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建设与教材研发的融合之路

2022-03-23刘涛

教育传媒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文科教材建设

【内容摘要】如何编写一本教材?我们需要将其置于总体性的专业目标、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中加以研究,如此才能实现教材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作为教学体系设计中的一项系统性工程,教材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重要抓手。本文结合暨南大学融合新闻教学团队编撰的《融合新闻学》教材编写经验,提出了媒体融合时代新闻传播学教材建设的五种思维逻辑,即统摄思维、系统思维、生态思维、结构思维和交叉思维。具体而言,统摄思维意为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指导,系统思维意为教材建设必须嵌入到教学模式的整体设计之中,生态思维意为打造教材配套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结构思维意为创建以课程群为单元的教材体系,交叉思维意为依托虚拟教研室开展教材研发与更新。

【关键词】新文科;新闻传播学;教材建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教材编写,重在理念创新,重在教材之于教学体系的功能发掘与探索。编写一本教材,其实就是在倡导一种教学理念,落实一种教学模式,推出一种教学方式。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充分意识到教材建设在教学系统中的重要功能,从而真正理解“以本(教材)为本”在教学创新实践中的深远意义。如果将教材仅仅定位为课堂空间的“课本”,那便远远低估了教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身份”定位。对于新闻传播学而言,教材建设更有其特殊意义。教材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即政治性与专业性、管与放、统与分、编与创、教材体系与学科体系之间的关系。①教育部首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将新闻学纳入其中,足以体现出教材研究与建设势在必行,也正当其时。作为教学系统的重要构成元素,教材存在的意义从来都不是孤立的,我们唯有走融合之路,坚持统摄思维、系统思维、生态思维、结构思维与交叉思维,才能真正把握教材建设的内涵与要义。所谓“融合”,意为按照新文科建设的基本理念和要求,综合考虑五种思维逻辑,并将其落实在理念设计、内容开发、资源建设、教材更新等环节,以体现教材建设的专业化和一体化过程。本文主要以笔者牵头的暨南大学融合新闻教学团队编撰的教材《融合新闻学》②为例,探讨教材建设中的五大思维逻辑。

一、统摄思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全场景融入

所谓统摄思维,意为教材建设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指导,即按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原理和要求来统摄知识本身的结构体系与价值导向,以此回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基础问题。作为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构建的底层逻辑,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种通往知识规则的解释体系,其决定了新闻传播学理论大厦的基础构造,也决定了知识话语体系建构的生成法则。教材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可以简单概括为两大认识逻辑:一是政治逻辑,二是专业逻辑。前者要求教材建设必须回应课程思政问题,尤其是在情感与价值观层面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等,后者要求教材建设必须在人才培养的专业内涵上积极探索,特别是恪守新聞生产的专业理念、价值标准、伦理规范等。相应地,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全场景融入。全场景模式强调沿着“全素养”“全空间”“全课程”“全链条”四个方向,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三大目标体系、四大学习空间、五大课程形态、六大教学环节之中,以此实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教学体系的“全程”“全时”“全域”“全效”目标。③对于教材建设而言,我们依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全场景融入,即教材的目标设定、内容呈现、案例选择、教学实施等各个环节都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引领与统摄。

那么,教材建设具体应该如何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引领与统摄呢?笔者认为,第一,在建设理念上要突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知识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与意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所强调的政治逻辑与专业逻辑的深度融合,既是当前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导理念,也是媒体融合时代教学体系创新的必然选择。如果教材内容脱离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规约体系和阐释框架,或者不能平衡好政治逻辑和专业逻辑之间的对话关系,那么,它本身的科学性与合法性便会存在偏差。第二,在内容设计上要聚焦和回应重大现实议题,进而强化知识本身的有机性和实践性。诸如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主题创设了一个个巨大的思政“场景”,教材内容只有拥抱并回应这些重大议题,才能真正书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内涵。例如,对于“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的重要论述。《融合新闻学》教材第四章“融合新闻叙事”中专门增设一节“融合新闻如何讲故事”,重点论述如何利用融媒体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即通过创新融媒形态与语言,在“事实”“形象”“情感”“道理”四个维度上建构中国故事的融媒叙事体系。

二、系统思维:新型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材建设

所谓系统思维,意为教材建设必须坚持现代教育理念的引领,按照特定教学模式的要求进行教材开发和编创。在巨大的“模式之网”中,教材无疑是其中极具生命力的构成要素,其不仅要回应教学内容层面的知识生产问题,还要回应知识、能力、情感及价值观之间的目标整合问题。相应地,教材建设必须嵌入到教学模式的设计系统之中,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在教学体系和教学实践中把握教材的角色和意义。如果教材游离于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之外,那么其知识生产的功能与潜力将大打折扣。对于新闻传播学教材建设而言,新文科背景下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基本思路就是回应媒体融合这一巨大的时代“变量”,培养全媒型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暨南大学在全媒体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层面创建了“四维融合”的教学模式:一是文理融合,基于学科逻辑的知识结构交叉,实现技术资源与人文资源的融合;二是新旧融合,基于全媒逻辑的课程体系设计,实现传统新闻实务资源与新兴新闻实务资源的融合;三是内外融合,基于协同逻辑的教学形式改革,实现学校教育资源与社会联培资源的融合;四是知行融合,基于实践逻辑的专业素养提升,实现专项训练资源与主题实践资源的融合。④相应地,教材建设需要回应并体现“四维融合”的内在要求,即按照新文科建设的基本理念,有效协调文理融合、新旧融合、内外融合、知行融合四大关系,如此才能保障“四维融合”模式在教材建设维度的有效落地。例如,《融合新闻学》教材在“新旧融合”上,一方面立足新闻学所铺设的基本知识框架,另一方面又根据融合新闻的特点进行了适当的优化,比如在与传统新闻比较的基础上增加“融合新闻策划”“融合新闻叙事”“融合新闻伦理”等章节模块,以期实现传统新闻知识与数字新闻知识之间的深度融合。

当前,为了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翻转课堂作为一种较为流行的教学模式,已经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创新实践。⑤一般而言,翻转课堂要求实现课堂空间与课外空间的“翻转”,而课外空间的主要阅读资源便是教材,这就意味着教材内容和课堂内容之间必须形成一种互补关系或对话关系。按照翻转课堂的基本理念,如果说课堂空间旨在培养学生以项目为驱动的探究能力,那么教材建设则需要配合翻转课堂教学的现实情景和需要,在知识体系布局和设计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创新,保障教材内容具有更大的延展性、兼容性和包容性。《融合新闻学》教材在规划之初,已经考虑到其应用于翻转课堂的可能性与兼容性,因此在内容设计上重点强调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介绍,课后作业则在主体上以延伸性的实践项目为主,以便学生能够在课外空间进行自学,而在课堂空间中,学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协商等教学形式进行项目设计和探究。

三、生态思维:教材资源与其他资源的深度协同

所谓生态思维,意为教材建设必须打造立体化的资源体系,这就意味着既要重视教材内部的资源形式整合问题,也要回应教材资源与其他资源形式之间的内在对话问题。数字时代的教材建设,已经超越了纯粹的“文本”维度,而向更多元的资源形式敞开,由此打造一个无缝融合的教学资源“元宇宙”。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路”上要有“车”,“车”里要有“货”。教学活动离不开资源建设,而教材本质上就是一种教学资源形式。那么,如何处理好教材资源与其他资源的关系问题,以及如何立足教材资源开展其他资源形式的开发与建设问题,成为教材建设需要同步推进的建设工程。换言之,教材资源建设与其他资源建设,是一个同步推进的过程,二者都统摄在教育生态结构之中。

如果将教材建设上升到教学体系构筑的核心位置,那么,一本教材的建设,便不仅仅意味着编写一本印刷材料,而是要推出一套教学理念得以“落地”的资源体系。换言之,教材建设以及与之配套的资源建设,是一个同步推进的过程。相应地,教材资源建设需要回应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教材建设需要处理好教材内部的资源整合问题。新媒体时代的教材建设,不能局限于文字世界的内容呈现,还需要整合相应的多媒体文本资源,以此拓展和丰富教材建设的资源体系。《融合新闻学》教材增加了“案例窗”“知识窗”等专门的阅读板块,同时通过超链接、二维码等方式提供了大量多媒体案例资源,从而实现文本世界和数字世界之间的无缝过渡和转换。第二,教材建设需要建设配套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融合新闻学》除了教材本身的建设,还推出了配套的案例资源、MOOC资源、虚拟仿真教学实验资源、公众号,以及与之配套的融合传播训练营等,其中重点建设中国大学MOOC资源“融合新闻:通往未来新闻之路”以及3项虚拟仿真教学实验资源“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的新闻采访虚拟仿真教学”“社会骗局类卧底调查报道虚拟仿真教学”和“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无人机融合报道虚拟仿真实验”。第三,教材建设需要处理好教材本身和其他资源形式之间的对话问题。例如,如何处理好MOOC与教材之间的内容差异?当前,MOOC建设大多是将教材内容直接搬到网上,而教材建设也常常将MOOC内容直接结集成册出版,由此导致教材内容和MOOC内容之间的高度同质性。对于纯粹的线上教学而言,这并无大碍,但对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而言,由于教材和MOOC均是课外空间的主要学习资源,如果二者之间是一种取代关系而非互补关系,那便对混合式课堂的教学设计带来诸多困扰。实际上,教学资源体系建设需要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总体布局和科学规划,从而实现不同教学资源形式之间的深层协同与对话。

四、结构思维:以课程群为单元的教材体系设计

所谓结构思维,意为教材建设需要按照知识模块或能力单元的內在要求进行模块化设计与开发,即沿着课程群的建设理念和思路进行整体规划。只有将一门课程置于专业结构中加以分析,才能真正把握其在学生知识、能力、素养培育中的位置和作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个专业都设定了相应的综合素养,而这则需要所有课程的合力作用方能抵达。实际上,综合素养可以进一步细化为一系列能力体系,即能力模块。当复合型人才成为一种普遍的培养方向时,一门课程往往很难“独当一面”。相应地,能力模块往往“下沉”到相应的课程群层面,即课程群主体上构成了教材建设的基本单元,其不仅是抵达最终育人目标(毕业目标)的“阶梯”,也是通往综合素养形成的“拼图”基础。因此,只有深入挖掘系列课程(课程群)之间的深度对话与协同体系,才能真正在课程群意义上回应具体的能力模块。

正因如此,教材建设不能局限于单本教材的建设,而是要立足既定的专业能力体系,打造以课程群为基础的建设体系。这便需要处理好两大协同关系:一是课程群内部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结构与递进逻辑;二是不同课程群之间的逻辑关联和融合机制。新闻传播学究竟包含哪些课程群?由于每个专业的定位和内涵存在差异,因此要根据专业特点进行更精细化的模块设计,使其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诉求。2018年9月,教育部与中宣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后备人才”。因此,我们可以将新闻传播人才的能力素养总体上概括为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国际化。如果说“高素质”和“复合型”能力素养更多地是对知识本身的高度和精度提出要求,其可以通过重构课程的知识结构加以体现,那么“全媒化”和“国际化”能力素养则需要通过单独的课程模块予以回应,二者分别对应融合新闻课程模块和国际传播课程模块。就教材建设而言,融合新闻课程模块应该包括“融合新闻学”“融合新闻实务”“数据新闻”等课程;国际传播课程模块应该包括“国际传播导论”“国际新闻采写”“国际传播实务”等课程。相应地,教材建设应该坚持模块化的建设思路和理念,不仅关注模块内部教材之间的逻辑“主线”、功能“分工”和知识“边界”,也要关注不同模块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协同机制。

五、交叉思维:依托虚拟教研室的教材研发创新

所谓交叉思维,意为教材建设需要打造高水平、跨学科的“教研共同体”,根据新文科建设的内在要求推动教材的研发、建设与更新。当前,国内已经围绕跨学科团队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探索实践,形成了以教研共同体为代表的教研团队建设模式。新文科背景下的教材建设,需要最大限度地整合跨学科力量,发现学科之间的交叉结构及其潜藏的知识生产空间,而这便需要打造相应的教研共同体。具体来说,教研共同体作为一种先进的人才团队建设理念,能够联合优质的师资力量,在教材建设中实现校内/跨校互动、同伴互助、跨科联动。其中,以“虚拟教研室”为代表的教研模式,适应了“智能+”时代打造新型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的内在要求,为教研共同体的打造提供了新的建设思路和方向。虚拟教研室强调通过跨学科、跨学校的多元化师资配置,最大限度地推动教材理念的设计、教材内容的研发、教材资源的共享与更新,其目的就是实现建材建设的跨校联动与优势互补,进而在知识共享层面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未来,暨南大学融合新闻教学团队将在现有团队建设基础上,着力整合全国优质教学力量,打造融合新闻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加速教材资源的流动与更新,提升教材修订的效率。与此同时,团队将立足虚拟教研室,积极拥抱“智能+”时代的教研共同体建设目标,协同共建教学大纲、知识图谱、教学案例、教学视频、电子课件、习题试题、实践项目、实训项目等教学资源,并且积极开展全媒体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实践,最大限度地推动教学资源的全国共享,以此解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注释:

①张昆:《新闻传播教育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127-138页。

②刘涛等:《融合新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

③刘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新闻传播实务教学的全场景模式探索》,《教育传媒研究》2021年第1期。

④刘涛:《融合新闻人才培养的“四维融合”模式与实践探索——以暨南大学为例》,《教育传媒研究》2019年第3期。

⑤刘涛:《“翻转+直播+实训”:新闻传播学类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新闻与写作》2020年第9期。

sdjzdx202203231626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文科教材建设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关于核科学技术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
湖北民间舞蹈课程体系的建构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广电工作者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头脑
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实践看记者道德修养的五个层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