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心理定律,助推高三政治教学
2022-03-22夏跃虎
【关键词】高三政治教学;复习;心理定律
作者简介:夏跃虎(1986.07—),男,安徽省庐江中学,一级教师,2018年获合肥市优质课大奖赛一等奖,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连续获合肥市庐江县论文评比一等奖,2020年获合肥市论文评比二等奖。
心理定律是关于人的心理现象的客观规律,是一种心理理论模型,用以描述特定尺度、特定情况下的现实心理世界。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发挥心理定律的积极作用,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意义重大,高三思想政治教学也不例外。对于整个高三阶段的政治教学来说,可以、也应该恰当发挥相关心理效应、定律的积极作用,克服负面影响,提高复习效率。
一、有效利用“破窗效应”“霍桑效应”
“破窗效应”最早来源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的一项实验,后来詹姆士·威尔逊及乔治·凯林以该实验为基础,提出“破窗效应”理论,该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破窗效应”启示我们环境对人的心理形成和行为表现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環境影响着每个人,人同样影响着环境。在不好的环境中,人们会受到暗示,做出使环境更差的行为;在好的环境中,人们会想着维护好环境,环境会越来越好。
高三阶段的学习强度可想而知,各学科都进入冲刺阶段,各学科教学也是全速率运行,大家都是争分夺秒,充分利用时间,争取实现教学效率最大化,努力使学习环境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具体到政治学科教学来说,受高中的学科特点和课程设置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学生在高一和高二阶段在数学、英语等学科上所用学习时间较多,用于政治学科的时间较少,学生重视政治学科的程度明显偏低。如果高三阶段学生依旧对这种环境暗示听之任之,势必会导致整个班级政治学科学习的氛围越来越差,长此以往,学生的成绩可想而知。依据“破窗效应”的启示,在高三政治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是学习氛围问题,以学风带动教风和考风,在师生共同努力下,使整个教学环境越来越好,学生政治成绩的提高也是必然的。教师通常可采用每天一题、定时收看新闻剪辑、“小题大做”等多种方式,让政治学科教与学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逐渐形成好的学习环境。
“霍桑效应”又称“霍索恩效应”,是指当人们知道自己成为观察对象时,会改变行为的倾向。“霍桑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人在一生中会产生数不清的意愿和情绪,但最终能实现或满足的却为数不多,对那些未能实现的意愿和未能满足的情绪,切莫压抑克制,而应适当地宣泄出来,这对人的身心和工作都有利。
高三阶段学生学习压力非常大,不少学生会出现“高原现象”,即当学习到一定程度时,成绩很难取得有效突破,不管怎么努力,阶段性成绩难以提高。政治学科的学习也存在“高原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科成绩仍没有提升,学生势必会焦躁不安。这时可以发挥“霍桑效应”的作用,在阶段性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寻找适当途径让学生宣泄情绪。常用做法是开展讲座、举行励志演讲或者组织学生爬山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身心更加健康,从而更有利于后面阶段的复习迎考。
二、一轮复习善用“马蝇效应”,避免“青蛙效应”
刚刚进入一轮复习,对学生来说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学生又站在同一起跑线。由于高一阶段学生仍处于高中学习的适应性阶段,课程安排较多,大家学习精力比较分散,并且,通常高一政治每周只安排两节课,所以高三学习之前学生们政治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这种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挥好“马蝇效应”的积极作用,克服“青蛙效应”的负面影响。
“马蝇效应”说的是再懒惰的马,只要身上有马蝇叮咬,它也会精神抖擞,飞快奔跑。“马蝇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人只有被“咬着”,他才不敢松懈,才会努力拼搏,不断进步。因此在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中,教师要清醒认识教学的对象—这是一群在高三高强度的复习后,需要走进高考考场一较高下的学生。根据“马蝇效应”的启示,在日常教学中,想要让学生抖擞精神、努力拼搏,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刺激。笔者是拥有多届毕业班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在一轮复习中经常采用单元测试法,对于成绩靠后的学生,单元测试后笔者会进行面批面改;对于已经复习结束的单元内容,需要学生对知识进行再总结,在交总结内容时随机当面抽查学生相关知识点。学生进入高三年级,因为青春期的心理特点,都特别珍爱自己的面子,所以面批面改的刺激效果很好。学生都不敢怠慢,在平时学习中会积极主动,测试中你追我赶,积极进取,复习效果大大增强。
教师在发挥“马蝇效应”带来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青蛙效应”所带来的消极影响。“青蛙效应”说的是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但如果把一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当水温逐渐升高,青蛙最终会被煮死,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这启示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容易置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觉察。
一轮政治复习中克服“青蛙效应”的消极影响包括两个方面,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需要及时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补缺补差,切勿自我感觉良好。可以通过考试发现学生的差距,也可以通过开展学生座谈会寻找问题,在补缺补差中,提高教师进行复习教学的效率。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一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其他高考科目的复习也在同时推进,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生变化是正常现象,在关注考生学习状态的同时,还需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高三阶段学生心理变化较大,在“青蛙效应”的启示下,如果教师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干预,效果通常比较理想;如果听之任之,日积月累,后果会比较严重。因此一旦遇到学生心理出现异常情况,教师就要及时纠正,确保学生学习不偏离正轨。
三、二轮复习克服“羊群效应”,发挥“巴莱特定律”
现在许多学校在总结高考经验后,都有意将高三政治的一轮复习时间缩短,目的是为二轮复习争取更多的有效时间,以便尽快进入三轮复习。二轮复习过程中需要克服“羊群效应”的消极影响,发挥好“巴莱特定律”的积极作用。
所谓“羊群效应”是指在群体活动中,当个人与多数人的意见和行为不一致时,个人往往会放弃自己的意见和行为,表现与群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意见和行为方式。
羊群效应启示我们:人们均有从众心理,而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盲从则往往会使人陷入骗局或遭遇失败。多年前,人们对“教无定法,学无定式”的观点就表示认同。的确,每个学生因为基础状况、识记程度、理解水平、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这决定了每个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方法存在差异。高三政治二轮复习通常采用专题式复习模式有效推进,多数教师通过建构知识体系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种化零为整的方式比较有效,但不是人人适用。在日常教学中,就有这样一部分学生,他们以前对部分知识掌握得不好,平时就习惯用各个击破的方法对待学习,而且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当看到周围其他的学生多数都在用老师指导的方法进行二轮复习时,他们会自我感觉十分矛盾,容易放弃非常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随波逐流。其实这是典型的“羊群效应”影响,教师需要及时进行正确引导,让每个学生都坚持使用对自己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理解适合大多数人的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
“巴莱特定律”又称“二八定律”,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帕累托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这种不平衡性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这就是“二八定律”。
“巴莱特定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非常有限的,想要真正做好每一件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要学会避免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琐事上,要学会抓住主要问题重点突破,合理地分配时间和精力,把80%的资源花在能出关键成效的20%的方面,这20%的方面又能带动其余80%的发展。“巴莱特定律”不仅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产生重大影响,在心理学领域也影响深远,同样的,对于高三政治二轮复习意义也很重大。
随着二轮复习的推进,教师会发现不同学生知识的薄弱方面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经济生活》部分知识点掌握得比较薄弱,有的学生《生活与哲学》部分知识点掌握得不太好,在文科综合考试中表现就更加明显。学生常常是因为部分知识点没有回答好,导致政治学科成绩上不去,乃至影响整个文科综合成绩。针对上述情况,可以发挥好“巴莱特定律”的积极作用,学生知识的薄弱方面就是该定律中“能出关键成效的20%的方面”,需要学生“把80%的资源”用在该方面。其实这也是教师平时所提倡的要及时补缺补差,特别是针对优秀学生,集中精力把知识的薄弱方面突破,也能带动整体,最终使整个政治学科成绩得到有效提高。
四、三轮复习克服“墨菲定律”,发挥“木桶定律”
三轮复习主要是时政讲解和试题训练,有经验的教师都比较清楚,这一阶段主要是以学生考试技巧方面的训练为主,知识的传授已经不多了。基于此,本阶段需要加强心理素质训练,积极的心理暗示非常重要,三轮复习阶段需要克服“墨菲定律”的消极影响,发挥“木桶定律”的积极作用。
“墨菲定律”源自一位名为墨菲的美国上尉,他认为某位同事是个倒霉蛋,便不经意地说了句玩笑话:“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让他去做就一定会弄糟。”后来这句话被延伸拓展,出现了一些其他的表述,比如“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会出错的,终将会出错”,这种心理暗示在高三政治三轮复习中也时有发生。
政治学科的主观题在文科综合中的得分率较低,因为知识点比较分散,学生回答得不够精准,长此以往,学生普遍比较害怕政治学科,慢慢地在心理上也产生了“墨菲定律”。因此,在政治三轮复习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对政治学科的信心,克服“墨菲定律”影响。具体做法是在高考临近前的三轮复习中,多给学生加强基础知识训练。其好处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强化学生对基础性知识的掌握程度,让学生能熟练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二是通过模拟考试,学生在取得理想分数的条件下,树立政治学科信心。另外,三轮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向学生分析介绍高考录取规则,当前各省市主要录取规则是按考生排名,择优录取。政治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整体得分率偏低,但如果考生排名靠前,即使分数低于其他学科,依旧占据高考录取的有利地位。向学生分析录取规则,在一定程度可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木桶定律”又称“短板效应”,说的是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拼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该木桶的盛水量就会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若要使该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
“木桶定律”启示我们要想发展自我,需要不断完善自我,增强短板,补齐薄弱的地方。在高三后期复习阶段,特别是三轮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阐明“木桶定律”的道理。具体到政治学科三轮复习中,许多学生是在政治学科的某一板块知识容易失分,每位学生情况略有差异,但多数是集中在哲学和经济常识类板块失分。究其原因,哲学类知识点多,近年来对哲学类考查以小切口为主,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掌握不够熟练;经济类问答题需要有宏观视野,不少答案中需要结合最新表述,部分学生只关注教材,回答不够全面。针对不同情况,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木桶定律”启示下,做到精准发力,努力将薄弱的地方提高,力争达到理想效果。
结语
随着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的实施,高中政治教师更加关注提高教学效率。从一个新的视角探究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学,借助常用心理定律,发挥其积极作用,力避消极影响,对提高高三政治复习教学的效率,有一定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吴梅德.高三政治复习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13(57):6-7.
者永涛.巧用心理效应 促进学生成长[J].成功(教育),2009(01):72-73.
陈雨.巧用心理效应,实现学科教育价值[J].中学教学参考,2019(34):34-35.
李桂茹.几种心理效应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参考,2012(13):45-46.
彭锡钊.自主学习模式在高三政治复习中的运用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6(34):58-59.
2635501705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