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立读者意识,突破习作壁垒

2022-03-22严仪林

江西教育C 2022年3期
关键词:读者意识习作教学小学语文

严仪林

摘   要:文字是语言的载体,而写作是用文字表达自我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学生在习作时,都应该有鲜明的交流对象。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将习作教学当成硬性而机械的任务,将原本应该是互动交流的习作过程,演变成学生的自我独白。长时间缺失读者的习作练习,让学生的习作变得生硬而机械。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读者意识,从而激活学生的语言表达意识,让习作教学真正走向高效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读者意识   习作教学

写作是用文字表达自我的过程,强调“我手写我心”,其本质就是将自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实现用文字进行交流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学生在习作时,都应该有鲜明的交流、倾吐对象。但当前很多教师将习作教学当成硬性而机械的任务直接布置给学生,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导致原本应该是互动交流的习作过程,演变成了学生的自我独白。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由于缺失读者意识,就会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读者意识,从读者视角考量,突破习作壁垒。

一、明确读者群体,奠定习作基础

(一)转变视角,捕捉潜在读者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作之前,首先要考虑清楚两件事,一个是确定好对象,一个是搞清楚用意。学生在每次动笔写作之前,其实都蕴藏着客观存在的潜在性读者。但由于学生的认知目标不够明确,这些潜在性读者只是以一种相对模糊的状态呈现出来,让学生难以察觉到他们存在的价值。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习作内容,帮助学生明确潜在的读者对象,为学生的习作奠定基础。

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我的暑假生活》,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暑假生活。编者先后罗列了跟爷爷奶奶摘茄子、给菜地锄草,跟着爸爸妈妈坐摩天轮等常见的活动,并鼓励学生先想好要讲述的内容,然后试着讲一讲,随后再写一写。这篇习作看似没有明确的读者对象,如果就这样让学生进行写作,学生很容易将习作当成一种机械、生硬的任务。此时,教师就可以转换视角。细细考量便不难发现,这篇习作其实蕴藏着丰富的读者群体,可以是自己远方的亲人,可以是班级中的老师与同学等。因此,教师除了要关注习作方法,还要引导学生明确习作要倾诉和分享的对象,将习作演化成与其他人交流分享的文本载体,让学生认识到习作的价值和意义。

(二)利用读者意识,唤醒动力

有了相对明确的读者,学生就容易进入到相应的思维表达、倾吐和交互的情境之中。这样,学生的习作就从原本的任务,转变成了一种内在的认知需要,让习作有了更加鲜活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教师要进一步创设语言表达的情境,激发、唤醒学生内在的表达动力,点燃学生语言和思维的火花。

还以《我的暑假生活》为例,当学生选择了素材,明确了自己的阅读对象之后,习作就演变成了情感交互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师就可以从学生选择的读者群体入手,唤醒学生表达的内驱力。比如,教师可以將学生罗列出来的材料呈现出来,组织学生一起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想要描写的内容深受同学的关注,自己的习作能满足大家对这一素材的好奇心。这样,教师就巧妙地利用了潜在读者的阅读期待,激发了创作者内在的表达欲望和动力,促使学生以更加高涨的情绪、更加灵活的思维状态展开写作训练。

二、聚焦读者群体,优化表达质量

(一)依托读者,遴选习作内容

明确了读者群体,就对习作素材的选择、布局谋篇、表达形式形成了具体的要求,学生就能以读者的认知和审美来约束自己,进一步规范自己的习作。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习作素材,适应读者群体的内在需求,借助习作实现作者与读者的有效沟通。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多彩的活动》为例,这篇习作所指向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很多学生在写作之前就将读者对象确定为自己的父母。虽然父母或多或少对学校的活动有所了解,但对于一些细节却所知甚少。学生就可以借助此次习作,尝试运用文字,让父母更好地了解相关活动。因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读者的内在需求出发,明确自己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首先,父母作为读者,不了解整个活动的过程,那么作者就需要在习作中写清楚活动的过程,尤其是要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其次,父母关心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学生就需要重点描写自己参与活动时的动作、语言和神态,将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分享给父母。引导学生从读者视角进行思考,学生能明确习作的重点,进而选择合理的习作内容。

(二)紧扣读者,推敲语言表达

不同的读者群体决定了写作就是一种交互过程,作者需要具体考量自身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考量年龄、思维、认知能力、表达习惯的差异。比如,习作的语气语调是否与所写的角色相吻合,习作的语言是否把握好了分寸,是否能触发读者与自己情感上的共鸣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锤炼语言能力的同时,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追求表达的精准、得体。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漫画的启示》为例,漫画中,一人提着水壶、拿着铁锹,准备种植树苗;另一人坐在一棵小树苗的下面,等着乘凉。这幅漫画富含哲理,即人要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成果,而不是坐享其成。编者旨在借助漫画幽默形象的特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从漫画中获得启发的能力。有的学生认为这幅漫画对自己的弟弟非常有警示作用,于是将弟弟作为习作的表达对象。由于弟弟的年龄相对较小,学生就运用了幽默形象的语言先描述漫画的内容;之后,在发表自己的感受时,也没有空讲大话、套话,而是以弟弟的认知能力为标准,充分联系弟弟在生活中的真实言行展开描述,用弟弟能听得懂的表达方式将自己的启示进行分享,从而让弟弟得到启发。

三、扩展读者群体,延展交互范畴

(一)强化交流,扩展读者范畴

统编版教材在设置习作内容时,非常重视习作的交流与分享,就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习作不应该是自我独白,而需要分享。所以,我们常常能在统编版教材中看到类似的要求:“写完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换阅读”“写完后,读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看看他们有什么建议和想法”等。鉴于此,教师不仅要在课前指导时,帮助学生明确潜在的读者群体;也要在习作完成之后,搭建交流的平台,让每个学生既是习作的创作者,又是习作的读者。通过朗读、分享、交流,习作成为沟通读者和作者之间友谊的桥梁,形成良性的写作循环体系,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辅助实践,推动交互落实

写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一篇习作的完成不等于写作的终结,而是成为之后写作的经验与素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习作交流,从多个角度评价自己的习作,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习作。

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猜猜他是谁》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个人物,然后让别人猜测自己所描写的人是谁。因此,笔者引导学生紧扣人物的特点,并根据自己所选择的阅读对象,逐渐调整自己的语言。在学生完成习作之后,笔者就开展了“猜猜他是谁”的游戏活动,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大声朗读出来,并要求其他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这一游戏活动让学生的习作拥有了更多的读者,也有了更多被别人阅读、认可的契机,为学生以后的习作奠定基础。

总之,不同的习作内容拥有不同的读者群体,教师要从习作创作、分享、交流的本质出发,引导学生树立鲜明的读者意识,激活学生的语言表达意识,让习作教学真正走向高效化。

参考文献:

[1]马莉.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优化策略[J].教师博览,2021(33):49-50.

[2]李笑笑.习作教学失真现象及对策研究[J].文学教育(下),2021(10):112-113.

[3]刘荣.小学生习作导学优化创新策略的研讨与实践[J].学苑教育,2021(32):59-60.◆(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茶蓬小学)

2238501186264

猜你喜欢

读者意识习作教学小学语文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俄国形式主义的读者意识
浅谈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回归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