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护欢乐校园,安全自救迫在眉睫

2022-03-22魏兆妤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散步危险创设

魏兆妤

说到校园,这总让人觉得是充满欢声笑语,非常安全的地方。但是,放眼望去,时而发生的校园暴力、恶性事件等令人震惊,一桩桩案件离普通人的生活并不遥远。安全只是相对,并不意味百分之百。维护稳定、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始终是一项作为教师应当重视的重要任务。而我们的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也已日趋完善,但似乎总有人向我们抛出問号“孩子那么小,安全教育有什么用呢?”。就“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有效实施”,我在此想从日常工作经验中的所见所感,论述我的看法。

一、对幼儿的安全自救教育并非“对牛弹琴”

近年来发生在幼儿园的可怕事件并不少:如2019年,云南省开远市东城幼儿园,一名男子剪断铁丝网进入,用液体喷溅灼伤部分教师幼儿;2021年,广西一名男子持刀闯入一家民办幼儿园进行砍杀。还有许多关于虐童、猥亵的事件,让人触目惊心。这些都是面向弱小儿童的魔爪,将孩子们的欢乐殿堂转眼投入地狱。可是,当我们在谴责这些残忍施暴者的同时,我们作为教师,心中却有更强烈的声音在呐喊:我们必须要让天真的孩子,懂得危险!远离危险!

虽说孩子们尚且年幼,尤其是在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依然处于需要成年人的保护的年纪。但无论天灾还是人祸,这些防不胜防的危险,都应该让孩子们必须要拥有安全意识,知道危险的来临自己该做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同时,3-6岁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他们的性格、爱好等等都在这个阶段建立萌芽,对于幼儿的教育将会影响他的一生。我们无法保证孩子一生每时每刻都是安全的,但我们可以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教会他们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学习如何安全自救,给他们创造一个在险境中奔向安全的一线生机。

二、对幼儿的安全自救教育不能 “南辕北辙”

“安全演习”是幼儿园安全教育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形式,我们幼儿园亦是如此。但是之前我们孩子在演习中的“小插曲”也让我感触颇深。我所在的年龄段是中班。在前不久的“防走失”演习中,我们为孩子预设了几道障碍,比如“户外散步的时候小班幼儿呼朋唤友一起游戏”、“草丛中藏着发声玩具” 、“陌生老师播放:汪汪队”等。我们的演习随着午间散步自然开始,孩子们并不知情。起初,在 “呼朋唤友”的环节,我班的孩子似乎略带疑惑,大多继续跟着散步,个别幼儿停住看了一会,但并没有参与,待我稍稍走远便立马跟上。他们似乎抵挡住了“诱惑”?直到遇到播放动画片的老师时,我班大部分幼儿彻底“沦陷”。男孩Lemon最先一屁股坐在陌生老师边上,占据“有利地形”,津津有味看了起来。随后,三分二的孩子们蜂拥而上,甚至讨论起了剧情。个别孩子应该是“心动”了,虽然没有跑过去,但是一直望着看动画的伙伴们。当我提醒到:“我们准备上楼咯!”,坐下的孩子投入得竟然都没听到,只有个别意识到,紧紧跟随。女孩小闵还跑过去说:“你们还看呀!我们要上去啦!”,他们依然无动于衷,直到“陌生老师”和我们一起提醒时,他们才意识到刚刚在队伍中“走失”了。

虽然这是一次演习,但是结果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他们的安全意识还是薄弱的。我们在小班也进行过防走失的演习,并且平时大大小小演习不少,如“防拐骗”、“防暴演习”等等,就连孩子们自己也会说:“演习都是假的,不吓人。”但是,事实便是,孩子们依然会“落入圈套”。可是,这并不是意味演习就是无用的,比如演习第一环节,孩子们的犹豫说明了他们心中防范意识还是有的,这便是之前安全演习潜移默化对他们产生的效果。不过,当遇到他们特别感兴趣的事物时,孩子们依然有被诱惑的风险,这是他们的天性,也是“通病”,是他们安全意识依然较为薄弱的表现,这也更显得 “安全自救课程”的重要。这些演习也让我们教师反思,其实教师们的安全教育意识是很高的,但如何真正让孩子们明白并深化安全自救意识还是要动脑筋的。我们不能因为要安全演习而演习,而是要能够利用安全演习做更有效的安全教育,不能让好的教育形式与实际想要的效果“南辕北辙”。

三、对幼儿的安全自救教育要 “化零为整”

教会孩子自救并不是靠说教,毕竟孩子们没有真正面临危险很难真正去体会。可能你所说的“大道理”他们只是听,而非能“学以致用”。因此,在实际中,我发现,我们要采取“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形式,会更有利于幼儿,也让幼儿对安全自救更感兴趣也更重视。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其实我们有很多的机会和形式让孩子们能够直接或间接的进行安全教育。除了之前提到的“安全演习”,我们还应利用我们重要的“集体教学活动”和“游戏”,这是孩子在幼儿园中吸收本领最有成效的版块。

我们在日常可以寻找或创设与安全自救内容相关的集体活动,如防走失系列绘本作为语言、社会综合活动等等,这样结合演习,使安全课程更系统,让幼儿了解紧急情况时的简单求助方式,能在成人的引导下尝试解决或预防危险。同时,玩中学是幼儿加强安全意识的好时机。我们平时在角色游戏中,若幼儿出现安全自救的表现要及时表扬并分享,化个别经验为集体经验。在个别化学习中,我们也可以创设与安全自救有关的区角,比如“我自己”主题下,能够创设幼儿认识自己、区分性别的活动,学习保护自己的五官和身体,加深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又如可以结合语言角“木质立牌摆场景”的现成玩具,让孩子们在摆放场景说故事的时候说说里面警察的作用及遇到危险怎么办等等。幼儿园散步中,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们认识各种标志,引起他们对于标志的观察,增加自救知识,能够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除此之外,加强家庭和社区教育的融入渗透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多方面联动。当然,以上提到的形式、内容都呈散点状,但我们若将这些“化零为整”变成一套系统、完整的安全教育课程,一定能起到锦上添花的实施效果。

从《指南》中我们就知道,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生活就是幼儿学习的最佳素材。因此,安全教育也应该融于日常,在日常的生活中引导幼儿去发现、感受、创造。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积极创设丰富的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与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需要的意义。若当幼儿面对突发事件能够不慌乱,能够懂得保护自己并想到好办法,那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功。

猜你喜欢

散步危险创设
创设未来
小赛去散步
小豆豆去散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喝水也会有危险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最美妙的散步
拥挤的危险(三)
话“危险”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