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工程建设项目射线探伤的安全管理

2022-03-21贺长安何莉莉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2年4期
关键词:危险源射线事故

贺长安,杨 枫,熊 洋,何莉莉

(1.四川能投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1130;2.四川省核工业辐射测试防护院,四川成都 610503)

0 引言

射线探伤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技术,在核工程建设核级设备、管道安装焊接质量检测中得到了广泛运用,通过射线探伤可以检测核级管道、设备、容器焊缝的质量缺陷,确保核工程投入运行后的核安全。射线探伤作为一种可能造成人员受到意外辐射照射的检测措施,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对其的安全管理。

1 射线探伤的原理

X 和γ 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可以穿透普通光线无法穿透的物质,射线在穿透金属材料时遇到裂纹、气孔等缺隙,射线受到缺隙的影响产生削减而形成黑度不同的影像,从而可以确定材料的缺隙。当使用X 和γ 射线进行穿透检测时,因被测的物质的度、厚度的不同,射线的削减程度也不同:如果材料厚度为t,射线的原辐射强度为I0,衰减系数为μ,射线辐射材料后的强度为I,则为I=I0e-μt,其中e 为自然对数的底。核工程建设中有许多核安全级的设备、管道和热室钢覆面的安装作业,这些安装对焊接质量有极高的要求,由核级焊工进行焊接,通常还会采用射线探伤来检测焊接质量。

2 射线探伤安全管控

根据《中核集团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第8 部分:核工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指南》《核电工程建设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标准化图册》《建设现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细则》程序要求,项目部开展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在形成的危险源清单中确认了射线探伤的危险程度D,以及与其有关的3 种因素:发生事故可能性L,暴露于风险环境的频度E,发生事故的后果C(表1)。

表1 射线探伤危险源控制清单(节选)

从事射线探伤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辐射防护基本知识,理解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熟悉辐射防护方面的规章制度,经过考核取得辐射工作人员合格证。建立辐射防护安全培训和考核制度,认真遵守和执行有关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的规定,防止各类辐射事故发生。若发生放射源丢失或被盗,应保护好现场,立即报告公安机关和卫生部门。严格执行探伤规则,做好隔离防护措施,白天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自激式警戒灯示警,夜间设置警戒线、自激式警戒灯和广播通知。探伤工作危害,有关因素包括: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事故后果S,风险度R(表2)。

表2 探伤工作危害分析表

核工程项目具有一般大型建筑项目的共性危险源特点:①高处作业多,90%以上属于高处作业,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②露天作业多,占施工量70%以上,易因季节变化及天气变化等自然因素影响导致事故;③体力劳动多,因人员技能、安全意识不高等因素导致误操作事故;④建筑结构复杂,起重作业、垂直作业、交叉作业多,如果管理不当,易导致事故发生。

3 核工程危险源的特殊性

核工程建设项目除具有一般民用、工业建筑的共性危险源特点外,还具有特殊性,主要是核工程项目是一个危险性大、事故突发性强、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的生产过程,其危险源管理具有很大的难度和不确定性,形成这种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有:①核工程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投资额可达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建设周期一般为5~8 年;②参建单位及人员多,涉及几十到上百家单位,几十种专业工种,几千到上万参建人员;③建筑结构和设备系统复杂,施工难度大,安全要求高;④大型机械密集,吊装作业频繁,安全风险大;⑤动火作业多,消防压力巨大,特别在安装阶段,电缆、精密设备、油路系统及燃物多,发生火灾后果极其严重;⑥特有的作业形成的危险源,典型的如在核工程热室钢覆面、核安全设备及管道焊接验收检查采用射线探伤,若防护措施不到位或误操作,人员及环境可能会受到过量辐射照射。

4 矩阵法的运用

4.1 危险源辨识

核工程现场危险源辨识以《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中核集团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第8 部分:核工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指南》《核电工程建设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标准化图册》为基础,充分考虑正常、异常、紧急状3 种状态和过去、现在、将来3 种时态。方法包括安全检查分析表法(SCL)、工艺安全分析法(PHA)、工作安全分析(JSA)、专家判断法等,工作安全分析法把一项作业分成若干步骤,识别每个步骤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与危险,进而找到控制危险的措施,适用于新的作业、临时作业、变更作业、非常规作业等,在核工程建设项目中宜采用工作安全分析开展危险源辨识。单项作业活动开始前,承包商应成立JSA 小组,按作业工序、步骤开展工作安全分析,形成工作安全分析表;在作业前的安全交底活动中,交底人应将工作安全分析表内容向作业班组进行告知,使作业人员熟知并掌握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及控制措施。

4.2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评估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的大小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过程,根据评价结果对风险进行分级,按不同级别的风险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又称LEC 法,对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大小进行半定量分析评价,是对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的半定量评价方法,即通过采用与风险值D 有关的3 种因素(发生事故可能性L,暴露于风险环境的频度E,发生事故的后果C)的乘积确定风险等级,即D=L×E×C,见表3。

表3 风险等级划分表

4.3 风险控制

控制措施包括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以及减少事故损失的措施,作为核工程承包单位,要严格执行公司《建设现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细则》以及业主《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根据对辨识、风险评价结果对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进行管控,从消除、替代、隔离、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控制措施和个体防护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表4)。应当首选消除风险方式,然后选择减轻或降低风险的措施,最后采取个体防护,并确保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措施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优先考虑安全技术措施上的要求。4、5 级风险应视为不可接受风险,应制订重大安全风险管理方案或事故救援应急预案。

5 结束语

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核工程现场必须更加严格地对危险源进行管理控制,做好核工程建设项目的危险源管理,既是对工程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的体现,应采取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态度,落实好危险源的各项管控措施,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推进。

猜你喜欢

危险源射线事故
角的度量错例分析
学中文
高速公路机电交安施工危险源分析及防范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措施
“直线、射线、线段”检测题
『直线、射线、线段』检测题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话说线段、射线、直线
民航维修系统的危险源分类与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