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策略下状物类文本的阅读
2022-03-22朱春洁
朱春洁
摘 要:状物类文本是小学阶段学生习作的重要训练内容,也是语文课文的重要体裁。文章中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采用相应的表达策略,展示事物的特点,抒发自身的情感。教学这一类文本,教师要根据单元中的语文要素,遴选适切的教学策略,借助语文要素发展语文能力。
关键词:对比策略 统整联系 状物类文本 小学语文
入选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状物类文本都是文质兼备的名家名篇。对比阅读为学生深度解构这些优质作品奠定了基础,是引领学生语言能力生长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基于文本内容、文体特点和原始学情三个核心维度,在编者所设定的语文要素的关照下,从作者创作时的素材选择、遣词造句、语言风格、谋篇布局、情感抒发等维度展开探究,真正落实学生内在的表达特质,促进学生理解能力和习作表达能力的协同并进,助推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基于统整联系,把握对比阅读的重要性
对比是统整把握类群文本的重要阅读方法,具有广阔的开放性、深入的探究性和辐射的发散性特征,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单篇教学的局限性,而且有助于学生重新构建知识体系,提升阅读层次。
状物类文本的阅读,价值在于三点:明晰事物特点、洞察语言表达和作者内在情感。学生对状物类文本的阅读一般会呈现以下思维历程:依托文本语言—了解事物特点—体会作者情感—洞察语言魅力。从语言出发,最后又回归语言,这就不难发现状物类文本中的语言与情感之间有着鲜明的双向原则。运用对比的方式展开阅读,不仅有助于学生快速理解文本,还有助于推动学生思维的高效运转。
针对状物类文本的特点,编者在每个单元都设置了相应的语文要素。以对比的方式展开阅读,能看到文本中所蕴藏的多维化观察方法。比如,《搭船的鸟》一文对动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包含了对外形的静态观察和对捕鱼的动态观察;《爬山虎的脚》一文对植物进行了整体远看、近处细看和爬行过程的连续观察。从而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观察蕴藏着丰富的路径,除了用眼睛看之外,还有用耳朵听、用手摸、用鼻子闻,多角度展现出对于事物的真实看法和不同的情感。
二、基于策略本质,开辟对比阅读通道
(一)奠定基础,精心选择对比阅读的内容
如何选择对比的内容,很多教材已经在课后思考题、文旁批注、阅读链接等栏目中作了明确的要求,有的内容可以借助于单元中的语文要素进行研制。
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就不难看出这个单元侧重于对文本情感的体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文本的关键语句入手,这与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有逻辑上的联系。虽然都有“体会感情”的要求,但一个侧重于阅读理解,一个侧重于迁移表达。教师就可以从相关课文的助学系统中明确目标,并紧扣具有关键表达作用的典型句式。例如,老舍先生《猫》一文中“它……,可它……”句式,能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猫古怪性格的无奈与喜爱。典型句式不仅是作者表达形式的一种体现,也是其内在情感抒发的有效载体。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将这些语句与其他文本的表达进行对比,从而凸显出其独特的表达效果。例如,该单元中《母鸡》一文以细节化的描写展现了母鸡慈爱负责的特点,也将作者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融入其中。在这样的对比中,学生就会发现老舍的语言中存在着明显的“正话反说”的特点。
(二)实施关键,巧妙划分对比阅读的维度
有了明确的内容,对比阅读还需要有多元化的维度划分。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四种:宏微维度、横纵维度、异同维度、内外维度。不同的维度所关注的对比侧重点也不一样。首先,从作者视角出发,对比相同作家描写的不同动物:老舍先生的《猫》以正话反说、明贬暗褒的口语化方式,表现了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老舍先生所写的《母鸡》,则借助母鸡在典型事件中的表现,通过欲扬先抑的方式,展现了自己从“一向讨厌”到“不再讨厌”的情感变化过程,让学生在对比中认识到作者抒发的情感不同,所采用的表达方法也不一样。其次,不同的作家描写相同的事物也不同。比如同样是写猫,除了老舍的文章,编者还在“阅读链接”栏目中拓展了夏丏尊和周而复的作品。两位作家的表达各具特色,夏丏尊通过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的融合凸显自己的喜爱之情,而周而复则是聚焦于对猫的外形动作、神态的描写,将自己的喜爱之情和盘托出。
三、基于教学体系,逐步实施对比阅读
(一)设置层次分明的对比阅读目标
没有明确的目标定位,课堂就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失去了驰骋的方向。对比阅读究竟应该完成什么目标,需要充分考量学生的原始学情、编者的用意以及文本自身的特质,形成层次分明的对比阅读目标。
统编版语文教材以单元为整体,不同的课文在单元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其训练侧重点也不同。比如,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除了“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这一语文要素,还有一个表达维度的要素是“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从阅读方法到写作要求,体现了鲜明的由读到写的侧重点。基于编者选择的课文及设置的顺序,教师可以在单元整体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单篇课文的目标。例如,《猫》一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比阅读理解明贬暗褒的创作密码,体会独特的表达语言和表达形式对展现猫的特点所起到的作用;《母鸡》一文的教学则要借助于对比策略,理解作者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感受文本语言与情感意蕴之间的联系;《白鹅》一文的教学则需要在对比阅读和前两篇课文学习经验的基础上,着力感受文本语言、动物特点及作者情感三者之间的联系。
(二)开辟具有针对性的对比阅读路径
对比阅读的本质是探究,是思维运转的过程。我们不能让对比流于形式,为了对比而对比,教师需要根据目标开辟对比阅读的实施路径。
基于状物类文本的文体特性,从宏觀层面来看,可以从整体性单元入手,也可以从全册甚至是整套统编版语文教材所有状物类文本入手,引领学生展开学习。比如,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学三年级《搭船的鸟》一文,作者先从静止的状态入手,细致地观察了翠鸟的外形特点,然后从动态视角观察了翠鸟捕鱼的画面。通过这篇课文,学生能累积一些观察方法。鉴于此,当学生带着这些认知经验来学习小学四年级《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两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作者的观察与前面课文的不同。比如描写翠鸟的外形,作者需要在静止时靠近事物进行细致观察,而在描写爬山虎的叶片时,虽然也是静止状态,但是由于叶片布满了墙壁,要想凸显整体景象,作者就需要不断退后,站在整体性的视角下观察。
微观层面的对比阅读可以聚焦单篇课文或单个知识点。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学四年级第三单元的教学目标为例,教师可以设定以下两个对比阅读路径:其一,从作者情感抒发的角度入手,在对比中感知抒情方法的不同。比如同样都是描写猫,老舍、周而复和夏丏尊所采用的策略就完全不同。三位作家没有提到一个“爱”字,却在言语之中将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其二,可以从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上做文章。老舍在《母鸡》一文中展现了自己情感的变化轨迹,在表现自己“一向讨厌”和“不敢讨厌”的感受时,所采用的方法也是完全不同的。这种微观层面的对比阅读,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了文本深处,有助于学生将思维向着文本表达的深处推进。
参考文献:
[1]罗刚淮.小学语文课堂深度学习的表征[J].教学与管理,2019(2):25-27.
[2]王跃江.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体验的开启[J].教学与管理,2020(35):53-54.◆(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晨阳学校)
19195011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