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教师发展,助推“双减”落地
2022-03-22管杰
管杰
助推“双减”落地,教师是关键。“双减”工作中,如何把自上而下、自外而内的政策推动变成自下而上、自内而外的教师自发的行为,这是学校需要思考的。北京十八中教育集团围绕教师专业发展,赋能教师成长,助推“双减”落地。
1.需求驱动:指向教师发展需求的支持
内在需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动力。为了了解教师的发展需求,学校首先进行了调研和分析,了解教師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精准的诊断和测评,明确了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教师更支持的研修策略和机制,确定建立共同体式的研修方式,形成内生性、增长性、生态性的区域教师发展模式。
2.效能驱动:指向教师实践难点的支持
以学习者为中心,提供体系化、精准化的资源支持。在价值引领方面,通过学校文化建设帮助教师确定课堂价值追求;在具体方法上,指导教师采用卡内基正向沟通、COP课堂观察、体验式学习等方式;在内容上,支持教师进行常态的课例研究、叙事研究、课堂展示等;在载体方面,构建学习共同体;在反馈方面,进行精准的学校诊断和有效的教育教学评价。
学校聚焦教师课堂教学研究最近发展区,设计学期研修主题,如教师领导力、体验式学习、引导式学习、单元主题教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学科为主体的融合课堂研修等。在研修过程中,强调由观念的转变走向实践的融合。
3.体验驱动:指向教师研究场景的支持
基于“数据+模型”的顶层设计,构建伴随式教师数字化研修平台,进行实时、动态、智能的教师数据分析,建立分层分类的教师发展精准支持空间。通过研修平台,促进教师互动研讨,沉淀教师常态研修成果,动态监测教师队伍发展情况,个性推荐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学校可以通过教师发展数字档案,发现教师的需求、教师的努力和教师的成果,动态地发现教师的成长,及时激励教师发展。
教师发展最终要突破单体学习,因此,必须重组教师的发展空间,建立集团式、集群式、区域式的教师发展空间,形成教师共同体建设机制,包括基于不同问题场景的教师发展共同体建构机制、基于教师数字发展档案和舞台创设的教师发展激励机制、激活教师内心需求的教师发展动力机制、基于分层发展需求的课程支持机制和互动场域支持机制。
最终,持续促进教师之间的三层融合。即理念融合,通过卡内基正向沟通、COP课堂、体验式课堂等重点研修主题的推进落地,形成并不断强化“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师发展理念共识;情感互融,通过对教师发展的安全感、紧迫感、效能感、认同感、价值感五方面情感需要的实现,激发教师发展的动力;成果互融,结合智能技术,对教师的成果进行跨校区、跨学段、跨学科、跨时间周期的提取,挖掘教师的优秀实践,萃取教师的研究亮点,支持教师研究成果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