书,就是读了百部千部,你会受到书的什么益处?读书是要先看出他的好处,再批评他的坏处,这才像吃东西一样,经过消化而摄取了营养。譬如《读通鉴论》,某一段该是多么有意义,又如某一段理解是如何深刻,你记得吗?你懂得吗?你这样读书,真太没有出息!

校长太太批评洪业那番话与熊十力这番话可谓异曲同工。就如何读书而言,这番忠告让洪业获益匪浅。

在英华书院读书时,洪业父亲因病去世。毕业那年,洪业急需找份工作。作为长子,他要承担养家的重任。恰在此时,英华书院收到来自美国的一封电报,发报者名为克劳福德,电报上说,他知道英华书院有一位叫洪业的学生,如该生愿意赴美深造,他承担全部费用。校长把这一喜讯告诉了洪业,同时告诉他,克劳福德颇为富有,每年都捐献一千美元给英华书院。洪业赴美就读于俄亥俄州的卫斯良大学,直接读大三,主修化学与数学。这时候他才了解克劳福德资助他的真正原因。原来,克劳福德曾去过英华书院,并听了一堂历史课,课上老师问到拿破仑失败的原因,洪业的回答十分精彩。克劳福德因此记住了洪业的姓名,并在课后与校长谈及洪业,校长告诉他,洪业是学校最优秀的学子之一,如能出国深造,前程不可限量,可惜他家境贫寒,只能尽快就业谋生。克劳福德便应允,如洪业赴美深造,一切费用由他承担。

1917年,洪业大学毕业,在刘廷芳的建议下,他决定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历史学硕士。洪业毕业成绩优等,获得五百美元奖学金,充当了他读硕士需要的费用。1919年洪业完成了硕士课程,就在这一年,26岁的他为自己的人生制定了“三不”“三有”原则:

三不是什么呢?我一生对三方面很有兴趣,我对怎样管理人民、造益国家这些问题很有兴趣,但官场险恶,投身政治不时要作妥协,有时损伤到自己所爱的人,所以我决心不做政府官员。我对宗教很有兴趣,但教会与宗教是两回事,教会如面孔,宗教若笑容,要笑容可爱,面孔得保持干净,我既不能洗擦面孔的污点,便决心不做牧师。我对教育有兴趣,但教育的行政类似官场,要奉承有钱有势的人,所以我可以做教员而不做校长。

三有是什么呢?第一是有为,第二是有守,第三是有趣。这三有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有抱负的人常为了急于达到目标而牺牲了原则,所以得划清界限有所不为,这叫“有守”;但有守的人常枯燥无味,要懂得享受人生自然的乐趣,所以要“有趣”;但最有趣的人是诗人、艺术家,他们大多不愿负责任,罔视于社会福利,所以要“有为”;在这三个“有”之间得保持平衡。

洪业后来从事多种职业,但从未逾出“三有”“三不”原则。

洪业完成硕士课程后,本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但在一次演讲中,他杰出的演讲才能引起台下一名观众的注意,这名观众毛遂自荐,要充当洪业的经纪人,介绍他去做職业演说家。在这位热心观众的推荐下,洪业加入了一家名为“演讲厅”的机构,开始了纵贯全美的巡回演说。洪业的演说大获成功,多家媒体对当时的盛况作了报道。

据纽约州纽堡《日报》报道,洪业演讲完毕,听众掌声雷动,洪业不停致谢,但掌声经久不息。记者写道,那热烈的场面在当地极为罕见,并预言,若洪业再次来此演讲,听众依旧会兴味盎然。

波士顿《公理会员报》的记者在文中盛赞洪业“英文极其流利,遣词丰富,见解过人,充满智慧,又联系现实”;记者认为,洪业言辞锐利而不失幽默;充分表现出他对人对事不寻常的洞察力与判断力。

印第安纳州格林卡斯尔《旗帜》对洪业的演讲更是赞不绝口,认为来此地演讲者无数,但受欢迎的程度无人能和洪业相比:“历来有不少演说家、教师、艺人光临迪波大学,但他们之中没有人比这位自中国来的伟大教师更值得我们的赞赏。”

洪业因巡回演讲在美国“暴得大名”。1922年,正欲筹建燕京大学的司徒雷登拜访了洪业,聘请洪业为燕京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但他让洪业继续留美一年,帮助燕京大学副校长路思义为燕大募款。

洪业的学识与口才在募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他和路思义每到一处,洪业先围绕中国的语言、文化、历史作一番内容全面又激情四溢的演说,之后,路思义便呼吁听众为燕京大学捐款,因为这所大学就建立在中国,有助于人们学习中国历史,弘扬中国文化。有了洪业不露痕迹的铺垫,路思义募款的要求也就不那么突兀了。洪业把两人的合作戏称为“猴子演戏”:“换句话说,我是在街头演戏的猴子,路思义是拉着手风琴,等猴子演完戏向观众要钱的乞丐。”

募款成绩巨大,洪业与路思义花了一年时间,在美国募集到上百万美金。有位听众欣赏洪业才干,也被他的爱国精神所感动,捐款七千美金,并指定这七千美金用于在燕大建一座房子供洪业居住。

洪业在燕京大学承担历史与宗教的课程,并担任历史系代理主任一职。洪业讲授的历史课深受学生欢迎。洪业口才出众,教书驾轻就熟。第一堂课,他就自信地对学生说:“你们在我班上可以随意睡觉,但我包你睡不着。因为:第一,我的题目很有意思;第二,我讲话很大声,你睡也睡不着。考试的时候,我不问何人、何处、何时等死板的问题,我要问的是如何与为什么。”洪业提醒学生,读历史必须熟悉时代趋势与社会制度,“如何”“为什么”是琼浆玉液,其他则是渣滓与废料。

洪业这门课广受欢迎。洪业在这个班上选出几位特别优秀的学生,为他们开设“历史方法课程”。为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在这门课的一开始,洪业给学生布置一道作文题,题目是《我是谁?》。这题目貌似简单,但完成起来并不容易,因为学生在作文中要回答的问题,涉及其本人的情况,其父母的职业,乃至整个家族的来龙去脉。另外,洪业还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家庭住宅的文章,这篇文章将涉及学生出生地的历史,住宅的历史,地契的内容等。洪业认为,写这样的文章,能训练学生处理文献的能力。

洪业布置的这两道题目,不仅学生兴趣盎然,家长也很有兴味。因为学生要完成这两道题目,必须询问家长,才能回答细致清楚。

洪业30岁那年当了燕大教务长,为了办好燕大,洪业采取一系列措施,聘请师资,充实图书馆。对学生的要求也变得严格,首次在燕大推行绩点制度。第一学期,学生的成绩必须达到2以上,第一学年要求2.5以上,第二学年3.5以上,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一律退学。有一年,全校四百多学生,有九十三位学生因成绩不达标而退学。

后来成为司徒雷登的机要秘书的傅泾波当时也是燕大的学生,因成绩不达标而面临退学,司徒雷登器重傅,为他求情。洪业做了妥协,但要求傅泾波尽快提高成绩,如下一年成绩依旧不达标,只能退学。第二年,傅泾波的成绩还是未达标,洪业便让其退学,为此洪业得罪了一向欣赏他的司徒雷登。

燕京大学学生质量在短期内大幅提高,得益于洪业铁面无私地推行绩点制。

对于蛮横无理、仗势欺人的学生,洪业决不姑息,严惩不贷。一次,一位颇有来头的学生,嫌校工送开水迟了,竟将沸水泼在校工脸上。校工伤重住院,洪业作为教务长代表学校去医院探望。他向校工检讨,学生这样做,是教育的失败,并告知校工,医药费由肇事学生承担。后来这个学生拒绝向校工道歉,洪业顶住压力将其开除。

对于天资好、肯努力的学生,洪业则悉心栽培。

李崇惠是燕大学生会会长,成绩优秀,因患肺病休学在家。洪业去他家看望,发现该生家境贫寒,住处狭窄,空气不畅,遂向美国友人求助,希望对方能予以资助。美国友人资助一千美金,洪业用这笔钱安排李崇惠赴北京西山养病,半年后这位学生就康复了。后来洪业另一位美国友人听说这位学生是个可造之才,就邀请李崇惠赴美留学,费用全免。

翁独健是来自福建的学生,他因患小儿麻痹而不良于行。翁是燕大少有的语言天才,精通英、法、俄等数门外语。翁独健特别崇拜洪业,后者抽烟斗的方式他都模仿,得外号“洪煨莲第二”。洪业特别欣赏这位学生,暗中为他运作赴美留学。当他把哈佛同意接收入学的电报拿给翁独健,翁大喜过望,随后问:“老师,你推荐我留学何以事先不告诉我一声?”洪业微微一笑,说:“我怕事不成让你失望。”翁后来学成归国,成为史学权威,并担任了燕大最后一位校长。

洪业的一位学生叫王近仁,他曾請假一年充当一位来自哈佛的美国人华纳的翻译,随他一道去西北探险。王近仁发现,华纳此行的目的是用甘油和纱布做实验,意图盗取敦煌壁画。翌年,华纳带着一批人和大量的甘油、纱布,再次请王近仁做翻译。王近仁知道这是违法的勾当,立即向洪业汇报。洪业听后,知道事情重大,径自去找教育部长,告知华纳的阴险目的。教育部长遂致电敦煌地区,让他们友好接待这批美国人,但须严加看管,防止他们图谋不轨。华纳等人来到敦煌,每个美国人“享受”两个中国士兵的看护,动弹不得。最后只得把甘油与纱布捐给了当地医院。后来华纳对此事有这样的记录:“我没有预料到在短短的七个月里,中国就会在酣睡中蠢动,打哈欠的动作那么唬人,让我们这些外国人都奔忙撤退回大使馆去了。当时,在两个省份之外,春季仍然流连未去。我走在那飞沙走石的路上,怎么也没想到重返此地是在炎热的夏日里,而且跋涉到敦煌的大门,居然会被摒弃在外。”

燕京大学的声誉鹊起,洪业功不可没。谈及洪业对燕大的贡献,胡适的评价十分公允:“我趁此向燕京的中国学人致敬,特别要向洪业博士致敬;他建立燕京的中文图书馆,出版《燕京学报》,而且创办一项有用的哈佛燕京引得丛书,功劳特别大。”

后来成为著名历史地理学家的侯仁之是洪业的得意门生之一。他跟随洪业学习的时间最长,读本科时他是洪业的学生,本科毕业后他又随洪业读了硕士。

本科时,侯仁之选修了洪业“初级史学方法”这门课。课堂上,洪业非常注重学生的写作,他要求学生写作时注重以下几点:一、言必有据,凡所引证,必须注明出处,他用“沿流溯源”四个字强调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性;二、搜集材料務必详尽;三、要有新材料,或有新发现,所谓“道前人所未道,言前人所未言”。

接下来,洪业给学生布置了很多课后作业,比如:历史上最爱藏书的是谁?中国第一个造墨的是谁?每个学生负责一个题目。他要求学生去图书馆找资料,梳理、分析,得出结论,撰写一篇论文。这门课的成绩由论文质量决定。洪业还要求他们撰写论文一定要有别人未用过的材料。

侯仁之完成的论文是“历史上最爱藏书的是谁”。翻阅了大量资料后,侯仁之认为有三位学者藏书量均大,再经过细致比较,侯仁之选择明朝学者胡应麟作为研究对象,并完成了论文。

为了获得珍贵史料,洪业安排一个图书馆工作人员专门收购废纸。每周三他会带着十几位学生去废纸堆里“觅宝”。废纸太脏,洪业还准备了洗手盆。如果找到有价值的史料,洪业就鼓励学生写出文章,在《大公报》史地周刊发表。

侯仁之曾在天津工商学院任教,一次讲演颇为成功,他为此很高兴,就向老师汇报了演讲“盛况”,言语中不无自得之处。洪业在回信中作了委婉的批评:“工商讲演能得听众欢赏,闻之慰极。但当今乱世,服善之公心少,而忌能之疾忌多,毛锥半露已足以售,不必锋芒毕见矣。”

侯仁之通常傍晚去洪业家问学,但一天早上他突然接到老师电话,要他去老师家中。侯仁之意识到,老师应该有重要问题相告。洪业坐在书房里,侯仁之刚进门,他劈头就是一句:“择校不如投师,投师要投名师。”接着,洪业说:“你应该到外国去专攻历史地理学。论西方大学,哈佛很有名,但是那里没有地理系。英国的利物浦大学,虽然论名气不如哈佛,但是那里有一位地理学的名师,可以把你带进到历史地理学的领域里去。”

侯仁之说,洪业这句话决定了他一生的学术研究道路。

洪业对侯仁之的指导,不限于学术道路的选择,也包括立身处世的原则。日寇侵入北京后,洪业、侯仁之等燕大学人都曾被捕入狱。释放后,日寇为收买人心,打算给燕京学人送一点粮食以示慰问。洪业托人给侯仁之带口信,让他不要收敌伪的任何东西,同时要求他不能在任何敌伪机构任职,否则会留下一生的污点。正是在老师的提醒下,北平沦陷期间,侯仁之拒绝了敌伪或明或暗的种种诱惑,节衣缩食,艰难度日,保持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气节。

(作者系文史学者)

猜你喜欢

洪业学生
烤元宝火
有您,真好
有你,真好
快把我哥带走
洪业先生读过三遍的书
樊洪业先生逝世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