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电子白板与小学阅读教学的深度融合
2022-03-22唐翠花
【关键词】电子白板;语文课;寓教于乐
作者简介:唐翠花(1979.06—),女,安徽省无为市滨湖小学城北校区,无为县首届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地深入发展,小学语文教学正处于由传统教学向信息化教学转变的阶段。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并与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随着“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不断推进,国家为学校配备了大量信息化设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的能力也有所提升,但部分乡村学校仍存在信息技术设备成摆设的现象。鉴于此,笔者以近期所听的一堂别开生面的“智慧课堂”语文课《花钟》为引子,希望能引发广大乡村教师对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的兴趣,转变其教学观念,让“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真正落到实处,使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融合在一起,相互促进,打造高效课堂,造福广大学子。
在“智慧课堂”语文课《花钟》中,执教老师将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手段与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深度融合,寓教于乐,处处闪现出教师的设计智慧,令人耳目一新。
一、创设情境,突破难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教师要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其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在欢闹中进行深入思考。
1.创设有趣的情境
【教学片段】
导入环节,老师展示一张有绿树青草的图片,问:“这是春天的公园,有没有发现少了点什么?”
学生马上说:“少了花。”
老师用手在屏幕上轻轻滑过,五颜六色的花朵出现在图片上。学生激动得“啊啊”直叫,觉得太神奇了。
老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看一看鲜花绽放的样子,边看边想用什么词语形容这些花朵?”
(老师播放鲜花盛开的视频,各式各样的鲜花竞相开放。)
学生深深沉浸在鲜花绽放的美景中,视觉盛宴过后,纷纷运用手中的平板写出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千姿百态、娇艳欲滴等词语。随后,老师带领学生一起交流、积累。
在此环节,老师利用电子白板的“蒙层”功能和视频播放功能,将学生带入鲜花的世界,并在学生欣赏后让学生通过电子白板“发表观点”功能手写表达,既进行了审美培养,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效促进了学生词汇量的积累与运用。“发表观点”功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和实践的机会,有别于传统课堂只能请几位学生表达自身观点,更能让老师对学生的词汇掌握情况有全面的认识,使今后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因为教学媒体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等特点,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动画、文字等,符合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所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建构与存储,有利于真正落实“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教育理念。
2.突破教学的难点
课文《花钟》的语言生动形象,趣味盎然,尤其是第一自然段语言表达形式极其丰富。花不同,则描写花开放的语言也各具特色。由课后第三项习题“课文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填一填,体会一下。”以及课后第四项习题小练笔“仿照课文中表达鲜花开放的语句,写一写你喜欢的花。”可见,“体会描写鲜花开放的表达形式”是本文语言实践的难点。老师运用电子白板可以轻松完成这一难点的教学。
【教学片段】
老师教授第一自然段时,提前出示自读要求:这一段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花?用“〇”画出不同种类的花;用“ ”标出它们开放的时间。
老师指名1位學生上台操作,并利用电子白板的互动功能,让其他学生在书上圈画,然后借助白板进行对照点评,一目了然。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花开的文字片段。播放各种花开的视频,配以课文描写,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朗读。
学生朗读完后,再出示两组开花语句,一组为课文语句,另一组则将课文描写开花的语言皆换成“开花”。在比较中学习,品悟课文语言“欣然怒放”“绽开了笑脸”“从睡梦中醒来”“含笑一现”等描写花开文字的生动优美。
在读悟的基础上,老师带领学生完成课后小练笔。出示“牡丹花”(早晨七点)、“向日葵”(中午十二点)、“蝴蝶花”(下午四点)的图片,让学生仿写。
早上七点,牡丹花 。
中午十二点,向日葵 。
下午四点,蝴蝶花 。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早上七点,牡丹花舒展开身子,穿上了美丽的花裙子。”
“中午十二点,向日葵绽开了笑脸,向太阳公公打招呼。”
“下午四点,蝴蝶花展开翅膀,在草丛里翩翩起舞。”
……
这一环节,老师非常有智慧地借助电子白板的互动、计时、拍照上传等功能,带领学生边看边读,边读边悟,边悟边写。在对比朗读中感受语言表达形式的差异,在视听资料的促进下,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智慧被激发,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轻松突破教学难点。
二、游戏激趣,夯实基础
电子白板所具有的课堂游戏、选择题答题形式、抢答等功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学习中。这些有趣的形式,既能克服传统课堂“满堂灌”、沉闷、消极的弊端,又能避免出现新课改后“从满堂灌到满堂问,形式上热热闹闹,本质上高耗低效”等问题。
1.激发识词兴趣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争强好胜,特别喜欢一些带有挑战性的游戏。课堂新知教学完成后,老师在复习巩固时借用小游戏可以扫除学生的疲惫感,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教学片段】
老师:“同学们,老师课前给大家推送了预习单,现在我要检验一下你们的预习成果(同时出示花圃和属于生字的鲜花的图片)。谁能把花朵宝宝移栽到花圃中呢?”
(学生都举起了手)
“同学们都这么自信啊!我只能请‘易课堂老师’帮我选啦!”
(老师点击“易课堂”功能,选定了一名学生)
随后被选中的学生上台扮演花匠,“移栽”花朵,台下全体同学集体朗读词语。学生配合默契,轻松愉快地完成了生字词语的识记和巩固。
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激疑布惑”“寻求帮助”,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驱动下、在角色扮演中,完成学习任务,获得知识、愉悦和自信。这就是这堂课的魅力,而这份魅力来源于电子白板的恰当运用。
2.强化生字辨析
在“正确区分形近字”环节,老师利用口诀等方法教完“澡、燥、躁、噪”后,再运用白板里的游戏进行巩固练习。
【教学片段】
老师用“易课堂”功能选出两个男生,开展对抗赛。规定时间内,谁选中正确的“词语苹果”多,谁的得分就多。
游戏一启动,屏幕上的“词语苹果”纷纷落下,“噪音”“躁动”“干燥”“干躁”等正误词语混淆在一起。
两个孩子眼疾手快,台下的孩子情绪高涨,恨不得代而为之。游戏时间到了,两个孩子最终打成平手,收获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老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试试?”
学生:“想!”
老师:“好!那老师把游戏课件推送给你们。你们也尝试一下吧!”
随后孩子们快速在平板上操作起来。
游戏结束,老师通过数据统计看到学生的游戏结果,对学生的形近字掌握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
老师对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游戏进行充分运用,让语文课堂充满了色彩,让生字学习形式不再是单调枯燥的死记硬背,有效帮助学生消除对生字词语的惧怕和陌生感,让识字教学富有童真,充满趣味,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
三、指导书写,有效评价
小学阶段的生字书写指导教学和有效的课堂评价一直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运用白板技术可以在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建构新型的“主导—主体”课堂教学结构。
1.指导书写规范直观
小学第二阶段“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三年级是练习钢笔字的最佳时期,每堂课都应该有适当的书写练习时间。这位执教老师充分运用电子白板的“书写”功能,直观形象地演示汉字书写过程,让学生更好地记住书写顺序和书写要点,落实写字教学目标。
【教学片段】
老师出示生字“醒”“修”。
老师:“读一读。”
学生正确齐读。
老师:“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我们不仅要认识它们,还要会正确规范地书写出来。谁来说说写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要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学生:“要注意‘修’的右下角三撇的间距均衡,纵向对齐。”
老师:“说得真好!不仅要观察间架结构,还要关注字的关键笔画。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演示‘书空’。”
师生跟着白板书写功能演示‘书空’。
老师:“现在,我们一起正确规范的书写吧!希望我的镜头能捕捉到你正确的书写姿势哦!”
老师边巡视指导,边利用电子白板拍摄学生的书写姿势,投射在屏幕上。學生则全神贯注,规范书写。
老师:“请同学们拍照上传自己的书写作业。”
老师请学生进行作业投票,并通过后台软件统计得票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整个过程用时约10分钟,紧凑而完整,对白板的运用更是如虎添翼。课堂充分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有别于传统书写指导教学。从执教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演示汉字书写,到拍照反馈点评,化抽象为具体,更容易让学生把握住具体的教学内容。
2.课堂评价立体有效
在生字书写环节,电子白板除了能有效规范学生书写行为,还有利于师生评价。学生书写情况一目了然,给教师后期执教提供了准确的学情指导,也让学生知道了不足之处,找到进步的方向。评价功能不仅在书写环节有效辅助了教学,在其他环节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在落实“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方面。
【教学片段】
老师:“第一自然段中,哪句话揭示了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老师开启计时功能,让学生自读自画。学生完成任务后,老师随机查看,发现有少数同学画出第一句,多数同学画出第二句。随后老师将两种不同答案的截屏出示,展开教学。
老师:“出现了两种答案,到底是哪一句呢?”
学生:“我觉得第一句是描写花朵迷人。第二句是写留心观察就能发现花开放时间不同。第三句写花开的时间不同。所以,第二句最能说明自然段主要意思。”
学生:“我也觉得应该是第二句。只要留心观察就能发现花开时间不同。第三句具体描写了九种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
学生:“第二句和第三句意思一样,第二句概括描写花开的不同时间,第三句是具体描写花开的不同时间。我觉得是第二句揭示了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老师:“同学们的理由很充分,我和你们的观点一样。我想,认为是第一句的同学在你们的点评中也应该明白了。”
老师没有直接评价对错,而是借助电子白板将不同答案在大屏幕上投射出来,引导学生去研究文本,辨伪存真,客观评价。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评价意识得到增强,评价能力得到训练。这样的评价更立体,更有效,学生的收获更多。
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充满了灵气和生机。这样的课堂能引领学生探究未知,活化已知,开启心智。学生的思辨意识一旦形成,他们就会变得更有悟性,更有智慧,更有创造性和批判性。
“教育信息化2.0”时代已经来临,未来的“科技+教育”不是幻想中的事物,把信息技术内化于教育的各个过程中,用信息技术发展来引领教育变革,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必然趋势。
纵观这堂课,执教老师采用电子白板的多种功能,巧妙地将信息技术深入融合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给学生带来新的课堂体验,提高了课堂效率,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老师的设计智慧,每一个环节都启迪了学生的潜在智慧,是一堂充满“智慧”的语文课。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田长青,王聚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路径与策略(小学阶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1031501705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