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开展手段

2022-03-22彭利勇

江西教育C 2022年3期
关键词:生活现象初中物理

彭利勇

摘   要:不管是哪门课程,其实都和生活紧密相关。初中物理的光学、电学、物化现象及力学都充分体现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在物理课堂上,教师也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点,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物理   生活现象   理论结合实际

虽然物理对于初中生来说并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但是如果教师将知识点融合起来解释生活现象,那么初中生就会对物理学习更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将物理生活化,在授课时注意方式,不能单纯讲知识点,更不能让学生依靠死记硬背来学习物理,而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着手,在课堂上通过一些小实验展示知识点,这样教学质量自然也就提高了。

一、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原则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不再抵触物理学习,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在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物理教学时,教师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物理知识的学习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时取得比较高的分数,而是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生活。因此,物理教师需要遵循科学的原则,让学生找到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物理知识。

其次,物理知识虽然和生活实际具有一定联系,但是并不是所有生活情境都适用于物理教学,教师需要进行精心的筛选和整合,结合课堂上的具体物理知识,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生活中的典型问题。

再次,教师在课堂上要坚持适度学习的原则,不应讲授超出学生理解能力的内容,从而避免学生认为生活中的物理知识非常深奥,以至于难以理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适当对学生进行知识渗透,抓住教学中的重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训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单纯进行口头讲解,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完相关的物理知识之后进行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开好了头,打开局面,教学就会逐渐步入正轨。优秀的初中物理课堂必定有精彩的导入,因此,教师在课前应精心备课,设计出出彩的导入环节。如今,教学不再拘泥于单纯的粉笔和黑板,多媒体的运用随处可见,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采用这一先进的技术手段,在导入环节给学生播放一段音乐,或者播放一段视频,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在讲解物态变化中的“升华”时,教师可以播放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腾云驾雾的视频,然后让学生思考:“这难道真的是在天上?这是运用了什么原理,让孙悟空的周围仙气缭绕,有种在云中穿梭的感觉呢?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的奥妙,一起‘变身’,一起‘腾云驾雾’,好不好?”教师以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揭开孙悟空“腾云驾雾”的秘密,告诉学生:这种现象在学习了物理之后就不那么神奇了,它只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态变化。在好奇心和兴趣的双重驱使下,学生在学习中会更加用心,学习效果也会变得更好。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

导入是画龙点睛,过程要精益求精。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教师向学生灌输纯理论,不仅会使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还容易引起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的反感。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使出浑身解数,力求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而最好的方式就是将生活搬进课堂。物理中的很多知识都与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息息相关,可以用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教师要合理运用生活中的现象,在遇到一些很难解释的概念时,适当选择一些生活中的案例来讲解,这样既可以促使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点,又可以使学生明白生活中现象的原理。

例如,在学习与“透镜”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大家思考一下,班级中有很多同学戴近视眼镜,那么近视眼镜是如何矫正视力的呢?眼镜和普通的玻璃片有什么区别?接着告诉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这些贴近我们生活的内容在课堂中出现时,学生肯定会特别感兴趣,也会产生一定的学习积极性,主动进行物理学习,从而取得提高成绩的理想效果。

(三)设计生活化的问题

物理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物理知识,灵活分析生活现象,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想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提问。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课本中的物理知识,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尽可能做到将课堂提问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增加课堂提问的针对性。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感受到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之间的密切关系,有利于学生今后根据课堂上学到的物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在教学“摩擦力”的相关知识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联想生活中的各种案例,猜测摩擦力和哪些因素有关,并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小实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确定摩擦力和哪些因素有关。学生需要确保其他的因素不发生改变,即采取控制变量的方式,尝试深入理解与摩擦力相关的知识点。实验操作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四)课后作业生活化

课后作业是检查学生课堂学习成效的有效方法。目前,大部分的课后作业都是以习题的形式布置下去的,这种作业有时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反而对物理学习不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学生喜欢做的实践操作类作业,从而锻炼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声音”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大家寻找生活中关于声音传播的有趣例子,或者动手进行一些可以体现声音通过介质传播的小实验,如制作“土电话”,然后在课堂中展示给其他同学。为了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不同的物质入手,进行声音速度的测试,如让学生利用铁、水和空气这三种不同的介质,用相同的力度进行敲击。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发现,在不同的介质下听到的声音的强度和速度都有所不同。

(五)开展生活化的活动

物理知识的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将课堂上的物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分析物理知识的本质,深入挖掘物理知识的内涵。同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需要用心挖掘教学资源,为学生引入丰富多彩的生活化学习资源。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力”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与“力”相关的现象。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于力的理解比较肤浅,因此用物理教学语言进行讲解会比较抽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大量生活化的经验进行知识讲解,也可以开展与生活相关的力学活动。例如,在足球比赛中,运动员用脚踢足球,足球就会从静止状态转变为运动状态,此时再由另一个运动员踢球的话,足球就会发生运动方向的转变,对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物理分析,促使学生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一知识点。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将生活中有趣的现象带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课程任务。生活化教学对于活跃课堂氛围也有一定的正面作用,教师应打造生活化的物理课堂,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吴镇坤.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素材的应用价值探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2):73-74.

[2] 边永前.浅析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21(19):93-94.◆(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上栗中学)

1243501186275

猜你喜欢

生活现象初中物理
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究
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究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生活现象与高中物理教学深度融合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