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太湖湾科创带建设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路径研究

2022-03-22

全国流通经济 2022年1期
关键词:太湖科创无锡

王 静

(中共无锡市梁溪区委党校,江苏 无锡 214000)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年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核心地位,传递出“无创新不活”的鲜明导向。作为一个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体现和核心依托,科技创新中心在全球价值网格中能够发挥显著增值作用并占据领导和支配地位,是许多国家和地区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挑战,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一、规划建设太湖湾科创带

第一,建设太湖湾科创带是对新发展理念的生动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我们推动发展的根本遵循。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坚持以创新为主基调,以“科产城人”融合为主方向,以创新生态、产业生态、自然生态联动为主路径,契合导向要求,是无锡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第二,建设太湖湾科创带是对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太湖湾地区集聚了无锡90%的省部级科研院所、70%的高层次人才、60%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但分散割裂、缺乏整合,严重削弱了整体创新能力。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加强高位统筹、整体谋划,有利于打破壁垒,增强集聚力、吸引力、创新力,在科创“高原”上打造“高峰”,整体提升创新策源力,为无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能。

第三,建设太湖湾科创带是对一体化发展的有力撬动。通过科创带建设,能够推动环太湖城市实现科创资源共建共享、有效流动、优势互补,构建由内到外、从弱联系到强链接的创新经济生态圈,对于构筑区域科技创新共同体、对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战略和全局意义。

二、建设太湖湾科创带的发展优势和面临挑战

1.存在科创壁垒

在创新全球化趋势加剧的今天,全球科创集群已经突破了某个园区或某个城市的地理界限,呈现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见表1)。目前,加快苏锡常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被纳入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已成为国家战略,区域内的空间布局、交通网络、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正全面走向互联共享,朝着同城化的方向发展,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可以说正当其时,既具备地理人文条件又符合城市科创集群发展演进规律。

表1 全球和国内重要创新集群一览

苏锡常一体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科创要素聚而不联、流动不畅的问题,体制机制转换对接困难成为影响协同创新的最大障碍。比如:在发展布局方面,太湖湾科创带尚未纳入苏州、常州的“十四五”规划,苏锡常区域将来依旧会存在科技创新资源要素配置条块分割、科技创新装置与设施布局各自为政等状况;在要素流动方面,区域内企业开办、行政审批等还不能实现无差别办理,尚未制定统一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政策等;在管理体制方面,跨区域财税利益分配关系有待理顺,投入共担、利益共享的科创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2.基础研究实力不强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当前许多国家和地区普遍选择在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附近大力推动实验室经济和大学创业群体集聚发展。比如硅谷聚集了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常春藤高校,拥有埃姆斯研究中心等世界著名实验室;京津冀、粤港湾等科创集群集聚了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一大批全球前100强高校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无锡太湖湾区域内科教智力资源丰富,拥有苏州大学、江南大学、东南大学无锡分校、昆山杜克大学等高等院校,集聚了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拥有无锡中国船舶702所等重点科研院所,涌现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重大科技成果,“奋斗者”号核心钛合金半球设备成型在无锡完成,苏锡常三地专利授权量占到江苏省近50%,PCT专利申请占到江苏省近60%,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具备了良好的原始创新基础。

但我们也要看到,苏锡常区域的科研实力在长三角还不属于第一梯队,还有不少短板和不足,与国内先进科创集群相比尚有一定差距。比如:区域内高校基础研究水平不够顶尖,2019年高校发表SCI论文数量苏州大学排全国26名,而江南大学排全国61名;缺乏综合性的科创平台,目前国内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分别落户在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北京怀柔和广东深圳;重大科学项目研发不足,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数量苏锡常区域只有1项,而南京有11项,上海有29项等。

3.产业结构尚需进一步调整

经济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体的创新能力,全球高收入经济体是当仁不让的全球创新引领者,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前十的都是经济发达国家,排名前十的创新集群也都是发达地区(见表2)。 “苏锡常”三市以长三角地区8.3%的土地面积,创造出了长三角地区18.9%的GDP,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已超越上海、深圳等发达地区,在装备制造、集成电路、高端纺织、生物医药等领域具备了国内首屈一指的垂直整合能力,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具备了坚实的制造业产业经济基础。

表2 2019年全球创新能力排名前十的经济体和集群一览

同全球先进的创新集群相比,当前苏锡常的产业结构一定程度上还与科创集群发展的趋势不完全相符。主要体现在:科创型龙头企业偏少,2019年区域内没有企业入围全国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十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尽管在全国排名不低(表3),但是在数量绝对值上还低于北京、深圳、上海等头部区域,其中无锡和常州量级偏小。

表3 2019年部分城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 (单位:家)

4.区域内金融能力薄弱

企业在全球创新配置中占据支配地位,据统计,全球500强企业的研发支出占全球份额65%以上,各区域科创集群均形成了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发展格局,比如硅谷地区专利申请量第一的是谷歌公司,东京是三菱电子,粤港澳是华为公司,杭州是阿里巴巴集团等。苏锡常区域同属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拥有江苏4家世界500强企业中的3家,新增市场主体数量占全省40%以上,有8家企业进入2019年全省企业专利申请量前10强,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占到全省近60%,根据2019年全球“创新城市”指数报告显示,苏州和无锡均进入前世界500强,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具备了强有力的主体支撑。

但我们也要看到,大量科创领军企业在世界知名科创集群集聚的同时,高度活跃的创新创业金融活动是科创成果转化的关键,苏锡常地区还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根据新财富中国城市金融力Top30排行榜显示,苏锡常地区仅苏州入围榜单,在金融业发展程度、资金总量、民间资本活跃度、金融机构实力等指标方面远远落后于北京、上海、深圳等头部城市,在与广州、南京、杭州等城市的比拼中也处于下风,缺少红杉中国、深创投等超级创投机构以及蚂蚁金服等金融科技龙头企业,2019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前十强的企业没有一家出自苏锡常,对标硅谷、北京、粤港澳等一流科创集群,R&D经费额度还有很大的差距。

三、推动太湖湾科创带建设的对策建议

无锡作为长三角重要一员,主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战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如何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格局,更好地展现“无锡担当”“无锡作为”,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考验着我们创造性贯彻落实的能力和水平。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无锡必须紧跟党中央和总书记的决策部署,思想常新,思维开放,必须坚持理论引领,实践靠前,勇做探索者,争当排头兵。对于如何更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更好展现“无锡担当”“无锡作为”,还需要作更多的思辨和探索。

鉴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整体提速,下一步需要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整体谋划、统筹布局,加力推进、精准发力,确保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快出形象、快见成效。

一是加速构建最管用的体制机制。主动适应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发展需求,加快建立工作推进高位统筹机构,将工作涉及部门、板块全部纳入,全面加强工作组织领导。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进一步优化完善产业布局、空间布局和发展规划,推动各类发展资源重点向科创带倾斜,全力保障科创带建设。按照统一规划落实、统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统一重大产业政策和人才政策原则,建立太湖湾科创带共管机制、跨区域开发协同机制,强化太湖湾科创带各地区信息共享、政策协调、制度衔接和服务畅通。

二是加速凝聚最强大的工作合力。坚持向上借力,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争取将太湖湾科创带纳入国家、省“十四五”规划,争取更多国家重大创新平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专项落户太湖湾,努力建设国家级新区。坚持周边借力,立足扩大“发展朋友圈”,完善无锡与长三角地区城市之间的互通互认、共建共享机制,建立一体化发展城市联盟,推动重大科研设施、研究平台等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坚持广泛借力,听取方方面面对科创带建设的意见建议,广泛汇集各方智慧,特别是主动学习借鉴国际一流科创带建设经验,全面优化太湖湾科创带顶层设计。

三是加速研发最有力的政策措施。人才政策方面,以建设人才创新创业集聚区、人才体制机制试验区、科技人才服务示范区为着力点,深化实施“太湖人才(计划2.0版)”,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给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实施“揭榜挂帅”机制,充分激发人才积极性。招商政策方面,聚焦集成电路、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在用地保障、产业基金、财政奖励等方面更大力度突破、更优方式创新,着力招引世界500强和细分行业头部企业,加快引进龙头型、旗舰型项目,切实提升太湖湾科创带对头部企业和优质项目的吸引力,打造特色产业高地。金融政策方面,积极推动设立太湖湾科创带创新发展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创新政府、国资、民资等多元投入机制,大力培育科技金融风投机构,鼓励优质科技金融风投机构来锡支持科技企业成长,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时,注重根据年度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制定完善精准化、差别化的考核激励政策,充分传导工作压力、调动工作干劲、压实工作责任。

四是加速引爆最亟需的工作爆点。工程建设方面,立足交通设施先导、生态环境为本的建设理念,尽快排出一批事关太湖湾科创带全域发展的基础性项目、落实一批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工程性安排,加快推进类似太湖湾科创带规划展示馆等工程项目,并强化高质高效推进,力争早出形象、早见成效。科创载体方面,加快建设太湖国家实验室,完善区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加快引进更多优质高校、科研院所,吸引国际高端研发机构、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等来太湖湾科创带发展,集聚和催生一批研发合作机构,提高区域创新资源集聚浓度,同时,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创新资源丰富的地方设立、兼并和收购研发机构,打造“科创飞地”。

五是加速彰显最迷人的城市魅力。深化“美丽无锡”“美丽河湖”建设,突出环太湖山水自然优势,加快打造文化绿道、文创街、特色公园等新生活场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深挖“吴文化”“江南文化”价值内涵,形成具有全球吸引力的宜居宜业宜商环境,全面提升太湖湾科创带魅力,持续提高“科产城人”融合发展水平。积极引进国际化教育、医疗、培训等服务机构,加快建设国际化社区,致力为高端群体提供更舒适、更满意的生活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立体覆盖的宣传采风活动,充分提高太湖湾科创带的知晓度、扩大影响力,在长三角区域形成积极支持、有效参与太湖湾科创带建设的浓厚氛围,精心擦亮太湖湾科创带品牌。

四、结论

太湖湾科创带规划建设作为应当作为无锡“十四五”发展的重中之重,并作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通过以湖湾为纽带、科创为支撑、科产城人融合为动力,加快培育新动能、提升新势能,不断提高科创带“科”的含量、“创”的质量、“带”的能量,以科技创新之力提升无锡的发展能级和城市地位,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长三角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太湖科创无锡
《太湖冬景》
太湖茭白
无锡一棉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太湖三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