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研究
2022-03-22吕丹阳
吕丹阳
(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中心医院,黑龙江 北安 164000)
慢性心力衰竭为临床常见的心脏疾病,以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降压等治疗为主。但是,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仍有待进一步改善治疗效果。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为新型降压药物,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其具有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心力衰竭恶化的风险,因而开始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但是其疗效有待明确[1]。本研究选择61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对比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6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30例)和沙库巴曲组(31例)。沙库巴曲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8~72岁,平均年龄(64.92±6.85)岁,病程1~5年,平均动脉压(3.70±1.29)年。沙库巴曲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8~72岁,平均年龄(64.92±6.85)岁,病程1~5年,平均动脉压(3.70±1.29)年。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治疗方法
缬沙坦组采用缬沙坦治疗。缬沙坦分散片 (规格:80 mg×35片,国药准字H20183126,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80 mg,1次/d,持续治疗3个月,同时给予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强心苷类药物等抗心衰治疗,并积极去除诱发心力衰竭的因素。
沙库巴曲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 (规格50 mg×28片,国药准字J20190001,瑞士Novartis Pharma Stein AG生产)50 mg/次,2次/d,持续口服治疗90 d。其他治疗措施同缬沙坦组。
1.3 观察指标
1.3.1 实验室相关检查指标比较
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均行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肤原(NT-proBNP)、内皮素1(ET-1)指标检测,对比两组的指标差异。
1.3.2 心功能评估
经胸超声心动图下检查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 、右室舒张末内径(R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NT-proBNP和ET-1比较
沙库巴曲组治疗后的NT-proBNP和ET-1显著低于缬沙坦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NT-proBNP和ET-1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检查结果比较
沙库巴曲组治疗后的LVEDD、RVEDD显著低于缬沙坦组,LVEF显著高于缬沙坦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检查结果比较
3 讨论
活动耐量降低、胸闷、喘息、呼吸困难等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见症状,严重者可诱发肺动脉高压,死亡率较高,需尽早干预治疗,降低死亡风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需尽快去除可能诱发心衰的危险因素,同时实施抗心衰治疗。降压是抗心衰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临床领域多采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断剂等降压药物,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心脏负荷,但是,抗心衰效果仍有待提升[2]。
与传统的抗心衰、降压药物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的降压、扩血压、抑制心肌纤维化及心肌肥大效果更佳,可有效减轻心脏负荷,减轻血管内皮损伤,可辅助抗心衰[3]。相关文献报道显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在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可有效提升患者的心脏功能,超声心动图显示LVEF可进一步提升2%~8%,LVEDD和RVEDD可进一步缩小2~5 mm[4-5]。本次研究也发现,沙库巴曲组治疗后的LVEDD(53.26±5.23 mm)、RVEDD(17.95±0.56 mm)显著低于缬沙坦组(57.74±6.38 mm、19.25±1.24),LVEF[(48.26±3.02)%]显著高于缬沙坦组[(45.03±2.97)%],与缬沙坦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提升心功能的效果更佳。本次研究还发现,治疗后,沙库巴曲组的NT-proBNP和ET-1显著低于缬沙坦组,提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内皮损伤及心脏损伤,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轻心功能损伤,临床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