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活动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22-03-22莫西也乐
■文/莫西也乐
幼儿身心还没有发育成熟,认知水平较低,平衡和协调能力比较差,需要全面的培养与教育。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游戏作为一种趣味性的方式,能够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锻炼幼儿身体协调能力,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收获知识。
一、游戏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促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不同的游戏形式产生的教学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体育游戏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跑或者跳完成游戏任务,提高幼儿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幼儿的免疫力。在音乐游戏中,教师可以锻炼幼儿听力和动手能力,促使幼儿的音乐兴趣显著提高与艺术修养显著提升。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将游戏活动与幼儿教学内容相融合,丰富幼儿理论知识,从而锻炼幼儿实践动手能力,促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二)促使幼儿思维认知发展
幼儿年龄小,虽然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但是只能通过身边的环境与事物了解世界。游戏活动是幼儿认识外界的有效手段,对幼儿认知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影响。幼儿阶段是对幼儿进行智力以及思维教育的重要时期。讲述式的教学模式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会让幼儿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幼儿的学习以及思维的发展。教师开展游戏化教学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在游戏化教学活动中,通过刺激幼儿的多重感官,能让幼儿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让幼儿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主动模仿与探究活动,提高幼儿对事物的认知,加深理解,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比如,在绘本阅读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通过游戏扮演的方式,深入探索自身扮演的角色,对角色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使幼儿具有是非辨别能力,为幼儿思维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促使幼儿拥有健康的心理
通过游戏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幼儿树立积极且健康的心态。大部分幼儿在离开家庭进入集体生活时会存在一定的分离焦虑,不利于后续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能帮助幼儿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能感受成功的滋味,树立良好的信心和乐观积极的心态。此外,失败的游戏经验可能会让幼儿出现沮丧的心情,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不断反思自己,总结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升自己,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意志力与永不放弃的精神。例如,在幼儿刚入园时,教师可以带幼儿一起玩“将玩具送回家”游戏活动,以缓解幼儿的焦虑情绪,让幼儿融入集体活动,与其他幼儿合作,感受拥有朋友的喜悦,进而在后续的学习中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二、游戏化教学活动需要遵循的原则
(一)安全性原则
在幼儿园开展游戏化教学的前提是保障幼儿的安全。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秉承安全第一的原则,照顾好幼儿。幼儿缺少安全意识,而游戏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可能会给幼儿带来一定的伤害。教师在选择游戏活动形式时要考虑游戏过程的安全性,排除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游戏活动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实现寓教于乐的基础上,为幼儿的安全提供全面保障。
(二)趣味性原则
游戏作为广受幼儿欢迎的一种学习方式,得到了教师的广泛运用。《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要求,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实现对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了发挥游戏的重要价值与作用,教师在设计游戏的过程中要保证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要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的兴趣与热情,提高幼儿的课堂参与度,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寓教于乐的最终目标。
(三)知识性原则
游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将游戏融入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知识,实现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应当确保设计的游戏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使游戏具有一定的知识性,以拓宽幼儿的视野,确保幼儿身心能得到锻炼。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释放幼儿的心灵,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实践经验,从而提高幼儿园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三、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各种游戏的开发路径
幼儿园游戏的关键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开展课程教学,调动幼儿的学习动机,完成教师的教学内容,确保幼儿认知层面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幼儿游戏教育化。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合理地开发游戏环节,明确游戏的不同类型与作用,进而发挥其相应的价值。
(一)体育游戏活动的开发
体育游戏作为幼儿游戏中比较常见的类型,对幼儿身体素质以及智力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设计游戏形式,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与热情。例如,在体育游戏“大网捞鱼”中,教师可以饰演鱼伯伯,而幼儿则饰演小鱼儿,开展“鱼伯伯捞鱼”的活动。在玩了一段时间后,部分幼儿提出想要分小组,这时教师可以转变游戏方式,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对应的小组,由幼儿自己商议谁来做“鱼伯伯”。这样的游戏活动能促使幼儿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提升幼儿课堂的参与度,丰富幼儿的学习感受与体会。
(二)区角游戏活动的开发
区角游戏是幼儿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灵活运用区角游戏实现对幼儿的综合培养,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例如,在大班区角活动中,幼儿在指定的区角玩游戏,这时美术区的幼儿发生了突发事件,一名幼儿想要玩橡皮泥,但是发现没有橡皮泥了,于是焦急地哭了起来。其实其他幼儿就有多余的橡皮泥,但是这名幼儿没有张口去借,只是焦急地哭。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探索解决问题的措施,培养其他幼儿热心助人的品质。教师在构建区角游戏环境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区角游戏的种类、规则以及材料的准备,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提高幼儿对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角色扮演游戏的开发
角色扮演游戏能使幼儿融入具体情境,比较符合幼儿形象思维阶段特点。例如,在大班角色扮演游戏中,教师可以选择一名幼儿扮演医生,其他幼儿扮演病人,但是扮演医生的幼儿等了许久没有等到病人,情绪不高。另外,在烧烤店中,有许多扮演顾客的幼儿,这时教师可以到烧烤店扮演顾客,随后扮演吃坏肚子的病人,让幼儿带自己到附近的医院去看病,吸引更多的幼儿参与医院的情境游戏。在整个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发现幼儿存在的问题,随后作为参与者介入,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导与帮助,化解幼儿在游戏中存在的消极情绪,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选择直接介入,传授幼儿一些游戏经验,帮助幼儿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
四、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生活常识,提升游戏趣味性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生活常识启蒙教育作为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生活启蒙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若无法激发幼儿的兴趣与热情,则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需要将生活常识与游戏结合,促使幼儿在游戏中不断实践,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生活常识教育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安全教育与技能指导。为促使幼儿掌握生活常识,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板块,在幼儿现有的认知基础上,构建与生活有关的游戏。例如,教师设计“你画我猜”小游戏,选择对应的主题,包括食物、身体以及器官等多个方面,鼓励幼儿上台轮流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随后将相关主题画在黑板上,让台下的幼儿一起猜一猜。如有的幼儿画出了走路与跳跃的人体动作图形,教师则可以引出与体育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确保幼儿在良好的氛围下掌握知识点。教师还可以设计“红灯停,绿灯行”游戏,邀请三名幼儿并排蹲下,让他们分别戴上红、黄、绿色的帽子。在游戏中,当教师发出指令“绿灯”,绿帽子幼儿要站起来,其他幼儿快速地往前走;当教师发出指令“红灯”或“黄灯”,则头戴相应颜色帽子的幼儿站起来,其他幼儿原地不动。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幼儿理解交通安全知识,使幼儿树立安全意识。教师通过游戏的方式将生活常识展示出来,可以让幼儿更好地感受生活的乐趣,帮助幼儿积累更多的生活常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结合幼儿兴趣,构建趣味游戏环境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环境育人是幼儿园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理念。教师在游戏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要为幼儿构建趣味性的游戏环境,满足幼儿的情感体验,使幼儿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提高对游戏的参与兴趣与热情。教师要充分考虑班级内幼儿的想法,将幼儿的兴趣作为主要的着手点,构建趣味游戏环境,为后续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比如,在创设教学环境时,教师通过分析幼儿的喜好,发现大部分幼儿对漫画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与热情,随后深入了解幼儿喜欢的动画片内容,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选择对应的人物形象,并且通过装饰贴纸或者佩戴头饰的方式,丰富幼儿的游戏素材,吸引幼儿参与游戏环境创设。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故事我来编”游戏活动,让幼儿选择一个自己比较喜欢的卡通动画,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分析卡通人物之间发生的故事。在此过程中,幼儿的多方位能力得到启发,从而增强了游戏化教学的实效性。
(三)利用幼儿的竞争意识,设置游戏比赛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竞赛的方式,促使幼儿之间良性竞争。幼儿在好胜心的促使下会不断提升自我,同时对游戏活动会更加充满热情。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融合游戏教育与幼儿教育,尊重幼儿的游戏方式,给予幼儿一定的信任与支持,使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实现自主游戏。
在游戏比赛中,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身体素质与教学要求,开展适宜的游戏比赛活动。比如,可以开展编花篮的游戏。该游戏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并且操作也比较简单,可以锻炼幼儿的单腿站立与单脚跳跃能力。幼儿四人一组,在搭好腿后进行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还可以唱编花篮的儿歌,没有搭住腿的幼儿会被淘汰,坚持到最后的幼儿取得游戏的胜利。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两人三足”游戏,考验幼儿之间的默契程度,最先到达终点的小组获胜。在此过程中,幼儿将会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意识,为自身的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