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2022-03-22黄信权徐奕欣
黄信权 徐奕欣
摘 要:这两年,新冠肺炎疫情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后疫情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目前,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成为“后疫情时代”的重要教育目标。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 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生
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培养合格公民的现实需要,也是我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社会需要,更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需要。
一、提高认识,關注“心”世界,正视“心”问题
当今社会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社会环境很复杂,竞争很激烈,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也逐渐受到关注。升学的压力、家庭及人际关系的不和谐等因素,使得很多学生出现厌学的心理和行为,变得个性较为偏执,抗压能力差,这些都是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的现象。这些问题影响了青少年的发展,也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落脚点,也是学校管理的着力点,若连学生的身心健康都不能保证,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就没有意义,会成为空中楼阁。
二、认识差距,找准“心”症结,找到“心”病源
(一) 思想认识上还有差距
大众普遍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师的事情,与其他教师无关,而实际上,任何学科的教师都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有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帮助个别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倾向于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其他教学工作、德育工作割裂开来。认识上的偏差必然会导致行动上的偏差,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如果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否则学生很容易走向极端,这对家庭和社会都是一种伤害和损失。
(二) 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学校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既没有专门的教材,又不用考试,是一项可有可无的科目。大部分学校根据要求设立了心理辅导室、留守儿童之家,但没有开展实质性工作,没有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按照要求,每个学校必须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并定期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研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到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点点滴滴中。
三、细化措施,寻找“心”路径,破解“心”难题
每个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不同,对此教师要全面分析,做到掌握全局。教育一定要用心、用情,有情怀、有担当,“粗线条”的教育是没有好的成果的。只有细化措施,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一) 强领导,构建责任体系
教育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制定规章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负责人,支持和指导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个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时间和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人才。
(二) 强载体,创新教学活动
一方面,学校要结合工作实际以及中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学校应在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基础上,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角色扮演、专题讲座、心理情景剧等,采取以中小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切实提升心理素质,健康快乐地成长;另一方面,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三) 强队伍,提升教育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为此,学校必须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学校要树立“全员育人”理念,成立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机构,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形成以班主任、思想政治教师为主体,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四) 强阵地,健全体制机制
教育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发挥管理、指导、引领、示范作用,完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立分层分类培训体系,在各类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内容。同时,学校应指导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另外,学校还要进一步加强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发挥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危机预防、心理咨询功能;完善心理咨询的手段和载体,积极通过QQ、微信等软件,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进一步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健全、完善“学生自我防范、同伴互助、班主任预防”的三级心理预警机制,着力构建中小学生心理预防体系,针对中小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行为障碍,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
(五) 强互动,形成教育合力
学生的心理问题不仅是学校的问题、家庭的问题,还是社会的问题。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学校有责任,家庭有义务,社会也要有担当。我们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家校互动、社会联动的方式,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鼓励家长以自身良好的品格和行为影响学生。教师还应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掌握孩子由于生理变化带来的情绪变化情况,理解学业给孩子带来的压力,促使家长克服自身的负面情绪,避免对孩子的发展听之任之、不管不问,也避免对孩子过分袒护、溺爱,从而让学生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中形成健康的人格。
四、营造氛围,优化“心”环境,提升“心”境界
教育是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应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注重学生的生命价值,让教育取得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教师要有一个意识,即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是关注学生的成长,以及学生的未来。因此,我们要着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与氛围,让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伴随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
(一) 保障充足的经费投入
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学校也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经费列入预算。心理健康教育经费要做到逐年递增,同时,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辅导室的标准化建设应纳入每年的考核范围,在学校工作考核中占一定的比例。根据考核结果,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对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学校予以表彰和奖励。
(二) 促进学科融合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心理健康教师的事,也不仅体现在心理健康课堂和心理咨询辅导室里,而是贯穿整个教育过程,融入了所有的学科教学。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师都要用心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注重每个学生的感受,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唯有如此,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发展。
总之,教育是关注心灵、关注成长的事业,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心动”,我们就要有“行动”,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使学生拥有充盈、丰富的内心世界。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行动,让学生幼小的心灵像一颗种子那样发芽、成长,迎来破土而出时的灿烂阳光,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障碍,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成长为拥有健康人格的人。
参考文献:
[1]段媛媛.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融合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耦合发展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1):51-52,55.
[2]刘学兰.新冠肺炎疫情下青少年心理危机的成因及干预[J].现代教育论丛,2020(5):29-35,96.◆(作者单位:江西省吉水县教体局 江西省吉水县螺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