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坊联合情景模拟演练在基层卫生院脑出血规范化急救培训中的应用*
2022-03-21刘竹青
吴 雷,刘竹青,刘 明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1.重症医学科;2.急诊科,重庆 409800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其病情进展较快,短时间内可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甚至死亡,院前处置的规范性与就诊的及时性将直接影响其预后[1-2]。目前很多基层卫生院急诊服务能力较低,脑出血等疾病的院前处置不规范及转诊途中的处理不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3-4]。因此,有效提升基层卫生院医护人员对脑出血患者的规范化急救与转诊能力,最大程度地缩短患者临床无治疗期,改善患者的预后就显得非常重要。本研究将工作坊联合情景模拟演练的培训模式应用于基层卫生院脑出血规范化急救培训中,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内34所基层卫生院的90名临床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具有执业资格的在职定岗临床医护人员;(2)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排除标准:(1)工作时间小于6个月者;(2)培训期间请病假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名,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职称、学历和职业结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培训前通过自制的《基层卫生院脑出血院前规范化急救调查问卷》评估两组医护人员对脑出血院前规范化急救转诊技术的了解程度,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参考文献[5],制订脑出血院前规范化急救的培训内容。
1.2.1对照组培训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工作坊教学方法,先是组建包括救治前处置、现场急救和安全转运在内的3个工作坊。每个工作坊指定2名指导老师负责,指导老师均为急诊科或重症医学科工作2年以上的医护人员;把45名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参与其中1个工作坊。由指导老师先集中讲解脑出血院前急救与转诊技能理论知识,然后利用人体模型及相关急救器材、药品等对学员进行示范指导。每组学习结束后进行3个工作坊学员的相互轮换,以保证所有学员均能参与3个不同工作坊中的学习。
1.2.2观察组培训方法 观察组采用工作坊联合情景模拟演练的方式对学员进行培训,步骤包括:(1)按上述对照组方法组建3个工作坊,安排指导老师,并对学员进行分组;(2)将事先编写的典型脑出血院前急救案例脚本及相关处理规范分享给学员查看,由各工作坊指导老师按救治前处置-现场急救-安全转运的顺序分别预演各自负责的流程,使学员尽快熟悉演练剧情和操作规范;(3)指导老师预演结束后,按照自愿或组内推荐原则在各位学员中选出相应角色扮演人员,做好演练前准备;(4)学员在指导老师的提示下进行脑出血急救的情景演练,每个工作坊角色扮演人员仅模拟演练其所在工作坊负责培训的情景内容;(5)每个工作坊在学员演练结束后,再进行组内讨论、提问、评价等活动;(6)讨论结束后同样进行3个工作坊学员的轮换演练,以保证所有学员均能进行演练培训和讨论学习。
1.3观察指标
1.3.1理论考核成绩 培训结束后组织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脑出血院前急救与转诊知识的理论考核,两组考试试卷内容一致,均为题库中随机抽取60个单选题、10个多选题、3个简答题及1个病案分析,总分100分。
1.3.2技能考核成绩 培训结束后组织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脑出血院前急救与转诊的相关技能考核,考核项目均为口咽通气管的使用和面罩加压给氧两项,均采用同一组监考教师,标准统一,总分各为100分。
1.3.3急救综合能力考核成绩 通过随机抽选案例模拟考核的方式进行,其案例均为脑出血院前急救与转诊的相关病例,要求被考核者能根据案例进行病情判断、制订院前急救与转诊的相关措施、完成相关技能操作等,由监考老师按照自制的《脑出血院前急救与转诊急救综合能力考核标准》进行评价,总分100分。
1.3.4学员满意度 自制学员培训满意度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培训安排、教学方法、培训效果、接受程度共计4个维度20个条目,每个条目分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及非常满意5个选项,分值分别为1~5分,每个维度各25分,满分100分,评分越高表明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越高。问卷的克朗巴哈系数为0.907,提示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2 结 果
2.1两组学员理论、技能及急救综合能力考核成绩比较 观察组在理论、技能及急救综合能力方面的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学员理论、技能及急救综合能力考核成绩比较分)
2.2两组学员培训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学员在培训安排、教学方法、培训效果、接受程度4方面的培训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学员培训满意度比较分)
3 小 结
在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救治的“8D”生存链(即发现、派遣、转运、到院、检查资料、临床决策、药物治疗和安置)中,处于早期院前阶段的发现、派遣、转运是脑出血患者救治与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6-7]。基层卫生院处于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的中枢地位,对于以农村人口占据较高比例的偏远区县来说,其在院前急救系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是完成脑出血“8D”生存链早期院前阶段救治的主要力量。然而,基层地区患者文化水平偏低且医疗保健意识匮乏,往往无法及时识别脑卒中及尽快就诊,加之基层卫生院医疗条件较差,医护人员业务水平有限,通常无法有效开展脑出血治疗并进行规范化转诊,使得患者病情极易遭到延误而救治效果不甚理想[8]。所以,寻求能有效提升基层卫生院医护人员对脑出血患者急救与转诊能力的培训方式,提高医护人员早期院前急救水平,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尤为必要。
工作坊是指以1名在某个领域富有经验的主讲人为核心,成员在其指导下,采用小组讨论、短时演讲等多种方式共同探讨某个话题的方法[9]。它是一种小班化教学模式,通过体验、参与、互动和探讨等方式,使理论紧密结合实践,启发学习者的思维,提高学习兴趣,被广泛应用于护理教育和培训中[10-11]。其引导式讨论教学的特性也使该方法存在学生对知识掌握不足,讨论不够深入和积极的缺点。而情景模拟演练是以临床案例为脚本,通过合理构建模拟情景,将抽象的理论生动、直观、形象地进行展示,使学员能够身临其境、真实体验并参与到情景中的各个环节,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学习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增进情感体验和提高能力[12-13]。已有研究证实了情景模拟演练在理论知识学习、临床技能培训及团队合作沟通等方面的有效性[14]。本研究将工作坊培训模式和情景模拟演练相结合,应用于基层卫生院医护人员脑出血规范化急救培训中,相比于传统工作坊教学方法更具优势。而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在理论、技能及急救综合能力方面的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的学员培训满意度也优于对照组(P<0.05)。
采用工作坊联合情景模拟演练的方式对基层卫生院医护人员进行脑出血规范化急救培训有利于培训效果的提升:一是该方式将培训对象以工作坊的形式进行分组,指派专人负责,让学员能够在各工作坊进行有针对性、专业化的集中培训,改变了传统培训中接受知识内容多、范围广、重点不突出的问题,使基层卫生院医护人员更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精准化学习[15];二是该方式所倡导的相互交流、相互凝聚共识的讨论式学习方法更容易激发学员的动力,促进他们进一步思索脑出血院前急救的相关专业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想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参与度;三是通过临床案例的情景化模拟演练,使学员改变了以往被动接受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方式,在救治前处置-现场急救-安全转运的实践演练中亲自体验重点及难点,从而掌握其中的精髓[16]。
综上所述,在基层卫生院脑出血规范化急救培训中联合运用工作坊和情景模拟演练能增强培训效果,提升满意度,值得推广。然而,通过此次培训和技术推广,笔者也发现,相比与对基层医护人员进行脑出血规范化现场急救和转诊培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脑出血的预防、识别和紧急处理能力同样重要。所以,如何有效普及脑出血相关公众预防知识和应急知识也是值得继续关注和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