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2-03-22◇王

大观 2022年10期
关键词:文科实训学科

◇王 璐

一、新文科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一)新文科概述

“新文科”是针对传统文科而言,把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课程,旨在形成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文化,培养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家。新文科建设并不是否定传统的文科体系,而是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方式,在现有的体系上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进行教育模式、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创新。通过多学科架构推动传统文科教学向新时代文科人才培养方向转变,让学生通过新文科的知识架构学习,成为新一代的复合型人才。那么这个“新”更多意义上是创新的“新”。

(二)新文科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意义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除了专业细分的学科知识,还包括艺术学和设计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以及市场营销学等实践应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除了要追求理论知识构架的严谨,在实用性技巧中也要迎合商业市场需求,有效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做到实践与理论和谐统一。

目前,从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发展来看,多数高校运用的还是传统教育模式,强调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的专业创新能力。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走向社会后能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很快地适应社会。但是往往会出现学院派的专业人才与市场产业对人才的要求之间不能达到平衡的情况,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行业的快速发展。这是高校教学模式固化、教学方法局限、教学实践缺乏等导致的,使得学生走向社会后不能较好地适应新时代的社会发展。新文科的提出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与课程创新等指引了一条新时代道路,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壁垒,使多学科交叉融合,结合市场行业发展现状,针对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真正成为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实践型人才。

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脱离时代变革

当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一些固化的问题,基本上还是按照传统的模式制定培养方案,多年不进行更新,墨守成规地根据制定好的传统培养方案进行人才培养。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各门专业课程是相对独立的,课程规划的理论不够深化,课程之间缺少融会贯通,培养专业实践人才能力明显不足,导致学生对课程的综合应用能力相对薄弱,创新性不足。当今社会是信息数字化、智能AI的时代,对于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较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市场和社会需求。当下,基于新时代的发展,高校必须变革和创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明确教育目标与实践内容,紧跟时代发展。

(二)过度依附于理论

就市场对专业的需求而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具有实践性、创新性的特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及专业设计水准等均具有较高要求,其中理论是基础,体现市场对新时代要求的设计实践是目的。但从当前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得出,课程的教学知识以及设计实训部分过多依附于课本理论。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过多地照本宣科,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不足,在开展实训的过程中,存在学生实践环节薄弱、缺乏市场调研、理论学习多于实践研究、学科特色不能与市场相融合、与社会时代的需求存在偏差等问题。整体实训课程还未达到新时代社会发展对相关专业人才的技术能力要求,不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及未来发展。

(三)教学缺乏创新

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堂教学模式分析可得知,教师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僵化,缺乏教学的多元性和社会共融性,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教育不够重视。课堂教学模式相对比较封闭,缺乏教学创新性、综合性。多数课堂依然呈现传统的灌输模式,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没有过多的教学设计与交流互动,教学方法略显枯燥,不具备多元化的表现方式。一些教师过度重视培养学校教育体系下的学科专业知识,忽略了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灵活的课堂教学管理手段,导致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力较弱,创新能力不足,无法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变革,不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三、新文科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优化学科建构,强调多学科融合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创新、新兴技术充斥着社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作为一个“通用”学科,在大众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也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了人们的衣食住行。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传统文科专业,在时代变迁中已经建立了一套话语系统,导致高校相关课程中,理论的研究已经多于实践,而学生的实践能力一定程度上与社会实践的需求是有所脱轨的。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不管是学科的构建、学术领域的拓展或是实践能力的培养,相比于时代发展所产生的新科技、新的创造方式都略显滞后。因此,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一定是多学科构建、艺术性与科学创新性融会贯通的,以满足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在日常生活中,电子信息产品及一些新科技或概念性的创新技术已经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手机界面的交互、图标信息在平面中的使用、产品互动装置以及高科技AR技术的人机交互等等,看似是这一系列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但实则都离不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相关学科。不论是产品颜色的搭配,还是产品图案的设计都属于视觉传达设计的范畴。新技术已经让用户感官的体验方式步入了新的阶段,从之前静态体验发展到新时代的动态体验。在新文科背景下,如果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还停留在之前传统的教学框架中,不推陈出新、不培养新一代设计与科学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必然会被社会发展的新产物覆盖。因此,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需要多学科的融合构建,建立跨学科师资队伍,打破视觉传达设计体系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界限,积极构建大学科理念,加强与各学科体系之间的交流,如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产品设计专业等进行部分穿插融合可以更好地促进本学科的发展,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让学生除了具备自己本专业知识储备外,还具备一定的其他学科知识。高校培养的设计专业人才,要做到与时俱进,不仅在实践和理论层面要有扎实的功底,还要着重掌握设计在现代科技加持下的发展方向。只有对设计的思路以及表现形式进行创新性发展,并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才符合现代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

从传统设计体系到新文科建设,高校作为培养时代人才的地方,应紧跟新时代的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强并优化学科建构,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培养信息时代的技能型艺术人才,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二)深化校企合作

推动校企合作,对学生专业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对职业素养的培养有极大的影响,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能够为学生建立更多的实践机会。但是目前高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多数存在停留表面合作的情况,并没有得到进一步地深化推动。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来说,虽然学生可以到企业进行实习锻炼,但由于学生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受关注度不高,在企业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没有进一步得到解决,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没有进一步提升,继而与企业的合作价值不高。因此,需要校企双方紧跟社会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深化校企合作,使学生适应新时代的社会需求。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企业内实践的范围较广,但基本以品牌设计为主。品牌设计会对设计需求进行细分,主要有包装设计、插画设计、标志设计、产品设计等设计需求,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这些基础知识后,就要在企业进行切实的实践,那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校企合作方案应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推进。学校可以邀请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相关企业,如科技信息企业、互联网企业、食品包装类企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参与,就培养方向、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内容深入讨论,形成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专业性的校企合作培养方案。

可以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和校内双向实训基地。遵循先校内后校外的原则进行实训,对于校内的实践教学,首先建立专业相关的教学展示厅,并且跟随设计潮流和市场需求定期更换展示内容,让学生参观和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其次,可以借鉴德国包豪斯建校初期的培养模式,实行双向导师制,分为形式导师和工作室导师。形式导师负责教授学生基本的理论指导,工作室导师利用自己的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帮助学生学会将基本理论知识合理地运用在实训中,将这些理论知识转换为社会、行业需求的设计。但是就现在高校情况而言,有部分教师的教学内容是理论大于实践的,教师并没有切合实际地在校外企业进行训练,不能指导学生开展与新时代社会设计需求接轨的实训,尤其是在新文科背景下,更需要进行校企之间的多效合作,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秀才”。对包豪斯培养模式进行借鉴,可以在师资配比上进行分化,实行企业导师制度,每学期由企业导师进校对学生进行实训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实训能力,使学生还未出校门就能深入了解行业的设计需求。学生离开学校进入校外实践基地后,企业导师就可以在校外进行现场指导,让学生切合实际地承担一些企业项目实训,将校内进行的实训内容快速融入校外实践。高校应配备相关专业教师进驻企业同步跟进,一方面协调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与企业进行及时沟通,听取企业方的实践教学反馈,保证校企合作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现代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多元化奠定了基础。当下是信息化时代,对相应的专业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基于此,高校中传统教学模式方法已经略显吃力。高校教师应从时代潮流下的社会需求中寻找一种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育模式。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而言,更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有基础的软件课,以Photoshop、C4D为例,这样的软件是对其他课程的辅助教学,这类课程是传统的教学课,教学目标是要教会学生熟练掌握软件的使用。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这个软件时,大多数是“小白”,就像游戏里的“青铜”,通过学习,由简单到复杂,一级一级地成为“王者”,成为“王者”是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的。因此,在课程的学习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对软件学习的积极性,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对与市场相关的多学科的作品进行分析倒推,调研当下热门的电商作品,思考软件的功能,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分享在调研中学习的知识,通过软件实操来演示制作调研的相关作品,实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除了翻转课堂的模式运用,在教学模式中还应将思政融入课堂,结合当下社会、时政等新闻话题,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政观念。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例,可以将“中国力量”作为设计主题,通过字体、海报、动态图标、信息图形等设计方式展现学生对冬奥会的情感表达。以关注奥运健儿赛场上的成绩及奥运健儿背后的故事为出发点,以设计的作品为载体,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展现中国力量。总之,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环节设计中,要以学生角度为出发点,通过一系列教学模式的创新设计,实现教学过程的合理化,建立有效的课堂教学反馈,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充分发挥创新思维,快速融入课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是课程设计者也是阐释者,学生既是参与者也是表演者,二者相互协作,使课堂教学达到一个新的艺术高度。

总而言之,新时代下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引入新文科教育理念。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应在凸显自身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对教学单一化、传统固化等不足之处重视起来,在遵循本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合理制定相应的多学科融合构架培养方案,培养具有学科融合性思想的复合型高校艺术人才。

猜你喜欢

文科实训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超学科”来啦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孙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