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生对哲学的认识和理解

2022-03-22刘励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哲学家课本哲学

刘励

参加工作十余年了,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课本也陪伴了我十几年了。2020年第2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在文中,习总书记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尽管诞生在一个半世纪之前,但由于它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被历史和实践证明是科学的理论,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从总书记的文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习哲学的重要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确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最基本的价值标准,让同学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对哲学的学习让高中生培养起这门学科对自身的核心素养的落实。

人生离不开哲学,有人曾这样打比方说:人生就是买面包、烘面包、吃面包的过程,若要面包好吃,就需要调味的蜂蜜,而那蜂蜜就应该是哲学。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需要哲学智慧。青少年正处在人生成长发育的黄金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点哲学对青年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是很有帮助的。通过第一单元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学习让学生具有怀疑一切的精神,对周围的一切保持好奇心,因为哲学起源于惊异。通过第二课和第三课的学习让学生具有良好的理性思辨的能力,能够多方位多角度分析事实,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归纳演绎能力,总结分析的结论。

哲学在高中政治四本课本中所占比分也非常重,但是从同学们学完哲学后的效果来看,结果是不尽人意的。所以我整理了一些在教学中学习哲学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学有所用。

一、歌曲导入、引人入胜

从对鹤庆一中部分高中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在上生活与哲学课之前有40%的学生认为哲学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是神秘的、抽象的、虚无缥缈的。很多同学认为哲学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与我们的生活毫无联系。问卷调查显示有60%的学生认为它就是一门学科,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听到哲学两个字就想到了枯燥和乏味。

针对同学们的这些心理,我在开哲学课之前先给同学们观看了由北京大学哲学系2018届毕业生改编的《哲学有点甜》MV,从优美动听的旋律中感受到黑格尔、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休谟、康德等很多伟大的哲学家的思想。通过歌曲导入的方式让同学们觉得哲学不是遥不可及的、是生动的、有趣的。就如哲学课后有位学生写到:“在上哲学课之前我对哲学没有深刻的认识,在上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听了《哲学有点甜》这首歌,使我的意识跟着这首歌进入了哲学的世界,我相信哲学会给我们带来一段奇妙的旅程。”所以我认为只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就会发现这门课程真的很奇妙,这门课可以带给同学们很多的欢乐和做人的道理!

二、拓展知识、开阔视野

在这次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有80%的学生对世界哲学家和我国古代哲学家知道的太少。眼界不开阔,课外知识储备量太少。但是《哲学与文化》这本课本不仅正文部分涉及到很多中外哲学家的思想,在辅助文上也提到很多哲学家:比如我国的古代哲学家荀子、王夫之、王守仁、朱熹等,外国的哲学家苏格拉底、黑格尔、费尔巴哈、休谟、康德等。假如不熟悉这些思想家所处的年代、背景、只是单纯的记他们的思想就不容易理解,知识点也忘得比较快。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同学们去鹤庆县图书馆借阅一些课外读物,比如《马克思的故事》、《马克思传》这本书讲述的内容通俗而又易懂,让同学们学习起辩证唯物论和社会历史观这部分的内容就会很容易理解。

三、明确知识体系、理顺知识结构

高中阶段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又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又包括社会历史观、群众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每次在开课之前我都会先让同学们熟悉课本目录,明确知识体系,理顺知识结构。课程结束后我会让他们自己动手构建知识网络。在答客观题和主觀题的时候思路就比较清晰,按照课本的模块来组建自己的答题思路,知识点就不会混淆,得分率也就比较高。

四、理解为主,善于思考

对哲学的学习不仅仅依靠机械的死记硬背就能解决问题,而应该是理解为主,运用到实践中才能够学好这门课程。但是背诵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在背的基础上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很多同学说学了哲学后他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会了辩证的看待问题,对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有了理性的思辨。

当代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进行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起同学们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这个时期培养青少年的理性精神,让他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有助于他们坚守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在实践创新中增展才干,成为有思想的中国公民。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和理性认同,使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乐于助人精神参与度提高了,有的同学说哲学是人生的导师、至善的良友、罪恶的劲敌。还有的同学说哲学在学习、生活中对我的帮助很大,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让我懂得积累的重要性;矛盾的观点使我学会了换位思考;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原理让我懂得做事情要分清轻重缓急。当我听到同学们的心声,我的内心是激动而自豪的。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哲学与文化》这门课程,叩开哲学的大门,真正的学好哲学,用好哲学,让哲学融入生活,用哲学的思维来感悟生活,做生活的强者!

猜你喜欢

哲学家课本哲学
船夫和哲学家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英文目录及摘要
泥泞处脚印深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