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的生命里四季有花
2022-03-22◇聂闻
◇聂 闻
楼下公园里的月季,四月中旬就会开放,六月最烈,九月逐渐衰败。
前几天在公园散步,走到月季花池边一抬头,竟看到两朵傲然盛开的月季花,花朵是那样饱满,色彩是那样明艳。不仅在山西,就是全国,在十月这样的时令,还有月季开放,多少有些“不合时宜”,但它们就是在这样的季节里开放了。
花池里的月季,生长一处,接受的阳光雨露基本相同,来自大地输送的营养水分也大致一样,但有的花儿在四月就能开放,有的却要等八九月才开,无论何时开的花儿,它们都绽放了生命,也装扮过这个世界。每株花儿有个性,都有自己开放的时间,这是自然界的规律,是花的开放之道。
教室里的学生,因为同处一个共有空间,因为接受了老师传递出的相同信息,就要求在相同的学习期间达到相同的高度,拥有同等的能力,和花儿开放相比,总觉得我们忽视或缺失了点什么,又苛刻了一些。
自古以来,成人大于成才,这是教育一贯的观念。只是近些年来,因家庭、社会对教育的看重与推动,成才大于成人的观念占据了主流,教育的产业化更是促成教育的标准化。教育标准化的不足是,对个性尊重不够,缺少了等待的耐心与过程。在“课标”实施之前,义务教育阶段有“留级”这一环节,学生一门或两门关键性学科不及格,学校会阻止学生升入下一年级,直到基本学懂、跟得上。这样做之后的一个结果是,原来跟不上学习进度的留级生有时候会成为新班级的佼佼者。这其中的成功有自信的成分,但更多应归功于留级一年中个体心智的发展。当下,我们的学校教育统一并降低了入学年龄,关注的只是年龄与经历,上完三年级就得升四年级,能力程度不再是关注的重心。八十年代,家长是求着学校让孩子升级,如今,家长是求着学校让孩子留级,还需去办理各项手续与证明,证明的内容大都是因病休息的胡话。
说了这么多内容,意在强调,花儿的绽放有迟有早,人的接受能力,不光有迟早还有强弱,不顾现实而谈教育与人才培养,难免会有诸多缺陷。
人的接受能力有快有慢,学科学习也有快慢。语文、作文,就属于慢的学科,要想学好,需要下笨功夫,没有慢工来磨,所得往往有限。在所有学科中,语文在各个学段课时占比都是最大的已说明了这一点。同时,在所有通过恶补来提高成绩的学科中,语文、作文是提分最慢的,即便是英语都要比语文、作文效果好得多。英语,同样是语言类的工具学科,为什么就比我们的语文、作文提分快?这是因为在我们当前的考试制度下,英语考试只考查语法逻辑、词汇应用、阅读理解,它不考查文化,所以提分比较明显;而我们的语文、作文则不同,除英语考试涉及的考查内容之外,只要考就涉及文化,就有文化成分在内,文化博大精深,中小学学习,只是一个入门,只是一个涉猎,只是一个毛皮,它需要人较长时间来蓄力,一生来品,方知其味,提分慢在所必然。特别是作文,因为其难,练习又少,从教学角度而言更需要蓄力,更需要慢,快速作文,那是骗人的说辞,从来不是作文之道。而我们现行的作文教学,教学进度难免快了些,知识衔接又差了些,能力跨度又大了些,序列训练又缺了些,一门慢的学科遇上快的教学进度,又不顾学习个体接受差异采取一刀切,作文的教学效果就难免要拉长了脸。在文学花坛里开出的那些奇葩,它们的主人比那些天赋异禀的人多的是专一、不懈与蓄力,他们开出的花可能不是春天里最早的,但最终开出了生命里最饱满、最绚丽的色彩。
教育,是让每个受教育者都能获得必要的成长,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与毅力,让每个人都有爆发潜能的可能。作为教师,播种之后,除了要辛勤耕耘之外,还需要有慢中蓄力的教学意识,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与期望。虽然在现行教育体制面前,我们在这方面可以做的甚为有限,但作为教育者,至少我们心中要明白是怎么回事儿:怎样才是最好的?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怎样的?这样,在有限的空间里,构建属于自己高效的教学体系。自己心里昭昭才有可能使人昭昭,可怕的是自己心里昏昏,却要使人昭昭。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在工作中不急不躁,不在急匆匆地行与赶之间,遗弃那些晚开的花,让这个世界少了本应有的许多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