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宴客,怎样排座次
2022-03-22
我国古代十分重视座次,比如,贵族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以“南向为尊”,而在室内则以“东向为尊”。随着时代的变迁,座次尊卑会有种种变化。但古人对座位一直都非常在意,因为它既是分别尊卑的重要标志,也关系到权力与政治。
古人非常讲究礼仪,就连坐座位也是一门学问,因为对于位置非常在意,所以参加宴会场合时,千万不可乱坐。宴请宾客的主人,甚至会特意找人安排座位,次序若是安排得好,参加的宾客自然也会开心,也显示宴席办得成功。
古人之坐,以南以东为尊
《仪礼》《礼记》都有关于座次尊卑的规定。如《仪礼·士昏礼》中的夫妻对席礼,夫坐东面西,妻坐西面东,这一座次就表示夫尊妻卑。
在封建官场中,是以官阶大小来分座次的,而座次的尊卑则是通过方向来表示的。比如皇帝会见群臣,最尊贵的皇帝座位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代常把称帝叫做“南面”,而把称臣叫做“北面”。大臣们一般面向北而坐,按官位高低从东往西排列。这样,官位高的居右,官位低的居左,这也是古代“右为上”的道理。
古代贵族的房屋一般都是堂室结构,坐北朝南,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以“南向为尊”,而在室内则以“东向为尊”。这是因为室一般是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故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面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后是坐东面西。由于大量的日常活动一般在室内进行,因此,这种室内的礼节性座次尊卑影响也就更为广泛。
座次关系到权力与政治
古代对于座次非常讲究,主人与宾客具体该坐哪个位置,都有严格规定。最知名的就是《史记》记载的《鸿门宴》一文,内文将座次写得非常清楚,“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鸿门宴》这段指的是项羽、项伯地位最尊,因此坐西向东;亚父、范增是项羽的谋士,地位第二,所以坐北朝南;沛公刘邦是来谢罪的,坐在第三位,坐南向北;张良地位最低,坐东朝西,该座位通常是陪坐,因此不称为“坐”而是“侍”,地位更低的人则是没有座位的。
清华楚简中一篇《耆夜》讲述周武王八年,打仗大胜,众人喝酒庆祝,在座有7个人,除了武王外,毕公高为“客”,指的是主要客人;召公保奭为“夹”,是主宾的陪客;周公叔旦为“主”,负责主持仪式;辛公甲为“位”,主要是安排座位;作策逸为“东堂之客”,同样是陪客;吕尚父命为“司正”,监饮酒,清楚写出每个人的职称与座位。
随着西周社会制度土崩瓦解,东周时期难以维持旧有礼节,酒席座次如何安排全靠临场反应。比如《左传》记载鲁昭公元年,晋国的权臣正卿、宗主赵武和鲁国人、曹国人来到郑国,如何招待让郑国非常头疼。郑国最后决定用类似国君之礼招待赵武,这让赵武非常开心,酒席结束后他直呼,“此为最快乐之事”。可见精心安排座次非常重要,也关系到权力与政治。
桌子出现后,座次安排略有不同
在隋唐之前并没有桌子,古人都是席地而坐,但桌子出现后,座次安排也略有不同。唐代政治家颜真卿的著名书法作品《争座位帖》曾有这样的记载:他反对将当红宦官鱼朝恩的座位排在尚书前,认为此举非常不成体统。不仅如此,《红楼梦》也写过,林黛玉初进荣国府时,还因坐哪个位置而绞尽脑汁,生怕得罪其他人。
《水浒传》也写过座次安排的桥段,由于108名好汉人数太多,座位该如何安排便成了问题。幸好宋江遇到九天玄女,因此获得三卷天书,书里有36天罡星、72地煞星的座次,因此他便依此为好汉们排了座位。
诚然,以上所说的只是座次尊卑最一般的形式。在历史长河中,由于時代变迁,座次尊卑会有种种变化。如明人余继登的《典故纪闻》所载:“至吴元年十月,太祖始令百官礼仪俱尚左,改右相国为左相国,余官如之。”但不管怎么说,古人对于座次一直都是非常在意的。
(澎湃新闻网)
俗话说,“入国问禁,入乡随俗”。《中国民俗文化》丛书(全4册,原价598元,现价168元)用通俗而又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节日风俗、婚丧嫁娶、姓氏文化、健康养生等诸多民情风俗。捧起这本书,就好像端起了盛有各种民俗“鲜果”的果盘,让您好好品尝中华民俗那无法替代的“美味”。
订购热线:027-87927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