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时政热点类主题出版物的策划与编辑

2022-03-22田成海

出版参考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主题出版时政热点融媒体

田成海

摘 要:融媒体时代,充分认识融媒体新闻的价值及其与主题出版的关系,有助于探索主题出版新路径,使时政热點类主题出版物成为既定主题出版产品线之外很好的补充。本文以《感动:战“疫”中的那些福建故事》为例,结合出版单位自身优势,聚焦反映突发性热点的主题出版图书的开发,对策划环节的前期准备、素材编选、逻辑建构等相关实践,以及编辑工作中的诸多要点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全面梳理总结时政热点类主题出版物策划与编辑工作的做法、方式及经验,探讨如何增强主题出版物供给并确保其时效性,为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出版转型和主题出版的创新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融媒体 时政热点 主题出版

近年来,主题出版以其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成为出版工作者贯彻落实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的重要体现;又以其紧贴时代,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日渐成为各个出版单位乃至整个出版行业传递优质内容与推动“双效”增长的重要抓手。主题出版作为围绕党和国家重点工作和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节庆日等集中开展的重大出版活动[1],大多需要在相应的时间节点前完成,因此,一般出版单位均会结合自身实际,提前谋划、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确保按时保质出版。

打造精品力作,需要相当的时间投入,主题出版产品线的建设更非一日之功;而快速抓住热点,及时回应现实需要,又须讲究时效。这一矛盾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尤为凸显。2020年伊始,在全国进入疫情防控的紧急状态下,出版界同行积极应对、主动作为,第一时间出版了一批与疫情相关的图书,助力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福建人民出版社2020年2月出版的《感动:战“疫”中的那些福建故事》,精选、汇编相关的新闻报道,及时反映福建全省上下紧急动员、奋起抗击疫情的感人事迹。此书出版后从众多同类主题出版物中脱颖而出,入选《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0年第一季度影响力图书”;同时也在省内获得广泛认可,成为入选“福建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文艺作品展播名录”的唯一图书类作品,并获得2020年度“闽版好书”奖。

实践表明,在融媒体时代,时政热点新闻作品的汇编有助于快速抓住时代热点,回应时代需求,能成为既定主题出版产品线之外很好的补充。如果策划和编辑得当,既能满足主题性、时效性的要求,也能实现应有的出版效果和影响力,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鉴于尚无探讨选编此类主题出版物的专文,笔者基于深度参与策划、编辑《感动:战“疫”中的那些福建故事》一书的经验,对相关实践中的诸多关键点进行了复盘和分析。

一、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与主题出版

融媒体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将不同的媒介融为一体,搭建了数字媒体内容加工、存储、发布、传播平台,新闻内容的生产与传播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新闻传播媒介如广播、电视、报纸等,与新媒体如微信、微博、抖音、B站等移动客户端及各类新闻APP等应用相融合,新闻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更具广泛性、及时性,新闻内容更具交互性特征,受众群体获取信息也更加快速和立体。这种融媒体传播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新媒体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以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传播新格局。[2]这也要求图书出版从业者必须与时俱进,用融媒体思维来从事主题出版的策划、出版、宣传与开发,实现主题出版效益的最大化。[3]

融媒体新闻报道,对于大众关注的民生或时事热点问题,反应迅速,这使其能够成为讲究时效性的主题出版物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源。而在内容制作和形式展示方面都有自身特点的融媒体新闻,其可读性、多样性与持续性,均拓展了有关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高质量的融媒体新闻完全可以担负起记录时代、传播正能量、引导社会舆论的使命。在这一层面上,新闻、出版尤其是主题出版,都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二者的社会功能高度契合。

时政热点类主题出版物,既承继了新闻内容的生动、广泛、及时等特点,也通过图书出版的形式,将零散、细碎、芜杂的信息进行了深度整合和创造性转化,使有关新闻内容的权威性、严肃性体现得更为明显,也显著提升了新闻内容的公信力、冲击力,使“热闹一时”的内容,能够沉淀、固化下来;使一个个稍纵即逝的焦点,汇聚成一整个时段的全景展示,真正为时代发声,唱响主旋律,从而强化导向效应,发挥引领作用。[4]

二、时政热点类主题出版物的策划编写步骤与经验

策划时政热点主题出版图书,应根据现实需要,打破惯性思维,找准定位,立足出版单位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寻找投入主题出版的可行路径。同时,将人文理念、文化责任和政治使命落到实处,在策划和编写过程中不断推动和优化选题。

(一)前期准备

大“疫”当前,赶在第一时间做一本什么样的书,是摆在策划者面前的首要问题。选题必然是在一定背景下产生的思想文化呈现,既要有价值有意义,又要能体现地方人民社的使命担当,还要确保时效性,因此必须基于现实,对选题的主旨和内容有清晰的规划。同时,应当为实现策划目标做足准备,既要以充分的调研客观分析选题的可行性,又要以较强的执行力准备好选题实施的基本条件。

从选题的主旨和内容方面考虑,基于所在出版社的出书结构和人才积累,以及短时间内可以成书的现实考量,初步确定做一本纪实报告类的新闻汇编作品集。原创虽是图书策划的首选,但其创作周期、审读编校周期都相对较长,与此时摆在首位的时效性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而纪实的新闻或通讯适应大众读者的阅读需求,容易引起同样处在疫情之中的读者共鸣,可读性也有一定保证。因此,设想的方案是要在极短的时间里精选新闻中引起广泛关注、故事比较完整、人物形象鲜明的有关报道,用文字与图片记录福建抗疫防疫前线的感人故事,用平实的语言客观讲述疫情之下平凡人的不凡事迹,展现福建全省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舟共济战疫情的精神风貌,向各行各业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逆行者、坚守者和行动者致敬,为正在勇敢前行的人们带去更多温暖和力量。

主旨和内容已定,能否实现预期目标,取决于是否有充足的新闻素材、这些素材呈现出怎样的面貌、对图书的结构会有怎樣的影响等。这些也都是开展选题可行性评估需要进行调研分析的问题。得益于融媒体时代传播平台和渠道的多样化,对新闻、通讯等进行搜集、整理也变得更为便捷和高效,对这些素材的筛选和考量,也有了更加多维、立体和可量化的标准。通过对主流媒体和各地市重点报纸的相关报道进行全媒体、全时段的总体梳理和统计,可有效掌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这些媒体对有关人、事、物的报道情况,也可对传播度较广、曾引起广泛关注的话题进行积累,在弄清可供转化使用的素材总量的同时,对堪称选题基石的材料有总体的感知和把握,对具体内容有感性认识和初步分析。

选题可行性评估的结果,是内容支撑较为充足,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选题报告,也涵盖了对具体素材的分析描述,以供进一步论证时完善选题;更为重要的是,既要明确推动选题落实的工作团队配置和工作计划,又要在选题可行的基础上获得新闻出版主管单位及主要媒体的支持。《感动:战“疫”中的那些福建故事》一书的实践证明,一支由出版单位“一把手”牵头组织的编写和编辑团队,是此类主题出版图书成功的关键因素;而首先争取到省新闻出版局及主要媒体单位的支持,则是此类主题出版图书成功的重要保障。

(二)素材编选

时政热点主题出版图书的特殊性,在于它不同于作者来稿或常规的自主组稿,为确保策划理念得到较好的落实,编选书稿素材的团队,也应在选题策划者易于协调和沟通的范围内开展工作。以《感动:战“疫”中的那些福建故事》为例,笔者作为主要的策划人,同时也直接负责书稿素材的选编,使这部新闻汇编作品集的成书,与选题策划方案的落实合而为一,由此产生了一种良性的互动效应:策划者时刻保有从源头思考的意识,在编选具体素材时不断深化认知,快速对选题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素材的编选工作既能遵循策划意图,按既定的目标不断努力,还能集思广益,适时微调,充分调动编选团队每个人的积极性,使书稿得到更高质量的呈现。

《感动:战“疫”中的那些福建故事》一书的素材编选工作在极为特殊的情形下进行。当时,春节假期结束后的复工返岗虽已陆续启动,但编选团队成员很难在办公场所聚齐,部分成员还需要居家隔离一段时间,因而团队展开了线上线下合作。编选团队从最初做选题评估时搜集到的线索着手,并在选题评估时已经粗略选入的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基础上分工合作,进一步扩大了素材搜集范围,对各家媒体的报道或通讯进行了逐日逐篇的再筛选,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完成相关素材的汇总。非常时期,在特有的社会氛围之中,团队每一位成员都渴望为疫情防控尽一份力,大家隔着屏幕一起商量素材搜集、整理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对接沟通,在交流合作之中,每个人的工作效率和热情也不断提高。

以较宽的标准分头选入素材,再以严格的轮流评议决定取舍,由此形成书稿的主体内容。全书雏形虽具,却并未就此定稿,因当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仍在进行当中,素材的编选在进入后续环节的过程中仍需保持一定的开放性,为纳入更多契合选题主旨、社会关注度较高、影响较大的内容预留了一定空间。

(三)逻辑建构

选择、汇编的工作还只是对新闻素材的粗加工,更进一步考验编选智慧的,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对入选的素材进行分类、排序和重组。这一工作虽然并非文章的创作,但编选重组的过程同样充满了创造性,需要别出心裁,才能以全新的逻辑结构,将素材化散为整,融为一体,紧紧围绕策划目标、选题立意,来重塑全书的内容体系,同时充分考虑每一单篇文章之间的连接点,根据不同篇章的内容指向、行文特点乃至阅读体验等,精心组排书稿,完成书稿编排逻辑的建构。

根据初选出来的新闻素材内容和当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特点,书稿编选团队大致将《感动:战“疫”中的那些福建故事》一书分为福建省内防控、福建支援湖北、海外支援福建三大内容板块。前两部分,分别着眼于福建省内防控及驰援湖北两个群体的具体事迹,既有逆行的医护人员,也有医护人员之外各行各业的普通人,他们各有各的坚守与动人之处;尤其是驰援湖北部分,包括了行动和日记两方面内容,日记由一线医护人员写就,现场感强,读来令人动容,展现了一线工作者的艰辛与不易,更能突出国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时的勇敢与坚定,鼓舞人心。第三部分,反映了福建作为侨乡、台港澳同胞祖籍地的特点,撷取有代表性的海外侨胞和台港澳同胞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抗“疫”行动,凸显了他们热爱祖国、心系家乡的情怀。由此,全书被分为三辑:第一辑,“使命在肩 众志成城——福建疫情防控阻击战”;第二辑,“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驰援湖北在行动”;第三辑,“心系桑梓 大爱无疆——台港澳同胞及海外侨胞共同战‘疫”。这一逻辑体系,从素材的内容指向提炼而来,反过来又成为指导素材归类分组的纲目;既是由主到次,也是由内而外,又兼顾了静态自守与动态流出流入,更体现了由一般到特殊的全景式呈现,因而经得起多维度的审视和推敲,是一种较为稳定、妥帖的编排逻辑,最终据此确立起全书的骨架。

(四)复盘与完善

编排逻辑的形成,源自对素材的整合、归纳与提炼,最终体现为对书稿内容的规划和设计。而任何经过归纳、提炼形成的逻辑体系,都有必要回到最初形成它的土壤中去检验,素材如果对书稿内容的基本呈现脉络水土不服,那么编排逻辑自身再完美再成体系,最终未能自洽的图书产品依然不会是成功的。

这一复盘的过程,有赖于对素材的深度理解。在编选《感动:战“疫”中的那些福建故事》一书时,为了尽可能节省时间,该环节被合并至“三审三校”尤其是初审的过程中,编辑在审校书稿内容的同时,也须不断审视书稿的编排结构。笔者负责初审部分稿件并对全部初审编辑的意见进行汇总和整理。初审的过程中,就新闻素材的支撑情况来看,编排体系中的第三辑,即台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积极支援国内、支援家乡的有关报道,以短消息居多,故事性、可读性都较弱。这是最初进行选题评估时已经觉察的问题,但考虑到福建独特的省情和疫情期间特殊的内外环境,内容上较为薄弱的这一辑仍得以保留,只是初审工作和这一辑素材的进一步补充、调整一并进行。此后,一线故事的搜集和筛选,根据每天的情况不断调整、补充和完善;编辑“三审三校”的工作则采取滚动交叉作业。每一篇故事独立一个编校单元,每完成一篇故事的一个审次,就流动到下一个审次;初审、复审、终审环节均有多人参与,每个审次多位编辑交叉编校,以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保证编校质量。

同时,为了缩短出版周期,全书的版式设计和预排版也在初审完成后开始。为了使该书图文并茂,让鲜活的故事更加生动形象,书稿编选团队在原新闻插图的基础上为更多本来缺少插图的故事配上了插图。这类补充图片多半来自同一时期同一人物的其他有关报道,尽管新闻文本有差异,但记述的故事重合度很高,最终补选出40多幅插图,使这本230页左右的图书插图总数达到70幅左右。丰富的融媒体资源,从整体上改善了图文比例,使全书基本达到图文并茂的预期效果。同时,为配合美编的设计工作,编选团队还精选了一部分质量较好、画面有冲击力的图片作为插页、辑封页的设计素材,书稿的基础不断得到完善。主题出版要在表现形式上尽可能生动,想方设法增强可读性,让读者易于接受,将内容和形式完美地统一起来。

三、时政热点类主题出版物的编辑工作要点

(一)坚定立场

出版事业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尤其是主题出版,更要求我们在编辑工作中要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培育以读者为中心的责任意识,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将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于主题出版的全过程。[5]而坚持人民至上,也正是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成效的根本原因。牢牢抓住这一理念和价值追求,才能确保在书稿的编辑过程中,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政治敏感性,把好内容质量关;只有坚持正确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才能既满足读者的需求,又达到出版的目的。

编辑《感动:战“疫”中的那些福建故事》一书时,总体的社会情绪敏感而复杂,同一时期出版同行的有关实践让我们明显感到,在这非常时期,必须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自觉,稍有不慎,不但会前功尽弃,而且还可能适得其反。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事实上即是以读者的满意度、认可度为衡量尺度,尽可能求真求实,着眼于日常细节,从平常人、平常事入手,做接地气、讲实事、有品质的好书。思想决定行动,正是坚守这样的立场,全书的编辑工作得以顺利向前推进,诸多素材的取舍难题也迎刃而解,虽有多人参与其中,却能贯穿一条主线,形成一种风格,来源庞杂的新闻素材最终也能够有机整合为一体。

(二)高效执行

讲究时效性的主题出版,无论多强调时间都不为过。这也是《感动:战“疫”中的那些福建故事》一书从策划到编辑,面临的最大压力:既要赶时间,又要保质量。因而,组建一支高效、协同的工作团队,制订责任到人的工作计划,是确保高效执行的基本前提。从春节假期后的复工返岗逐步启动项目,由总编辑牵头挂帅的福建战“疫”故事图书编创工作组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工作。这个团队汇聚了全社多个部门的骨干力量,从策划、编选、审稿、校对到印刷,制订了一套周密的工作协同机制和详细的工作时间表,通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责任明确到每一个环节,工作任务也层层细分落实到个人。专门组建了工作团队,又有“一把手”护航,能够特事特办,也制订了周密的计划,配套了落实执行和监督管理的方案,为集中力量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感动:战“疫”中的那些福建故事》的编辑出版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保证了各个环节的高效执行。

(三)核实内容

一本时政热点新闻作品集,事实上是对零散新闻素材的创造性转化和加工。虽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融媒体时代,互联网传播及时性和互动性强,信息实时发布和即时转载,因为时效性的要求,不少信息在制作或传播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信息渠道,更多样化的同类信息,既增加了信息总量,也为信息之间互相佐证提供了可能。从新闻素材到汇编成集,对有关内容的核实必不可少。编辑《感动:战“疫”中的那些福建故事》,并不是简单的疏通语句、订正字词,而是有大量事实核查的基础工作和弥补关键逻辑缺环的责任,以确保这本抗“疫”图书内容的真实性、权威性。如书中收有一篇专文《用生命完成最后一次坚守》,记述了牺牲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浦城县仙阳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毛样洪,这位坚守岗位的基层医务工作者忠实履责的事迹十分感人,大量的网络新闻媒体乃至省市级报刊均作了报道,但不少媒体将他的名字写作“毛样红”,编辑在审核书稿时很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问题,通过打电话向这位抗“疫”英雄所在的卫生院核实,同时比对多份官方文件,最终才确定其姓名用字。无论是此类硬信息,还是各种“软”描述,编校时间虽然紧张,但基本做到了有歧异必核、有疑问必排查。源自当下生活的素材,尽管不像历史层累而出的文献有多种版本可供比对,但编辑团队依然采用了核查文献一样的流程去校正内容。

(四)审慎修改

内容的核实、校正,并不意味着要让原始新闻素材“无一字无来历”,也不意味着没有限度地编校修改,而是恰恰相反,尽可能保留这些广为传播的新闻素材的原始面貌,非必改则不改。这样做除了因为时间紧迫,无法对全书所有素材的信息进行全面逐一核实,还因为疫情防控的形势瞬息万变,包括对新冠肺炎的称呼都有一个逐渐固定化、规范化的过程。在编辑过程中,熟悉某医院科室分布的编辑,从自己当前的见闻出发,对书稿中描述的某医院空间细节乃至防控流程等提出了质疑,但最终仍选择保留原文。事实上,诸多防疫场所的功能分区几经变更,疫情防控的指导规程也在与时俱进,有些文本上的规范、统一,逻辑上或许更完美,却反倒不符合事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审慎修改是希望最大限度保留一線见闻的真实,也是对新闻工作者专业性劳动的尊重。

四、结语

融媒体时代,在着力提升原创能力、加大精品创作生产的同时,充分认识融媒体新闻的价值及其与主题出版的关系,探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主题出版新路径,有其现实意义。《感动:战“疫”中的那些福建故事》一书的出版,聚焦突发性热点,围绕读者对主题出版物的期待,结合出版单位自身优势,在策划阶段对选题的主旨和内容有清晰的规划,以充分的调研客观分析选题的可行性,以较强的执行力准备好选题实施的基本条件,并精心组织编选书稿素材;在编辑阶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组建了专门的工作团队,制订了周密的工作计划,执行了正确的审校原则,克服重重困难,最终使这部时政热点类主题出版物以较高的品质按时推出。

(作者单位系福建人民出版社)

猜你喜欢

主题出版时政热点融媒体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小组合作环境下时政课堂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