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清河县曦阳掌太平拳的起源、传承与保护
2022-03-22顾云飞
石 晶 顾云飞
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而曦阳掌太平拳是人们利用劳动和工作空闲时间进行强身健体的一种运动项目,是中华武术中一种稀有的拳种,在2007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曦阳掌太平拳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太极、形意、八卦的套路功法,而其中的“掌”又属于少林四大硬掌之一,在全国范围内尚属罕见。起初人们练习曦阳掌太平拳是为了安家立业,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练习者开始逐步减少,其套路和竞技内容也逐渐被湮没,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传承缺失的状况。基于此,本文以河北省清河县曦阳掌太平拳为研究对象,通过厘清曦阳掌太平拳的脉络,针对其传承与发展现状提出保护意见,旨在探究其传承发展背后形制演变,提出保护发展措施,为后续同类型研究提供可参考数据。
1 曦阳掌太平拳的起源分布与演变
1.1 曦阳掌太平拳的起源分布
曦阳掌太平拳主要分布在清河县和临边的南宫、山东夏津县的乡村。其中清河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地处黑龙港流域,卫运河西岸,是河北省首批扩权县之一,东边紧靠运河与山东交界,西边为威县,南与临西接壤,北边是清凉江与南宫、古城毗连,交通便利。全县总面积496平方公里,最大纵向距离28公里,最大横向距离27公里。清河历史悠久,自汉代到宋代,皆是郡国州府治所。除此以外,清河县还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这里的人们自古崇尚文学和武事,这也就是曦阳掌太平拳能够在清河县发展并相对完整的保存至今的原因所在。
1.2 曦阳掌太平拳的演变
起初,曦阳掌太平拳是由太平军的一位军官传入了清河县,从此人向上追溯,其师祖是李自成手下的一位先锋官,曾练过此功法,但是没有形成正式的门派。后来,此人成了洪秀全手下的一员大将,在太平军失败后,因受到朝廷通缉,便流荡到清河、南宫一带,住在一座破庙之内,以乞讨为生,为了生计开始教拳授徒。在当时传授了宋氏后人宋文忠、宋天佑两兄弟拳法,并赠与他们《拳脚论》。他所传的曦阳掌又融入了太平军中所传太平拳的一些技能技法和太极、形意、八卦的套路功法,因此又称为“曦阳掌太平拳”,这就是清河曦阳掌太平拳与现在所统称的“曦阳掌”和“夕阳掌”的不同之处。后又经艾莲池修炼,把内家的柔和与外家的强劲融为一体,创出了曦阳掌门派。
清河曦阳掌太平拳的“掌”,即属少林四大硬掌之一,又融入了内家功法,可谓内外兼修,自成一派。该拳动作讲究蹦拨转换,沾缠粘连,以静制动,四两拨千斤。清末时期动荡不安,大运河两岸的百姓为保护自己的安全,不断的拜师学武,曦阳掌太平拳便成为清河一带的主要拳种,清河县的曦阳掌太平拳始终流传有序师承脉络清晰,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几乎每个村都有人练习,至今已传至第八代,清河县曦阳掌太平拳的传人们为百姓保卫家园、强身健体、抵御外辱和锄奸扶弱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2 曦阳掌太平拳的社会价值和主要特征
2.1 社会价值
曦阳掌太平拳不仅套路多样,在表演方面增添了许多丰富的内容,而且其本身就具有增强体质和健身的功能,青少年练习可以使得性格沉稳,包容性增强,骨胳发育完全,增强身体协调性,中老年人练习,可以强身健体,使得气脉更加的疏通,增强包容性,骨胳钙化变慢。因此,曦阳掌太平拳在表演和健身方面都有一定的价值。
曦阳掌太平拳从外埠传来,在清河生根,并完整地保留下来流传至今,是清河县最大的拳种和门派。挖掘、保护、研究和传播这样一个既有历史渊源,又有现实的史料和文化价值的拳种,必将为中华武术文化的研究增加新的内涵。通过多年的传统套路、技能技法和历史渊源的研究,杰出的历史价值已经越来越显得非凡和重要。
2.2 主要特征
2.2.1 独特性
清河县曦阳掌太平拳是以艾莲池曦阳掌的拳术套路和技击方法为基础,历经太平天国战场上的实战充实,并融入了太平军军中的实战技术的技能,同时吸收了太极、八卦和形意等内家功夫的精华,形成了曦阳掌太平拳独到的功法套路和实战技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2.2.2 传承性与多样性
从太平天国至今,曦阳掌太平拳自身就具有独特的性质,包含着许多的价值和内涵,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具有较强的传承性。其既有外家拳的刚劲、迅猛的特点,又兼具内家拳刚柔相济的功法,所以在擒拿格斗的方法上往往能一招制敌。除此之外它的徒手套路和器械套路都十分完备,其中徒手套路分为:四五架、大架、白话锤等,器械套路分为:刀、剑、棍、绳镖、大梢子、鞭等,虽没有独门的器械,但却胜在其在单练、对练和实战中都有自己独门的手段和方法。
2.2.3 娱乐性与竞技性
曦阳掌太平拳作为河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然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太平天国时期,人们为了生存、生活和对抗倭寇,开始练习曦阳掌太平拳,后来这项拳掌逐渐成为了人们工作之余用来强身健体的娱乐项目。正因为它既有外家拳刚劲、迅猛的特点,又兼具内家拳刚柔相济的功法,人们在培养强身健体意识的同时经常开展竞技比赛进行切磋交流。
3 曦阳掌太平拳的现状
3.1 传承人的情况
曦阳掌太平拳是河北省具有代表性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太平天国时期,由洪秀全手下的一名大将所创,后传授给宋文忠,并在其基础上改创发展传承至今。现将传承人情况进行统计。
表1 曦阳掌太平拳传承谱系统计表
从整体的数据发现,第一代到第三代的传承人数增长率相对平稳,直至第六代时迅速发展,传承人数增长率高达67.9%,进入曦阳掌太平拳的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发展迅速有两个原因,一是当时的镖师行业比较盛行,而镖师行业所需要的人群是技艺超群的拳师,这引发了许多人为了生存,纷纷去拜师学艺的社会现象。其次是当时处于日军侵略中国时期,为了抗击倭寇,保护当地的一片安宁,开始有大量的青年拜师学习曦阳掌太平拳。当曦阳掌太平拳传承到第七代时,出现了逐渐下滑的趋势,这种现象是由于它的稀有性和地域性,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宁,武术的实战性也逐渐的被健身性和表演性所代替。由此可见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或多或少的对传统武术文化曦阳掌太平拳的传承造成了一些冲击。
3.2 传承方式
(1)拜师和祖传的传承。在古时非常注重血缘关系,而家族传承一直延续至今的原因也正是基于此。师徒传承也是古时的主要传承手段之一,在曦阳掌太平拳传承人传承的过程中,八代传承有五代都是师徒传承。上述两种传承方式都是比较传统的形式,但在传承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曦阳掌太平拳现在的法定继承人牛海岭,就是通过家族传承练习曦阳掌太平拳,其6岁在村中跟着父亲和哥哥练习曦阳掌,现已练习了50年,是清河曦阳掌正宗第六代传人。
(2)学校传承。曦阳掌太平拳作为传统的武术项目,之所以要进行学校传承是因为其传授面广,人数众多,并且曦阳掌太平拳练习的适宜年龄在小学时期,所以,学校传承对于解决曦阳掌太平拳的濒临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而牛海岭就是通过学校教育传承曦阳掌太平拳,他于1991年创办了武松文武学校,在社会和学校开始普及传授曦阳掌,后又发起成立了清河县曦阳掌太平拳研究会,并在以往各年担当邢台市武术比赛裁判、裁判长,屡次代表县、市参加省和国家武术比赛,收徒千余名,向全国各地公安、体工大队、部队、各省武术队、体育院校和国家武术队输送了一大批的杰出人才。
3.3 传承内容。太平天国时期的曦阳掌太平拳处于基础阶段,随着其不断的发展,在基础上又融入了太平军中所传太平拳的一些技能和形意、八卦、太极的套路功法。曦阳掌太平拳按技术分类可以分为套路和对练。首先套路可分为徒手套路和器械套路,徒手套路主要有八方锤、四五架、大架、丁拳、白话锤、小架等,这些套路相辅相成,既有前一个套路的特点,又融入了新的特点,使其成为不同的套路。
器械主要包括刀、枪、剑、鞭、棍、拐等,还有一些少见的兵器,如绳镖、双钩、大梢子、小梢子等,这些兵器在整体上使用的击法都有所相似,但由于本身的特点使用方法又各不相同。其次对练分为徒手对练和器械对练,如曦阳掌太平拳徒手套路中的白话锤和八方锤都属于徒手对练,白话锤动作都是随练随倒,八方锤则是融入了各种散打组合和连环的擒拿招数,两者在出手时没有什么花架子,动作变化莫测,而器械对练有刀对刀、剑对剑、棍对棍、刀对棍、剑对棍等。
4 曦阳掌太平拳传承困境及保护措施
4.1 曦阳掌太平拳传承困境
尽管曦阳掌太平拳在清河县一直流传有序,但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对财富的追求和工作节奏的加快,青少年练习者变得越来越少,中青年拳师因忙于工作少有时间而难以进行专门的练习.
同时,许多老拳师们也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淡出传拳的队伍,导致授徒传艺者日益减少,使得一些套路存在着失传的危险。尤其是在实战中所呈现出的一些特有的技能和技巧,现在很多传承人知之甚少。因此,曦阳掌太平拳作为一个既有历史渊源,又有现实史料和文化价值的拳种,要尽快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强对曦阳掌这一传统武术项目的传承、保护、挖掘、研究和传播,为中华武术文化的研究增加新的内涵。
4.2 保护措施
4.2.1 进行武术交流活动
在每年的7、8月份,由清河县文化广播电台和旅游局、清河县油坊镇政府、中共清河县委宣传部在清河县朱唐口村共同举办“曦阳掌太平拳”交流切磋活动。而开展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推广和宣传曦阳掌太平拳,并为武术喜爱者提供一个切磋的平台,让非遗传承者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相互借鉴和沟通,把非遗项目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4.2.2 融入学校教育传承
1991年,牛海岭在学生家长、县体委主任和副主任作为学校发展的后盾,以及武装部政委的帮助下,创办了武松武术学校。通过体委全力扶持下,不断改善硬件,提供物质保障,向武校派进了老师,学校逐渐发展起来。
武松武术学校还先后向各地输送各类人才2000多名,学生分为小学和中学,按照班级不同分别进行教学,使曦阳掌太平拳的传承队伍不断壮大。又于2012年,编写了中小学乡土教材,并制定曦阳掌太平拳必要套路,在全县中小学体育课程中增加了曦阳掌太平拳的选练项目,使本县三所武术学校的学生普遍掌握基本套路,使之成为全县中小学体育课上的一部分。2019年,研究会走进了田家炳中学,为学生讲解、教授基本拳法,让广大青少年进一步了解这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4.2.3 挖掘整理和对现存拳路录像存档
从2006年开始,当地文体局和曦阳掌研究协会组织人力、物力对曦阳掌太平拳在清河民间的流传分布情况及套路功法进行调查,建立了曦阳掌太平拳的拳师、流传分布及套路功法的文字档案,还组织相关人士进行套路图谱的绘制,并在2009年将全部徒手与器械套路的录像编码归档。
4.2.4 加大媒介宣传,加强宣传教育
利用多种传播媒体,在网络上进行传播交流,以及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途径进行宣传展示,在各个角度全方位的使人们认识到曦阳掌太平拳。例如,清河县文体局专门定制了《曦阳掌太平拳保护办法》,成立了研究会,并组织传人们在县城各个小区、公园等地方设置免费授拳点,在乡镇和农村建立拳社。曦阳掌太平拳的源流挖整成果已经收入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邢台武术源流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