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诗与《含笑花》
2022-03-22张永权
老山诗,是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长达10余年的自卫还击作战中,广大的前线将士和地方诗人作家,用诗歌抒写记录这场战斗,又大多发表在当时文山州文联主办的诗报《含笑花》和文学期刊《山梅》以及后来的《含笑花》文学双月刊上的作品。也有一部分相关诗作发表在《边疆文学》《云南日报》《解放军文艺》《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文学与青年》《西北军事文学》《西南军事文学》《人民军队报》《战旗报》《猛进报》《胜利报》《国防战士》副刊等报刊上。创办于1985年,由著名诗人贺敬之题写报名的《含笑花》诗报,多次推出了“老山前线诗专号”,并开设了“前线诗抄”“战士的诗”等栏目,发表了大量反映老山、者阴山等前线自卫还击作战题材的诗歌作品,在部队和地方,产生了广泛影响。特别是前线官兵看到反映自己战斗生活和精神的作品,在诗报上发表了,感到格外亲切,受到巨大鼓舞,纷纷致信诗报编辑部,称赞诗报《含笑花》,是“扎根老山上的花,是开在前线战士心中的花”。于是,文山州文联和某部政治部倡导,由文山州柯仲平诗会、《含笑花》诗报、老山前线部队的焦土诗社、红棉诗社、戍边诗社、前沿诗社和麻栗坡县民族中学的山兰文学社开始了共建“老山诗”的创作活动。老山诗,也因此而正式提出。从此,一个特殊的诗歌门类老山诗,便由老山战区、文山边陲,走向全国。
老山诗提出后,《含笑花》诗报和《山梅》以及后来的《含笑花》文学杂志,都开设了“老山诗”的固定栏目,文山州文联还联合参战部队,多次举办了共建老山诗诗会,进一步激发了前线将士和战区群众创作老山诗的热情,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也创作了大量的老山诗,到1987年后,老山诗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发展繁荣的兴旺时期,在战区和全国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个人从1986年新春参加首届老山诗会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就参加过三次老山诗会,五次到过老山前线。还在共建活动中,应前线部队政治部邀请,给前线部队诗社授课两次,一次在赴前线采访途中,因路况不好翻车受伤。而一批全国的著名诗人,如李瑛、周良沛、刘章、张永枚、公刘、晓雪、熊召政、米思及、刘滨等,也创作了不少老山诗和反映自卫还击作战题材的诗歌。这些作品有的发表在文山州文联的《含笑花》诗报、杂志上,有的发表在《大西南文学》和全国各地的报刊上。例如李瑛的《永不降落的旗》、熊召政的《死亡的梦,覆盖不了你们》,周良沛的《八十年代的上甘岭》,张永枚的《与死神扳手捥的人》,晓雪的《巍巍高山》,米思及的《前线日记》等,都是很有思想和艺术光芒的诗作。而前线将士和文山本土诗人创作的老山诗,就更多了。被誉为“含笑老人”,在老山诗的共建活动中,做出了贡献的壮族诗人瑙尼(黄士鼎)先生曾在一次诗会上告诉我,老山诗共建活动开展以来,不到一年的时间,编辑部就收到前线将士的老山诗稿件1000多封。每一件信稿,都至少有两三首诗。不到三年时间,就从这些创作老山诗的战士作者中,涌现出了一批在全国很有影响的军旅诗人。如以写老山诗《猫耳洞人》闻名,而后一发不可收的将军诗人朱增泉,文山战区的又一名将军诗人吴传玖以及张国明、刘向海等。作为编辑家、诗人的周良沛还编选了一本《老山诗》出版。
为了提升军地共建老山诗的水平,文山州文联和前线参战部队,又同云南省文联、省作协和《大西南文学》(即现在的《边疆文学》),多次联合组织军地诗人、作家到老山战区生活、采访,辅导战区官兵的文学创作。1986年5月,云南省作协组织了由晓雪任团长的10多名作家诗人参加的云南作家前线访问团,到文山的者阴山、老山前线釆访。他们深入到战士中间,体验前线战斗生活,感受学习人民战士的英雄品格,很快创作出了一大批散文诗歌,《大西南文学》在同年8期开设“云南作家前线访问团作品专辑”发表,洋溢着战地生活气息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义精神的这些作品,受到前线将士的好评。 1987年初,我在参加一次老山诗会后,和老山战区某部政治部、文山州文联《含笑花》编辑部商量决定,在辅导战区官兵中的业余作者基础上,在《大西南文学》用专栏形式,集中发表一组老山诗。经过几个月的策划、组稿,我和《含笑花》的瑙尼等,又到战区的坑道里与官兵业余作者共同改稿、选稿,定稿,《大西南文学》于当年第8期,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0周年,开设了由《含笑花》、35126部队政治部与本刊合编的专栏“老山诗会”,发表了全部为前线官兵21人创作的老山诗27首。同期还发表了时任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部长赵廷光对这期“老山诗会”作品的评论《愿老山将士的心灵美光照人间》。他在文中写道:“收入专页的老山诗,我逐首逐行地看了,并逐一地琢磨着诗意,那一首首散发着硝烟气息和泥土清香的诗,真是使人越读越爱读,越读心情越激动,心里总是充满着敬仰之情。老山将士的诗,以他们特有的生活体验,反映了他们的情怀和战区特有的生活。这些新时代特定历史环境的老山诗,以它崭新的面貎,山海一般的情怀,抒发出新一代最可爱的人的愛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他们的诗是枪杆诗,但又不同于过去年代的枪杆诗,大多以其独特的构思,表现兵的诗意美。”他还在文中肯定了军民共建老山诗的活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新的经验。”
这期老山诗会的作品以及过去《含笑花》诗报发表的大量的老山诗,在前线官兵和全国诗坛,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作协《文艺报》在评论版头条发表了我评老山诗的文章《诗的骄傲和光荣》,并被多家报刊文摘或转发。《云南日报》还发表了我写首届老山诗会的侧记《人魂、诗魂惊天动地》,特别记录了带着一身硝烟战尘,从炮火连天的老山前线下来的战士诗人的英姿风采。部队首长读了《含笑花》上的老山诗赞扬这些作品:“言戍边之志,抒报国豪情,是它的一个鲜明特色。”前线将士更是把老山诗作为他们的精神食粮和鼓舞士气的战斗号角。他们看了“老山诗会”的作品后,投书编辑部,赞扬“《含笑花》,是英雄的花,老山诗,战士心中的诗。”
老山诗的共建,对文山州地方的诗歌创作,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出了作品,出了人才。在文山州的地方诗人中,当时除了瑙尼外,至今活跃在诗坛的各民族诗人,如彝族的周袓平、傣族的柏桦、壮族的何元超、张邦兴、京族的郭明进、汉族的王建芬、周家鸿、郭绍龙、袁微、郭若辉、刘俊娥等,大多是因参加了老山诗会,从创作老山诗开始,走进诗坛的。他们的一些有影响的作品,也多为老山诗。在1986年新春的首届共建老山诗会上,还是基层余业彝族青年作者的周祖平,他就在麻栗坡烈士陵园献诗《你们,是我心中的……》,把老山烈士比喻成心中永不倒塌的金字塔,顶礼膜拜。后来又写了《战地女神》《爱的星辰》等多首老山诗,诗的品格有了不少提高。1989年我到文山参加老山诗会,周祖平也参加了这次诗会。他带来了好多诗稿,有写老山自卫还击作战题材的,也有写扶贫攻坚的,创作视野更加宽广,我进一步看到了这个彝族青年业余作者的创作潜力。我们面对面谈作品意见,帮助修改作品。带回他的两首诗《草果的梦》《拥有八角的山村》,虽不是直接写老山的,但诗人笔下的边疆山村的山民,却洋溢着新时代农民追求梦想的奋斗精神,这正是老山精神的传承和弘扬。诗发表在1990年《大西南文学》第二期诗歌的头条上。大概这是他第一次在省级刊物发表诗歌,他说当时有如捡到了一个金娃娃一样高兴。从此他更加勤奋创作,作品上了《民族文学》《人民日报》《文艺报》,加入了中国作协,成为文山州文联的主席、《含笑花》主编。我想要不是老山诗会,他的才华很可能被埋没。壮族作家张邦兴早期写的老山诗,还收入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选《镌刻在焦土上的诗行》,他的《老山的石头》是一首很有力度的作品,有较大影响。他从写老山诗发展到今天写长篇小说、电影文学剧本,可以说是老山诗奠定了他走上作家之路的坚实基础。还有何元超的《历史铭记的呐喊》、王建芬的《怀念父亲》,胥佑良的《国门》,袁微的《清明》等,都是地方诗人老山诗中的优秀之作。
军地共建共创老山诗,成为文山边防军旅文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成为文山边疆新时期以来的一个优秀文学传统。无论是前线官兵的老山诗,还是文山各民族诗人创作的老山诗,都是在老山精神的鼓舞下创作出来的,这些作品,是老山精神的诗意抒写。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运用战地特有的生活细节和前线将士真实的心理活动,为国奉献、为国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英勇顽强,奋勇向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无私无畏,舍家别亲,乐在前线献青春的奉献精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老山精神,生动地呈现在诗歌作品中,感人肺腑,引人共鸣,使老山诗成为军旅诗中新的旗帜,新的标识,也成为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诗意呈现。
老山诗,是诗歌园地中永不凋谢的诗花,也为今天繁荣发展文山各民族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看见文山州今天的文学期刊《含笑花》,正在把老山诗的传统发扬光大,从去年以来,就先后编辑出版了“西畴精神诗歌专号”“强边固防专号”“老兵永远跟党走专号”等,“强边固防”还成为刊物的固定栏目,发表洋溢着老山精神的作品。从一批《忠诚,永恒的血脉》《以人民的名义托护守边人》《把平安留给祖国人民》《大山中有一片永恒的土地》《等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热血边关》等优秀作品中,我们读到了老山精神的时代传承,读到了《含笑花》永开不败的英雄之花,读到了文山州文学创作新的发展与繁荣。正如文山州文联现任主席、《含笑花》主编边富斌在评论了这些优秀作品后,深情写道:“每一个守边人,他们的精神如老山上的兰花,既如翠似玉,又如钢似剑,扎根边疆,開出芬芳的花朵。阵阵清香,奔行于祖国的边境线,为祖国和人民带来平安、幸福。最可爱的守边人,笔者以人民的名义赋予你,生命的尊严,奉献的权利。将守护边境的国之重事,托付于你们,强边固防,才有依托。”
老山诗,不朽;老山精神,永恒!
【作者简介】张永权,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重庆万州区后山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当代文学研究会顾问、云南毛泽东诗词研究会顾问等。历任《边疆文学》副主编、主编、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编审职称。发表和出版各类文学作品集、文艺评论集600多万字28部(含五卷本《张永权文集》),代表作有列入云南作家精品文库的五卷本《张永权文集》(分别为诗歌卷、散文卷、报告文学卷、小说卷、文论卷),获云南省文学艺术成就奖、云南省文联老有所为贡献奖,有作品多次获云南省和全国性奖项。曾任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鲁迅文学奖、云南省文学艺术奖(文学类)评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