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技能大赛视角的思政教育内涵探究
2022-03-21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0053)
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应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常态的重大制度设计,是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1]。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考验着师生的知识储备、临场应变和心理承受力等,在备赛的过程中,高职院校有必要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职业道德品质,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些根本问题[2]。本文以“化学实验室技术”技能大赛为例,分析了职业技能大赛蕴含的思政教育内涵,以引导教师有意识地将育人理念贯穿于备赛和比赛的全过程,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目标。
1 化学实验室技术技能大赛概况
化学实验室技术技能大赛是2019年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的新增项目,是让参赛选手利用现代化学技术对各类天然或合成材料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制备与合成,以及进行物理与化学性能测量的一类专门技术技能竞赛[3],目的是培养一批适于在企业质量控制部门、研究和开发部门的化学实验室,或在不同行业企业的环保部门工作的化学实验技术人员。大赛一般包括4个模块:无机及分析化学模块、仪器分析模块、有机化学模块和物理化学模块。重庆市化学实验室技术技能大赛赛项主要由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和有机合成3个模块组成,涉及物质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制备和质量控制,总分包括过程评分和结果评分2部分。
化学实验室技术技能大赛要求参赛学生具备能够独立地进行合成、质量控制、分析、实验计划制订、数据记录和结果评价的能力。参赛学生在平时的练习和比赛中,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规范的技能操作、一定的计算能力等,还要具备一些非技能素养,如安全意识、诚信原则、劳动精神、环保意识等,否则也会在比赛中失利。
2 挖掘职业技能大赛蕴含的思政内涵
化学实验室技术技能大赛不仅涉及分析化学和有机合成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可与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安全意识、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和环保意识等思政元素相符合。教师可利用该技能大赛以知识为载体,深挖思政内涵,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使其中蕴含的价值引领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职业技能大赛与思政内容的融合
2.1 以职业技能大赛为依托,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针对化学实验室技术技能大赛的赛项内容,首先要从HSE安全管理体系的角度,分析各模块涉及的健康和安全问题及预防措施,以及各模块可能产生的环保隐患和所需采取的预防措施。H、S、E分别是指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安全、环境与对健康的管理在实际工作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此赛项内容的调整,引导师生在备赛的过程中关注身体及心理方面的健康问题,强化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同时,根据比赛的评分标准来看,此赛项非常重视参赛学生的职业道德品质,如实验操作的规范程度,能否及时、如实地记录数据,操作台面是否整洁等。在天平的使用过程中,要求学生养成先调平、清扫,再称量,最后关电源、收回凳子的良好职业习惯。比赛需要使用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如果在使用过程中没有规范操作,将会导致实验数据误差大,甚至是实验失败。例如: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需要进行试漏这一操作,但有些学生觉得这一操作可以省略,于是直接开始配制溶液。在定容之后,需要将容量瓶的底部朝上,来回颠倒15次以上,如果此时容量瓶漏液,配制的溶液浓度将发生改变,导致实验数据出现较大的误差或实验失败。所以可以通过这一实例,向学生强调“细节决定成败”这一思想。强调无论是在比赛过程中,还是在实际工作中,都要有良好的职业规范和职业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职业品德和行为习惯。
2.2 以职业技能大赛为抓手,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安全意识
安全是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学校各类实训室的安全工作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离开了安全一切都为零。2018年12月26日北京交通大学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试验发生的爆炸事故,2021年10月24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材料实验室发生的爆燃事故,都造成了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且都与不安全操作有很大关系。职业技能大赛中的很多考核知识点都涉及安全,规范操作是安全实验的前提。以A模块和C模块为例。在A模块(化学分析检验)中需要配置一系列的化学试剂,如氨-氯化铵的缓冲溶液,由于氨水具有较强的刺激性气味和腐蚀性,吸入后对人体呼吸道有一定伤害,因此在配制时必须在通风柜中进行,并戴好防护用品,这样才能保证操作者的人身健康。在C模块(有机合成)中,需要在反应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由于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脱水性,所以在进行反应物添加时,必须严格按照顺序加入试剂:在反应的烧瓶中先加几粒沸石,再加一定量的乙醇,最后加入浓硫酸,如果加入试剂的顺序搞错,有可能造成溶液飞溅出来,产生巨大的危险。同时加入的浓硫酸的量也要控制好,浓硫酸如果过多,则会在反应时出现炭化现象。在此实验中加热的温度也需要控制得当,否则,可能会产生反应烧瓶瓶塞被冲出的危险。因此,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步骤和相关试剂的物理及化学等性质,并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2.3 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化学实验室技术技能大赛突出“量”“准”的概念,在备赛过程中,可通过化学分析检验、仪器分析检验和有机合成3个部分的训练,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3.1 化学分析检验——滴定操作
比赛过程中涉及称量、移液、定容、滴定等操作,以及对数据的处理,这些都需要学生具备“量”的概念。药品称量过程中所使用的天平是电子天平,准确称量至0.000 1 g。称量方法常采用减量法称量,并且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回敲次数不超过3次,称量范围≤±5.0%,这就需要学生在每次回敲时要严格控制回敲的量,才能达到比赛的要求。移液操作前需要润洗移液管至少3次。在平时的训练中发现,学生对润洗的操作掌握得比较规范,但由于忽略了“量”的概念,往往在润洗3次后就直接移液,导致移取溶液的体积偏大。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润洗后,忽略了移液管的下端外壁上还存有少量溶液,如果没有使用滤纸将其擦干,移液管则会将这部分溶液带入锥形瓶中,导致体积偏大。教师通过将每个操作进行细化和分析,向学生渗透量质互变规律的唯物辩证法。
2.3.2 仪器分析检验——标准曲线浓度范围选择
仪器分析涉及应用给定的仪器(如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未知样品中某种离子的含量(如铁离子含量的测定)。竞赛规程只说明会给定标准铁溶液,具体是用什么物质配置的铁标液,浓度是多少并没有说明,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训练时查找相关国标及文献,找出合适的浓度范围,使标准曲线的7个点(分别移取0.00 mL、1.00 mL、2.00 mL、4.00 mL、6.00 mL、8.00 mL、10.00 mL于100.00 mL容量瓶,稀释定容至刻度)中,至少有3个点的吸光度在0.2~0.8,这样才能保证标准曲线是合理的。同时在测定未知样品时,需要选择合理的稀释倍数,使稀释后未知样品测定的吸光度在标准曲线范围内。为了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标准曲线测定中,要求其相关系数R要大于0.999 99,样品测定中需要稀释3个平行样进行测定,以避免假平行现象出现。这个模块考查学生基本的化学操作技能、一定的计算能力和临场处理能力。教师在平时训练中可以设置一些“陷阱”,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和不断创新的工匠精神。
2.3.3 有机合成——优化合成条件
在有机合成模块中,要求学生根据赛场提供的工业原料(如乙醇、乙酸、浓硫酸)和合成器材,合成乙酸乙酯。这一模块是在确保安全完成合成操作的前提下,考查学生合成产物的产率及纯度。有机合成的操作相比化学分析检验要简单一些,但合成的产物不光需要高产率,还需要高纯度。在控制投料比、加热温度及时间、催化剂的种类及用量,优化工艺条件、干燥时间及方法等实验条件下完成正交实验,引导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练习、归纳、总结,最终找出最佳的合成方案。就如荀子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教师可以爱迪生在研制蓄电池期间,不断遭受失败但仍咬牙坚持,经过了5万次左右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的故事,激励学生要有敬业、细致、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因为只有锲而不舍、精益求精地追求,才有可能达到成功。
2.4 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平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诚信原则
在化学实验室技术技能大赛中,有2个环节是需要着重向学生强调的。
其一,在实验中不得出现假平行的现象。化学分析模块中,学生在求取实验数据结果的过程中,一般会出现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系统误差根据引起的原因可以消除,而随机误差是不能消除的,这时可采用平行测定的方法来减小随机误差,提高精确度。平行测定是指取几份同一试样,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对它们进行测定,测定后将测定结果求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测定结果,用于分析检验。而假平行主要是指在配制溶液过程中的一种错误操作方法,如利用现场提供的高浓度铁溶液(简称“铁1溶液”)配制一定低浓度铁溶液(如C1浓度的样品溶液和C2浓度的样品溶液)。真平行与假平行的配制过程如图1、图2所示。
图1 真平行的配制过程
图2 假平行的配制过程
比较图1和图2可以看出,真平行操作的步骤较复杂,特别是在从配制好的C1浓度的样品溶液中分别移取5.00 mL到3个容量瓶中,再次定容配制C2浓度的样品溶液时,如果学生的操作基础薄弱,则会在最后的分析测定阶段出现较大的误差。有些学生为了追求较小的误差值,会选择图2所示的两种假平行操作方法,操作时间短且得到的3个平行测定值的误差极小。针对这一现象,可向学生讲述汉景帝时期,河间王刘德研究儒家经典著述时总是根据实例求证真相的故事,引导学生在科学的道路上,必须具备实事求是、踏实勤奋、勇于探索的精神,切不可自欺欺人、弄虚作假。
其二,大赛要求学生记录所有原始数据时,必须在裁判监督下完成填写,不得篡改、捏造数据。日本东邦大学麻醉学者藤井善隆在2012年的时候被发现其存在捏造及篡改数据等学术不端的行为,因此其170余篇科研文章被要求撤稿。类似的情况还有高校理工科“黄禹锡”现象。借此可引导学生一定要秉持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当出现异常数据时,应该多分析、多思考,不能随意篡改数据。
2.5 以职业技能大赛为指引,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
当备赛时间较长时,学生往往会出现心烦气躁、怕苦怕累的情况。教师如果不重视这些非技能因素,只把重心放在技能操作上面,取得的效果也是不尽如人意的。例如比赛中使用的仪器几乎都是玻璃制品,在绘制标准曲线时至少需要11个容量瓶、2个比色皿、1个烧杯,在滴定操作时至少需要1个滴定管、4个锥形瓶、1~2支移液管、2个烧杯,在有机合成时至少需要1个圆底烧瓶、1支冷凝管、1个分液漏斗、2个磨口锥形瓶。如果这些玻璃仪器没有清洗干净就直接被用于实验,将会对分析结果或合成产物造成一定的影响。教师可利用“愚公移山”的故事,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顽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心、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从而克服困难、奋斗不息。
2.6 以职业技能大赛为载体,培养学生绿水青山的环保意识
通过赛项描述各模块可能产生的环保隐患和所需采取的预防措施,以及在比赛结束后及时、正确地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和废渣,可帮助同学们形成“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的意识,从而让他们认识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教师可以职业技能大赛为载体,对国外典型的环境污染事件进行介绍,如美国拉夫运河污染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再介绍实验室“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从中培养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与绿色发展理念。
3 建议
3.1 思政教育融入职业技能大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高职院校学生入校前学习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差,再加上训练方式单一,因此存在被动学习和备赛的现象。大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在训练中仅仅只是单纯地重复教师讲解的步骤,当出现异常情况时,缺乏主动分析与探究的能力,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4]。教师可针对这一情况,将思政教育融入职业技能大赛的训练过程中,这样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3.2 思政教育融入职业技能大赛,推进现有课程体系的改革
以职业技能大赛为依托,将水质分析与监督、分析基础实训、水煤油综合实训等课程与化学实验室技术技能大赛与紧密结合[5-6],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围绕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实现现有课程体系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以思政教育为引领,以课程教学为支撑,以技能训练为基础,以技能竞赛为推手,构建“思政教育+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技能竞赛”的“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使思政教育与职业技能大赛成为高职院校常态化教学的一部分。
4 结语
职业技能大赛作为一种新的制度设计,在备赛过程中,通过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工匠精神、学习兴趣等,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进而探索出符合各行业和企业需求的高技能、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