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

2022-03-22鲁芸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军国主义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鲁芸

课标要求: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三册(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简述了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开始全民族抗战的史实。本课上承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下启正面与敌后两个战场的抗战,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和情感的提升要双重把握,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历史学习方法,对日本侵略中国及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涉及到的相关历史事件比较熟悉并有粗浅的了解,但大多停留在浅层的感性认识上,对相关事件的原因、本质等缺少深层次的理解,因此我特别注意历史资料的运用,同时注重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的梯度,帮助学生神入历史,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同时注意情感的升华,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简述中国守军抗日的史实,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及历史思维能力。认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与本课相关的历史资料及教材中的资料,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提高解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影音资料在听觉和视觉上的冲击,感知、体会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恶残暴;通过学习七七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中国军队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的精神。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罪行是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却的伤痛,要随时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树立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

七七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淞沪会战中中国守军的抵抗、南京大屠杀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国共第二次合作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从古代到近代中日关系发展中的事件”组图配乐

師问:“它”是指哪个国家?为什么说“它离我们那么近,却又那么远”?

师:是时间拉开了彼此的距离?还是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驱使?已经饱受苦难和屈辱的中国,又将会走向何处?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创设情境,营造气氛,神入近代史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中。

〈引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简单介绍)

多媒体:出示纪念馆中七七事变展厅第29军大刀队用过的大刀

提问:你听说过大刀队吗?(简单介绍即可)

[设计意图]:引入抗日战争纪念馆和七七事变,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新课学习〉:

一、卢沟桥上赴国难—七七事变

多媒体:播放七七事变视频(掌握基础知识点)

多媒体:史料探因:日本为什么要制造卢沟桥事变?(依次出示两段材料)

多媒体:史家评论:“更大图谋”是指什么?引出七七事变的影响。

多媒体:当时各大报刊的报道

师:佟赵两将军是谁?

多媒体:赵登禹、佟麟阁留下的话语(生读)

师问:从他们的话语中你感受到中国军人的哪些优秀品质?

师:这就是中国军人面对敌人的态度,但将士们的英勇奋战未能阻挡日本的铁蹄。

多媒体:《日本侵占中国形势图》,平津失陷简单带过。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七七事变的概况;培养学生的材料解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地图分析、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报纸引入爱国将领和他们的话语,既是历史的实物实证,又调动学生兴趣。将领的话语铿锵有力,更能显示出他们的品质。

过渡:民族危急之时,国共两党是如何应对的?让我们走进国共合作展厅一探究竟。

一、卢沟桥上赴国难—国共合作

多媒体:出示纪念馆中的文件

师:分组阅读这些文件的内容,倾听两党的声音。(导学资料)

多媒体:出示两段材料(共产党的主张和努力)

多媒体:出示一段材料(国民党的态度和决定)

师讲解: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的谈话,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多媒体:出示纪念馆中的两枚臂章

师:你能为大家解读一下这两枚臂章?

多媒体:时间轴梳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展厅中的文件并结合课本中的材料,充分发挥小组的力量分析解决问题,对难懂的材料注意转换问题,分解难点;通过对文物的解读回扣纪念馆这一主线,提高学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时间轴来梳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引入〉:多媒体:出示纪念馆的一段宣传片,引入下一目。

师:这段视频与哪场会战有关?

二、黄浦江边聚英魂—淞沪会战

多媒体:表格:淞沪会战档案

师:注意点明日本当时速战速决的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国,以及中国空军首战战绩。

多媒体:各方评论看影响(出示两段材料)生解读材料并说出影响

多媒体:《日本侵占中国形势图》,对照地图讲明上海失陷,日本又攻占南京,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设计意图]:通过一场典型的战役,让学生看到中国对侵略者的顽强抵抗,了解淞沪会战。提高学生材料理解分析能力,体会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日本军国主义来势汹汹、不得人心。

三、紫金山下悼国殇—南京大屠杀

多媒体:纪念馆日军暴行厅

多媒体:南京大屠杀视频

多媒体:组图讲述

师:你的心情怎样?谈谈你的感受

生:在纪念馆的留言簿上写下你的感受和心里话。(师读)

[设计意图]:通过照片和视频认识日本侵略者的残忍和战争对人民的伤害,以及现在日本政府掩盖历史的行径。学生愤懑之情被调动起来。

〈情感升华、结束本课〉:多媒体:播放弹痕图片、英烈图片

〈当堂练习〉:多媒体: 出示四道选择题、一个材料解析题

猜你喜欢

军国主义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蒲松龄纪念馆藏书画作品选登
印象·郭沫若纪念馆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掠影
印象·老舍纪念馆
“我经历的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80周年谁的记忆与谁的哀恸
南京大屠杀审判从未终止
福泽谕吉的亚洲观
警惕军国主义复活
中国公众对军国主义的认知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