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工记

2022-03-22木祥

壹读 2022年9期
关键词:张杨张总红梅

◆木祥

1

李红梅是“乡村记”酒吧的老板从网上招聘的员工,她今天要去报到上班。老板曾经告诉她酒吧的大概位置,并发了张酒吧的外景照片。

网上招聘陷阱很多,然而,李红梅大学毕业,她知道,网络上的事,不可不信,更不能全信。她准备到乡村记上班以前,曾经过暗访。那一天,她刚好轮休,便按网上老板提供的路线图,穿街过巷按图索骥,确定了乡村记酒吧的具体位置,并感觉是自己喜欢的酒吧。

所以,李红梅是有的放矢,走的已经是熟悉的路线。

时间是上午十点左右,高原的太阳柔软缠绵,天蓝得虚幻。巷子里人还不多,过往的,虽然大多是外地人,但也会对这个陌生的女子留意一下。李红梅不算漂亮,但也有特点,爪子脸,脸色黝黑,具有当地少数民族韵味。让人羡慕的是,她的身材特别好,有曲线,走路喜欢扭动腰肢,脚步急切细碎,脚底敲得石板路“滴得”直响。

拖着行李箱走到了酒吧。

让李红梅始料不及的是,酒吧关着门。已经十点多,过了正常开门时间,“乡村记”却没有开门!李红梅有些懵:是不是被骗了!拖着行李箱呆站着,神情有些紧张。倒不是怕找不到工作了,只是想自己考察过的酒吧,为什么还会出错?冷静下来看看酒吧的门面,棕色的门窗,走廊上是乡村晒粮架改装成的栏杆,并且爬满藤蔓,具有浓烈的乡土气息,没有那种彻底关门的意思。

正在酒吧门口发呆,一个长头发男人拿着块木牌走到了酒吧门口,挂在了门楣上。李红梅抬头一看,上面写着:“乡村记酒吧另有接待,停止营业二天!敬请新老顾客见谅!”

这时候,悬着的心落了下来。原来是虚惊一场!

等那人挂好牌子掉头过来,李红梅发现就是乡村记酒吧的老板“破落地主”!

“破落地主”是老板微信上用的昵称。在“酒吧1918”微信群里聊天的时候,有人曾问他为什么会叫“破落地主”?这个叫“破落地主”的自称写诗歌小说把自己写破产了,是“文学破落户”。“1918”微信群里一度哗然。

显然,这时候“破落地主”也看到了李红梅,表情稍显吃惊,但那表情转瞬即逝,又是从容的姿态。

网上聊天的时候,李红梅在微信视频里看到过这位老板。当然与在视频里看到的不尽相同,面前的真实的“破落地主”,感觉更棕色,是高原太阳晒出来的那种棕色。在视频里,李红梅没有看清“破落地主”的头发。这时候的“破落地主”头发留得很长,打了个结绾在脑后,很有“古城艺术家”的派头。在古城街上,随处可以看到这种类型的“艺术家”,穿土布衣服,戴毡帽,穿羊皮褂子,李红梅在心里把他们称做“古城艺术家”。

李红梅还是站在原地不动,这时候,她不知道说什么。两个人可以说是一面无交,网络上结交的时候,他们说了许多,到了现实中来,第一句话却不知怎么说。

从“破落地主”的表情上看,他也是认出了李红梅的。后来,“破落地主”告诉李红梅说,他有点吃惊的原因,是没有想到李红梅真的会到他的酒吧里来上班。他在网上招聘员工,并不希望真的招聘到员工,他希望得到的是宣传酒吧的效果。

没有说话,两个人相对笑了一下。然后,“破落地主”指着他刚挂出的牌子说:反正今天不正常营业,干脆在这里先坐一会。

所说的“这里”,便是酒吧的走廊,走廊上有几排木椅子。放下了行李箱,李红梅坐在了对面。走廊面向东方,太阳光线柔和地洒了过来。走廊外边连着小河,柳絮拂到清澈的水面。远处的天蓝得有些虚幻……

点了支烟,“破落地主”说:想不到你还真来了。

李红梅不知道怎么回答。想不到?李红梅想自己不可能那样没有心计。她只在心里说:我不会那么傻。

刚要说话,正好有人送邮件来,投递员好像与“破落地主”很熟悉,老远就叫道:张总,签字。

张总?李红梅有点纳闷。

“破落地主”掉头说:我忘了告诉你,我叫张杨,他们揶揄我叫“张总”。

古城里人叫大小老板都统称老总,觉得很有意思。李红梅不论走到哪里,都听有人叫什么总什么总的。

李红梅:张总。

这时才发现还没有称呼过面前的老板,于是就叫了出来。

她觉得叫张总很顺口的。

张总掉头自嘲地笑了笑。

张总去取邮件的时候,服务员把走廊上的桌子铺上了台布,摆上了鲜花。

李红梅感觉奇怪,又掉头看门楣上的那个“暂停营业二天”的牌子。

张杨过来了,说:炒作炒作,生意不好,闹着玩呢!

又说:我们的酒吧,随时都会有新动作,不然做不下去。

李红梅觉得有点泄气,第一天上班,老板就说生意不好。但她依然面带笑容。

2

乡村记酒吧不大,这天上班的只有三四个服务员。除了杨玉琼,还有英子、小兰和一个说不清名字的小姑娘。英子和小兰比李红梅年龄小,是初中毕业或没有毕业的农村姑娘,李红梅没有把她们放在眼里。过去,李红梅在酒店一直和这样的服务员群体打交道。

张总特别给李红梅介绍杨玉琼。说道:这是杨玉琼。

这样说了,才发现杨玉琼不在,喊道:杨玉琼——

后来李红梅一直在琢磨,当时杨玉琼怎么会不在场,而是在酒吧里面。是不是有意回避?还是在暗处看动静?

然而,杨玉琼从酒吧出来的时候,李红梅看到她一脸笑容。看不出那笑是对谁的,笑而不说话,为难的是李红梅。

李红梅不知怎么和杨玉琼打招呼。第一是看不出面前的这位女子有多大年龄,第二是不知道杨玉琼在酒吧里是什么人物。打工的?主管?还是张总的什么人?都猜不定。

不过,面前的这个叫杨玉琼的女子是长得漂亮的。一米六多一点的个子,身材苗条,眼睛明亮,内容有些丰富。特别是杨玉琼的圆脸,白里透红,端庄秀气。后来,李红梅曾经对张总说,杨玉琼给李红梅的第一印象,总是与这个酒吧的老板有着微妙的联系,并且与张总有着不可言说的秘密。这种感觉,是凭女人天生特有的敏感嗅到的,李红梅说,有些男女之间的事,她完全是凭直觉,凭感观来猜度,但总是有许多的把握。张总也只好模棱两可地对李红梅说,或许她的直觉是正确的。

不好称呼什么,李红梅也笑了一下。

张总不愧是写诗的老板,这时候,他感觉到这气氛有点说不出味道。便说:酒吧的事,多数时间是杨玉琼在打理,以后,你们商量着办。

张总说的你们,所指当然十分清楚。

杨玉琼转向李红梅:以后我们都听你的。张总都说了,你是大学生哎。

李红梅脸有点红了:我才来,酒吧我什么都不懂,向你学吧。

脸红的原因是因为大学生还打工,而且没有杨玉琼从容。

说完话就干活了。

干活了,李红梅才平静下来。同时给自己打气,想着自己到酒吧打工的主要目的是学习,理想是将来在古城开个酒吧。李红梅也知道,一个小酒吧,不论是服务员还是老板,都得干活,做老板的,不但什么都得想到,而且尽可能什么都做到。

事实上,这时候的张杨,虽然随时被称之为张总,但也开始在酒吧里忙里忙外。李红梅擦桌子,扫地,她已经没有了大学生的架子。奇怪的是,李红梅在这边干活,英子、小兰和另一个姑娘就跑到另一边,也不轻易和李红梅说话,看得出来,两个小姑娘,都在看杨玉琼的脸色。李红梅已经明白,杨玉琼在酒吧里,背景不一般。

想想自己也得深藏不露。

只是等到杨玉琼出去了的时候,英子和小兰才边干活边说:想不到李姐一点大学生架子都没有……

李红梅说:大学生没有什么稀奇的了,和你们是一样的,什么都一样。

李红梅表面上说得比较轻松,但事实上,两年打工,把信心都快打没了。在这座旅游城市里,李红梅这种人,哪里都要,都觉得是大学生可以撑门面,但就是不涨工资,基本上和高中文化的一个样,福利保障也让人不满意。时间长了,李红梅有了看破红尘的感觉,所以,在网上认识“乡村记”酒吧以后,她就对任何宾馆酒店失去了信心,她想重新认识一下自己,想换种方式生活,想到有朝一日自立门户,从而改变自己。所以,在酒店的时候,李红梅除了上班,便在网上漫游,认识了许多网友,都觉得像她这种年龄和条件可以自己拼打出一条路来。要想拼打,首先要离开不死不活的宾馆,所以,与张杨谈好工作,李红梅果断地向经理递了辞职申请。

经理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子,平时与李红梅相处还不错,李红梅称她王姐。听说李红梅要去“乡村记”,王姐十分惊讶,十分真诚地挽留,说道:在大酒店里,名声也好一些,以后找对象结婚,也有基础,小酒吧,好像不靠谱。

李红梅知道,王姐就是在这个酒店上班,最后嫁给了酒店副总,现在衣食无忧。

而王姐当然不可能知道,李红梅要走,还与她的丈夫吴副总有一点关系。那一天,李红梅去给吴副总交月报表。报表放到了吴副总的桌子上,一只手也按在了李红梅的手上。

李红梅说:吴总,有什么做得不恰当?

吴副总色眯眯的,脸上出现了平时看不到的暧昧,说道:做得好,做得很好!

吴副总说“很好”的时候,另一只手又放到了李红梅的腰间。正是夏季,李红梅穿的是单衣,这时候,她可以明显地感觉到那只手的力量和温度。同时,李红梅想到了吴副总平日里的严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当然,也不能不想起和李红梅相当要好的经理王姐……

李红梅觉得,走王姐那样的路,从现在就可以看到未来。她有些自负,总是想靠自己闯出一条路来,但只是在心里想,不敢直接说出来,就只好婉转地说:王姐,大宾馆里呆长了,感觉自己不存在了,在小酒吧里,或许还能找回自己。

王姐也不好多说。李红梅便把职给辞了。

想起这些,李红梅感觉自己过去的日子似乎有些荒唐。就是现在到“乡村记”也如此,自己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3

乡村记酒吧在“停止营业二天”的招牌下依然开门营业。和大多数古城酒吧一样,乡村记也有一点花的香气,有木吉他悠扬的弦音。还出现了纳西老奶的小吃摊,木炭烧烤。

把酒吧里的事做得差不多了,张总在网上自称“破落地主”,但这时候却也显得潇洒自在。他的大黄狗,还有蓝眼睛的猫,也不失时机地出现在酒吧的走廊……

还没有客人,李红梅轻松地在酒吧里出入,看似在熟悉环境,心里却在考虑问题。在网络上,张杨答应李红梅到酒吧后任经理,而现在的情况看来,张杨显然兑现不了经理这个头衔。李红梅已经明白,有杨玉琼在乡村记里,自己怎么可能当经理?

所以,李红梅感觉张杨在网上对她许诺的经理是信口开河。

张杨开的工资,也比李红梅在酒店里的时候高。工资倒是无所谓,一个小酒吧,发多少是老板说了算,这个,李红梅心里有底。只是,眼前什么都不好和张杨谈。李红梅想,在适当的时候,向张杨表明态度,怎么个表明法,她想再考虑一下又说。只是觉得越快越好。

要和张杨谈话,得找个合适的机会。员工随时出现在酒吧里,说话不方便。李红梅心里憋着事情,而张杨却没事一样地在酒吧外走动,看上去没有把李红梅当回事,好像李红梅已经到了酒吧,什么都不用再说。李红梅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开始心不在焉,表情也显得不自然。

这时候,李红梅听到张杨叫她。

李红梅以为张杨要和她谈经理或工资的事,心里已经做好准备。经理的帽子最好不要,但工资不能轻易让步。

所以,李红梅已经做好准备,如果张杨谈到安排她当经理为难时,自己便说:经理应该是杨玉琼,她在,我有什么理由当经理。

然而,李红梅又没有想到,张杨叫她,是给她介绍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乡村记的吉他手王一。

李红梅看到王一的时候,他一直在自言自语,听不清他在说什么。李红梅觉得这男人有些奇怪,脸色微红,戴一顶流行布帽,穿东巴彩条布衣,脚上是军用胶鞋,肩上挎一把木吉他。

张杨指着王一说:这是我们酒吧的一块牌子。

李红梅纳闷,一个吉他手,算什么牌子。

张杨继续说:大学教授,会几个国家的语言。

后来,李红梅见王一能轻松地和外国人交流。

张杨说:你们交流一下,都是文化人,可能会说到一块。

李红梅不知道说什么好,王一也没有说话。

也不知在那里呆站了多久,李红梅才基本明白张杨的意思,介绍王一,意思是告诉她,乡村记酒吧里,教授都有,一个大学生,也算不了什么。

道理明摆着的,李红梅却想了半天才把它吃透。

王一从肩上取下吉他,调弦。

说也奇怪,王一琴响,便来了几位客人,过路的客人,可能愿意感受乡村记的气氛,还有阳光流水、音乐和风。

杨玉琼便去拿茶水单。

这时候的李红梅,感觉到了酒吧的情调,同时又有些觉得自己的境地有些尴尬。

王一好像进入了状态。仰头俯首之间,唱出了优美的低音。

李红梅对张杨说:我现在才明白,有些状态是可以伪装的。

李红梅觉得自己的态度不能再含糊,说:你们是模仿古城小说里描写的生活,但我是个实在的人。

还没有等张杨说话,又接上:像你身边的猫和狗,是养给游客看的。你心里想的,还是酒吧的现实。

张杨当然明白李红梅的意思。但他今天避而不谈李红梅的心思,说:那倒不是,养只宠物,在酒吧要表达一点生活的味道。我开酒吧,为的是适合客人的心态。到古城来的人,在城市呆腻了,想表达一点诗意的生活。我的行为,就是要迎合这些人。养一两只宠物,也就只表达一种闲适的生活,或者说一种对生活的态度。

李红梅明白了。张杨是想表达自己,也是在“做生活”,可能离他自己的生活太远。这样想,却没有说出来。而且,看眼前的情况,今天也谈不成自己的事,于是,就去干活了。边干活,李红梅突然想起一个词:“破落地主”。

这个词让李红梅感觉张杨在网上还是说了些实话,他是个诗人。诗人的酒吧,也具体,也虚幻。然而,张杨这个人,却有些像谜。在谜一样的人物的酒吧里打工,让人产生幻想,像喝醉酒一样,酒醒以后,便也感觉不太实在。

于是,李红梅看似漫不经心,却常走近吉他手王一。音乐过后便开始和王一聊天。自然会聊到张杨。

王一说:你怎么不了解一下我?

李红梅笑了,说:王一你看上去有点疯。属于酒醉心明白的那类人。

王一愣了一下:酒醉心明白?

又自问自答:这才是大学生说的话哩。

但还是向李红梅透露了一些张杨的情况。

张杨是广东人,来古城以前,在一家市级文化单位工作,主要任务是编一本叫《春草》的文学杂志。一听这杂志名,便可知道主要面对的是文学青年。

说话的时候,王一刚放下吉他,音乐情绪散去,带着一点对张杨的揶揄对李红梅说:现在的年轻人,更多是忙着考试,找工作,对他们编辑的《春草》没多少精力关注,慢慢地,这本杂志变得可有可无,连稿源都成问题,质量更是难上去。

摇头感叹一番又加上一句:他不来古城做什么去?!

王一喜欢把李红梅和自己归为打工一族,说的应该是真话。

李红梅明白了,张杨称自己是“破落地主”,也可能有这方面的原因。

那是后来的事了。张杨告诉李红梅,赶上文化体制改革,还是他跑得快,他们的杂志改革起来,人员肯定要分流,那时再走就太被动了。

李红梅说:张总是不是把单位的职务辞掉了?

张杨说:我没有那么傻,不管走到哪一步,饭碗是要保的。再说,我辞职,父母要疯,好不容易才挣到的饭碗,不领钱也留着做个纪念。

张杨的意思是,留下单位,政策变了也有个依靠。李红梅想,张杨这人还真有中国特色。

李红梅也曾问张杨,广东是经济特区,为什么不在家乡发展,来到这个边陲小镇。

这话让张杨沉默了。表情复杂地看了看蓝色的天空,说话有些语重心长:李红梅啊李红梅,你以为美国的洛克,俄国的顾彼得,大画家李霖灿他们都是傻子?

看到张杨说得怪认真的,并且越说越玄的那种感觉,李红梅也被他的情绪感染了,不做声。

稍停一会,张杨又说:这么多人选择丽江,不是没有原因的。是多年来积淀的文化,看不到,只能在心里感悟。

这时候,李红梅才明白,乡村记酒吧里,为什么到处挂着洛克的老照片,摆着顾彼得的《被遗忘的王国》,詹姆斯•希尔顿的《消失的地来线》……这么个酒吧,真还能让人感觉到一些让人琢磨不透的东西。

李红梅也就没有话。

4

乡村记的生意真的不怎么好。时间快到中午了,客人依然不多。只是在酒吧走廊的角落,还有两个客人啜茶,喝咖啡。

过了一会,李红梅看到来了一个喝啤酒的男孩,喝着酒,还在酒吧斑驳的墙壁上留下一行字:喝茶,聊天,晒太阳。

李红梅说:张总,到乡村记来的客人,一个个都高深莫测,我都不知道怎么招待他们,诚惶诚恐的了。

张杨说:其实,这些人是不需要怎么招待的,他们进酒吧来,都会进入一种境界,不在乎吃喝什么的。

然后又说:李红梅你第一天来,又是大学生,我和你再聊一会,增加点印象。

张杨先坐在藤椅上。对面虽然还有一把藤椅,当着这么些客人,李红梅不好意思和张杨坐在一起,她觉得不应该喧宾夺主的。同时,李红梅突然想起来,怎么不见老板娘呢?有没有老板娘?又不好问,第一天上班见老板,就问人家老板娘在哪里,让人家怎么想呢?然而,李红梅不能不想,这么个小酒吧里,没有老板娘,情况是会有些复杂的。

李红梅不说话,就有点“冷场”。

张杨说:你好像有点紧张啊。

李红梅说:是有点紧张。酒吧的工作我不熟悉,我最拿手的工作是酒店里叠被子。

说完就笑了起来。

张杨说:那好了,以后我的被子就有人叠了——我起床后从来不叠被子的。

李红梅说:你不要吓唬我啊,我们是网络招聘员工,不是网络征婚啊……

张杨开心地笑了起来,说:今天怎么感觉有些像《非诚勿扰》了呢?

李红梅说:《非诚勿扰》是喜剧,我一直生活得很实在。

张杨说:我懂。不过你放心,我不会和员工搞到什么程度——以后不敢说啊。现在不敢,我有许多事要做,不然还要破产。

正说着,又来了几个客人。望望“停止营业二天”的牌子,会心地笑笑,坐了下来。后来,整个下午的客人,都好像是冲着这块牌子来的。所以,乡村记虽说打出了“停止营业二天”的牌子,这天生意却出奇的好。张杨高兴了,就喝了酒。晚上,打烊得比较晚,客人走了,其他员工,收拾完茶具酒杯以后,纷纷往宿舍去了。李红梅才想起自己的住宿问题,她还不知道张杨把她安排住在哪里。李红梅虽然看到张杨醉醺醺的,但也只能问张杨自己的住处在哪里。

听到李红梅问,张杨好像清醒了一些。说,先不要问住哪里,说一说你对我的酒吧感觉怎么样?

李红梅说:说不出的感觉。

张杨笑道:说不出的感觉,有意思。我要的就是这种感觉。只不过,李红梅委屈你了啊。大学生!但你也不要委屈,我的身份,也不比你差啊。本科,诗人,什么头衔都有,还不是活动在这酒吧里。我这酒吧里,以后的定位,就是文化,就是诗人、歌手、画家、书法家的天堂!

李红梅听张杨一派胡言,也只笑笑,没有多说什么。然而,李红梅的住宿还是没有解决。这时候,杨玉琼过来,说,你先和我们住一晚吧,其他的明天又说。

李红梅就和杨玉琼去宿舍了。

她们进了一院普通的民房,院子里有花坛,果树,房子都是木屋,黑瓦和雕花门窗。杨玉琼说,张杨在酒吧院子里租了三间,他自己住一间,员工住两间。员工也不多,其他几个住一间,住得比较挤,杨玉琼却单独住了一间。李红梅想,可能她是经理或主管的原因吧。

进房间里就可以看到木柱,松木的墙壁和天花板,李红梅在这木质的房间里感觉十分温馨。屋子里有两张床,被子床单干净而且整齐,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一张木桌上有精致的小台灯,有一台红颜色的上网本电脑。看到房间里的一切,李红梅感到杨玉琼生活还是优雅的,这个晚上,与杨玉琼住在一起,李红梅感到方便的同时,又感觉有些不合适。

杨玉琼对愣在那里的李红梅说:你随便睡哪张床,不会认铺吧?说着,已经脱去外衣,摘了头上的纳西七星花环帽。这时候的杨玉琼,身上就只有月牙色的白衬衫,头发如瀑布披散在脑后。李红梅发现,白天的杨玉琼和夜晚的杨玉琼,真是判若两人。面前的这个女子,身材高挑,曲线分明。李红梅正在胡乱想着,杨玉琼却从抽屉里拿出一包烟来,笑着对李红梅说:来,抽一支。李红梅很少抽烟,她同时没有想到像杨玉琼这样的淑女也会抽烟。李红梅还是要了一支,如果她不抽,好像有些做作了。

香烟味便在房间里弥漫开来。

点燃香烟,杨玉琼的笔记本电脑也打开了。李红梅说:这么晚了还上网?杨玉琼说:看看网友的留言。再说,现在也不晚啊。李红梅看了一下时间,凌晨一点了,明天还要上班,还不晚?不可思议。

其实,在杨玉琼的时间里,真的不晚,她每天都是晚睡早起。这是她多年来形成的习惯。

李红梅先睡下了。睡在床上,从侧面看杨玉琼,刚洗过脸,皮肤在灯光的照射下像苹果的颜色,十分有诱惑力。

李红梅和杨玉琼随意聊着。李红梅才知道,杨玉琼在来乡村记之前已经打了三年工了。

按杨玉琼的说法,如果不出意外,她也是大学毕业了。那一年,杨玉琼以比较高的分数考上了政法大学,家里人都为她高兴,她的父亲还亲自送她上了一座北方城市。然而,到了学校才知道学费不够,如果是差一点的学校,学费肯定是够的。学费不够不能报到,父亲是个老实人,也没有想出其他办法,让她回来补习,第二年考省内的高校。杨玉琼回到家里,却再也没有心情补习了,来到古城打工。她已经想明白,没有钱,就是读出大学来,也没有更好的出路。

李红梅认为,杨玉琼是比自己明智的,她比自己少走了四年的弯路。

杨玉琼高中毕业就打工,已经打成现在的大姑娘了。倒也不只是在乡村记里干活,她才这么卖力和认真,杨玉琼呆过的任何一家餐厅,都舍不得让她走。

杨玉琼说,开始是在一家小餐厅上班,什么也不懂,只知道洗碗扫地。但不到半年,她已经把小餐厅里所有的菜都学会了,而且比老板娘炒得好吃。小餐厅里,不光要炒菜,而且要洗碗打扫卫生,但杨玉琼总是把一切都做得井井有条,主人家很少操心,而且,主人家想不到的事,她都会考虑到,做得十分圆满。这样的员工,老板怎么能舍得让她走,任何一个餐厅,都会考虑把她留下来。

要不是那家餐厅因为房屋拆迁停业,杨玉琼也不会到乡村记来上班。到了乡村记,不到一个月,张杨就离不开杨玉琼了。张杨承认,他可能很难再找到像杨玉琼这样的员工了。

后来,李红梅了解到,杨玉琼原来的老板曾告诉她说,打工的最高境界,是学好做生意的本事,然后自己干。所以,许多老板都防,怕员工偷学技术。只有杨玉琼的这个老板,觉得自己不能开店了,杨玉琼帮了自己的大忙,找了钱不说,三年来省了不少心,所以,一直想让杨玉琼自己开店。杨玉琼说:我这辈子都没有想过自己开店,我这人,注定只是打工的命。所以,杨玉琼就让张杨碰上了。

杨玉琼到乡村记来了三个月,便成了酒吧名副其实的管家。酒吧里的日用品是她买的,菜是她买的,酒吧里的账,也是她收。有了杨玉琼,张杨的日子过得十分轻松。张杨开始还过问一下账务上的事,但问了以后,不但清楚,而且效益明显比自己管的时候还好。买菜买日用品,价格更是比自己买的便宜。

有时候,酒吧里客人少,张杨免不了要夸一下杨玉琼,说:哪个小伙子找到杨玉琼,那可享福了!

杨玉琼不置可否地笑笑,宠辱不惊的表情,更让张杨心里佩服。不过,有一段时间,杨玉琼突然心神不定起来,让张杨看在心里。张杨发现杨玉琼变得话语不多,做事慌张,对待客人和同事,态度也没有从前好了。张杨想和杨玉琼谈谈。晚上,其他员工都有事出去了,张杨把杨玉琼叫到了宿舍里,问杨玉琼有什么困难。杨玉琼很惊奇张杨的观察能力,开始还什么也不说,经过张杨再三追问,才告诉他说:她想家了。

杨玉琼真的想家了,打工三年多,很少回家,想象中的父母,想来老了许多。同时,父母也惦记着杨玉琼,读不成大学,是父母没有钱,现在的女儿,却是没有归属。

杨玉琼要回家,对乡村记来说,意味着什么,张杨心里清楚。但张杨却毫不犹豫地说,杨玉琼你快回家看看父母,如果还想打工,还是回到乡村记来。

杨玉琼真的回了趟家。杨玉琼开始觉得张杨这个人心胸还是开阔的,能做生意,能写诗,有文化,也有情有意,为别人着想。

这么想着,杨玉琼回到了家乡。回到乡村,乡村里的冷清让杨玉琼感到吃惊,走遍村子的每一个角落,基本上找不到年轻人,那些房屋和田地边上,都是老人和小孩。也有没出门打工的中老年人,干完农活后,都聚在一起打麻将,过的完全是自由散漫的生活。杨玉琼在家里呆了几天,乡村里的生活让她不能适应,同时,她一直挂着乡村记酒吧,想起张杨。

杨玉琼又回乡村记来了。

回到乡村记,只会默默地干活,比从前忧郁了一些,但再也不说回家的事。时间一久,杨玉琼也有点离不开乡村记了,她觉得张杨相处的那些人,层次都比较高,与小餐厅的人不在一个层次上,可以学到一些东西,并增强一点自信心。

李红梅没有想到,这个从容的杨玉琼,经历这么丰富。

看着杨玉琼聚精会神地上网,李红梅一直想不通,张杨为什么不把杨玉琼搞定,让她成为老板娘。李红梅想,那样,乡村记才是真正的酒吧哩。

这么想着,李红梅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睡着后醒来,睁眼一看,杨玉琼不见了。以为是自己睡过了头,看看窗外,天还没亮。李红梅马上明白了什么。杨玉琼去哪里了,是谜,也不应该是谜。李红梅也睡不着,她起床,站在酒吧的窗口往外观看。一看,吃了一惊,她看到树下有一个人影,并且有一点火星在亮,伴随着淡淡的烟雾飘散,显然是在吸烟。李红梅看清了是杨玉琼。原来,杨玉琼没有去她猜测的地方。那么,杨玉琼是跑出来干什么?是夜游?还是蓄意要在李红梅心里制造一种假象?

李红梅不敢想下去,看上去杨玉琼也不会出事,便退到了屋子里去。睡在床上,辗转反侧。觉得这个酒吧挺复杂的,要步步小心才是。

5

李红梅先是睡不着,自然会想一些事。杨玉琼的举止,让她感觉是不是可以考虑嫁个有钱人或者小老板,找个依靠,用婚姻来解决自己的一切。这样做,虽然要适合的机遇,也还是切实可行的。但李红梅细想起来又有些不甘心。想着想着就睡着了,一觉醒来,太阳都照屋顶了。

都说古城里生活的人不看钟表,看太阳,在这酒吧里工作还真是这样。李红梅睁开眼睛,杨玉琼已经买菜回来,并买回了早点。

其实,杨玉琼天亮前在酒吧外走了一圈,到洗脸间梳洗完后,去菜市场,去买早点。为什么要这样做,连她自己也说不清了。为什么?让李红梅去遐想吧。

李红梅感到有些不好意思,杨玉琼却没有表现出半点不愉快,好像是应该的一样,说道:酒吧里不做早点,我们每天早上只吃街上卖的花卷馒头。李红梅赶快起床,杨玉琼已经烧好了开水,泡了茶。

李红梅洗漱完了,便和几个员工去吃早点。服务员小英和小兰倒好像是习惯了,觉得杨玉琼做这些事她们可以不做,同样嘻嘻哈哈地说笑着。

李红梅说:杨玉琼你要是老板娘,我们就享福了。

杨玉琼听了说:如果我是老板,你们还想睡懒觉?说完笑了起来。又说,可惜我天生是打工的命,从来不考虑自己做老板娘——做老板娘哪有现在舒服。

小英小兰说得有些离谱:杨玉琼,凭你这能力,不要做老板娘,要嫁就嫁个有钱人,什么也不做。

杨玉琼说:嫁有钱人,只有你们这样的才嫁得着。为什么呢?我们这样的淑女有钱人不喜欢,只有你们这样的朽木头才会滚在一起。

几个人都开心地笑了。

后来,杨玉琼悄悄对李红梅说:李红梅,做乡村记的老板娘,只有我们两个及格,换其他人,乡村记迟早会垮。我真不希望乡村记垮掉。

李红梅觉得杨玉琼说这话表情有些伤感,听了心里不是滋味。

吃了早点就上班,张杨也来了。还是长发飘飘,耳环,手镯,身上飘来檀香气。据说,这是他来得最早的一天,从前,都是下午才到酒吧里。

其实,张杨回到宿舍也没有睡好。原因是喝多了酒,还因为高兴,酒吧里来了个大学生。

想想酒吧又有诸多不尽人意。本来,开酒吧,离开单位,为的是清闲,过自由的日子,没想到,酒吧的经营,没有钱的支撑,还真的清闲不起来。所以,他想起了酒吧的经营。

酒醉心明白,他细算了一下,昨天收入比往天好,但依然没有利润。酒吧地处僻静地段,来往的人不多,客人十分少。但也不能因此而卖高价,那等于是宰客,只会更加影响生意,这些年,信息十分灵通,你在天涯海角做的芝麻大一点事,马上就可以传遍整个世界。

想想自己该做的都做了,装修不算好,但也不算坏,大学生也招进来了,缺的是人们的认识和了解。想到这,张杨想起了网络。李红梅就是从网络上找来的,那么,何愁酒吧地处偏僻。张杨知道可以在网络上做文章,怎么个做法?也可以考虑。具体的办法,只能和李红梅商量,到底是大学生。张杨想,目前的第一步,是想什么办法,都得把李红梅留下来。

想到这,张杨说:大家过来,我宣布个事情。

几个服务员就走过来了。

张杨说:新来的李红梅,担任外联部经理。

李红梅明白了,原来,酒吧的经理是杨玉琼。

张杨又面对李红梅,说:外联是关键的,但酒吧的事,也不能丢。

听了半天,李红梅才听懂,所谓外联,就是联系自由散客,与古城的各个客栈建立联系,做客栈和散客接待。再就是每月去税务所纳税,办理各种证件手续。所有酒吧外围的事,都是李红梅的。

李红梅当然明白,外联经理,只是空名,所管的也就是她自己一个人。但不管怎么说,张杨还是没有食言,这让李红梅想不到。

不知怎么的,李红梅有了这个空名份,内心少了一些空虚,觉得要做一些事情。

6

把李红梅的事安排好,张杨想起自己生意的事。酒吧生意一直不好,员工知道,他自己更清楚。然而,古城的房租比较贵,员工的工资,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张杨觉得不堪重负。其实,作为文化人,张杨也喜欢清静地生活,开酒吧,图的就是清静优雅。但是,清静的生活离不开金钱,酒吧的生意起不来,张杨内心感到空前的压力,怎么也清静优雅不起来。

李红梅说:你的酒吧,缺的是宣传。酒吧的接待是生产力,宣传也是生产力。观念要改变一下了。

张杨觉得有理,说:那乡村记要怎么个宣传法,你是外联经理,可有这个责任哦。

李红梅说:宣传起来,总得有一个故事,你的酒吧,最缺的是一个故事。有了一个优美的故事,人家冲着这个故事来,到古城就会想起这个故事,就会打听你的酒吧,那才算是成功的酒吧。

张杨从来只想装修,只想如何做最好的茶和咖啡,没有想到做一个故事。

张杨说:古城里的故事,不外男女之间的那些事,艳遇什么的。那就从我们俩开始怎么样?

显然是调侃。李红梅笑了起来,说:我们两个?我们之间做出故事来也白搭。你最好找个外国女人。

张杨笑了起来:找个外国女人?还真不敢。外国人太开放了,而且,那个身体,想想就撑不住。

李红梅也跟着笑了,说,谁叫你找欧美女人,你可以找亚洲的嘛。

张杨也只是笑笑。

笑了以后,李红梅说:你可以在网络上把这种想法宣传一下,再就是让王一宣传,他懂外语,容易和外国人沟通。

关于找个外国女人的事,说笑了就过去了。

乡村记里,总体上是风平浪静。张杨已经把李红梅和杨玉琼的事摆平,两个女子各理其事。杨玉琼发挥她的优势,专管酒吧,工作单纯,做起来也利落。李红梅的工作却是有开拓的性质,找客源,还要找接待的客栈。接待的客栈,要选择好合作伙伴,然后把旅客输送给他们,从中得到实惠。

这天,李红梅在乡村记酒吧门口立了一块小黑板,用粉笔写上:征友:香格里拉四日游,泸沽湖二日游,雪山一日游,后面都有小括号,里面都写上已经有了不等的报名人数。

张杨走了过来:李红梅,你真的征到了这么些客人?

李红梅笑了笑,说:没有呢,我们是几个酒吧客栈一起征集客人,合作起来,然后出团。

张杨听了,心里有些打鼓。李红梅征的客人,人数多少,收费多少,返回多少款,他怎么也控制不了,也可能是个谜,都是个体经营,收入怎么管理?张杨还知道,李红梅有时候要带客人去郊外旅游观光,骑马什么的都有回扣,这些收入,都在暗处。

想到这些,张杨明的不好说,但觉得要想出一套管理的办法,心里才踏实。然而,李红梅搞外联,酒吧的经营参与得少了,而张杨给李红梅发的,依然是固定工资。相比起来,李红梅给酒吧带来的利润,比她的工资多,但始终让张杨心里不舒服。张杨反过来又想,反正酒吧多少会有收入,暂时让她这么干着,过一段时间再说。

李红梅的外联部经理,却当得越来越有滋味。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住客栈的客人,交给客栈,想自助游的客人,李红梅尽量自己充当导游带客。关于送给客栈的客人,返给多少佣金,这是有规矩的,每天晚上都可以去取。然而,李红梅的心思不在佣金上,她喜欢带客人去出游。购物、骑马等等项目的返款,均比李红梅其他收入高。

这天晚上,李红梅带客人旅游回到乡村记。张杨他们都在,脸色不太好看。乡村记这天生意不好,虽然有几个客人,但人气冷淡。李红梅心里也不是滋味。她把杨玉琼叫到吧台,交了她这天的收入。客栈,骑马,旅游团返款,全部如数上交,加起来比酒吧的收入还高。

李红梅想,既然来到乡村记,酒吧的好坏,也是自己的面子。

于是,李红梅说:张总,我的外联,看起来不能只顾客栈旅游,还是要把酒吧人气拉起来。

张杨说:依你看有什么办法。

李红梅:我是本地人,我以后不只联系外地游客,我也同本地文化人联络一下,请他们来捧场,先把酒吧的氛围热起来,再在网络上扩大宣传,不然,浪费了这么好的环境。

张杨觉得有理,而且做这些并不影响其他生意,便让李红梅去联系古城的文化界人士。

没过几天,李红梅建议张杨在酒吧搞一次古城艺术家联谊会。

7

李红梅多方联系,联络到了一些古城的文化人。李红梅告诉张杨,这些人当中,不但有诗人作家,而且有画家书法家。

张杨听了非常高兴,他虽然离开文化单位多年,但对文化人的感情依旧。而且,张杨已经明白,在古城开酒吧生意要好,要靠几种人来捧场。一是本地的作家艺术家,二是外地有文化品味的人。所以,依靠本地文化人先弄出点文化气氛来,才能吸引外地游客。

李红梅说:今天的联谊会,我给你的酒吧定个调吧,你是诗人,就“以诗歌的名义”怎么样?

张杨高兴起来,说道:对,你说得很对。今天我们的联谊会,调子就是“以诗歌的名义”!

“以诗歌的名义”,李红梅只是乱说,但想想酒吧是要这么做才靠谱。心里也更明亮了。

离开张杨,李红梅走到酒吧走廊。走廊被杨玉琼她们打扫干净,摆上了花束。走廊下流水潺潺,水草轻扬,别有一番韵味。李红梅心里想,在古城里开个酒吧,真是理想的选择。

接着,来了几个作家诗人。

几个服务员忙着招待,让他们入坐。这些作家诗人都认识王一,热情地打招呼。王一当然也坐在中间,便问张杨说,张总,今天你的调是怎么定的,这么个活动,总得有个调子。

张杨便把“以诗歌的名义”说了出来,让大家出出主意。王一搔了一下头,说:今天来的朋友,不全是诗人,再说,你都破产了,最好少谈诗。我现在是只喜欢旋律,不很在意歌词。

李红梅看到张杨不高兴,但觉得王一说的满有道理,但不好说话。

几个朋友忙打圆场,只是一时想不出个好主题来。

王一却又说:很多时候,听了音乐陶醉,琢磨起歌词就有些不着边际。

在场的,也有诗人,不免脸色难看。王一不看谁的脸色,又说:今天的活动,光说诗歌有些局限,我看艺术沙龙就不错的。

王一的话虽然难听,但张杨马上感觉出来,今天他请的人,有作家诗人还有歌手书法家和画家,光谈诗歌真的有点片面。

其他几个朋友也附合着说,我们也觉得艺术沙龙这个主题适合今天的情况。

张杨便说:那就把主题改成古城艺术家联谊会怎么样?

王一不让别人说话,又对张杨说:张总,我说话总是得罪你,但你今天做的事还是靠谱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才开,你转变观念很快,过去是经济搭台,文化唱戏,你现在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了。

张杨没有接王一的这个话题,因为自己做生意,很不了解中央开什么会,怕说出来不沾边,便又把话题扯到艺术家联谊会上去了。

活动主题定好,参加联谊会的艺术家就陆续到了。同时也有外地的客人进店,杨玉琼便去点酒水,客人还与诗人们互动。

这样一来,乡村记的气氛“活”了起来。看到酒吧里来了这么多文化人,张杨觉得还是李红梅有人缘,把古城大多数艺术家都请来了,不简单。

客人基本到齐,突然有人建议张杨,还是要搞个启动仪式,不然名不正言不顺。还有人说,要请电视台的记者来报道一下,做一次节目,大家都在电视上露一下脸。

张杨说:电视节目我倒是想搞,扩大酒吧的宣传嘛,但活动规模太小,怕电视台的请不来。

王一听到了马上接着说:肯定请得来,现在正赶上文化体制改革,中央地方都抓文化建设,张总啊,不是我吹嘘你,你这个题材还正赶趟。

立刻就有人给电视台打了电话,电视台公共频道的记者答应来。

张杨让大家都喝水聊天等着。

电视台的记者还没有来,张杨也不忙,反正是一天,艺术家们开开心而已。只不过,李红梅和几个服务员忙得不亦乐乎,她们要为客人上水,开酒,端小吃。

看到李红梅工作很主动,张杨说,李红梅你帮我大忙了啊。

李红梅听了,心里高兴,本来是应该做的事,但得了表扬。

电视台的记者刚到酒吧,就要采访张杨。张杨说:多拍一些古城作家艺术家的镜头,他们高兴我的生意才好。不管什么文化,我的酒吧生意好起来才是最重要的。

女记者笑了笑,说:这个想法好,但采访你的时候,你不要把酒吧生意的事讲得太多。配合我们一下,多讲点文化改革和建设方面的想法,比如你怎么把文化融会贯通到酒吧产业去的。

张杨说:其实,酒吧一直是以文化为先导的,古城里,没有文化还谈什么酒吧。文化搭台,酒吧唱戏好不好。

然后采访其他参加活动的艺术家。

其实,参加活动的好些人电视台的记者都认识,好些还做过节目。采访的过程中,张杨让女记者拍摄了几个老书法家写字,面对镜头,书法家写字认真,写好的字,张杨留为墨宝,他打算装裱后挂在乡村记,挂不了的都收藏起来。张杨经济头脑好,马上就想起这些书画可能会增值。

一些诗人也想上电视,但酒已经喝得多了,说话也不太沾边,口里不时呤诵自己的诗歌。张杨对电视台的记者说,有的镜头,过两天再补一下,不喝酒的时候再拍。说完大家就喝酒喝茶聊天,一直闹到深夜。有的诗人,送都送不回家,好不容易才散场了。

李红梅说:以后搞这种活动,还是要收点钱,象征性地收一点也行,起码把一天的房租收回来。

张杨大笑,说:收钱?你出钱恐怕还请不来。他们是来帮我做活广告,他们不懂,还以为是白吃,其实我是利用了他们。

李红梅也就不好多说话了。

张杨想,应该利用一下古城文化资源。他仔细想了,应该成立一个书画院,让古城的画家到酒吧里来作画,外地的画家到古城来,也提供方便,为的是把画作留下来。这些画,今天可能不值钱,但将来就不好说。

8

这天,张杨要去菜市场买点东西,顺便散一下心。他想叫上杨玉琼。杨玉琼说:让李红梅和你一起去。

李红梅说:杨玉琼你对菜市场熟悉,还是你去。

杨玉琼说:你也应该去适应一下,如果我有事,你便轻车熟路了。

是不是有点话外音,李红梅琢磨不透。但还是和张杨一起去了菜市场。

菜市场在古城边上,离酒吧不算远。要穿过几条巷子,巷子旁边有小河,流水清澈,水草绵长。岸边生长老柳,是高原古城特有柳絮绵长的柳树品种。李红梅背一只菜篮子,跟在张杨后面,突然感到心里一片宁静淡然。从前,她很少去菜市场,这个时候,她突然感到菜市场让自己的心情与琐碎、世俗的事物联系在了一起,能让自己生活得更加真实。

菜市场门口来往的人很多,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李红梅看见了王一。李红梅对张杨说:你看,王一!

王一手戴一只皮手套,皮手套上站着一只蓝眼睛的鹰。王一是站在卖鹰的或者说是放鹰的纳西人中间。一些老外,手里拿着摄像机,饶有兴致地拍摄来来往往的人。

张杨说:王一又来菜市场里疯了。

李红梅说:我觉得王一并不疯,如果疯,为什么总是疯得与古城的民俗有关。

很明显,王一也看到了张杨,便走了过来:张总,带美女进菜市场,玩情调啊。还是来寻找写诗的感觉了?

张杨突然想起来似的,说:王一,我忘记告诉你,过两天帮我带几个客人,要去梅里雪山的。

李红梅吃惊地悄声问张杨:王一还会带团?

张杨说:王一喜欢户外运动,又懂英语,许多徒步的团都请他带。

王一说:要去可以,你得告诉客人,要允许我带着鹰去,不然,我的鹰没有人喂养。

张杨说:可以,但不能伤人。

王一说:那是一定的。说完便回到人群里,去品纳西人手上的鹰。

张杨显然被这种情境触动,在王一面前流连了一会。王一说:张总,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老外的聪明,我们国家最为真实的生活,可能会在菜市场里找得到缩影。

李红梅接着说道:丽江不是有玉龙雪山吗?不是有世界遗产丽江古城吗?不是有长江第一湾和虎跳峡吗?……有人觉得老外有些犯傻,到丽江来旅游,花了一大笔路费住宿费,他们却来逛丽江的菜市场。

正说着,电视台打来电话,要张杨去做节目。

王一听见了,不屑地说:张总你要出名就不要来古城,怎么老是想着上电视。

张杨也不理王一,叫李红梅买东西,自己赶去电视台了。走了几步,又对王一说:王一你帮一下李红梅,我开工资给你。

王一看着张杨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跟着李红梅进了菜市场。

李红梅手里有个菜单,看了一下,只是买员工吃的菜,另外买少许佐料。

菜市场里,“咚咚”的舂辣椒的棒杵声,杀鸡杀鹅的鸣叫声,小贩们的叫卖声连成一片。李红梅突发奇想,有一天,她就来菜市场卖菜,觉得这里的生活特别真实。现在的日子,总是有悬浮在半空中的感觉。

王一一直跟着李红梅。东西买得少,帮不上忙。但哪里卖什么东西,李红梅得要问王一,王一对菜市场十分熟悉。

往回走,王一说:菜市场的诗意有叙事的美。

后来,李红梅在王一的博客上读到了这样的文字:

菜市场的诗意,它飘散在清晰的阳光上面,清晨就有了人声的沸扬——河南馒头,一个男子汉,拉着馒头的三轮车,三轮车上的喇叭,是纯正的河南口音:河南馒头。淡薄的灰尘,也会在清晨就出现在菜市场的上空,然后,拖拉机的黑烟,牲口的叫唤,还有专门为人写对联的老人(老人自称是南开大学毕业),他身边播放广告的半导体收音机……这一切,都伴随着浓厚的酱油、面粉、盐巴等等副食品的气味。空气的质量,噪音所谓的“分贝”,在这里得到了淡化,显现的都是人间最本质的元素。在菜市场里,很显然每个人都应该站到一个平民位置,那种悬浮在半空中的高雅,往往会制造新的孤独。

李红梅觉得王一很有意思。她同时不知道王一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传闻,有人说他是来古城洗钱的,有人说他是贩毒发财后来打发日子的。有人说他有老婆孩子,有人说他至今单身,有人说他是性功能障碍。古城里,说啥的都有,说啥也没人过问,没人理。

后来有一天,王一告诉李红梅说,来古城以前,他真是一所大学的老师。为什么离开?就只是为了评职称,有人告他论文剽窃。王一要评副教授的时候,有人举报他的论文是剽窃的,他不服,领导说是可以调查,但调查结果出来以后,他的气也受够了。一气之下,辞职来到了古城。

王一说,我离开单位以后,东北家乡一位堂哥让我和他一起做生意,他是做房地产的,如果我跟他,找的钱肯定多,而且用不着操这么多的心。然而,我还是到丽江来了。在古城流浪,卖唱能卖多少钱?说实话,钱少我心里舒服。我这一生能赚多少钱,我知道,我永远也赚不到我希望的目标,我对钱不敏感,我不知道那么多的钱如何用,钱多了,只是个虚拟的数字,而我觉得特别不实在,可能我鼠目寸光吧?

说完,自己先笑了起来。

李红梅越来越觉得王一不疯,挺有思想的。

回到乡村记,看到酒吧里有了不少客人。杨玉琼高兴地对李红梅说:今天生意明显比从前好啦!杨玉琼表现得十分兴奋,李红梅想,她可能比张杨还兴奋,好像乡村记就是她自己的一样。

王一说:李红梅来了,带来了生机。

李红梅高兴起来,又说,王一教授,为客人弹几曲吉他,我请客。

王一说,要弹,我就弹颜振豪的《我在丽江等你》,然后弹周云蓬的民谣。我在丽江等你,我在丽江等你……王一边弹边唱,泪都快流出来了。

李红梅对杨玉琼说:王一真的不疯。

9

张杨吃过晚饭才从电视台回来。做了节目以后,又和电视台的人去吃饭。一定是喝了酒,脸色微红,表情却是深沉。如果是王一在场,一定会说张杨是装深沉。这样想着,李红梅望着张杨笑了。张杨看看酒吧里员工的表情,知道今天生意一定不错,却不直问,说道:王一走了?

杨玉琼说:走了。

李红梅知道,如果王一在,还会挖苦张杨去电视台搞出名,去作秀。

谁也没有问张杨去电视台的事,但他却解释说:做节目,我是接触人,宣传酒吧,不是宣传自己,但也能提高自己。这个王一,老是想着我想出名。

李红梅不知道张杨说的是不是真话,但后来的情况还真有些变化。张杨说,去电视台做节目,要说话,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就要学习,这是挑战也是机遇。张杨做了几次电视节目,还真认真学习中央关于文化产业方面的政策和其他国家大事。张杨常常说,做生意不了解国情不行啊,我学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文件,还真有一些启发。

这天,张杨把李红梅和杨玉琼叫到了一边,说,房子租好了,我原来是考虑做客栈,现在,我想在客栈里做一个古城书画院。

李红梅有些听不懂,做客栈又要做书画院。张杨说:文化体制改革,我是改革不到了,我是体制外的人了,但从中也得到了启示。

张杨已经明白,文化产业,就是要在文化上做文章。他同时清楚,酒吧目前不可能找多少钱,只能赚点饭钱罢了。资金少,酒吧他做不赢人家,但文化方面他有优势。张杨的意思,是客栈里做一个书画院,把本土作家的书籍和书画摆进来,以后,逐步把外地的名人请来,为他们写字作画提供方便。可以设想,这些画家的字画也就留下来了,时间长了,便成规模,这些书画一定会有市场。

李红梅不知道书画院会有什么样的效果,但也不影响客栈,只会有好处,便说道:设想是好的,但装修要在旅游淡季赶快进行。

张杨说:房子租过来,装修就得进行,古城的房租比较贵,不能慢慢来。

张杨让李红梅主管装修。

李红梅说:你还是要和杨玉琼商量一下,看她的意思如何。

张杨感到奇怪,怎么要问杨玉琼?

李红梅想了想,忍不住说:你能不能告诉我,你与杨玉琼的关系有没有点特别?

张杨说:这怎么说呢?

我是怕你和我靠得太近了,杨玉琼走了。

张杨说:我真的不想和员工做出格的事,如果要想好好开酒吧,和员工是要一是一二是二的,不然,真的开不下去。但人都是有血有肉的,真要做得太清白,事情也做不好。

想想又说:但有时候,老板和员工之间,得动点感情。

到底是诗人啊,李红梅也不好去过深地问了。

但还是忍不住说:要不你们就成了吧,不要扭捏了,小酒吧,就得有个老板娘的。

张杨说:有了老板娘就自找管头了啊。老板娘不但管酒吧,还要管老板的。

李红梅觉得张杨的话可笑。

张杨又说:我是老板,杨玉琼还年轻,不深入研究我,什么事都盲目,我不想让她盲目地过日子。

然而,李红梅还是极力撮合张杨与杨玉琼的关系,觉得张杨与杨玉琼结合,非常有利于乡村记的发展。再说,他们两个,本来就有说不清的感情因素了。

张杨支吾了一下,什么也不说了。

计议的同时,乡村记客栈的装修就开始了。员工搬了出去。

李红梅说:干脆大包干出去,按你的设计验收,这样最省心。

张杨说:李红梅你以为我是大款啊,做甩手买卖。

李红梅说:难道你能自己装?

张杨说:我想包工不包料,自己设计,请零工施工。古城都是土木房子,装修不比现代建筑,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要做一些调整,如果装修不出新意,没有古城的韵味,经营上会产生困难。

李红梅觉得有道理,如果是自己,就不会想到这个份上。说:这样就得操很多心了。

张杨说:装修的时候,酒吧的员工都得参与,反正酒吧里生意也不怎么样,很多时候,一个人就维持得过来。

李红梅认为张杨表面上大大咧咧,实际上算得很精,不放过任何能节约的细节。

不过,李红梅的心也不在装修上,她想得最多的是酒吧。李红梅想学习的是酒吧,自己只想在酒吧上找一条出路,便说:装修旅馆的同时,我想,酒吧也要再增加一些经营项目。比如在走廊上做烧烤小吃,增加音乐演奏。

张杨说:你说的这些,我想先租给别人做,我看一下发展情况,再收回经营权。

李红梅说:说动就动,时间就是金钱,你做事不能比有些政府官员还慢啊。

正说着,张杨接到电话,说电视台要来拍几个酒吧的外景。

李红梅说:酒吧里有这么多事,上电视的事就尽量避免了吧。

张杨说:现在上上下下抓文化体制改革,正好可以宣传一下我的酒吧,不上不行,错过了机会。

李红梅想,王一你要想出名,你到其他地方去。放着酒吧不好好开,成天去做电视访谈,自欺欺人有什么意思。

但不敢说出来。不过,张杨却是看出来了,说道,你不要小看地方电视台,全世界的人都在看啊。

拍外景,张杨把王一请了来,让他在乡村记走廊上弹吉他,上电视镜头。

王一说:那我不成了傀儡政府,我弹吉他,乡村记出名?

张杨心里有点恼火,说:王一,好好好,我给你发工资,你弹!

王一笑了,说:张总你怎么这样认真,其实,你不发工资我也弹。王一怕张杨今后不让他到乡村记来。王一后来对李红梅说,他感觉到,乡村记今后可能是古城非常有文化的地方……

边搞酒吧宣传,边装修,两边都不误。

装修到了关键时刻,酒吧里人手明显不够。生意却是逐渐好起来,李红梅忙着买材料,酒吧里的事基本上顾不了。而英子和小兰,却辞职走了。她们辞职的理由都是有客观原因的,一个是家里父母病了,一个是农田里的活不干不行。

张杨知道,员工要走,你想留也留不住。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酒吧工作苦起来,在酒吧里,不但要上班,还要操心装修,整修后院,乱七八糟,灰尘又大,打扫卫生的时间明显增加。张杨又不敢停业,停一天下来,损失不小。

英子和小兰提出辞职的时候,杨玉琼的脸都要气绿了,那种天然的苹果红不见了。

她说道:平时没有生意的时候,她们不说走,到了关键时刻,却把她们留不下来。

杨玉琼到处打听招员工,招工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一时半会找不到。杨玉琼只好一个人顶着,张杨也只能上前帮忙。

到了晚上,杨玉琼也不上网了,收东西,清点材料,把第二天要做的事都做完了。

李红梅看到杨玉琼明显的瘦了,叫张杨赶快找人。

10

客栈装修已经告一段落,古城书画院也开始运营。装修完工后,古城的冬天还没有过完,是旅游淡季,入住的客人不多,收入也少。书画院是个长期项目,一时间见不到效益,在很大程度上,还有着公益性质,收入暂时是看不见的。

本来,张杨不把钱看得太重,他考虑得最多的是文化情境下的生活,然而,资金的状况,却考验着乡村记,考验着张杨。

这一天,房东来到了乡村记。房东来了,张杨才想起房租快要到期了。房费是一年一付的,因为租到房子后,办理手续,筹集资金,经营的时间不长,又开始装修,张杨资金出现了问题。但房租不交是不行的,这个月的工资也要发了。张杨叫杨玉琼给房东泡茶,然后婉转地说,我过几天到你府上去。房东便不言语。张杨不想让任何一个人知道他没有钱,他表面上装得无事一样。

李红梅看在眼里,知道张杨有心事,他带着大黄狗出门也好像心不在焉。李红梅问:是不是资金出了问题。

张杨说:没有啊。

李红梅说:我看得出来,房东来过以后,你就急得啥似的。

看来什么都瞒不过李红梅,张杨只好说了实话。李红梅同时觉得,酒吧运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把问题想得复杂一些。

李红梅说:收入会慢慢好起来,我想你可以先贷点款,把眼前应付过去。这时,李红梅不敢说破产,不敢提起“破落地主”的事,关键时候,不能开玩笑。

张杨觉得李红梅很有心计,而且通情达理。

他突然有些感动,觉得有这么个知情的员工,真是自己的一件幸事。想着这些,他的心里敞亮了许多,觉得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才能对得起酒吧,对得起员工。

张杨也觉得可以通过贷款来解决问题。但始终是初到古城,到哪里贷款,都得要有人信任自己。

张杨对李红梅说:你帮我打听一下,找熟人也行,亲人也行,你相信我,别人也会相信我,现在贷款,最怕的是血本无归。你要相信,我现在的资产,不可能是要跑的人。

李红梅想了一下,也只好答应,虽然没有门路,但办法总是要想的,便说道:我也不敢肯定能找到熟人,但我尽量去办。

张杨说:贷款的事,可不能对任何人说。

李红梅说:我知道。

后来,李红梅才了解到自己的同学有个姐姐,在信用社上班,管信贷资金。李红梅找到同学,把乡村记贷款的事说了,请她帮忙。同学说,贷款的事,小心为妙,外地人,不要让人家卷款跑了。

李红梅说:那倒不至于,他的酒吧在古城里。

同学便带李红梅去找姐姐。同学的姐姐听了情况,说:那得有担保,你不在单位,显然不能担保。不过,现在文化单位支持创业,找文化局哪个单位担保更好,不行,就用营业执照担保。

张杨想了想,找单位担保,不切实际,只好用营业执照担保。贷款申请交上去,不久,信用社到酒吧来考察。许多人都知道张杨要贷款了,张杨有些尴尬。

李红梅说:丑媳妇总得见公婆,贷得到款的,才是真能人。

张杨心里坦然了一些。

经过几番周折,款终于贷下来了。

贷款拿到手的这天晚上,张杨和李红梅一起回乡村记。他们晚上和信用社的人一起吃饭,表示感谢。吃饭的时候,喝了些酒,张杨有些亢奋。张杨对李红梅说:有了钱,人就活了,没有钱的时候,生命好像到尽头了。

张杨对李红梅十分感激,硬要拉她到自己的屋子里去坐一坐,好好地聊一聊。

张杨的屋子十分乱,但乱得很有章法,书、琴、画、悠远的铜墨砚,书籍出奇的多,而且多数是诗集。李红梅觉得奇怪,张杨还有心思读诗。张杨说,我不但读诗,还写诗的。开酒吧,我的心时不时会回到诗歌上去,诗歌,经常在灵魂里飘流。等到酒吧开成功了,我要出版一本精美的诗集!

李红梅坐哪里呢?一个凳子,被张杨坐了,李红梅只好坐在床上。

张杨喝得连眼睛都红了,说:李红梅啊李红梅,我们还是有缘的啊,你看,自从你来后,酒吧生意好起来了,客栈开起来了,书画院办起来了。特别是这次贷款,要不是你出主意,我真的是要破产了!

又说:我们喝点酒。

李红梅说:我不会喝酒,你已经喝了那么多,算了吧。

张杨还是打开了一瓶红酒,给李红梅倒了一杯。

李红梅本来就不会喝酒,一杯红酒下去,头晕了起来,情绪也开始激动。这时候,李红梅当然会想起自己的事。眼看着乡村记有了起色,自己却是长了一岁,她不知道自己的路在哪里。

到乡村记来,李红梅的理想是学习酒吧,进入酒吧,然后开一个属于自己的酒吧。然而,从乡村记的发展看来,开个酒吧也不那么容易。李红梅自知没有张杨的那种韧劲,她怕自己不能坚持到最后。酒吧不只是人们眼里的轻松浪漫,还要做到左右逢源,能够在酒吧界有一席之地,还真是不容易。经过一年的观察,李红梅觉得,像张杨这样的人缘,经营头脑,李红梅也是没有的,一个女子,有可能像张杨那样在古城里闯荡吗?那么多的坎坷,李红梅能挺得过去吗?

走自己的路,并不是那么简单。

这么想着,李红梅眼眶湿润起来。

看到李红梅情绪有了变化,张杨不知道怎么办好。酒吧好起来,张杨知道李红梅会想起自己的路。像李红梅这样的大学生,现在已经到了关键时期。

其实,张杨也是一个有心人,李红梅到乡村记以后,张杨断断续续了解到了李红梅的真实经历。上世纪八十年代,李红梅出生在一个偏僻的乡村。八十年代的农村,一下子便解决了温饱,这个过程好像是在一夜之间完成的。那个年代,却也是渴望知识的年代,原因是知识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命运。那时候,李红梅的父母总是想让自己的女儿成才,让她读到了大学毕业。遗憾的是,等到李红梅大学毕业,外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业再不是看你是不是大学毕业,而是要考试。千千万万像李红梅这样的大学生,挤到了一根独木桥上。所以,考试以后,李红梅运气总是不好,毕业三年考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下来,不是差一分半分,就是面试不过关。三年过去,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那类大学生。

张杨后悔让李红梅喝酒,制造了她无边的情绪。然后,张杨又不知道怎样才能帮助李红梅。

李红梅不说话,张杨站起来,拉住李红梅的手。李红梅的手冰冷,没有温度。张杨紧紧握住李红梅柔软的手掌,试图温暖她,用力很大,李红梅的手有了疼痛感。然而,没有动静,李红梅好像呆了一样。张杨搂住李红梅,在她的脸上亲了一下,吻住她的眼睛,把洇出的泪水吻干了。张杨顺势想把李红梅扳倒在床上,刚一用力,李红梅突然清醒了似的。

倏地站了起来。说:我要回宿舍去了。

11

乡村记的生意随着气候的转暖好了起来,在网上的名气也大了,许多驴友,都是通过电话定房,然后接到客栈里来住的。张杨窝在家里的时候多了,窝在家里,就是上网,在网上为客人留言,写博文,日子过得有些飘渺。

后来的一段时间,古城的广播电视,谈到古城文化的发展,也喜欢找张杨来谈酒吧文化,请他谈对古城文化的理解。张杨又要去电台电视台,又要在网上交流,时不时还要到酒吧里去管理一下,他感觉时间一下子不够用了。

张杨到乡村记的时间少了,王一来的时间反而多了。还是那样的装束,弹吉他,唱歌,卖东巴香烟,卖手绘古城地图。他养的鹰,新春开始就放飞自然了,纳西人养的鹰,到了春天就放飞,如果长期人工喂养,便会失去野性。

这一天,王一对李红梅说,乡村记现在是太严肃了,都是老一套,没有新意,酒吧是休闲的,搞得这么严肃整哪样。于是,便把游客写在墙壁上的留言搬到了留言版上:

至今单身。

然后在一个空白处作漫画。先画两个驴友,背着行囊,来到了乡村记。第二幅画乡村记关着门,两个驴友很失望的样子。第三幅,王一画两个驴友拿出手机给老板打电话,电话无人接。于是,王一再加画一幅,画上驴友在乡村记门前写下留言:羡名而来——后面画个咖啡杯,意思是来喝咖啡。乡村记酒吧关门。然后,又是驴友留言:遗憾——打两次电话,无人接——明日离开丽江。漫画上的驴友,很遗憾的样子,惹人喜爱。

李红梅看了一下,乱七八糟的,但细看了很有意思。

王一说,这块牌子,可以交给游客写点东西,来丽江的人,都会有点小感受,让他们发泄一下。

又说,这个张总,自己把自己搞得不太会生活了。一本正经的,不太像乡村了。

李红梅觉得王一越来越让人亲近。

后来李红梅回忆,自从自己到乡村记上班,王一每天都来乡村记。大多数是选择张杨不在酒吧的时候来,杨玉琼说,这在从前是没有过的。在乡村记呆一会,“疯”一会,王一就离开了。王一的活动空间在整个古城,他哪里都得去,只在乡村记里,他吃不饱。

李红梅曾经想过,如果自己开酒吧,就让王一做驻店吉他手。

杨玉琼说:只怕王一不愿意在哪里固定,他喜欢流浪。

李红梅这时想起来,王一说,他到古城来的目的,是要去西藏。

王一总是说:我的愿望,是骑一匹马,走完去西藏的全部路程。有一匹马陪伴我,就一个人和着马铃。

李红梅觉得,王一总是半痴半醉,一半聪明一半是傻。

这种日子,可能是古城的日子。

李红梅也对张杨说过,古城的酒吧,就要为王一这种人开放,用这种文化装点乡村,才是真正的乡村。

这件事,张杨始终不表态。

李红梅便说:张总,你的乡村,只是表面的,有了王一的吉他和诙谐,有了纳西老人的小吃,乡村记才更具有文化品味。

张杨说:李红梅你好像中了王一的毒不浅,哪天我给你洗一下脑子。

乡村记其他员工都以为张杨和李红梅开玩笑,听了一笑了之。

不过,生意好起来,张杨还真是想起了古城的艺术家们,说,以后酒吧里放音乐,最好不要像王一那样,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应该多放古城的音乐。像《纳西三部曲》,《丽水金沙》,《纳西古乐》的碟片都要有。

李红梅觉得也有道理,旅客到丽江来,不是来听流行音乐的,是来了解民族文化的,播放本地音乐,人家会更喜欢。

古城书画院里的书画,明显的增多,基本上每个古城书法家画家的书画都有。同时,丽江少数民族的歌碟,也摆放到了书画院里。其他的不好卖,民族歌碟卖得好。张杨说,本土作家的书籍也要摆。便给一些作家打去电话,让作家诗人把作品送过来。作家们对张杨的这个举动十分支持,不几天,各种书籍就送来几百种。张杨说,卖了给你们付款,我不收任何提成。

张杨的几本诗集也摆上了。李红梅一看,都是自费出版的。张杨说,过去,基本上一本也卖不了,送人还要看人家的脸色。现在,张杨签名售书,客人想了解一下乡村记的张杨,又有老板的签字,价格又不高,所以,卖得比较好。张杨说,明年要再版一次。

这种局面,张杨过去想都没有想过,好像开了眼界,对李红梅说:文化可以成为一种产业,我是越来越明白了,过去是没有把中央的精神吃透。

李红梅说:张总上了电台电视,怎么对我们说话也一板一眼的了。

张杨就笑了。

12

酒吧里,又增加了几个人,张杨说,生意好了,员工工资不是问题,生意不好,服务不好,一个员工也不用了,那就破产了。

酒吧外围,还是由李红梅和杨玉琼负责,两个都是聪明能干的人,而且责任心强,管理是没有问题的。李红梅和杨玉琼,也觉得开心了许多。

这天,把酒吧里的事做得差不多了,杨玉琼对李红梅说:我晚上要请一下假,你代劳一下。

李红梅有点吃惊,她自来乡村记以来,杨玉琼从来没有请过假。

李红梅说:是不是家里有什么事?

杨玉琼迟疑了一下说,我要会一个网友。

李红梅更有些吃不住了,现在的女子说的会网友,一般都是和男的见面。在丽江更是如此,男女见面后,相约远走高飞的大有人在。

李红梅故意说:是男网友还是女网友?

杨玉琼笑笑说:当然是男的,我会女网友你会觉得不正常。

李红梅说:杨玉琼你是不是在开玩笑,你很淑女的,会网友让我们大开眼界。

杨玉琼说:我也是想试一下我的应变能力。

李红梅说:从来没有听说你有过这方面的网友,这事来得很突然的,你还是要慎重一些,网上的事,大多靠不住,不要上当受骗。

杨玉琼说:我在酒吧这么多年,你难道没想过我会在乡村记遇到过什么人?

然后,杨玉琼说这个网友其实以前就来过丽江,在乡村记喝过咖啡,那时就认识上了,后来又一直在网上聊天,通电话。

杨玉琼说:这次见面,人家是千里迢迢来看我。

李红梅突然担心起来,难怪张杨老是提心吊胆,怕杨玉琼跑了,便说:见面后不会逃婚吧。

杨玉琼说:那倒也不一定,但也有这个可能。

李红梅说:你和张总说过没有?

杨玉琼说,我也不好和他说,这方面的事。

杨玉琼要请假,怎么能跟李红梅请。杨玉琼的意思,是要她和张杨通气,自己不好开口。

思量再三,李红梅还是把情况告诉了张杨。

张杨半天没有说话,呆站着,好像回不过神来。然后出了酒吧,在古城的巷子里转了一个多小时,才回到了酒吧。

张杨说:杨玉琼,把你的网友叫到乡村记来,什么网友,也让我们给你把把关。

杨玉琼想了想说:那我问一下他,有没有胆量来。

没想到,网友同意来乡村记。

这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北方人。杨玉琼说是姓张。

张杨热情地称他为小张,让李红梅上茶,说:我们还是家门啊。

小张有些腼腆,不善言语,说是生意人,在山东开了个服装厂。

张杨突然看到王一在酒吧留言版上写的字:至今单身。张杨念出了声来:至今单身啊。

小张以为是问他,说:是的是的。

张杨有点尴尬,说:不是,我在念那上面的字。然后指了指斑驳的墙壁。

同时,张杨已经明白,杨玉琼和面前的小张,是想发展成男朋友的那种。所以,晚上,小张说要到古城里逛逛。古城里逛逛,当然得带上杨玉琼。

张杨怎么办呢,阻拦也不好,不阻拦心里又不是滋味。杨玉琼同意人家来的,这么远的路,不去陪一陪怎么行。再说,阻拦杨玉琼,情理上也说不过去,张杨与杨玉琼,还说不清是什么个关系。张杨进一步想,自己也还决定不了杨玉琼的婚姻,而杨玉琼却是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入夜,杨玉琼和小张走了,张杨像是热锅上的蚂蚁。

张杨问李红梅,杨玉琼会不会和网友在外面过夜?

李红梅很难过,说:张总你打个电话给杨玉琼,让她回来,你不能硬撑着。

张杨说:打了也没有用,我看她是主意己定,我打电话只怕是自找没趣。

李红梅说:也不一定,我想杨玉琼也是犹豫的,在古城这么多年,在乡村记这么多年,怎么会一点感情也没有。你一个电话,肯定会扭转乾坤。

张杨只好拿出电话,拨杨玉琼。彩铃响了好一会都没有人接,张杨的信心快没有了电话那边才接了。接了电话,但是没有说话。张杨喂了几声,还是没有声音,慢慢地,张杨听到了抽泣声。张杨紧张起来,杨玉琼,小杨,你怎么了,快说话。

李红梅赶快接过电话说:杨玉琼,你怎么了,你没事吧?

杨玉琼说:没事,我马上就回酒吧。

回到乡村记,杨玉琼说今晚要和李红梅睡一个床。两人睡下,都没有言语。到了半夜,两人都没有入睡。古城里的鸡都叫了,杨玉琼才说,这次会网友,她好像重新生活了一次,想要走了,才认真想了一次。是关键时候,张杨的一个电话,让她突然改变了主意。本来是要走了的,打定主意了的,要走了,才知道自己真正舍不得,舍不得乡村记。

13

后来的一天,李红梅失踪了。张杨没有想到,杨玉琼没有走,李红梅却先失踪了。李红梅走了,张杨彻底崩溃的样子,到处打听李红梅,没有下落,他成天怅然若失。

有消息说,李红梅是与王一一起走的,去西藏了。张杨到处找王一,证实消息,他找遍了古城的每一个角落,不见王一的影子。张杨情不自禁地说道:看起来,不是王一疯,而是我要疯了。

李红梅失踪以后,王一最先知道信息。这天,王一心情十分沮丧,他没有想到,李红梅的消失,会让他的心情没有着落,所以,他破例没有出门。没有看到王一,古城有人说,李红梅随王一一起去了西藏。王一听了这个消息,泪流满面,别人说我疯,我不服气,现在,我承认自己疯了。他在屋子里睡了三天,然后消失了。王一宁愿相信人们的猜测,也不愿意出现在古城人们的视线里。王一是背着木吉他走的,其他的东西什么也没有带。王一知道李红梅的愿望是开一间酒吧,等李红梅的酒吧开起来,他就去弹吉他,唱歌。

张杨在电视上播出了寻人启示,承诺重金酬谢知情人。古城艺术家们知道消息,帮忙找李红梅,并帮忙找了两个员工,以解张杨的燃眉之急。但是,张杨的情绪没有任何好转,他觉得心里不是滋味,成天愁眉苦脸,无心打理酒吧。

张杨要关了乡村记的门,去找回李红梅。

杨玉琼平时不管酒吧开门关门的事,只知道干活。李红梅走了,她知道李红梅是为什么走的,想想也是,一个大学生,干了三五年没有归属,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她对李红梅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所以,她心里不十分着急。然而,张杨要关酒吧,杨玉琼却有些愤怒,她正色对张杨说,你有什么理由关酒吧的门?乡村记才有了生机,难道你要把它葬送掉!

张杨看了看杨玉琼,觉得关酒吧还真是对不起面前这个人,对不起古城艺术家,对不起所有帮助过他的人,所以,再也没有敢说关酒吧的事。只是,开酒吧的心情,是没有从前热心了。张杨也不跑电视台了,开始采访张杨的女记者,正准备做一期“古城酒吧大展播”,找张杨谈关于酒吧的设想。张杨说,古城酒吧文化,我正在重新认识呢。女记者听了有些莫名其妙,觉得面前的张杨变了。

女记者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张总,你们还有一个员工,那个叫李什么的,怎么不见?

张杨说:去西藏了。

李红梅真的去西藏了。去西藏以前,她和家里人通了电话,征得了同意。家里人想,大学毕业没有工作的女孩,有出去走走的想法是正常的,没有阻拦,也没有寻找。

大概过了半个月,李红梅到了拉萨。这天,李红梅走过了拉萨的每一条大街,甚至郊外的田野,然后走过八角街,来到了大昭寺。在大昭寺门口,李红梅看到一位磕长头的藏族老妇人,眼睛看不见了。老妇人长跪下去,然后虔诚地站起来,再跪下……口里喃喃自语。老人说什么,李红梅不知道,但李红梅知道,老人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看不见,但这时候的李红梅,却看见了自己的内心。

李红梅转身往外走,不论走到哪里,眼前都会出现转经筒,翻飞着酥油的香气。这种香气弥漫拉萨的大街小巷,让她看到了许多藏民虔诚的脚步。经幡,风铃,朝圣者,林卡……刚好,李红梅看到西藏阿里地区招收大学生志愿者的启事,全国的大学毕业生都可以报名考试,考试合格后到阿里支教,当中学教师。李红梅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倒不是想出风头,也不是风格高尚,李红梅想,到了西藏,可以丢掉许多的烦恼,一切可以从头开始。

报名以后,李红梅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进了布达拉宫。跟着一个带团的导游,听了许多故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转世灵童,藏传佛教,3700米的海拔,999个房间,5座宫顶覆盖着镏金铜瓦……她看着布达拉宫金色的宫顶,看到四周神圣的山峰,不由得泪流满面。

她想起自己的过去太无出息,想自己的事想得太多,成天想着自己是个大学生,想着工作,赚钱,而没有想到生命的全部意义……

李红梅站在布达拉宫的台阶上,突然想起了乡村记,她是多么想给张杨打电话,同时想告诉王一和杨玉琼,她在西藏,她在拉萨。

猜你喜欢

张杨张总红梅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为了谁
佳作精赏(一)
高文亮、郜鹏飞、王亚琴、张杨杨作品
意外
最有价值的书法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Behaviourism in English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出差
支教女孩,集齐一万个赞就嫁给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