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鱼水情深

2022-03-22张一骁

含笑花 2022年2期
关键词:场站

从平远镇大白户村委会开车走上十多分钟,便到了南斗村。正值冬季的南斗村,村头几棵高大乔木的落叶已经落光,树下偶尔看到几片青黄不一的叶片。看得出来,主人是经常打扫的。

我所说的主人,是乔木前两层小楼的主人杨大爹。砚山场站的人经常提起他,因他们都亲切地叫他杨大爹,我也跟着亲切的喊杨大爹。

杨大爹养着两头牛,一头毛色金黄,一头毛色棕褐,两头牛都油光发亮,异常肥壮。只见杨大爹把一桶清水倒在了水槽里,一只粗糙的大手搭在了那头棕褐色牛脊背上,从上面捏下几根草棍儿,用手梳理了几下牛杂乱的毛发,拍了一下牛屁股,低声喊道:“‘饿牢鬼,快吃吧!”说着瞥了一眼低头吃草的黄牛,拿起扫把,扫起了牛槽。院子里传来了咕咕的喝水声和沙沙的扫动声,一股青草的气息夹杂着牛粪的味道弥漫在空中,身后的晾衣绳上,搭挂着一绳洗过的男人衣服。微风中,那张彩色的床单轻轻飘动,给这个院落增添了一抹温馨的亮色。

杨大爹今年六十一岁,身材中等,面容略显清瘦。岁月的风霜染花了他头上钢针般的短发,但没有掩饰住他倔强的眼神。他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小学毕业后便中断了学业,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开始下地务农,养家糊口,担起了一家四口人的生活重担。

了解到我们来的目的,他热情地从正堂搬来凳子,话匣子也随即被打开。他说八十年代初期,刚刚实行包产到户的平远依然处于贫困之中,初期因干旱缺水,种粮不佳,并没有给他的生活带来物质上的丰裕。长期物质贫困,加剧了村民的精神贫困。现在经常说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那个时代反而是反过来的,没有收获便不想再去耕耘。长期的恶性循环,人们的干劲不足,自然更加的贫困了。

“以前太穷了!土里土气的乡村人,自然是一身的土气,走到哪里都不怎么受人待见,索性村里人自娱自乐,不怎么去外头。”

他指着现在盖起来的两层小楼介绍起来,介绍后我知道这是在原址重建的。他说以前的土坯房子,在冬天的夜里,呼啸的寒风像带头的刺一样,一个劲地从窗眼、墙角往里钻,吹在肉皮上生疼。尽管屋子西墙下的小火塘透着丝丝热气,但由于没有充足的薪柴,微弱的火苗依稀闪动,根本挡不住来势汹汹的寒气。过了子夜,门口旁墙角边堆积着厚厚的一层白霜,随着夜色的加重,排山倒海般的寒气以压顶之势从头上一阵阵紧逼而来,蜷在被子里的妻子咳嗽也是阵阵紧逼,夹杂着孩子的啼哭声在夜色中显得分外刺耳,像刀子一样阵阵戳向杨大爹的心。

这样的夜是漫长的。不知啥时候,屋子里趋于安静,妻子和孩子渐渐睡熟了,杨大爹的心却悸动了起来,看着妻子和子女熟睡的身影,听着她们母子微喘的呼吸,他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想改变,却改变不了,内心很挣扎……”

这便是云南地区20世纪人民生活的缩影,也是南斗村的缩影。

关于南斗村村名的来历,在李文兴撰写的《柒拾对叠诗》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言言荒野地,荒野地刺生,刺生满遍是,满遍是泥坑,泥坑秀水出,秀水出终年,终年三山秀,三山秀青松,青松绿水映,绿水映鱼波,鱼波翠鸟来,翠鸟来忙忙。意义十局人,十局人立村,立村马李龙,马李龙普杨,普杨七姓缺,七姓缺古张,古张了了,实实辛未建,辛未建新村,新村路人闻,路人闻叫鸡,叫鸡寨得名,寨得名鸣鸣,田田多多,多多改名,改名南斗,南斗声声。”所以南斗村的“南斗”,便取自于该文“南斗声声”中的“南斗”二字,有仓廪殷实之意。

南斗村有耕地面积2172亩,人均耕地5.64亩,占据交通、土地、地势、区位等诸多有利,理应自带发展属性,然事实并非如此。“十三五”期间,南斗村被云南省定位贫困村,331户农户1657人,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6户502人,贫困发生率为32%。早些年的确是个不折不扣的贫困村子。

但看到现在的村容村貌,又很难与贫困挂上钩。随行的砚山场站人员介绍,南斗村从贫困到富裕,实现蝶变,其实也是国家脱贫攻坚政策措施的落地,还有砚山场站军民鱼水情的倾情注入。2016年,砚山场站挂钩帮扶平远镇大白户村南斗组,一场军民攻克贫困的战役徐徐拉开。

2016年,砚山场站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习主席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方针政策,坚决用军委和空军、战区空军指示要求统一思想、指导行动。时年初,场站党委专题研究部署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制定总体帮扶方案,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亲自挂帅,军政主官当组长负主责,分管领导专职抓专职管,在政治工作处设立参与扶贫工作专项办公室,成立扶贫工作队队长,5名活动项目负责人为队员的扶贫工作队,专职负责扶贫工作。

“高举高打,有序稳步推进。”场站负责人多次深入调研,认真研究制定了8项帮扶措施即“党组织结对共建”“红砚爱心、助学圆梦”“红砚爱心、育苗护蕾”“健康关怀进南斗”医疗服务、基础设施帮建“学雷锋”服务、“扶志扶智、扶贫济困”“产业助力”。纵观8项措施不难发现,这场与贫困作斗争的战役涉及经济、教育、健康等方方面面,“治穷疾”“拔穷根”,砚山场站下足了功夫。

听着随行砚山场站人员的介绍,我突然想到了淮海战役,那一场“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

在看不见硝烟的脱贫攻坚战中,砚山场站全身心投入其中,他们把党性在一线锤炼,把军人的作风在一线呈现,五年间,砚山场站的干部用敢担当、能担当,敢打硬仗、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精神。利用“5+2”“白+黑”,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面前,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成绩单的背后,是场站常委先后15人次进村调研,机关10次与地方扶贫部门座谈研究情况,安排45批390人次入村帮扶开展工作。累计投入170余万元,投入到改善南斗村物质面貌和精神面貌的方方面面。

他们首先解决的是群眾最迫切的问题,实施“亮灯”“护墙”工程。累计投入64.75万余元,在南斗安装太阳能路灯80盏,方便村民出行。为大白户村其他小组安装太阳能路灯120盏。在活动中心外围修建长110米、高6米的挡土墙,对地基进行加固确保群众的居住出行安全。在搞好帮困解难和关爱服务工作,在元旦、春节、中秋节等节庆日购买米面油等生活用品,走访慰问贫困户,让困难群众感受到空军子弟兵的关心温暖。

要想富,得给产业“搭台”。场站积极协调云南蜀丰配送公司,按照市场价优先收购南斗村农户生产的土豆、辣椒等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经过几年的努力,农户人均收入得到大力提升。

教育和健康往往是最不能被忽视的。但“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

砚山场站聚焦南斗村教育和健康问题,用心用情用力全面开展“助学圆梦”“育苗护蕾”“健康关怀进南斗”等活动,累计投入助学金1万元,着眼提升助学精准度和实效性,依托“蓝天圆梦”专项基金,每年入学季为贫困家庭新入学儿童购买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为南斗村贫困高中生提供每人每月150元的助学金,合计帮扶贫困学生19人,探索出一条“培养一人、致富一家、影响一片”的扶贫路子。

在管长远、利长远的教育方面下功夫、做实事,针对大白户村小学生活用水全靠水车运送,长期供水不充足,遇到旱季用水更为紧张,且周边没有可以利用的直接水源的情况,投入37.9万元,帮助学校打一口“空军井”,并搞好配套管线、泵房、洗漱台、蓄水池等设施建设,彻底解决全校近1200名师生(其中寄宿制学生约1000人)用水问题。投入5万余元,积极帮建校园文化,全面更换校园宣传展板和标语字,捐赠一批室外乒乓球桌、小型篮球架等文体器材。投入42万元,为大白户小学学生定制校服2100套。投入6.75万元,为大白户小学购置15台办公电脑。投入19.2万,为大白户小学购置教学一体机8台。

发挥部队医疗机构资源效能,场站医院每月开展一次送医送药、巡診治病、疾病预防宣传、卫生防疫消毒等活动;对村卫生所操作台、病床、货架等医疗器械进行全面更换;与村卫生所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定期开展健康体检、联合坐诊、医疗技术交流等活动;更新贫困户慢性病、大病档案,定向诊疗送药,努力阻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链条。

此外,砚山场站还按照“共解发展难题、共学创新理论、共过组织生活、共建党务文化”的思路模式,坚持“党员干部+村贫困户”结对走访联系机制,3次召开座谈调研会,帮助南斗组搞好党群活动中心“党味”文化建设,把“三互”活动引向深入。还把“学雷锋”志愿服务开展到村上,每月组织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水电线路维修等活动,帮助困难群众购置农机配件,邀请农机修理专家传授维护保养知识等;按照“六到农家”要求,结合村民实际需求,搞好最后几米饮用水管线建设,实现饮水到户进屋,方便村民生活。

“教育跟上了,医疗跟上了,服务跟上了,经济上去了,南斗村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也就跟着上去了。”砚山场站的相关负责人说道。的确,想到杨大爹回忆中以前的辛酸,想到杨大爹现在的微笑,有种穿越的感觉,然正是因为这种穿越感,让我对“中国红”和“天空蓝”的崇高的敬意又陡然提升。

在砚山场站的大力扶持下,如今的南斗村,村民的生活面貌和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南斗村于2017年2月,被认定整村脱贫出列。截至2019年底,南斗组人均收入约1.1万元,10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

现年43岁的南斗村村民张兴苏便是从贫困走向富裕的代表,他平时话不多,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但他却能出口成歌,不论是见山、临水、睹物、闻香,兴起之时,手到擒来便成歌。每年花山节,四面八方的群众慕名而来,在张兴苏的歌声中寻找快乐,忘记忧愁。当然也有各路英雄来与之对唱,比试高下,为人们助兴。

李文兴也是南斗村精神文明大提升的典型代表,虽然他已是七旬有余的老人,但闲暇之余仍勤读诗书,钻研书法,先后创作了5000多件书法作品,其投稿作品荣获“东方红·庆祝中国共产党90周年诞辰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展”金奖,迎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中国当代书画展银奖等多项奖。

这些成绩的取得,仍离不开砚山场站军民鱼水情的润泽。

脱贫后,砚山场站对南斗村的帮扶并未因此中断,他们依旧严格按照“产业富村、生态立村、网络新村、文化强村”的发展思路,大力挖掘南斗村文化禀赋,积极引导南斗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新村,以文化产业带动经济和旅游开发,走文化扶贫、文化强村之路。在全村上下迅速掀起了文化建设高潮,比如村民李文兴挥毫泼墨努力创作社会主义文化作品,在村活动室、学校围墙、公路沿线等题写书画作品等。广大群众劳作之余便学知识、学山歌、学舞蹈,孩子们每天放学后都会成群结伴到诗书画艺苑跟李文兴学习书法。

此外,南斗村还充分挖掘本地山歌文化。逢年过节,村里群众都会齐聚南斗湖畔,举行民族文化艺演,不论族别,不论老幼,只要喜欢唱山歌的,都可以参加山歌对唱,相互切磋文艺,唱响南斗。

在采访结束时,偶尔路过的村民微笑着聚拢过来。谈到砚山场站的帮扶,他们不由自主地跷起大拇指。用他们中一位中年人说的就是:“民爱军,军爱民,有他们的帮扶,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也会更加自力更生,不辜负他们的厚爱,我们也深爱着他们,拥护着他们。”南斗村村民“吃上水”后的确没有忘记“挖井人”,在火把节、建军节等重要节气,他们派代表到砚山场站,诚邀场站职工到村里载歌载舞,共度佳节。

采访回来的路上,我看见车窗外蓝蓝的天空,有几只喜鹊飞过。喜鹊深爱蓝蓝的天空,天空也紧紧拥抱着喜鹊。

【作者简介】张一骁,男,1989年10月生于云南文山,文山州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含笑花》《美文》《齐鲁文学》《青少年文学》等刊物。偶有获奖。

猜你喜欢

场站
首发专列
LNG场站工程建设施工管理探讨
HAZOP—LOPA分析方法在天然气场站的应用
基于输电阻塞的主子厂站交互接口方案设计
电力系统厂站及调度自动化分析
海铁联运场站协同应用系统的研发和应用
场站管道焊接工艺及质量的把控
浅谈信息化条件下提高场站飞行保障效能的方法
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规划研究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