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黄了(外一篇)
2022-03-23秀健
秀健
看到木瓜,是极易让人想到爱情的。《诗经》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你赠予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这里回赠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价值大许多。这与“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朴素哲理是相通的,也体现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传统美德。当时人们以多籽的木瓜象征女性,女子若以木瓜相赠就意味着以身相许,而男子以玉石回赠也表明对这份感情的珍惜,充分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金秋时节,天高云淡,风清气爽。我喜欢在家乡的山岗上游荡,那满山遍野的木瓜树,如士兵列队整齐,似少女青春芬芳。满树通体散发着幽香,在怡人的秋风里发散开来,整个山岗都被幽香所包围,孤独落寞的乡村也芬芳起来。一阵微风吹过,一个金黄色的木瓜从树上掉了下来,落在了脚下的酢浆草从中,我爱怜地捡起来,用纸巾小心翼翼地擦拭干净,放在车里,一方狭仄的空间霎时也馨香四溢。
木瓜树生长缓慢,它和银杏、红杉等皆为古老树种。形形色色的植物是值得人類敬畏的生灵,它们有着人类无法企及的生命力,远比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生活的久远,它们曾经见证过地球的沧海桑田。在它们面前,我们就是一群无知的顽童。
老家院子里曾有一棵木瓜树,王家一代代人在它的注视中出生,在它的陪伴下成长,又在它的目送下离开,这是木瓜树和我家的世代友情。只可惜我却无缘见证,因为它在我出生之前就已不在了。如今知道它,是因为妈妈在世时偶尔会给我们说起它,话语中有钦佩更多的是惋惜。有人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告白是最柔情的传递。对这棵木瓜树而言,亦是如此,它不能言语,兀自在风雨中挺立,在霜雪里坚强,无论四季如何变换,它都不离不弃,和老屋相依为命。也许,老屋和木瓜树早已结为知己,木瓜树将它的枝桠伸到老屋身上,老屋也不会嫌烦,友好地与木瓜树相互抚慰触摸。
木瓜又名木瓜海棠,叶椭圆,花粉红,果深黄色。具光泽,味微酸涩,性温,芳香,可入药,归肝经、脾经,亦可食用。药用具有平肝舒筋、和胃化湿的功效,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临床用木瓜6克—9克,煎汤内服,用治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肿疼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每次用木瓜片5片,每日三次,可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木瓜冲剂可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木瓜胶代血浆治疗出血性休克,又能治风湿性关节炎、脚癣。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木瓜有保肝、抗菌、抑制肿瘤的功效和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下部腰膝无力,由于精血虚、真阴不足者不宜用。湿热偏盛,小便淋闭者慎服。
木瓜有菜木瓜和药木瓜之分,在我的记忆里,本地好像只种植药木瓜,也叫观赏木瓜。虽然也能吃,但味道特酸,肉质也比较粗糙,散发着一缕淡淡的药香。除药用外,人们大多把它放在案头、橱柜上、衣柜里,抑或私家车里。那些木瓜,刚摘下来时绿中泛黄,慢慢地整体变黄,表皮分泌厚厚的一层油脂。随着时间的推移,木瓜的香味,从最初的浓郁,到渐渐变淡。
春暖花开时,风儿轻轻吹过,木瓜花的清香在空气中氤氲开来。那些野生的蜂儿和家养的蜂儿,循着花香,“嗡嗡”地结队而来,它们把小嘴儿伸进花朵中不停地吸食,那些粉红的、白色的木瓜花在微微颤抖,陶醉在蜂儿们的亲吻中。此情此景,总会让我忍不住靠近它们,在蜂儿采蜜的间隙,也想品尝一下采蜜的滋味。顺手摘下一朵美丽的木瓜花,轻轻将花粉弹入口中,甜香之余有一缕与木瓜不大一样的涩味。而它的涩味程度却远没有未成熟的青木瓜浓烈,此时的青木瓜,酸味不足,涩味十足,涩到可以让灵魂颤抖。
秋分过后,凉意渐浓,时间将木瓜里的酸味尽除,此时的木瓜适合切片。将切好的木瓜片置于阳光下暴晒,随着太阳的炙烤,鲜嫩的木瓜中的水汽渐渐蒸发,颜色也越来越深,直到水分全无。晒干后的木瓜片可以长期保存,加一勺白糖冲泡,就是木瓜茶,甜中带着丝丝微酸,是农家待客之道,秋老虎仍肆虐之时,啜饮这样一杯木瓜茶,你会感到清爽怡人。
木瓜成熟后,涩味会变淡。成熟的木瓜深受嗜酸之人喜爱,它的食法简单而多样。一种做法是,将木瓜削皮,切成片,搭配胡辣子、盐、味精,可蘸着吃,也可腌制后食用。一片木瓜入口,炎炎夏日里如沐春风。第二种吃法是,将木瓜与紫苏搭配,取紫苏少许,木瓜削皮切成薄片,以佐料腌制,即食。这种吃法把紫苏的辛香和木瓜的酸味相糅合,让食者趋之若鹜。且慢,木瓜的吃法远不止此。亦可将木瓜和土鸡或鱼同炖,俗称木瓜鸡、木瓜鱼。其汤肉酸香,味道却极其清纯,丝毫没有油腻之感,让食客胃口大开,香汗淋漓,通体舒适。木瓜还可以泡酒,这也是本地最常见的做法,家乡方城就有几家小有名气的木瓜酒厂,专业制作木瓜酒,高中低档品种齐全,具有舒筋、祛湿、除筋脉拘挛之功效,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春天鲜艳的木瓜花笑脸相迎,夏天青翠欲滴的木瓜和你捉迷藏,秋天以满园丰收的金黄回报,冬天则以满身的荆棘护佑,这就是家乡木瓜印象。
香附的记忆
长大做了一名医生,对于香附渐渐熟悉起来。香附,这是它的书面名字。对于不具备医学知识的大多数人来说,也许是并不知道,或许你经常吃的某些中成药中就有它,或许某个老中医为你开的中药煎剂中,你会看到它们熟悉的身影,只是叫不出名字罢了。
香附在我的家乡叫“雪草”,相信很多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曾见过它。只是很多人都认为它是田里的杂草,很是让庄稼人厌烦,并没有什么可吸引你的地方。当我说出它的诸多别名,可能你的记忆中就会闪现它的样子。香附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如雀头香、莎草根、雷公头、香附米、三棱草根、苦羌头、回头香等。看到这些别名,你一定对它不陌生的。
香附属于莎草科植物,药用部位为根茎,形似纺锤。每年9月—10月从土中挖出后,晒干或烘干,去除根须即可,可生用,但大多用醋制,只因醋制后可增强香附直通作用,且醋制法可引药入肝,使药物直达肝经。
香附对于土地的肥沃或贫瘠,是非常不在意的,它不会为肥沃的土壤而窃喜,也不会为贫瘠的土地而心生嫌弃。某个夏日的风雨后,它们从土地上悄悄探出头来,或许是窝了一冬,又藏了一春,骨子里燥生着拔节的冲动。一天,终于破土而出,三棱形的芽尖像一枚尖刀,刺破大地,嫩黄着,碧绿着,好奇着,没有丝毫的胆怯。两天,三棱的芽尖慢慢张开,每一片尖利的叶子伸展向不同的方向,留一只正中的芽尖,继续生长,像一把战戟,仿佛要穿透天空的样子。用不了几天,田野里都是香附婀娜的身影。有的从玉米棵的趾缝中,有的从韭菜的缝隙里,伸出它们嫩绿色的茎秆,葳葳袅娜,热热闹闹,它们一时间竟成了田野的主角。那些似乎有些营养不良的庄稼苗,叹着气蔫巴着身子。
终究是伏天,烈日和雨水交替,庄稼早已不是当初那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了。它们牵着手,连着根,遮蔽了阳光雨露和风。这时的香附似乎有些沮丧,纤细的茎叶在夏日时光里有些孱弱,但它们并不气馁,在棱形的主茎上盛开出一朵朵美丽的小花,无数子实在风中摇落飘飞,融入大地的怀抱中,积蓄着来年夏日延绵的能量。
由于香附喜欢生长在土壤水份丰沛的地方,所以它们的生长十分迅速。它的根茎比较深,用手容易拔断不易出根,过去用耕牛犁地或人工锄地,根本挖不出它的完整根茎,遇到气候水分适宜,就会繁殖出更多的香附,当年生长当年成熟,繁殖能力极为强悍。因此,这种杂草生命力顽强极不容易灭绝,若说猫有九条命,那香附应该有一百条命。它们从春天是茎叶露头,不分代际,一直到霜降后地上茎叶冻死为止,在农民眼里就是烦人的杂草、害草。特别是由于香附的叶片形状颜色和韭菜极为相似,没有抽穗时更是难以分辨,清除起来非常麻烦,和韭菜一起割回去后,挑选出来就是一件麻烦事。稍不留神,香附就会混入韭菜中。
虽然香附是一种农业害草,长得像韭菜人却不能吃,甚至连家畜家禽都不吃,貌似一无是处,但它的药用价值却很高。《本草衍义补遗》载:香附子,必用童便浸,凡血气药必用之,引至气分而生血,此阳生阴长之义也。《本草》载:不言补,而方家言于老人有益,意有存焉,盖于行中有补理。可见其药用价值非同小可。
香附味辛、微苦、微甘,性平,归肝、脾、三焦经。具有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之功。《本草纲目》言其“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也。”
关于香附,还有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个姑娘叫索索,天生丽质,心地善良。有一年,古砀郡大旱,十月无雨,百草皆枯。索索迫于生计嫁到黄河边的一个村庄。谁知道这里正闹瘟疫,大人小孩皆胸闷腹痛,自从索索嫁来之后,丈夫却安然无恙,问索索原因,她也不知道。丈夫隐约觉得索索身上有一种香味,断定这是驱疫的奥秘,于是便让索索为村人治病,不几天,全村人皆愈。
村里人扯起索索为人治病的事,竟传成“索索每到一家,就讓大人小孩过来闻。”这话传到丈夫耳朵中,丈夫羞愤异常,他不能容忍索索以这种方式为人治病,于是两人开始闹别扭。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丈夫下毒手把索索害死了。按乡俗,名声不好的女人是不能入棺的,用秫秸一捆埋到河边。不几天,索索的坟上长出几株小草,窄窄的叶,三棱形的茎,引来无数蜂蝶。有好事者就说:“索索风流,死后还招蜂引蝶呢!”丈夫听后,挖地三尺,把尸骨深埋。过了一段时间,同样的小草又长了出来,依然蝶峰乱舞。于是丈夫再次把索索的尸骨深埋,可那种草越挖越多,越埋越旺。人们都后悔了,他们觉得索索死的冤屈,大家还这样污辱她的名声,千万不要再挖了。这种草隐约有着索索健在时身上的味道,说不定将来再有人心口痛,这草还能治病呢!直到今天,尽管药名改叫香附,可当地人仍叫它索索草。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香附能够增加胆汁流量,俗话说的好,“肝胆相照”,通过增加胆汁的流量从而达到保护肝脏的目的,如用来治疗急慢性肝炎的复方益肝丸,其药物组成就有香附、茵陈、龙胆等。以香附配伍的经典方剂数不胜数,在众多经典方中,可根据不同的症状,选择不同的药物配伍。
香附除了是一味良药,还是一个不错的香料,而且是纯天然的。香附具有芳香的特性,天生具有一种异香,早在汉代时便已被发现,是一种较冷门的香料。《本草纲目》将它归入芳草类,并指明了它的芳香用途。最早将它用于烹饪是晋后期,主要被用于和一些肉食炖煮,从而达到一定的去腥除臭目的。香附用到卤水中也是近些年的事,和白蔻、肉蔻等配伍,可去腥提香。记得儿时的端午节前,妈妈会让我去西菜园挖香附,回来后把根茎剪下来洗净晾干,然后捣碎装在香囊中,佩戴在脖子上,散发出浓浓的药草香,一直到农历六月初六方可取下来。
在所有的野生中草药中,香附具有超强的生命力,看似瘦弱的茎叶里,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悠然自得地活在乡土世界里。
责任编辑 李大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