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角度看人们对全球变暖的担忧
2022-03-22许秀华
许秀华
阳春三月,桃花盛开。而到了四月,桃花便开始纷纷谢幕,繁花似锦的早春结束了。当白居易在山间的寺庙里看到一树盛开的桃花时,恍惚间,他有种春光逆流之感。
想和春天再次相会,要待来年。何处安放这颗等待春归的心?登山去吧!在山上,春天似乎迟来了一步。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会下降0.6℃。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逐渐变得稀薄,储存阳光热量的能力逐步减弱。因此,同季节时,山地总是比平原地区要冷一些,山地的春天总是要比平原的春天来得晚些。
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山地的生态系统经常和平原的不完全一样。在同一地区,不仅有的动物更爱生活在山上,有些植物也更爱生长在山上。“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句话用来描述生态系统的区域性,也是非常贴切的。
生态系统须稳定
在上一期的《看气候对古代王朝兴衰的影响》一文中,我们论述了气候变化中的寒冷期和朝代兴亡的关系。同学们通过阅读也知道了,气候变冷会引发古代游牧民族生态系统须稳定和农耕民族之间你死我活的恶性竞争。
而现在全球气候变暖,中国的北方气候会变得温暖湿润,到处是塞外江南;冰川融化,中国西北的沙漠戈壁变绿洲,不仅将会变得更宜居,耕地面积也将增加;我国的东北冬季不再酷寒,人们不用再被寒冷逼迫得待在家里……这难道不好吗?
为什么全球主流科学家和大多数国家的领导人近年来反而对气候变暖深表忧虑,认为这是全人类即将面临的重大生存挑战呢?
人类不能孤立于自然环境而独立存在。粮食和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石,取自于自然界。工业生产和城市乡村也无时无刻不在和自然环境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基本诉求是稳定。良好而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是维持人类社会生活、生产的外部条件。即使有变化,也要缓慢、渐进地变化,给人类未雨绸缪的时间。而不要发生剧烈的、不可逆转的变化,让人类措手不及。
通常情况下,生态系统有着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生态系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平衡中。这就像一个人小心翼翼地端着一杯水在行走,水面虽然一直上下起伏,但总在一定的范围内。
处于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自身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就像把杯子放下时,水面就会恢复平静。有时,小的、局部的干扰还会促进生态系统自身的优化,产生积极的影响。比如,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小范围的局部砍伐可能会促使原先被压制的物种生机勃发,反而会适度促进生物多样性。而当人类对生态系统进行的干扰超出了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时,生态系统就会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就像水杯里的水被不小心泼了出去,甚至杯子碎在地上一样,生态系统可能会走向灭亡。
全球变暖后的危机
作为一个有着约46亿年悠久历史的蓝色星球,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地球上的气候总是冷热交替的。随着温暖期和冰河期近乎周期性的交替,地球上的物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熙来攘往……为什么今天的人们面对气候变暖却如临大敌呢?
气温、降水、光照、风力等是组成气候的重要因素。气候条件决定着生物群落的分布,此地适合什么动植物生存、每种大致有多少生物量,构成一个水、能量、有机物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对于气温的变化最为敏感。气温的变化会导致自然界水循环的改变,一些地区会变得更加濕润,而另一些地区会变得更加干燥。由于不同物种对过冷或过暖的适应能力不同,气温的变化会导致区域生态系统内部原有的均衡态势被打破。有些物种由于不能适应新环境而灭绝,有的物种则繁荣昌盛。还有一些物种会趁机扩张,与当地幸存的物种进行生存竞争。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物种会进一步挤占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地球上的历次气候变化,都犹如一个左右摆动的钟摆,气候变冷和变暖总是交替出现,双向性地进行周期性调整。而基于人类二氧化碳排放量剧增所造成的气候变暖,不仅是短期内集中和剧烈的,而且更像一支射出去的利箭,单向前进。这样的气候变化,超出了地球上各个区域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当生态系统出现问题时,反过来会影响到自然界的水汽循环、地表地貌、风尘沙暴,甚至是传染病、瘟疫的暴发……
人类的社会生活越复杂、越精细,自然界的风吹草动对人类的影响就越大。科学家没有发现自然界有能力让气候重现周期性摆动,并且在变暖之后自动回归变冷,这才是人们对全球气候变暖最大的担忧之处。
sdjzdx20220323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