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短视频的方式教学古诗词
———以《宿新市徐公店》教学为例
2022-03-22文|王威
文|王 威
自从抖音、火山、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创建以来,大量的自媒体博主开始选择不同的领域,开辟自己的账号,一类类精彩的短视频成为了人们阅读学习、娱乐休闲的重要路径。短视频,以垂直的领域、精准的选材、快速的切换为特征,清晰而明确地输出信息。其实,我国古典诗词,就是最早的短视频作品,不仅具有鲜活可感的画面和意境,同时在素材选择、写作方法上,都与当下短视频拍摄的手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就堪称古代诗歌短视频的经典之作。放在抖音平台中,绝对会成为爆火作品。
一、选择确定典型素材
古诗词与短视频一样,时间短、篇幅小,需要在最小的空间展现出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这与写作对典型素材的选择有着共同的能力指向——在众多事物中进行辨析,遴选出最具典型价值的素材。
《宿新市徐公店》写于晚春,杨万里创作这首诗的用意,在于展现乡村末春时节的优美景色和勃勃生机。杨万里来到湖南攸县之北,选择在徐公家开设的酒店下榻,闲来无事,走出来看看,一片生机盎然,映入眼帘,不禁诗兴大发。来看看,杨万里在本次“视频”创作中,一共展现了哪些景物?篱落、径、树头、儿童、黄蝶、菜花。为什么要选择这些事物呢?很显然,这些景物或人物,都符合了“视频”创作的时节和环境需求。其中,“篱落”“径”“菜花”“黄蝶”,都是乡村的典型事物,能够营造出切实、可感的乡村之景;而“树头”“菜花”“黄蝶”,又是末春的典型代表。
当杨万里徜徉在新市徐公店门前时,他所看到的景物,肯定远不止这些,不妨组织学生展开想象,想象杨万里可能还会看到哪些事物。课堂中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引导学生完成这一步骤,此举虽然看上去关注的是诗人没有写的部分,但可以进一步洞察诗人对典型景物展开选择的内在思考过程,借助古诗外部资源,搭建与诗人创作时的对话,助推学生言语能力的提升。
二、最大限度展现特征
由于短视频展现时间短,尤其关注单位时间内的信息输出效率,需要以最直观、最鲜明的方式,将入镜的事物特点展现出来,给观者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所以,杨万里之所以选择这些景物,除了符合乡村的环境特征和末春的季节特征外,更在于这些事物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首先,从具体的事物特点来看。有的是诗人直接揭示特点,比如篱落的“疏疏”,“一径”之“深”,“急走的儿童”等;有的则是将特点蕴藏在具体鲜活的镜头之下,比如树头“未成阴”的新绿,淹没了黄蝶和儿童的一大片菜花……这些景物以各自不同的质态,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状态,为乡村末春之景色增添了一抹独特的亮色。教学这一层面,教师绝不能将关注力始终聚焦在诗歌现成的语言上,不能停留在机械理解大意的尴尬之中,而需要鼓励学生展开合理想象,以丰富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意蕴,更加凸显“乡村”“末春”时的优美景色。比如“树头新绿未成阴”,诗人为了凸显末春时节树木生长的状态,采用了否定表现法,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对树木枝条、叶片生长的情况展开细致的想象,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出示相应的图片,以支撑学生的想象,为学生言语表达提供资源。
三、自然切换特写镜头
短视频时间有限,要想全面凸显镜头下所展现出来的具体场景,就需要对拍摄的素材进行必要剪辑,尤其是拍摄的角度、镜头之间的切换,这是体现短视频品质的重要方面。在诗词创作中,诗人对于诗歌景物之间的自然转换和过渡,以及镜头切换之下的景物描写所形成迥异的表现特色,正是诗人进行创作的重要智慧。
比如第一句话“篱落疏疏一径深”,诗人将同属于地面上的“篱落”和“径”统整在同一句诗中,镜头拍摄的角度先贴于地面,以“疏疏”两个叠词展现篱落稀疏的样子;随后,镜头逐渐伸向远方,并且慢慢提高,将中心对准不断向远处延伸的小路……由此来看,这句诗虽然只有短短七个字,但镜头之下所呈现的信息却是多维的。整个动态的画面,从远到近,由低及高,形成了强烈的纵深感,有效地体现了视频立体化呈现的优势。联系第一句诗,再来品读第二句诗“树头新绿未成阴”,虽然是“未成阴”,却有着另一番别样的风景。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想象树头新芽抽枝的画面之外,将学生的思维从单句提升到对两句诗的统整把握上来,承接上一句逐步抬高的拍摄视角,感受诗人在镜头运用上的独特智慧,将描写的视角重新聚焦在高处的枝头。
基于此,教师不妨设置这样的填空题,以引领学生依循着诗人拍摄的镜头,对前两句诗所描写的画面进行梳理:来到徐公店的门前,杨万里低着头,在一条小路上悠然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 );随后,杨万里停下了脚步,欣赏着农村的优美景色,发现这一条小路( );紧接着,再抬头一看,树头上( )。如果说,前两句话,诗人拍摄的视频还只是关注周围的场景,那后面两句话“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则如同架起了高台,将镜头伸向了更远处的菜花田。“儿童急走追黄蝶”一句,先将镜头直接贴近儿童,随着儿童在菜花田里追逐黄蝶的身影,相机展开想象,以再现“追”时黄蝶的飞行状态和儿童追逐时的动作细节。同时可以突破视角限制,从声音的角度,想象补充儿童在追逐黄蝶时,可能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又会说些什么,甚至嚷些什么……“飞入菜花无处寻”,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将想象中的镜头,从菜花田中再次拉升,如同电影最后的镜头,将整个菜花田摄于镜头之中,想象几个儿童在菜花田中寻不着黄蝶,被一大片黄色菜花淹没在田野之中。
视频相比于画面,除了可以呈现动态场景之外,另一个重要的优势在于能够从不同的维度、不同的视角,对所要展现的场景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现。而杨万里创作的这首诗,完全与视频制作手法吻合,描写视角的推进和切换,典型事物的逐一呈现以及这些景物特点的聚焦展现,虽然着墨不多,耗时不长,但都在语言文字下变得高效而集中,使得语言文字呈现出巨大的视频展现力量,令所有的读者身临其境。
四、巧妙融合动静节奏
视频素材的处理,不是简单的拼凑和对接,而需要根据视频内容的特点,展现出不同的剪辑效果。比如深情处,镜头语言悠远而绵长;紧张时,视频转换较快,以快镜头暗合危急的形势。
这一点,在《宿新市徐公店》中也体现得非常鲜明。首先,从四句诗中景物的组合来看,第一句“篱落”与“小径”之间组合,由“篱落”快速过渡到连绵不断的小路,画面逐渐显得悠远绵长;第二句则完全指向“树头”,给足了一句话的空间,也给读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第三句,则以一个动词“追”,让整个画面完全动了起来,镜头随着儿童的奔跑、追逐而快速向前推进,打破了第二句中的幽静之感,给这末春的乡村景色增添了无限生机;第四句,则是在一阵疯狂追逐之后,戛然而止,镜头逐步拉升,原本喧闹的动态语言,重又回归于平静,整个新市徐公店尽收眼底……
短视频虽然时间有限,但分配给不同景物的时间,决不能平均,而应该根据镜头语言和内容的特质,呈现不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在快慢、疏密、高低的调配中,将徐公店门前末春时节的动态之景和静态之景,展现在每一个观者面前。小学生以直观性、形象性思维为主,描写景色的诗篇虽然在语言表达上与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有着一定距离,但其直观的镜头性语言,给予了学生巨大的冲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从拍摄制作视频时的素材选择、角度甄别、剪辑切换、融合动静节奏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在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想象语言文字所形成的画面,提升学生阅读古诗的整体效益,助推学生言语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