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背景-评估-建议沟通模式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MACE风险的影响
2022-03-21王敏
王 敏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三科,河南郑州 450000
冠心病属临床常见病,以中老年群体较为多见,临床针对冠心病患者多采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病情,但术后易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极大增加CABG术后患者病死率[1]。交接班是保证护理工作动态性、连续性、整体性的关键环节,可为医护间沟通交流、获得组织支持提供平台[2-3]。目前,临床针对CABG术后LCOS患者多采用传统交接班模式,多为口头交接并简单记录。但由于CABG术后LCOS患者病情相对复杂,护理人员在交接班时具有较大信息量,交接信息出错等情况时有发生,整体护理质量不理想。故临床应积极优化沟通方案,以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通过制订沟通表,规范交接流程,利于准确、完整传递信息,为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保障[4-6]。但SBAR沟通模式在CABG术后LCOS患者中应用效果如何,临床相关报道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收集本院114例CABG术后LCOS患者的资料,旨在探究SBAR沟通模式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本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14例CABG术后LCO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案不同将患者分成A组(n=57)、B组(n=57)。其中A组男31例,女26例,年龄52~75岁,平均(63.46±4.14)岁;体质量指数(BMI)为18.8~27.5 kg/m2,平均(23.14±1.38)kg/m2;B组男29例,女28例,年龄51~74岁,平均(62.58±4.09)岁;BMI为18.3~27.2 kg/m2,平均(22.81±1.41)kg/m2。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1)均为接受CABG术治疗的患者;(2)术后并发LCOS者,术后每小时尿量<0.5 mL/kg,收缩压下降幅度超出术前20%,中心静脉压>1.73 kPa,体表体温和中心体温差值>5 ℃,持续时间≥2 h,心脏指数<3 L/(min·m2),符合上述2项及以上表现即确诊为LCOS;(3)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认知功能不全;(2)伴恶性肿瘤;(3)严重器质性疾病;(4)精神疾病史;(5)全身免疫性疾病;(6)中途退出或死亡;(7)肝衰竭者。
1.2方法
1.2.1传统交接班模式 B组接受传统交接班模式管理,由护士口头交代并简单记录CABG术后LCOS患者病情、护理方案、输液、皮肤情况等护理方案执行情况。
1.2.2SBAR沟通模式 A组接受SBAR沟通模式干预,(1)建立SBAR沟通干预小组:组员包括专科护士长1名和责任护士5名,任命护士长为组长,负责小组成员培训及考核,责任护士要求工作年限≥3年。(2)小组培训:共分为理论及实践2部分,每个部分进行2周的学习,前1~2周,实施SBAR沟通模式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共计2次,1小时/次,内容包括SBAR沟通模式定义、实施流程及原则、应用现状、注意事项等,以讲座、PPT播放等形式实施,结束后将相关内容整合为资料发放于护士手中,嘱其进行温习;第3~4周,实施SBAR沟通模式实践课程学习,采用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现场演练等形式进行。待整个学习过程结束后,展开统一考核,对未通过考核的责任护士进行针对性指导,直至合格后方可上岗。(3)制订SBAR沟通表:护士长组织并召开质控会,通过头脑风暴法进行,要求由护理人员一同协商(需结合科室特点、患者疾病特点),根据SBAR的具体步骤设计并制订SBAR沟通表,规范交接班内容,做到交接班与沟通内容标准化。SBAR沟通表具体内容如下,①现状(S):患者性别、入院时间、姓名、状态(意识、心理、尿量及特殊用药等)、治疗情况、年龄、床号、生命体征指标等一般信息;②背景(B):患者主诉、问题分析、诊断及检查结果、重要病史、不适症状、处理措施及处理结果、手术史、病情变化、特殊治疗、用药等;③评估(A):动态判断和评估患者首要解决或急需解决的问题、病情变化与什么相关、可能出现什么情况、异常反应、疼痛程度、生命体征等情况;④建议(R):依照患者现存问题和已采取的护理及治疗措施,提出近期干预计划、下一班病情关注和防控重点、干预重点等;要求将SBAR沟通表制订为可翻阅式手卡,以便于护理人员随身携带及阅读。(4)规范交班流程:①医护沟通,以每日8:00和17:00为交接班时间,严格依照SBAR沟通表实施交接;交班责任护士需向接班责任护士详细汇报SBAR沟通表内容,尤其是患者首要解决或急需解决的问题,以红色记号笔进行突出标注,并告知接下来应着重监测、评估哪些内容,接班责任护士根据表中的重点内容做好详细记录;由护士长对每位责任护士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交班后予以“一对一”指导。要求责任护士每周填写1份真实案例沟通表,相互修改,找寻问题所在,如“交班护士没有告知患者现状或对重点监测内容与问题标识不清导致接班护士花费较长时间了解,延误解决问题的时间”或“接班护士未按照交班护士所告知与标注的重点事件进行及时解决,导致护理工作出现不衔接、不及时等不良情况”等,并制订相关解决方案或奖罚机制,积极改进。②护患沟通,接班护士热情、大方、主动跟CABG术后LCOS患者沟通,首先进行自我介绍,告知患者到了换班时间,接下来由自己负责相关护理工作,询问患者现在感觉如何,耐心与其交流,尊重患者,叮嘱其有任何问题可以及时告知,并协助其解决问题;对患者饮食、睡眠情况、生理有无不适进行询问,增强护患间情感交流;耐心细致地对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用药指导、治疗及康复注意事项等,提升其认知度,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鼓励患者自主表达内心真实感受,及时、耐心解答其疑虑,纠正其错误认知,针对存在紧张、担心、焦虑等负性情绪者,予以个性化疏导。
1.3观察指标 (1)两组交接班失误率,包括忘记签字、书写不合格、交接遗漏、信息传递模糊等。(2)两组护理质量,以本院自制的《护理质量量表》进行评估,包括护理技术、沟通能力、急救护理能力、责任心与主动性,每项评分均为0~10分,分值越低,护理质量越差。(3)两组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度,每周随机抽查1~2名护士,护士长检查其对患者病情、护理重点、异常检查结果、治疗措施等内容掌握情况,每项评分均为0~10分,分值越低表明掌握度越低。(4)两组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包括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绞痛、血运重建等。
2 结 果
2.1交接班失误率 A组忘记签字、书写不合格、交接遗漏、信息传递模糊发生率均较B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交接班失误率比较[n(%)]
2.2护理质量 A组护理技术、沟通能力、急救护理能力、责任心与主动性评分较B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分)
2.3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度 A组护士对患者病情、护理重点、异常检查结果、治疗措施等掌握度较B组高(P<0.05),见表3。
2.4MACE发生率 A组MACE总发生率较B组低(P<0.05),见表4。
表3 两组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度对比分)
表4 两组MACE发生率对比[n(%)]
3 讨 论
LCOS属急重症,是致使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临床需对LCOS患者进行密切监护,了解其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7]。因此,加强护理交接班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传统交接班模式下护理人员多以陈述表层问题、简单文字记录为主,交班内容缺乏条理性、准确性及全面性,未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护理人员在干预过程中易出现干预重点不突出、交接遗漏、信息模糊等问题,致使整体护理质量偏低[8-9]。而SBAR沟通模式属新型沟通管理模式,可通过规范交接内容及形式,较好地避免上述问题发生[10-12]。本研究将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CABG术后LCOS患者,结果显示,A组护理人员忘记签字、书写不合格、交接遗漏、信息传递模糊等交接班失误率均较B组低,护理技术、沟通能力、急救护理能力、责任心与主动性评分较B组高,护士对患者病情、护理重点、异常检查结果、治疗措施等掌握度均较B组高,且A组MACE总发生率较B组低(P<0.05),由此可见,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CABG术后LCOS患者可有效降低MACE发生风险,提升护理质量,同时还可降低责任护士交接班失误率,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度。分析原因为SBAR沟通模式的建立,可规范交班内容,以SBAR沟通表展现患者现状,将信息清晰、准确传递于接班护理人员,使其明确患者治疗、病情及护理情况,进而更利于减少信息错误、遗漏等不良事件发生,克服传统交接班模式的随意性,同时,通过对责任护士进行系统培训,使其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了解患者病情变化,交代护理重点、注意事项等,有效提高交接班质量,减少交接班失误的发生,此外,护士长通过对责任护士交接班质量实施评价,找寻所存在的问题,针对不足之处予以针对性指导,弥补不足,更利于提升其工作能力,进而有效提升其护理能力及技术,使护理质量获得进一步提升,有效规避MACE发生的风险,减少MACE的发生概率。
综上,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CABG术后LCOS患者可有效降低MACE的发生风险,提升护理质量,同时还可降低责任护士交接班失误率,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