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研究与对策
2022-03-22王雯萍
王雯萍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课堂是教育发展的需要,课堂教学又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教育信息化本质是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是解决先进教学思想与落后教学手段间矛盾的有效措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现状
1.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内涵认识不全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九年义务教育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就是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但很多农村学校有些教师认为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就是融合了,在理解上有偏差,不全面。
2.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开展存在无所谓心理,因为信息技术不是主科,敷衍了事
现在是信息化年代,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展首先需要学科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如何进行有机融合。有些教师不想动,在思想上存在着懒惰的心理;其次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教龄偏大的教师对新技术的使用缺乏信心,不愿使用。
信息技术是进行融合的工具,技术不到位,融合就不能有效顺利地进行,对于非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而言,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也是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
二、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对策
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是一项育人工程,学校领导的重视与否直接决定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决定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程度。学校要根据应用的需要推动信息化设备的配备,这是进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重要支持性物理环境,其次要给予行政上的支持。对于在课堂上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融合方面研究的教师和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技术教师给予政策上和精神上的支持。
1.激发教师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要从思想上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旧观念,通过理论学习讲座、亲身实践体验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改变了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增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研究和实践的信心。
2.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
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一是培训教师熟练掌握通用教学软件(如,PPT和Word等)的使用,在此基础上用好常用的学科软件;二是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把计算机作为备课、上课和组织学生的工具;三是对电教设备使用培训,让教师了解设备的性能、用途与使用方法,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
3.鼓励教师钻研,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融合的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对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校要鼓励教师在这些方面的专题研究,要着重探讨融合的方式、方法,探索出一条科学高效的途径。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融合案例
1.开展主题学习网站
主题学习网站是依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科教材内容建立主题网站,并通过该网站进行资源的上传和下载,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主题学习网站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教师与学生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创新了课堂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2.重视班级网络学习空间
基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在课堂教学”和“班级授课制”长期存在的事实,建立班级网络学习空间,它依托于省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以班级为单位构建而成,教师可以在网络班级空间开展教学。
3.基于“云计算”环境的翻转课堂学习
基于“云计算”环境的翻转课堂构建了“学生白天在课堂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知识内化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它不仅创新了教学方式,而且翻转了传统教学结构、教学模式,建立起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创设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如何把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呢?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尝试:
(1)变静为动,激发兴趣
喜欢动画片是儿童的天性,不动的画面,常常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静画变动画会使学生兴奋起来。在讲授行程问题的应用题时,画线段图是教师常用的辅助儿童理解题意的方法,如果利用信息技术,动画与线段图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例题: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一列快车从天津开出,同时有一列慢车从济南开出,两车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快车平均每小时行79千米,慢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教学这道例题时,可在卡片上画出线段图,在拉抽片上设计两列火车图案。当教师读到“两车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教师就随着拉活动卡片,使学生能清楚地看到两车的行驶过程,不但感知到“相向而行”的含义,而且直观看到两车各自行驶的路程,因此,学生能够弄清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这样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化解了难点,是问题得到轻而易举的解决。
(2)直观明了,增强认识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观察与实验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借助信息技术步骤进行教学,收获甚佳。如自然《地球及引力》一课,大家都知道,地球引力看不见,是抽象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在教学时,我播放了录像片段:熟透了的苹果掉落,水总是从高处往低处流。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到地球有一种像磁铁一样的力能够把苹果从树上吸下来,流水能够从高处往低处流,从中悟出了地球引力的存在。接着我又播放了没有地球引力时发现的情景;如果没有地球引力,地球上就没有生物;如果没有地球引力,卫星就不会绕着地球转;如果没有地球引力,地球上就会一切皆空——通过两种不同情况的录像片鲜明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地球引力对我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可见,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能使抽象的概念一目了然,这与一味对比效果更加显著。
(3)营造情境,加深感受
语文教学,如果只凭教师的讲解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基础是有限的。教学中,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方法,营造情境,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如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播放录像,课文录像和当时环境图片同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回到战争年代,使学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培养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小开始努力学习,热爱祖国,长大为建设祖国服务。这个感知过程,学生深刻体会到红军队伍在共产党领导下,为了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拯救劳苦大众,历尽千辛,最后打败了日本鬼子,激发了学生爱国情怀。这种情感,只凭教师讲解是难以实现的。由此可见,利用信息技术渗透到教育教学中是何等的重要呢!
(4)形象逼真,化难为易
思想品德课中的一些道理、观点,往往使用比较抽象的文字形式表达出来的,这是学生难以接受的。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媒体手段,是解决抽象概念的万能钥匙。如《发展地看问题》一课中,虽然学生整天生活在变化万千的社会里,但他们对如何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是无意识的。这个问题仅凭教师讲解,不一定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深刻的印象,很难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如我教《刻舟求剑》一课时,播放一段录像,同时播放课文录音。掉剑人在掉剑的船舷上刻上记号,剑在河底,前行的船离剑越来越远,当船靠岸时,掉剑人沿记号处下水找剑,这一场面自始至終展示在屏幕上,这时候学生对为什么捞不到剑的道理会迎刃而解,从而化解了难题。
总之,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只有抓好学校教学工作,才能把握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深入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信息技术教学具有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的特点,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适用于各科教学,使课堂开展得有声有色,充满活力,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情景。但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寻找规律、方法、最大效能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优化课堂教学,高速度地提升教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