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2-03-21陈周利黄永华
陈周利,黄永华
(惠东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东 惠州 516300)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 PU)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其发病原因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PU会引起胃底静脉曲张,由于张力的改变会刺激静脉使血管破裂,从而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现象。PU合并出血的出血点通常在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等部位,其主要临床症状为上腹部疼痛、呕血、黑便及贫血等,若上消化道出血量较多,可引发血液灌注减少、细胞缺氧,从而影响心、脑、肾、肺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严重者可导致患者休克,甚至死亡[1-2]。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PU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有效依据,现将研究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惠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10例PU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分为出血组(42例)和未出血组(168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消化性溃疡诊断与治疗规范(2016年,西安)》[3]中关于PU的诊断标准者;经内镜检查可见明显的活动性出血,大便潜血试验呈现阳性,且血红蛋白下降;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腹部疼痛,伴有反酸、呕血、黑便等PU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症状者;临床资料完整者等。排除标准:糜烂性胃炎伴出血者;消化道肿瘤出血者;有消化系统疾病手术史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异常者等。本研究经惠东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检查方法幽门螺杆菌检查方法:胃镜检查时取胃黏膜进行快速尿素酶,行13C呼气实验,当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阴性,而13C呼气实验阳性时,则判定为幽门螺杆菌感染。
1.3 观察指标①对PU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包括性别、年龄、是否吸烟、是否喜好刺激性食物、是否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是否使用抗血小板药、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是否有消化疾病史、溃疡位置、溃疡直径、溃疡分期[4]、上消化道症状(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反酸、少食)、是否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发热或疼痛性疾病等。②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PU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筛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血组喜好刺激性食物、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使用抗血小板药、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溃疡直径 >20 mm、溃疡活动期、呕吐、少食、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未出血组,腹痛、反酸的患者占比均显著低于未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1。
表1 影响PU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单因素分析[ 例(%)]
续表1
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影响PU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喜好刺激性食物、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使用抗血小板药、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合并心血管疾病均为影响PU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 7.838、7.360、8.306、8.793、10.990,均P< 0.05),见表2。
表2 影响PU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PU属于消化系统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PU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发病机制在于胃酸侵蚀上消化道黏膜,从而暴露上消化道上的血管,引发血管破裂,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由于PU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具有发病紧急、风险较高的特点,患者需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进而有助于改善预后[5]。因此,分析影响PU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预防措施,对降低PU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喜好刺激性食物、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使用抗血小板药、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合并心血管疾病均为影响PU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喜好刺激性食物会导致PU患者胃蛋白酶、胃酸分泌增加,而碳酸氢盐分泌减少,使胃黏膜小血管内皮细胞、黏膜上皮细胞受到损害,胃协调能力下降,从而加重消化道损伤,同时酒精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进而增加PU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风险[6-7]。为此,患者需积极戒酒,保持良好的饮食与生活习惯,减少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的可能性。非甾体抗炎药可抑制PU患者前列腺素的合成,破坏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此外,还可抑制肝脏凝血酶合成,增加黏膜上皮细胞膜通透性,损伤上皮细胞线粒体,激活中性粒细胞,诱发炎症反应,从而导致PU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抗血小板药在抑制PU患者前列腺素的合成同时还可抑制血栓素A2介导的血小板凝集作用,诱发胃黏膜出血,从而导致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风险增加[8-9]。因此,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应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抗血小板药,如不得不使用该类药物,临床应针对该类药物造成的损伤进行保护,如可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并配合饮食、生活指导等。对于已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立即停药,待出血制止后,在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用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刺激PU患者胃泌素增加,胃酸分泌,破坏胃黏膜黏液 - 碳酸氢盐屏障,损伤胃黏膜,使胃功能出现障碍,而非甾体抗炎药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同时存在会进一步增强对胃黏膜的损害,从而诱发PU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10-11]。针对此类患者,临床应积极对患者药物进行调整,以根除幽门螺杆菌,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心血管疾病能够促进PU患者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收缩胃血管,造成胃肠道瘀血、血氧含量降低,并可增加迷走神经张力,降低胃黏膜的再生修复能力等,从而使胃黏膜血流减少,增加PU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风险[12-13]。因此,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针对其发病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控制体质量、降低血液黏稠度等,以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综上,喜好刺激性食物、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使用抗血小板药、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合并心血管疾病均为影响PU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可针对上述因素采取相关措施,以预防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