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背景下小班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开展与研究
2022-03-22戴思怡
戴思怡
摘要:在我们实际设计与开展个别话学习活动的时候,往往会过于关注到技能的获得,忽略幼儿在环境中与材料的互动,忽略幼儿的自主性发展。本文拟将从材料的投放、核心经验的把握和情境的创设这三方面的尝试与效果入手,探究如何在使幼儿掌握核心经验的同时,又使小班个别化学习活动低结构化,实现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学习。
关键词:个别化学习 低结构化 核心经验
一、问题的提出
在实践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面对一堆操作材料手足无措、无从下手,只能问老师:这个应该怎么玩?面对这样的场景,我们无非两种选择,鼓励幼儿自主探索,或直接教会幼儿怎么玩。选择第一种做法的,往往最后幼儿还是玩得不得其法,无法达到教师对这项活动的预设目标,于是教师又不得不介入,教授幼儿如何去玩。其实,并非是幼儿不会玩,而是所设计的材料让幼儿不会玩。所以,当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时,其实就是我们需要思考以下问题之时:
1.实施主题活动的核心经验是什么?
2.幼儿喜欢什么样的活动形式和内容?
3.想让幼儿如何操作和使用材料?得到怎样的发展?
二、问题的分析
以小班主题“苹果与橘子”为例,“苹果与橘子”中的第一条经验是“感知几种常见水果的特征,如外形、颜色、味道、生长过程,知道其名称”。第二条经验是“感知1和许多”第三条经验是“乐于动手”。只有把握好该主题的核心经验,这样我们才会有更目标、更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需要将这个核心经验在各种形式与内容中渗透,才能让幼儿获得整体的感知。因此,针对水果就可以设计活动——水果吧系列活动,从情景、材料入手,分为三个阶段,自然渗透核心经验,让幼儿认识各种常见水果的名称、外形、颜色等主要特征,感知1和许多并乐于动手剥桔子。
(一)情景入手,让幼儿玩中学习
由于小班幼儿好奇好动的年龄特点,富有游戏性、情境性的活动能不断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因此个别化学习活动的设计要有情趣性、游戏性。当幼儿身处于小医院的情境中,幼儿就会自然而然地模仿医生,对针筒、药片材料进行操作摆弄;当幼儿身处于娃娃家的情境中时,就会自然地模仿大人的行为,有模有样地烧饭、洗衣服,这就是情境的作用。当幼儿身处于情境中时,幼儿就会自发地对材料进行操作与探索。因此,情境的创设对实现个别化学习活动低结构化,幼儿自发自主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階段:创设情景——水果吧里卖水果
案例1:水果吧开设的第一天,最先来玩的孩子是章怡灵和叶孜湉。有大大的推车做水果吧台,还有各种各样的仿真水果,两个孩子很是兴奋,还模拟起了买卖水果的情节,章怡灵做售货员,叶孜湉做小客人,湉湉开心地说:“水果真甜真好吃”
在水果吧的情景中,就有了幼儿模拟售货员的情节,使得幼儿自然而然的萌发卖水果的需要,产生了探索材料的兴趣。此外,在情景的创设上尽量给幼儿真实的感受和充分的体验,把握几个关键字:大、亮、趣。
大就是指活动区域大、操作空间大。幼儿在宽敞自由的空间里才能满足幼儿的探索和体验需求。大大的果树、大大的水果吧台,不仅可以带来视觉冲击、吸引幼儿,而且还可便于幼儿的操作。亮则是指颜色的鲜艳光亮。各种色彩鲜艳、明亮可爱的仿真水果、自制水果,丰富大树和水果吧,会萌发幼儿探索与实践的兴趣。趣就是指有着生活情趣。幼儿拎着篮子摘水果、买水果、串水果的情节,会让幼儿体验生活情趣,增加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后继进一步参加的可能。
(二)从材料入手,提高幼儿自主操作的兴趣
材料的提供上,我们同样要把握几个关键词:多样性、可操作性、层次性、高低结构相搭配。多样性的,就是指仿真的、自制的、立体的、平面的、软质的、硬质的都有,可操作性就是指材料耐玩,可以反复操作。层次性是指材料本身由易到难,有不同的难度,符合不同水平的幼儿的发展需要。高结构材料与低结构材料搭配,就是现成的或者自制的玩具与一次性物品、废旧材料、多种方法使用的材料相结合,可为玩法创造了多种可能性。
第二阶段:多种材料投放——水果吧里卖各种各样的水果
案例2:
材料:水果图形,吸管,海报,架子,仿真水果,真实水果,雪花片、一次性杯子
玩法:根据水果的品种和数量提示卡,制作水果串,然后根据客人的需要,售卖相对应的水果串。也可以只卖水果,给每种水果定价,贴好标签,客人根据需要买的水果和数量,支付钱币(雪花片)。还可以把水果放在纸杯中模拟卖果汁等。
以往的活动布局大部分都局限于桌面和墙面。这次,我们通过地面创设和玩具橱柜的组合,从低到高、多方位地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在空间的转变中建构游戏行为。地面卖水果,桌面制作水果串,橱柜上成列制作好的水果串。
水果吧里虽然依然还是在卖水果,但是通过材料的调整,使得幼儿的玩法多样化了。他们可以制作水果串练习手部精细动作、乐于动手,可以整理货架、展示架,感知常见水果的特征,可以当售货员,卖水果、卖果汁,感知1和许多,累积数学经验。我们不同的动作体验或游戏情节中都能感知水果的特征,引发每一个幼儿实际操作的兴趣。
(三)从生活经验入手,自然渗透核心经验
当所提供的材料是超出幼儿生活经验的时候,幼儿自然会不知道该怎么玩。但当活动是基于幼儿生活经验的情况下,幼儿可以不断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衍生出更多地玩法,有更多的需求,而这时,我们只需要继续支持他们的需求,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渗透核心经验。
第三阶段:生活经验生成——水果吧里卖果汁
案例3:娃娃家里有许多仿真水果,好几个孩子会将水果放进杯子里,假装是果汁拿给同伴或是老师吃。
案例4:杨霏宇、莫末在玩串水果的游戏,没过一会儿,杨霏宇突然说:“老师,我不想串水果了,我可以在那里做水果汁吗?”当时,我脑子里迅速地出现了“榨汁机”三个字,处于好奇,我问了杨霏宇为什么想榨水果?她说:“我喜欢喝果汁,我外婆在家里一直会把水果放到一个东西里面,压一压,就变成果汁了。”旁边两个同伴马上附和到。
对于小班孩子来说,与真实的材料、真实的榨汁机,进行互动更能满足他们的探索兴趣。为了制作水果汁,首先他们需要剥桔子,榨果汁,然后装罐。在整个过程中,幼儿自发地动手剥桔子,自发地探索榨汁机的使用,和漏嘴瓶子相结合的操作,自主地尝试拧瓶盖等。榨汁机的出现不仅提升幼儿的认知与动手能力,同样也引发了孩子们之间频繁的交往场面,时常能看到他们将套好的水果或是榨好的果汁拿到娃娃家分享,甚至一边喝饮料一边吃火锅。
三、结论
(一)充分了解主题活动的核心经验
核心经验有助于教师明确一个主题究竟“要什么”、“重点在哪里”、“关系在何方”。换言之,核心经验可以让教师看清课程要实现的是幼儿哪些方面的发展,让教师在高位上驾取课程。充分了解“核心经验”,才能有目标意识,眼里看到孩子发展,才会有对象意识,学会观察、识别、判断,实现有效互动。核心经验的价值还在于:可以深化课程意识,可以强化幼儿发展意识。核心经验体现的是主题课程的追求,即关注幼儿的学习品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因此,在设计个别化学习活动时,首先要搞清“核心经验是什么”,定位一定要清晰,这样教师才能把握活动的重点,帮助幼儿获得学习的关键经验。
(二)教师的创设要基于了解幼儿的当前兴趣与生活经验
教师要倾听幼儿们的需求,观察游戏行为中的模仿和经验的迁移,提供材料支持他们探索,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认知。要真正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就必须使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适合每一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水平,基于幼儿的兴趣和生活经验。投放材料永远是个动态的过程,活动的材料是幼儿学习内容的载体。活动形式是让幼儿自主操作,但老师投放的材料不能随意,更应关注在投放材料之后,给与孩子更多的创造的空间,成为他们发展的支持、合作、引导者。幼儿的发展是教师成长的背景和支持,也是教师永远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