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中心的图书馆新生教育的教学设计

2022-03-22王梅文竺海林陈桂菊

大学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信息素养教学设计

王梅文 竺海林 陈桂菊

[摘 要]图书馆新生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第一课,其效果尤其关键。以学生为中心的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的教学设计基于“人本主义”“行为主义”以及“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包括:建立以信息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以培养信息意识为第一要务,开展自助式的学习者分析,以慕课为主要教学形式,设计模块化的教学内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以任务为导向,允许学生自定学习步调,激发其学习自主性,加强师生及朋辈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广泛的学习支持,通过科学的过程评价和激励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关键词]图书馆;新生教育;慕课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2-0041-05

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善于实践的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修课。高校图书馆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获取技能、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责无旁贷。图书馆新生教育是图书馆履行其教育职能的第一步,必须给学生一个精彩的亮相,改变其潜意识中对图书馆的各种片面认识,引导新生将自身的需求与图书馆利用紧密结合起来,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为其在大学阶段充分利用图书馆拉开美好的序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将基于当前主流学习理论,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贯彻到图书馆新生教育中,以任务驱动、个性化学习、激勵性考核等对图书馆新生教育进行教学设计。图书馆新生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完成图书馆知识的学习,而且要服务于创新型人才的能力培养,成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成功的第一课。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依据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其主要观点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人本主义教育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吸收他觉得有趣和需要的知识;在教育活动中致力于学生自我实现的情感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获得自身成长的成就感[1]。

(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又称“刺激—反应”理念,其主要观点认为,通过学习者所处的环境及其对行为做出反应,鼓励良好的行为,对错误的行为尽量少惩罚避免产生消极的后果。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方法主张小步子原则,即把学习内容进行碎片化处理,按照其内在逻辑关系排列起来,形成模块化教学单元;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允许其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定学习步调,期间通过测试方式及时给予反馈,强化其正确的反应,通过不停地强化得到进一步学习的内动力,最终达到最低的错误率[2]。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念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其主要观点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教师及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通常包含以下过程:首先模拟出和学生的现实情况类似的情境,选择一个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让学生提出解决方案,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相关提示,学生自主搜集资料,通过团队协作得出结论,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指导和点评,随时考查并记录学生的表现来评价教学效果[3]。建构主义学习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应用广泛。

二、图书馆新生教育的教学设计

图书馆新生教育又称新生入馆教育。长期以来图书馆并未将新生教育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来进行教学研究,图书馆新生教育一般是作为一个讲座,很少见到对其教学设计的相关思考。所谓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基于对学生和教学任务的分析,对教学目标、教学材料、教学进度、课程评估等做出的系统设计。教学设计旨在探求学习者建构知识的最优途径,确定最优教学方法,使学习更加有效[4]。笔者认为,图书馆新生教育是信息素养教育的第一课,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图书馆的认识及利用,甚至影响其整个大学时期对图书馆的使用效果。因此,我们应充分重视图书馆新生教育的重要性,认真思考如何通过改进教学设计来提高新生入馆教育的有效性。“以学生为中心”的图书馆新生教育应站在学生学习成长需求的角度来进行教学设计,而不应仅仅站在图书馆的角度,向新生推送图书馆知识。

(一)以提升信息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

传统的图书馆新生教育教学目标主要是根据图书馆的任务制订的。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向学生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现在大多数图书馆新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图书馆,即向学生介绍“图书馆有什么”以及“图书馆的使用方法”。笔者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生入馆教育的教学目标定位应从“图书馆本位”转向“学生本位”,即向学生介绍“图书馆对你有哪些好处”“你何时需要图书馆”“你应该怎么利用图书馆”等,从单纯的讲授“图书馆知识”转向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于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指标构成现在国内外已有不少的研究成果[5-8]。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是2000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推出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包含5项一级指标和22项二级执行指标,5项一级指标分别可概括为:信息认知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评价与分析能力、信息利用能力、信息道德法规[9]。笔者认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整体目标是提高大学生信息认知、有效获取信息、分析评价信息、合理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拓宽学生的信息知识面、开阔学生的创新视野、提升学生的信息技能、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规范学生的信息行为等。我们应以大学生需要在高校练成的信息素养作为终极目标,同时结合新生所处的学习阶段的特点以及每位新生的信息素养基础,将图书馆新生教育教学目标调整为:认识到信息及信息技能对其自身的重要性、熟悉周边的信息环境、掌握对信息的基本认知,掌握基本的信息获取技能、遵守信息利用规则等。

(二) 以培养信息意识为第一要务

图书馆新生教育是信息素养教育的第一课,其教学目标应该和信息素养教育的整体目标关联起来。信息素养教育的首要环节是树立信息意识。所谓信息意识,是指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和对信息的态度和兴趣。学生应充分认识到具备信息素养对自身成才的重要性,认识到图书馆在帮助其学好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检索技能、培养自主能力和独立思辨能力,进而成长为一个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刚刚跨入大学校门的新生,面对全新的校园、全新的学习方式和生活环境,对自身充满了憧憬和希望,这是学生树立信息意识的最佳时机。为了树立学生的信息意识,图书馆新生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图书馆对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从学生需求的角度来阐述图书馆的功能,引导学生重视图书馆的作用,从而让学生产生主动利用图书馆的动力与意识。

(三)慕课式的教学

传统的图书馆新生教育形式为发放资料、讲座宣讲、实地参观。近年来,图书馆不断探索新生教育的形式與载体,将线下的教育拓展到线上,如在网站上开设新生专栏,发布图书馆在线学习视频,开展自主学习、游戏闯关、在线答题、有奖知识竞赛等[10]。笔者认为,新生入馆教育从单纯的线下培训和实地参观发展到线上线下融合、多种媒体、多种形式的融合是非常有必要的。图书馆应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断吸收最新的网络技术,避免一成不变,脱离老旧呆板,以与时俱进的形式打动学生,主动树立图书馆自身的创新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对新生的吸引力。

慕课式的教学能支持大规模的学习者同时学习,能用富媒体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实现个性化教学,实时进行师生互动,随时实现教学评价与反馈,慕课的优点对于图书馆新生教育来说是很适合的[11]。目前有多种慕课建课的系统工具,一般高校均提供建课平台供使用,其具有强大的功能。图书馆新生教育学习系统可充分利用建课平台的功能,开展自主式学前评估,以获得新生的现有知识基础信息,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和信息素养的核心要素,将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碎片化处理,采用富媒体技术,如课件、视频、动画、小程序、扩展资料、电子书等,实现知识与技能点的关联,以灵活的组配方式组合成模块化的学习单元,以嵌入式单元评估获得即时反馈,允许个性化选择学习路线,提供广泛的学习支持、便利的互动交流途径、激励性的学后考核,使学习更加便捷和富有吸引力。

(四)自助式的学习者分析

新生开始入馆教育的第一步,应通过自测的方式接受学前评估,测出他当前的信息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同时需了解他对图书馆新生教育的期望,当前水平与未来期望之间存在的距离就是他在图书馆新生教育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学前的学习者分析,能为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供依据。学前自测可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道德等四个维度设计测试题。如在信息意识维度中设计测试题:“你对学术文献之于学习本专业前沿知识和发展动态的重要性是否了解”,选项分为“非常了解”“一般了解”“不了解”等,学习意愿选项中可设置“很想学习”“随便看看”“不想学习”等不同程度的选项。每位学生完成自测后,教学系统形成其个人专属的学前评估分析报告,筛选出测试结果中当前水平低且学习意愿强的选项,为其后续学习过程中定制个性化学习内容、推送相关学习资源提供依据。

(五)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环节,创设任务情景,以基于任务的学习替代被动灌输式学习,学生通过对任务的分析、探究、讨论开展学习,进而实现新知识的建构。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教学目标,选择贴近新生真实生活和学习的情境能引导他们将要学习的内容设想成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唤醒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将新知识建构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上,形成更完善的知识体系。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地找到兴趣点,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在逐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学生为中心的图书馆新生教育应借鉴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分析大学生学业生涯中和图书馆发生关联的一切任务场景,筛选出新生阶段面临的部分场景,在设计教学模块时首先须创设任务情境,引导新生带着真实的任务接受图书馆新生教育,为其大学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奠定基础。基于新生阶段的特点,图书馆新生教育中创设的任务情境可包括:“图书馆和你的大学生涯”“看看图书馆的模样”“探秘你身边的文献宝藏”“文献搜索达人如何练成”“巧用图书馆支持你的全方位学习”“文化交流活动离不开图书馆”等。这些任务情境的设计出发点来自于一个大学初始阶段的新生对图书馆的需求,结合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培养要求,把信息意识、文献认知、检索技能、规章守则等知识点融入每一个任务场景中,这些任务场景与他们的大学生涯息息相关,使新生在学习前对学习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并对学习任务产生亲近感,从而主动学习。

(六)模块化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图书馆新生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项目、设备设施、借阅流程、规章制度等。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新生入馆教育的教学内容本质没有变,但形式需要改变。我们可将引入的任务场景与上述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设计。针对每一个任务场景,分析完成任务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设置相应的教学单元,以多种形式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料,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获得完成设定任务的能力。

为了让每个学生能根据其现有的知识储备获得个性化的学习方案,首先必须把新生入馆教育的教学内容做碎片化分割。在慕课建设中,将学习内容分成若干小单元,每个单元和特定的教学目标关联对应并建立标签,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从易到难、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地进行排列,将若干个小单元组合成一个教学模块。知识内容的在线展示方式除了课件,还可以有视频、动画、3D仿真、参考资料等多种形式。

笔者总结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图书馆新生教育的教学内容设计方案:引入7个任务场景;将入馆教育教学目标与每个任务场景分别对应;在每个任务场景下,设计若干个教学模块,也可以看作是把一个大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便于学生分步递进,及时得到反馈并获得持续学习的动力,学生在不断地鼓励或指导中获得足够的信心和愉悦感,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一个个小任务,进而完成该大任务。在每个教学模块下,对所涉及的具体的知识内容进行拆分和组织,制作成最细小的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所对应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均建立标签,与教学模块、教学目标进行关联对应,形成互相联系的网状结构,便于后续形成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具体设计方案如表1所示。

(七)个性化的学习路径

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情况以及兴趣点各不相同,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以动态的方式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允许学生掌控学习的时间、地点、路径和节奏,这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好处。在慕课学习方式下,学生不必按课表到教室学习,可任选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开展线上学习。在学习路径方面,允許学生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将更多的时间集中在自己的薄弱领域或者更感兴趣的内容上,对已经掌握的内容则不必进行重复学习,对难点问题则可放慢节奏,反复回看直到完全掌握。

个性化学习路径把学习内容选择权交给学生,这样既有利又有弊:优点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缺点是对于一些习惯于传统教学的学生,没了指令性的要求反而会感到茫然,不知如何选择。另外,一些不自觉的学生,则会偷工减料,草草了事,蒙混过关,不能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我们在允许学生自定学习路径时应设置一定的提示和控制。首先,在第一步学习者分析时,通过自测可以得知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兴趣点,慕课系统可根据这些结果将学生的薄弱环节所对应的教学单元设为必修,其他内容可设为选修,向学生推荐兴趣点所对应的教学单元。在评估每个教学单元的学习效果时,通过设置单元测试题,根据测试结果检查该教学单元是否已完成,对于未完成的教学单元则提示学生必须重新学习。这样,每个学生将拥有科学的个性化学习路径,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八)广泛的教学支持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教师的作用。如果学习过程中缺少教师的指导、督促和鼓励,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慕课教学方式对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求很高,在实践中很多学生难以保持持续的学习注意力,完成率普遍偏低,慕课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绝大多数学术研究指出,教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主要变量,是学生获得成功的核心决定因素。因此,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是主角,应从教师主导的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以满足学生需求,提高学生参与的动力,但学生也不能唱独角戏,教师和教学仍然是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鼓励参与、及时指导、分享权力、表达关怀、提供支持等。

1. 馆员的教学支持

在图书馆新生教育中,馆员作为教师,除了设计制作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在学生开始学习时,应向学生表明自己的存在,告诉学生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学生随时可以请求教师的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有:引导学生学习,逐步释放控制权,鼓励学生成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建立信任关系,帮助学生保持自信,让学生沿着设定的目标持续前进;允许学生选择,在教师的提示下,确保学生的时间得到有效利用;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帮助和反馈,如鼓励学生、督促学生、改进学生的学习路径等;以启发引导的方式解答学生的提问,适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在学习小组的同学之间进行必要的干预,以确保其遵守行为规范。从上述分析可见,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模式,馆员教师的指导工作量是相当大的。

2. 朋辈导师的辅助教学

图书馆新生教育具有教学时间集中、学生规模庞大等特点,图书馆有限的馆员资源显然难以应对,因此,引入朋辈导师辅助教学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朋辈教育又称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年龄、性别、生活环境和经历、文化及社会地位,或由于某些原因而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在图书馆新生教育中引入朋辈教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建立新生之间的互助学习小组。在慕课平台上搭建新生之间的互助学习小组是比较容易的,由于小组中学习者有相同的学习层次和学习内容,提出的问题有较多的共性,大家就一个问题展开探讨,有助于提问者和回答者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能促进优势互补,共同成长,这也是在个性化教学中提倡小组合作的理由。另一种是引入朋辈导师。朋辈导师由受过图书馆培训的学长担任,由于新生教育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学长们已有一定的图书馆利用经验,上岗前经过图书馆员的特别培训后,朋辈导师在指导新生的入馆教育中可发挥较好的作用[12-13],新生面对年龄、层次、经历相近的学长容易缓和紧张感,因为学长更有亲和力,更容易沟通,可提高新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朋辈导师资源丰富,能有效缓解馆员人手不足的问题。馆员和朋辈导师共同参与,并在图书馆新生教育的慕课平台上提供了泛在的、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支持和督促,是慕课形式新生入馆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

(九)过程评价和考核

1. 精确的过程评价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定学习步调,那么如何来引导学生规划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呢?精确的过程评价是重要的手段,对每一单元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做出积极反应,可通过做题或实践操作的方式来评估学生当前的学习效果,如为每个教学单元配备小测试,测试包含2~5个问题。当学生进行单元测试后,必须让他们知道判断是否正确,特别是对其所做出的正确判断要及时强化,使学生每次都尽可能做出正确判断,将学习的错误率降至最低,以保持学习信心,并通过不停地强化得到进一步学习的内动力。在教学中应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当学生在某个教学单元获得满意的评估效果后,引导其进入下一个未知的单元,循序渐进,直到完成全部教学任务。馆员可依托慕课系统的数据收集功能,通过分析对每个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或干预。以嵌入式评估获得精确的过程评价,是个性化学习路径得以顺利开展的依据。

2.激励性的考核

从成效上来说,大多数的入馆教育将考试的合格作为取得成效的标志,并将开通借阅资格作为合格奖励。但事实上每个学生都享有平等使用图书馆的权利,而考试合格是在图书馆借阅规则之外强加给学生的,从某种角度来说这属于图书馆对权利的滥用。如果我们的入馆教育能引导学生进入自身成长历程的情境,自主地去了解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各种设施、各项服务、各种规则、各类教育活动,将图书馆与自己的大学生活联系起来,才算真正取得了成效。笔者主张入馆教育的考核结果不应成为奖惩的依据,而应代之以激励的手段,比如将过程生成学习报告,评选出其中的优秀学员,因为惩罚容易引来抗拒,激励生出动力,只有通过不断激励才能建立学生继续学习的自信心,为其在大学生涯进一步培养信息素养开一个好头。

三、结语

信息素养教育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新生入馆教育作为信息素养培养的第一课,效果如何尤为关键。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的教学设计应借鉴“人本主义”“行为主义”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思想,建立以信息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以培养信息意识为第一要务,开展自助式的学习者分析,并以慕课为主要教学形式,设计模块化的教学内容,规划个性化學习路径,以任务为导向,允许学生自定学习步调,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加强师生及朋辈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泛在的学习支持,通过科学的过程评价和激励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 参 考 文 献 ]

[1] 燕良轼.教育心理学理论、实践与应用[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6.

[2] 卢家楣.心理学与教育理论和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3]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J].电化教育研究,1997(3):3-9.

[4] 盛群力.现代教学设计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5] 黄晓斌,彭佳芳.新环境下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评价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9(19):12-20.

[6] 王贵海.国内外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研究现状分析[J].图书馆学刊,2017(10):118-123.

[7] 王林霞,吴丽红.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构建[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6):172-173.

[8] 周美芳,杨静,王晓博.国内外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对比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12):15-18.

[9] 陆光华.对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五大标准的分析与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03(4):86-89.

[10] 李沛.基于MOOC模式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1):51-53.

[11] 徐春,张静.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之新生入馆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图书馆研究,2019(2):85-91.

[12] 张海玲,柯平.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同伴教育服务研究综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8(10):31-37.

[13] 赵苹.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中朋辈教育模式应用研究: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20(5):106-112.

[收稿时间]2020-07-18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碎片化知识管理:支撑慕课学习的图书馆服务研究”(Y201435828)。

[作者简介]王梅文(1971—),女,浙江人,硕士,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知识服务、信息素养教育。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中心信息素养教学设计
“以学生为中心”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