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道法课上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2-03-22陈燕芬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自主合作学科融合道德与法治

陈燕芬

摘要:本文尝试讲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及强调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德育方面的独特作用,从自主合作、鼓励想象、学科融合等方面来说明:道德与法治课上,发挥学科的教学优势,在尊重、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中,最终达到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自主合作、学科融合

当前“双减”政策已成为举国热门话题,如何在“双减”过程中培养新时代青少年,使之成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生活参与等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已是许多一线教师共同探讨的问题。而近年来,国家针对教育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思政课教育的具体要求,并提出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特别把“核心素养”置于首要位置。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生活、走向社会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主要以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树德立人为引领,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此,道法课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提升核心素养方面具有独特作用。那么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构建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独立、学会创造、学会适应社会生活,逐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呢?在此,本人根据个人的教学实践,浅谈以下几点:

一、自主合作,在亲身体验中自主发展

现代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每一个学生都依据自身条件和客观需要去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能动性,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在道法课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中,要引导学生去感觉、思考、分析、操作、尝试,从而展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自主合作、自主研讨,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现代的课程理念把学生的体验、尝试、经历看成是课程的目标,它给予学生的不是以后可能会贬值的“紙币”,而是能够让他们终生受用的“储备金”。体验的作用就在于此。

如准备上二年级道法课上册《班级生活有规则》课时,我在课前把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让他们分别收集关于各个班里一些遵守规则和不守规则的实例,并让他们观察这些实例的后续影响。课堂上,以“在班级里是否要遵守规则”为题让学生展开辩论,两组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展示出来,踊跃地谈论了自己的看法与感受。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体验到了规则的重要性,直接将课本的知识“活”用了起来,干巴巴的知识点通过课前的准备和课堂的交流也变得熟悉易懂了。另外,学生的自主参与让他们深深地感悟到,社会生活要有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每一个人都应自觉遵守规则,生活才能有序发展。从而,提升学生公民意识、促进自主发展的教学目标就达到了。

二、鼓励想象,在大胆创新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指出,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时代对青少年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发展青少年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青少年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这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条件。而教学中,要培养创新意识应注意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空间,鼓励学生在个性的基础上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例如上二年级下册《我们有新玩法》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活动。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喜欢玩玩具是不言而喻的,但能玩得很有创意的并不多。现代社会新型玩具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智能,但学生们好像越来越依赖玩具的设定,变得越来越不会玩。因此,借由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有创意地玩,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娱乐生活,还可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动动脑:找找跳绳新玩法

提出问题:跳绳除了传统的娱乐方式外,你还能用跳绳玩出哪些新花样?

学生思考后,各抒己见:把跳绳打个结,变成呼啦圈玩;两个人一组,一个人拉起跳绳的一端在地上抖一抖,就变成了一条蛇,另一个人踩到蛇尾就算赢;两个人各拉住绳子的一端,找准对象套圈等等。

小组交流讨论:玩一玩,想一想怎样才能玩好这些新游戏?请设计游戏规则。

学生在亲自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思考并总结出建议:玩游戏之前要定好规则;轮流玩;要注意安全(强调安全性)。

学生们开动脑筋,广开思路,在活跃的游戏中,不仅创新地学会了许多跳绳的新花样,还自主拓展了新游戏的规则,同时在交流玩耍中还明白了和小伙伴一起玩游戏时要守规则、懂礼让,并且注意安全的道理。整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自主学习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学科融合,在良好氛围中多维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科融合教育理念的提出由来已久,它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以分析学生特点,学科内容为基础,找到其他学科与本学科知识的联系点及课程的整合点,将相关的学科内容组成一个新的学习内容,从而实现多维度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授课时间较短,课时不多,为了让学生更注重道德法治,还应当利用其他学科互补渗透的方式,将相关的资源有机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看似简单的道法学习中,获得更丰富、更深刻、更全面的知识。

有句话说:高分低能是次品,体质不好是废品,品德不良是危险品。所以,立人先立德,人的培养,必须坚持德育为先。但,立德树人并非一句空话、大话、套话,也不仅仅只是德育老师的事,它是所有教师共同肩负的重要使命。要充分发挥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功能,让“尊重学生个体”“促进全面发展”等观念深入人心,让学生在新时期“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下,真正提高核心素养,成为一个适应新社会、全面发展的人。

2715500520334

猜你喜欢

自主合作学科融合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基于项目的中学学科知识融合路径探析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探索
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探讨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让德育之花在课堂中尽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