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需求引领—产教融合—多元协同
——船海类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2022-03-22周宏嵇春艳窦培林

大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海工海洋工程工科

周宏,嵇春艳,窦培林

(江苏科技大学,江苏 镇江 212100)

一、概述

随着“海洋强国”“造船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981 钻井平台”“辽宁舰”“蛟龙号”“天鲸号”等国之重器横空出世,船舶与工程装备对船海类人才的培养要求越来越高,急需适应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多学科交叉、系统复杂、集成度高、技术发展快”等特点且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的选择,必须符合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被确定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十大专项改革试点任务之一。课题组依托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改造升级探索与实践——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江苏省高等教育改革重点立项课题“行业特色型高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一流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行业特色型高校船舶与海洋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及“国家级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等质量工程,历经十五年的探索和实践检验,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不断创新,形成了“需求引领—产教融合—多元协同”船海类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十五年来,人才培养目标充分达成,近2000 名学生受益,人才培养质量持续得到船舶行业认可,培养的人才支撑了连续12年中国第一江苏造船业及连续8年世界第一的中国造船业,在造船强国、造船强省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船海类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教学问题

一是培养目标不能适应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精益制造型、智能制造型等转变对人才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新需求;二是课程设置和教学

内容滞后于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技术发展,基于高新技术项目案例在教学中应用不够;三是高校与行业、工程融合协同弱,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尚需完善。

三、船海类人才培养改革举措

(一)行业引领、学科融合,创新船海类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融入新工科元素,实现传统制造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新工科改造。依据“海洋工程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遵循新工科、工程教育认证及OBE 理念和要求,渗透新工科思想,融入智能制造、学科交叉、新型材料、绿色低碳理念,重构“以学生为中心”的充分反映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需求、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与特色的培养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需求引领融入新工科元素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系图

对于高等院校而言,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是对于“培养什么人”的理性思考和精心设计,具有指导价值、激励价值和标识价值,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出发点。深入挖掘船海类“船舶与海洋工程导论”“船舶设计原理”等专业核心课程的特有思政要素,形成船舶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机结合。见表1。

表1 基于核心价值观的课程思政课程体系

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重新构建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建立规模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第二课堂教育体系,构建第一、第二课堂有机结合的新型大学生第二课堂培养体系,实现全覆盖。如图2所示。

图2 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地图

(二)回归课堂、育人为本,推动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课堂教学新改革

产教深度融合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结合“981 平台”和“蛟龙号”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采纳“教学内容与工程项目动态对接”“课堂与企业对接”的案例教学方式,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企业和高校无缝对接。

实施“深度融合现代教育手段”的课堂教学创新方法,设计“复杂工程问题”训练项目,推进在线课程资源建设,开发“船舶设计原理”等系列核心课程“金课”,推广“课堂+在线”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三)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企业紧密结合,着力打造工程实践能力训练平台

高校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完整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多级型”校企合作实践平台,形成多种类高新技术船舶与海工的工艺文件图纸等教学资源库,构建融合智能技术、多学科交叉、涵盖船舶与海工产品全寿命周期的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用于学生实践环节的教学和创新设计,提升学生工程设计实践与创新能力。

(四)依托行业,打造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培养的师资保障

顺应双一流战略,学校持续推进专业学术型人才、工程实践型人才和与高校、企业共同聘用的“复合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建成特聘院士、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带领下的“多元型”一流人才梯队,有效提升了专业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通过讲学、合作、聘用的循序渐进方式,逐步引进一批国际海洋工程领域的顶尖专家,承担本科教学工作。与世界一流的船舶与海洋工程类大学建立深入的教学和科研合作关系,在英国斯特莱斯克莱德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通过设立国际化师资培养基金等方式,与国际化师资“定向培养”相结合,形成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拓展的师资保障。

四、船海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成效

(一)学生受益,企业欢迎

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科技创新竞赛获奖200 余项,含国家级100 余项,学生作为第一申请人或参与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5 项,约130 名学生获得了瑞典SOLUTION 公司颁发的全球通用造船工程师TRIBON 资质证书,升学率(含国升学)逐年稳步提升。

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业界的高度认可,吸引了世界著名的船舶与海工企业和组织机构设立奖学金,从江苏科技大学抢夺高素质优秀毕业生。培养的“吃得了苦、扎得下根、聚得齐心、干得成事”江苏科大特色人才有非常明显的就业优势。近年来,尽管船舶与海工行业形势持续低迷,但船舶与海洋工程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仍在98%以上。毕业生深受我国大型船舶企业好评,被船舶与海洋工程类行业一致认为是一流本科造船技术人才,成为船舶与海洋工程类各大企业竞相争抢的目标。目前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及地方等知名大型船舶企业中,有近1/3 的技术和管理骨干来自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类专业。所有类型核潜艇的首席技术专家均毕业于本专业。在江苏船舶与海洋工程企业中,江苏科技大学船海类毕业生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江苏省1/3 以上的中小型船舶企业都是由该校毕业生创办的。

(二)推广应用,示范辐射

该项成果先后为省外高校(山东交通学院等)、省内其他本科高校(江苏海洋大学等)和高职院校(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等)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该系统构建的“船舶与海工装备虚拟仿真平台”得到了国内外高校(上海交通大学、挪威科技大学)专家学者的一致肯定。

五、结语

在新工科背景下,江苏科技大学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以船舶与海工行业需求为引领,加强高校与行业的深度融合,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协同作用,推动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了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经十多年的实践,船海类人才培养呈现较长的增长趋势,对推动高等教育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海工海洋工程工科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建设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天津大学:成立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中心
无处安放的海工行业
企业项目管理开发模式的应用研究
海洋工程船舶综合电力推进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海洋工程实践中议标采购研究
“海工王者”的骄傲与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