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教育发展的三个趋势及其意义

2022-03-23黎杨全

教育传媒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移动学习大数据

黎杨全

【内容摘要】慕课教育与互联网的发展密切相关,本文阐述了随着当下网络社会中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社交媒体软件及移动设备的广泛运用,慕课教育呈现出的三个明显趋势,即与大数据分析、社交性学习、移动学习的结合。认为慕课教育的这种发展趋势,有助于实现真正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促成非正式学习与终身学习,带来教学评价手段的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慕课教育;大数据;社交性学习;移动学习

慕课(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又称“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尽管不同于传统的网络教育,但显然它与互联网的发展紧密相关。而随着当下网络社会的发展,慕课教育也呈现出三个明显的趋势,即与大数据分析、社交性学习、移动学习的结合,慕课教育的这种走向值得重视,其对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数据与对慕课学习者的分析

所谓大数据(Big Data),从表面上理解,即指海量的数据,它与互联网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网络社会的来临,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网络行为都能被数据化、被记录,由此产生了庞大的数据。这些海量数据来自于这样一些渠道:社交网络中产生的文本、图片、音视频等数据;电子商务产生的购买记录、相关商品的评论、商品网页的访问次数与停留时间等,搜索引擎产生的搜索记录等。《大数据时代》一书的作者维克托教授宣称:“大数据已经撼动了世界的方方面面,从商业科技到医疗、政府、教育、经济、人文以及社会的其他各个领域。”①但值得注意的是,大数据的核心理念并不在于强调数据的海量,而是强调对数据的利用,即对数据的分析与挖掘,从中找出用户行为的规律,从而对用户的未来行为与行业发展作出准确的定位与预测。因此,大数据并不仅仅只是一堆数据,而是能够产生重要价值的数据。举例来说,2013年的电视剧《纸牌屋》创下的收视奇迹,正是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出品商Netflix对网络用户的各种数据,如搜索记录、网络评论、观众人数,甚至具体到播放视频时产生的回放、暂停、关闭等行为,以及哪些人在周末用平板设备看恐怖片,什么剧情会重放、哪个角色出场会让观众反复观看或快进等都進行了分析,“《纸牌屋》的商业奇迹正是通过云计算精确整理重点关联数据而造就的”②。

对慕课教育来说,它与大数据的关系非常密切,慕课本身是大规模网络教学,它产生的数据是海量的,与此同时,由于教与学主要发生在网络上,这些网络学习行为都能够被完整地记录下来。比如,慕课教育中学习者的年龄、教育层次、知识背景、地域分布、兴趣爱好等个人相关信息,教师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产生的帖子、讨论、留言等大量交互信息,学习过程中的日常行为,具体到鼠标点击、网页浏览、登录慕课平台的频率与次数,在慕课平台上花费的时间等,都可以被记录。由此,研究者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工具,对慕课学习者的学习特征与学习踪迹进行全面分析。

慕课教育中的这种大数据分析已成为一个趋势。麻省理工学院与哈佛大学等合作的在线教育组织edX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他们对2012年开设的首门慕课“电路与电子器件”进行了大数据的挖掘,并在2013年发布了《探究全球性课堂中的学习:基于edX首门慕课的研究》的研究报告。③这份报告对学习者的数据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如对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每天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如看视频、做作业、参与讨论等所耗费的时间,学习者在对付考试等问题时所依赖的资源渠道如课程作业、课程实验、论坛资源等所占的比重,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与人际交互的网络行为,以及使用论坛资源时的具体行为(发帖、潜水)等的大数据进行了采集与挖掘,在此基础上,对学习者的行为轨迹做了精准的描述。举例来说,这份研究报告发现,尽管学习者经常使用论坛资源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但绝大多数学习者都只是潜水,只是浏览之前已经发布的帖子,自己并不发帖求助、回答问题或发表相关评论,而这显然与没有把学习者在论坛中的表现纳入课程评价之中有关,故学习者在此领域缺乏应有的积极性。显然,这种分析是有价值的,对该慕课课程的相关环节进行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在慕课教育中融入大数据分析,显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大数据分析能够让慕课教育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学习者在认知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方式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传统的问卷调查难以真正捕捉学习者的学习轨迹,而大数据通过对学习者在慕课平台的数字“足迹”,如课程的选择、学习时间、反馈情况、讨论情况等进行追踪与分析,探寻学习者的行为模式,判定出哪些知识点需要重点强调,哪些课程资源需要改进,从而让慕课学习平台的内容设计更具针对性与有效性,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与此同时,通过对学习者行为特征的分析,能够精准地对学生进行分类,并向学生推送最佳的学习模式。更重要的是,大数据分析可以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作出预测,进行长期追踪,构建学生的课程知识地图。而根据大数据给出的学生在慕课学习中可能面临的失败与不足,慕课教学团队可以及时对其学习行为进行干预,或提供帮助,促其在课程学习中取得成功。

其次,能够促进教学评价手段的根本变革。在传统的慕课教育中,教学评价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学习者的学业成绩、过关率、慕课学习的活跃度等单一的抽象化数据,而大数据则让慕课教育中的教学评价获得了更多的评价维度,它呈现的不再是抽象的,而是现场的、鲜活的学习轨迹,教学评价真正从结果评价转向了过程评价。与此同时,大数据不仅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作出精准评价,也能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作出准确的描述,教师的教学设置与学习者的互动、讨论的频率等都能一一记录,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重现了教学情境并揭示出其背后的规律。

最后,能够为慕课平台的教育决策与行业预测提供翔实的数据支撑。从学习者对慕课课程的选择、学习积极性与偏好等数据可以判断出当下及未来的学习热点与各行业的工作需求、发展动态,从而为慕课教育的课程改革、教学培养方案的调整等提供数据支持。

二、慕课的社交性学习

慕课教育发展的第二个趋势就是突出社交性学习。所谓社交性学习,即指在慕课教学中,利用社交媒体软件提高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交互性与学习效率。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之间的讨论、评论、反馈乃至PK;二是强调学习者之间就慕课主题及知识点的分享、转发、推荐与传播。

慕课教育的这一趋势首先与社交媒体工具的广泛运用有关。各种社交媒体如国外的推特(Twitter)、脸书(Facebook),国内的微博、微信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媒介本身带来了大规模的虚拟交往,而社交媒体软件的广泛运用及其交互、转发、分享、推荐、评论等功能,让人群之间的虚拟交往更加日常化了;其次,更重要的是,这一趋势与Web2.0技术的兴起有关。Web2.0为知识的生成与获取提供了新的方式,它强调了用户生成内容(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重要性,即不再是自上而下的由某个总体系统发送知识,而是由用户之间互相生产与分享知识,用户成为内容的生产者、提供者与筛选者。举例来说,各种网络问答(online question & answering, online Q&A)社區的兴起就表现了这种趋势。国内的“百度知道”“天涯问答”“奇虎问答”“雅虎知识堂”“搜搜问问”,国外的Answers、Quora、Chacha等,这些问答社区的主要目的是营造一个知识交流与社会协作的空间,让人们互相提出问题、提供答案或分享经验。这让人们养成了在线发布问题,共同讨论、交换答案与分享经验的日常网络习惯。

正是由于这种背景与氛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E-Learning部门主席丹尼尔·布尔戈斯强调了网络教育中社交性学习的重要性,他们组织的有关研究项目,调查了社交软件如“what’s up、Skype、connect、explorer 等软件上的学习行为”。④于是,在慕课教育中突出社交性学习,也日渐成为一个趋势。英国著名慕课平台Future Learn开始重视社交功能,社交互动逐渐成为这一慕课平台学习体验中的核心内容。Future Learn 公司总裁西蒙·尼尔森认为,学习者在一起互动学习会取得更佳的学习效果,为此他们要打造高质量的社交型慕课平台。Future Learn在平台设计上采取各种方法让用户以对话或讨论的方式展开学习。一方面,在具体的慕课设计中,保证学习者在网页的每一部分内容的旁边区域都可以展开对话,对话与学习的内容呈现在同一个页面上,让人一目了然,具有即时、清晰的效果;另一方面,把社交网络的结构引入Future Learn,在这种结构中,就像在社交网络中常见的网络行为一样,学习者可以“关注”他人,为他人的表现或评论点赞,或写评语回复他人,还可以建立学习的小社区、小团体。⑤目前,Future Learn正联系一些最优秀的社交网站,并与英国电信网络和服务的主要供应商BT建立了联系,让慕课课程的讨论、提问与回答都能在社交网络上更有效地进行。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也尝试在慕课课程中引入社交性学习,Vanessa Dennen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在2014年开发与设计了名为“使用社交媒体促进主动学习”(Social Media for Active Learning)的慕课。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充分利用社交媒体软件促进主动学习,考察如何让社交媒体融入正式学习环境的教与学之中,或者促成非正式学习中的网络交流。为此,研究团队在慕课的内容设计中,突出社交媒体对促成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如在社交媒体教学(SML: Social Media Lessons)的模块内容中 ,设置了四个方面的学习目标: 一是描述与个体消费、生产和互动密切相关的社交媒体环境下的主动学习;二是识别可用来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的社交媒体工具及其相关活动; 三是考察社交媒体环境下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评价的不同方式;四是设计运用社交媒体促进积极学习的示范课。⑥与此同时,采取一些措施激励社交性学习,比如,提供多种交流渠道,如邮件、Twitter、Facebook、Storify、课程博客以及课程的讨论板块(Discussion board);鼓励学习者之间展开互评,而为了保证互评的有效性,还对测评结果进行反馈,养成学习者之间的互惠意识和交互行为模式;让学习者意识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社交媒体生产的各种信息将会被筛选并积聚在课程平台上和其他学习者分享,从而有助于他们重视社交性学习,并生产有价值的内容;同时,也让慕课教学组成员通过社交媒体回应、管理学习者。从慕课实施的效果来看,学习者都积极使用社交媒体参与互动、乐于分享他们感兴趣的主题与资源。

慕课的社交性学习对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的革新有以下一些重要意义:

首先,从慕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来说,教师需要能够熟练使用不同的社交媒体工具,养成利用社交媒体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教学习惯,而这也将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技能。娴熟地使用社交媒体与学生互动,将让师生关系变得更亲近、更人性化。

其次,让认知盈余变为知识的创造。美国作家Clay Shirky在《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一书中认为,受过教育并有自由时间的人,有丰富的知识与分享欲望,把他们的时间汇聚起来,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认知盈余”的核心理念是强调人们能够建设性地利用闲暇时间,从事创造性的知识活动,而不仅仅是去消费。显然,随着社交媒体的发达,“认知盈余”这一理念开始成为现实,人们之间通过社交媒体的协作,开始把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把知识的盈余转化为知识的创造。而慕课中的社交性学习,显然充分利用了这一原理,从而让学习更有效率,知识更有创造性,不仅能够积聚、筛选学习者对相关主题的思想、观点,产生有价值的内容,与此同时,也可以让那些错过了部分慕课内容的学习者根据这些讨论中的相关线索重新学习有关内容,或者复习、回顾感兴趣的内容。

最后,强调慕课学习者通过社交媒体对慕课内容、资源的分享、转发与推荐,达到一传十、十传百的效果,从而有效地扩大了慕课学习的人群,产生了良好的群体教育效应。

三、移动学习与Mobi MOOC的兴起

移动学习是依托目前的无线网络与多媒体技术,通过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C、Pocket PC等)来获得教育资源、教育信息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移动设备的广泛运用以及Wi-Fi等无线网络对全球的覆盖,形成了所谓“赫兹空间”(Hertzian space)。与此同时,移动数据传输技术也日渐成熟,能够支持数据的高速下载与传输,移动互联网正取代传统有线互联网,成为未来网络的主要形式。在此情况下,爱尔兰教育专家戴斯孟德·基更(Desmond Keegan)认为移动学习将成为未来教育的主要方式。

慕课虽然是开放式网络教学,但由于互联网连接的限制,传统的电脑式慕课教育存在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因此,在移动设备与无线网络如此普及的情况下,开发移动终端的慕课成为一大趋势,即把移动学习与慕课结合起来,成为移动慕课(Mobi MOOC)。移动慕课的出现,是当今互联网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慕课与移动学习能够结合,也在于两者教育理念相通,它们都强调学习的开放性,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打破时间、地点的限制,强调正式学習与非正式学习的结合。

英国的慕课平台Future Learn特别强调移动终端的服务,尽管它还只是初步涉及这个领域,但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对Future Learn来说,移动慕课的设计是一个新的挑战,需要做到移动终端的优化,因为用台式电脑进行慕课学习与用智能手机在移动中(如公共汽车上)学习慕课的状态、情境显然是不一样的,在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这种情境的不同。英国政府也支持建立移动慕课学习平台,并力图建立更先进、更快捷的通信系统,以提高日常生活中移动设备的利用率,给有兴趣接受慕课教育的人们提供随时随地学习的机会。

在移动慕课中,学习者总是处于不断移动、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的状态,缺乏学习情境的稳定性与时间的连续性,而不断的学习中断,容易让知识点不系统、不完整,也容易让学习者产生受挫感。因此,移动慕课在内容制作上必须贯彻零散有效的原则。在制作时需要把完整的知识模块阶段化,分成零碎的学习内容,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条,以便让学习者能够分阶段、分步骤地完成学习任务。与此同时,慕课内容也必须提供下载功能,能下载到本地以供离线学习。也就是说,要保证课程完全“移动”,即不管有无网络,学习者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

移动慕课的出现改变了学习观念,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促成学习的个性化。移动慕课的特点就在于学习的随时随地性,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越来越具有便携性,甚至可以不用拿在手上,而是戴在头上、手腕上,这就让学习者把日常生活中的碎片化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而且能够及时获取慕课信息、表达与分享自己的观点,因此,在移动慕课的学习中,学习会更个性化,学习者可按照自己的时间、地点与喜好,安排学习计划与学习进度。

二是有利于促成非正式学习与终身学习。移动慕课随时、随性的特点,有利于促成非正式学习,社会各行各业的人们,可以在业余时间与非工作场所从事非正式学习。与此同时,这也促成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有效结合,比如,在正式学习前,教师向学习者发送相关教学活动的信息,学习者用手机以微学习的方式回答问题,互动、分享信息,而当正式学习时,学习者已提前做好了一定准备,学习效率将大幅提高。显然,在移动媒体时代,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结合,翻转课堂的引入,将成为非常值得研究的领域。另外,移动慕课也有利于终身学习,手机的伴侣性、随身性让终身学习变得相对容易起来。

三是有利于把情境感知与日常学习结合起来。随着GPS定位与传感器在移动终端的大量使用,移动设备具有了强烈的定位性。随着人的移动,手机能精准地探测到具体的地理位置。在移动慕课的开发中,一个未来的趋势就是利用这种定位性,即随着地理位置的变换可以推送相应的慕课内容,把情景感知与慕课学习结合起来。香港中文大学设计一款 EduAdventure系统,可以算是这方面的一个简单尝试,这个系统可以让学习者在城市、校园、公园、博物馆、公交、地铁等地方开展基于情境的感知学习。

慕课教育的大数据分析与社交性学习、移动学习的结合,成为当下慕课教育发展的三个趋势,而这三种趋势也并非截然分开,慕课的社交性学习与移动学习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而大数据分析也为更好地开展慕课的社交性学习、移动学习提供了基础。移动终端总是与社交媒体软件捆绑在一起,因此,慕课的社交性学习与移动学习也是紧密相关的。三者的水乳交融,将成为未来慕课发展的主要走向。有学者认为,互联网教育的未来趋势一是“轻量”,二是“有趣”,三是“社交化的学习”,四是“个性化的学习”,⑦而慕课教育的当下发展显然正顺应了这种要求。

注释:

①〔奥地利〕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盛杨燕、周涛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5页。

②蔡爽:《大数据搭起的〈纸牌屋〉》,《中国新时代》2014年第2期。

③杨满福、焦建利:《大教学、大数据、大变革:edX 首门“慕课”研究报告的分析与启示》,《电化教育研究》2014年第6期。

④金慧、张文丽:《在线学习分析技术:促进个性化学习的方法——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E-Learning部门主席丹尼尔·布尔戈斯》,《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年第11期。

⑤金慧、刘迪、李艳:《打造社交型高质量慕课平台——访英国 Future Learn公司总裁西蒙·尼尔森》,《世界教育信息》2015年第1期。

⑥许涛:《“慕课”(MOOCs)专家访谈——全球视野下的“慕课”发展与未来》,《现代教育论丛》2015年第6期。

⑦马永武:《未来的学习轻量、有趣、社交、个性》,腾讯网,http://edu.qq.com/a/20141203/055992.htm,2014年12月3日。

sdjzdx202203231627

猜你喜欢

移动学习大数据
基于SOA的在线学习资源集成模式的研究
智能手机APP支持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