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馨香的梨花,美妙的颂歌

2022-03-22马永胜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驿路过路人哈尼

马永胜

读作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那宛如一片白雪怒放的梨花,那梨树林边的草顶泥墙的小屋,那建造和照料这小屋的解放军战士、哈尼姑娘、瑶族老人……仿佛一切都活跃在我们眼前,恰似梨花的阵阵馨香沁人心脾。《驿路梨花》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辉,是一首弘扬时代新风尚的颂歌。它的艺术美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

一、如诗如画的意境

本文写景如诗如画,具有意境之美。在文章开篇,作者生动地描绘了连绵陡峭的群山,葱郁茂密的树林,朦胧迷茫的暮色,行人稀少的荒凉。行至深山“我”和老余不禁为滞留深山无处落脚而焦急。接着笔锋一转,描绘了一个突然出现在眼前的神奇境界:一片美丽的梨树林,枝头雪白梨花竞放,一钩新月缓缓升起,淡淡月光笼罩,夜风轻轻飘拂,白色花瓣悠悠洒落,梨树林忽明忽暗。这景象皎洁而朦胧,清新而優美,既有诗的韵味,也有画的美观。然而这不只是自然环境的描摹,作者要烘托的是“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这是一座使过路人感到光明、温暖、舒适的小屋。围绕这座小屋而展开的连续十几年的故事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正是作品主题之所在。这一段对驿路梨花的形象描写,达到了景与情、境与意高度融合统一,营造一个笼罩着全文的美的氛围和美的意境。

二、纯美心灵的烘托

在作品中间部分,作者具体生动地描写了神秘的小茅屋给予路人的温暖舒适,插叙了瑶族老人的一段生活经历,交代了小茅屋曾帮助了许多过路人,也交代了梨花姑娘照料小屋的事情。之后笔锋又一转,展现了作者一个香甜的梦境:当晚睡得很舒适,自己恍惚正在梨花林里漫步,到处香气四溢。一位哈尼小姑娘,身着花色衣衫,行走于梨花丛,欢快地唱着悠扬动听的歌儿。在这里,人与花相融,美丽的梨花起到了烘托梨花姑娘美丽形象的作用。梨花姑娘在这深山里,要用雷锋精神热情帮助过路人的美好心灵,正如清香四溢的梨花,熏陶着、感染着周围的人们:她的妹妹、她妹妹的朋友、瑶族老人、“我们”以及许许多多的过路人。在这里,洁白馨香的梨花与人物的形象和心灵,虚实映衬,相映生辉,展现了人物的时代风采,烘托了人物美好的心灵世界。

三、崇高精神的象征

文章的最后部分,当哈尼小姑娘讲完了关于这座梨树林边小屋的故事,点明小屋的建造者是解放军,并追溯到其源头“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之后,作者写道:“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在这里,人花相映,却以虚为主,升华了文章主题——那就是用驿路梨花来象征雷锋的助人为乐精神,它揭示了雷锋精神的美,展示了雷锋精神的勃勃生机:雷锋精神就像这驿路梨花,年年盛开,处处盛开。用花做某种象征,古今中外屡见不鲜。如用牡丹象征高贵,用菊花象征坚韧,用梅花象征不屈等等。但本文中的“梨花”内涵十分丰富:它既是边疆盛开的洁白如雪的梨花,又是指人物哈尼姑娘梨花,也象征热情助人的美好心灵,还是伟大的雷锋精神的物化。作者用朴素、纯洁、繁茂的梨花这一具体物象,形象鲜明地揭示了抽象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在这里,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时代精神美紧密融合,描述物象的外在形式与内在思想,巧妙而自然和谐。文章的标题和文中梨花的多次点染,使得梨花清香弥漫全文,浓郁的诗情洋溢全篇,使读者在美的享受中得到美的熏陶。

四、扣人心弦的悬念

本文情节简单,没有激烈的故事冲突,却笼罩着强大的磁场,激发着读者的好奇心,能让读者产生一探究竟的欲望,造成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这种艺术魅力还得力于作者层层设置悬念。

谁是小茅屋的主人?文章围绕这个问题步步设悬,让悬念牵引着读者的心,多次的误会、巧合也让内容一波三折。第一次悬念是:“我”和老余正焦急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无处解决吃饭和住宿的问题时,却惊喜地发现小茅屋,但屋里没有人,没有灯,一片黑暗。是谁在这个荒僻地方建造的小茅屋呢?作者和读者不免疑窦顿生。这就形成了文章的悬念,引出了后面的故事。接着又有第二个悬念产生。小茅屋里备有柴米油盐水等一切日常生活用品,当“我们”吃了饭洗了脚,赶走饥饿和疲劳后,门被推开,瑶族老人回来了。“我们”对这个屋主人表示感谢,但他说不是,自己也只是过路人。谁是茅屋主人仍然是个谜,瑶族老人说自己打听到有个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是主人。道听途说不能为实,一个小姑娘为何要在这里建小屋?悬念推动情节不断向前发展。当一群哈尼小姑娘出现在梨树林时,“我们”对她们表示感谢,其中一个姑娘说:应该感谢的是解放军叔叔们盖的房子。误会的消除便产生第三个悬念:解放军为何要在这里盖房子呢?再次设悬,引发读者思考。直到文章结尾我们才明白:解放军是为了方便过路人,学习雷锋精神建造了小屋,还有梨花姑娘、梨花姑娘的妹妹及朋友、瑶族老人、所有过路人都是小茅屋的主人。这些不同民族、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人,都学习雷锋精神默默地当无名英雄,帮助有困难的过路群众。文章在曲折中推进,不断丰富着内容,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

解读《驿路梨花》,能让读者学到文章精巧的艺术手法,同时也能受到高尚的情操陶冶,在现在物欲横流的裹挟下,重温雷锋精神更有必要,我们每个公民都有传递雷锋精神、弘扬道德文明之风的责任,如是,祖国处处有“梨花”,民族何愁不团结,国家何愁不强盛。

猜你喜欢

驿路过路人哈尼
安全艺苑
我眼中的哈尼十月年
驿路桃花
浅析电影《驿路》中人性的隐恶
从《驿路》看向田邦子的婚恋观
特朗普放话要会鲁哈尼
蕲春县踏红亭
哈尼幸福万年长
哈尼之心
谁是真正的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