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丝郁金种姜分级标准研究

2022-03-21瞿雅懿何金晓蔡晓洋万子玉陈华林

种子 2022年2期
关键词:净度郁金发芽率

陈 洁, 瞿雅懿, 何金晓, 蔡晓洋, 万子玉, 陈华林, 李 敏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材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药资源系统研究与开发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四川 成都 611137)

种子种苗是中药材种植的源头,优良的种子种苗是优质中药材生产的基础[1-2]。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化是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主要推动力和保障,但我国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化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3-4]。目前中药材种子种苗的国家标准有5项,仅有人参、三七种子种苗纳入国际标准。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化研究方面有大量关于种子质量分级的研究[5-10],而针对无性繁殖材料(如种茎、种根)的相关研究较少,但半夏、鱼腥草、附子等[11-13]中药材已有文献报道。

黄丝郁金为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CurcumalongaL.)的干燥块根[14],主产于四川省金马河和羊马河流域及乐山犍为等地区[15]。黄丝郁金采用无性繁殖,繁殖器官为根茎,用于播种的根茎称为种姜。种姜是黄丝郁金药材生产的物质基础,其分级与药材产量、质量的稳定性密切相关。然而,针对黄丝郁金种姜分级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亦无标准可依。前期产地调研发现,药农使用的黄丝郁金种姜多为侧根茎,大小不一,种姜质量参差不齐,植株生长差异大,导致药材产量与质量均不稳定,难以保障其临床疗效。因此,亟待开展黄丝郁金种姜分级标准研究,以期从源头上保障其药材产量与质量。

鉴于此,本研究通过测定并分析黄丝郁金种姜的净度、种姜粗、种姜重、种姜长、含水量、发芽率等质量指标,初步划分种姜等级,然后开展不同等级种姜田间验证试验,分析各级种姜的植株生长情况、药材产量和品质指标,最终建立黄丝郁金种姜分级标准,为黄丝郁金种姜及药材的规范化生产奠定基础,也为种姜分级标准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1 材 料

1.1 试验样品

2017年在郁金道地产区与主产区收集黄丝郁金种姜17份,详情见表1。种姜样品经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教研室李敏教授鉴定为姜黄(CurcumalongaL.)的新鲜根茎。

表1 黄丝郁金种姜样品信息

1.2 仪器与试剂

Agilent 1200 HPLC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公司);DUG-9070 B智能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琅玕实验设备有限公司);SQP万分之一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DZKW-4型电子恒温水浴锅(北京中兴伟业仪器有限公司);KQ-500 DE型超声波清洗器(江苏省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JJ 200型电子天平(常熟市双杰测试仪器厂);姜黄素(四川省维科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批号:wkq16071501,纯度≥98.0%);水为蒸馏水;甲醇、无水乙醇、冰醋酸均为分析纯;色谱乙腈、色谱甲醇。

2 方 法

2.1 种姜分级方法

根据前期研究结果[16],黄丝郁金种姜以子姜(侧根茎)播种为宜,郁金产量最佳;而母姜(直根茎)作为种姜,郁金产量低,不适宜作为黄丝郁金种姜来源,因此本研究不纳入直根茎。对17份种姜样品的净度、种姜粗、种姜重、种姜长、含水量、发芽率指标进行测定,采用Excel 2016软件和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运用描述统计、偏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筛选初步分级指标,根据K-中心聚类分析得到的聚类中心值划分种姜等级。再根据各级种姜含水量及发芽率测定结果,最终确定分级指标,同时结合生产实际,建立黄丝郁金种姜分级标准。

2.1.1净度分析

采用随机取样法,每份称取种姜2.00 kg,将样品中的完整种姜、残缺种姜(包括虫蛀、腐烂、霉变)、其他杂质物(包括植物的非药用部位、泥土或砂石)挑选出来,称重,重复3次,按以下公式计算净度。

净度(%)=[净种姜重量/(净种姜重量+残缺种姜+其他杂质物)]×100%。

2.1.2种姜粗、种姜重及种姜长测定

每份随机取净种姜1.00 kg,测定种姜粗、种姜长、种姜重。种姜粗为种姜的横直径(种姜中间最粗的部位),精确到0.01 mm;种姜长为用游标卡尺测量种姜纵直径(种姜的长度),精确到0.01 mm;种姜重用电子天平称量其重量,精确到0.01 g。

2.1.3含水量测定

每份随机取大小均匀的净种姜1.00 kg,切碎(姜块直径约1 cm),精确称取试验样品约20.00 g,将其放入预先达到恒重的样品盒内,称重。然后将样品放入烘箱内,控制烘箱温度保持在(103±2)℃,烘4 h,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重,重复3次。根据烘干后减少的重量,计算种姜含水量。

含水量(%)=[(样品烘干前重量-样品烘干后重量)/样品烘干前重量]×100%。

2.1.4发芽率测定

每份随机取大小均匀的净种姜1.00 kg,将种姜切成长度为2~3 cm的姜块,取50个种姜姜块,重复3次。发芽床为砂床,将种姜姜块置于砂间,均匀间隔,放在保湿的发芽盆内,控制环境温度保持在(25±2)℃,相对湿度为60%。于第7天开始计数,统计50个种姜姜块的发芽数(发芽的判定标准为每个姜块的芽长大于3 cm),记录各处理发芽情况,直至第25天种姜不再发芽。

发芽率(%)=(发芽姜块数/姜块总数)×100%。

2.2 田间验证试验方法

2.2.1试验设计

挑选无病虫害的各级种姜,包括等外级种姜(即种姜粗或种姜重不符合最低要求的种姜),开展大田试验。试验小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为15 m2,各小区间设置1 m隔离行。田间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栽培。

2.2.2植株生长指标测定

待植株苗齐后,采用S型取样法随机在每个小区选定10株植株,分别在苗期、叶丛期、块根膨大期各测定一次。测定株高(即顶端叶片到植株根茎基部的距离)、叶长、叶宽;测定茎粗(即测量距根基处约2 cm的最大茎粗),记录叶片数(枯萎面积达50%以上的叶片不纳入计数)。

2.2.3药材产量测定

采收时将各处理小区的黄丝郁金分别采挖,去掉须根和杂质,洗净泥土,蒸煮后烘干,称重,统计各小区药材产量。

2.2.4药材商品等级占比

采用四分法取各小区所产黄丝郁金药材1.00 kg,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制定的郁金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将其分为一、二等,统计各等级药材的重量与粒数占比。

2.2.5浸出物测定

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以下简称药典)四部通则2201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进行测定[14]。

2.2.6挥发油含量测定

参照药典四部通则2204挥发油测定法甲法进行测定[14]。

2.2.7姜黄素含量测定

参照药典一部姜黄药材含量测定项下方法进行测定[14]。

3 结果与分析

3.1 种姜分级

3.1.1种姜净度

17份黄丝郁金种姜的净度测定结果见表2,其净度为94.70%~98.35%,平均值为96.72%。其中有14份种姜净度≥96.00%,占比为82.35%。故建议黄丝郁金种姜净度≥96.00%。

表2 黄丝郁金种姜净度测定结果

3.1.2种姜粗、种姜重及种姜长

对17份黄丝郁金种姜的种姜粗、种姜重、种姜长3个指标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见表3~表6。根据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可知(表3),黄丝郁金种姜长的方差远大于种姜粗和种姜重,说明其种姜长的离散程度最大,变异大,可控性低。因此,将种姜粗和种姜重作为黄丝郁金种姜初步分级指标。运用偏相关分析方法,探究黄丝郁金种姜粗、种姜重、种姜长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其结果见表4,结果表明,当控制种姜长的影响后,种姜粗与种姜重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并且在生产上,种姜重和种姜粗是反映种姜质量的重要指标,进一步说明将种姜粗、种姜重作为黄丝郁金种姜初步分级指标的合理性。

表3 黄丝郁金种姜指标的描述

表4 黄丝郁金种姜指标偏相关分析(n=1645)

以种姜粗、种姜重这2个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由表5可知,种姜粗、种姜重在各类别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由各聚类中心值来看,黄丝郁金种姜聚为3类,每类种姜粒数占比为13.92%、34.35%、51.73%,见表6。通过对各聚类中心值取整,得到各级种姜的临界值,并结合生产实际进行调整,将黄丝郁金种姜初步分为三个等级:一级种姜种姜的粗≥16 mm,种姜重≥10 g;二级种姜的种姜粗≥12 mm,种姜重≥6 g;三级种姜的种姜粗≥8 mm,种姜重≥3 g。

表5 黄丝郁金种姜初步分级指标的方差分析结果

表6 黄丝郁金种姜初步分级指标的最终聚类中心

3.1.3种姜含水量

根据上述初步分级指标将黄丝郁金种姜分为三个等级,测定黄丝郁金各级种姜含水量,结果见表7。结果表明,黄丝郁金一、二、三级种姜含水量范围分别为59.61%~79.65%、74.41%~84.54%、70.17%~82.62%,含水量平均值分别为73.28%、79.44%、77.79%。其中15份一级种姜含水量≥70.00%,占比88.24%;14份二级种姜含水量≥75%,占比82.35%;15份三级种姜含水量≥75.00%,占比88.24%。因此,将黄丝郁金种姜含水量拟定为一级种姜≥70.00%<75.00%,二级和三级种姜≥75.00%。

表7 黄丝郁金各级种姜含水量结果

3.1.4种姜发芽率

黄丝郁金各级种姜发芽率测定结果见表8。黄丝郁金一、二、三级种姜发芽率范围分别为98.00%~100.00%、96.00%~98.67%、93.33%~96.67%,平均值分别为99.67%、97.00%、94.67%。其中13份一级种姜发芽率≥99.00%,占比76.47%;11份二级种姜发芽率≥97.00%,占比64.70%;15份三级种姜发芽率≥94.00%,占比88.24%。因此,将黄丝郁金种姜发芽率拟定为一级种姜≥99.00%,二级种姜≥97.00%,三级种姜≥94.00%。

表8 黄丝郁金各级种姜发芽率结果

3.1.5种姜分级标准的建立

根据以上结果选择种姜粗、种姜重、发芽率为主要分级指标,含水量、净度作为次要分级指标,结合生产实际,初步建立黄丝郁金种姜分级标准,见表9。分级方法采用最低定级原则,即任何一项指标不符合规定都不能作为相应等级的种姜。

表9 黄丝郁金种姜分级标准

3.2 种姜分级标准的田间验证结果

3.2.1黄丝郁金各级种姜植株生长情况

黄丝郁金植株在不同生长期的株高、叶片数、叶长、叶宽及茎粗的测定结果见表10。随着黄丝郁金植株的生长,不同生长期的各级种姜植株生长指标之间的关系不一致。苗期时,仅有一级种姜的株高、叶长与其他各级种姜有显著性差异(p<0.05),叶片数、茎粗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叶丛期时,一、二级种姜植株的株高、叶片数、叶长、叶宽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其他各级种姜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茎粗在一、二、三级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等外级与三级种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块根膨大期时,各级种姜植株的株高、叶长均呈一级种姜>二级种姜>三级种姜>等外级种姜;一、二级种姜的叶宽显著(p<0.05)高于三级和等外级种姜,而一级种姜的叶片数、二级种姜的茎粗显著(p<0.05)高于其他各级种姜。

表10 黄丝郁金植株主要生长指标测定结果

3.2.2黄丝郁金各级种姜所产药材产量

黄丝郁金不同等级种姜所产药材产量测定结果,见表11。由表可知,一、二、三级种姜所产药材产量与等外级种姜有显著性差异(p<0.05)。黄丝郁金各级种姜所产药材产量大小为一级种姜>二级种姜>三级种姜>等外级种姜,其中一、二、三级种姜分别高出等外级种姜71.01%、43.69%、39.22%,呈种姜等级越高所产药材产量越高的趋势。

表11 黄丝郁金各级种姜所产药材产量结果

3.2.3黄丝郁金各级种姜所产药材商品等级占比

根据前期研究结果,将黄丝郁金药材分为一、二等,其商品等级的重量和粒数占比结果见表12。分析可知,各级种姜所产一等药材的重量占比大小为一级种姜>二级种姜>三级种姜>等外级种姜,其中一级种姜所产一等药材的重量占比显著高于三级和等外级种姜(p<0.05);各级种姜所产一等药材的粒数占比大小为一级种姜>三级种姜>二级种姜>等外级种姜,其中一级种姜所产一等药材的粒数占比显著高于等外级种姜(p<0.05)。说明种姜分级种植可提高一等药材的比例,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表12 黄丝郁金各级种姜所产药材商品等级的重量与粒数占比结果

3.2.4黄丝郁金各级种姜所产药材质量

黄丝郁金各级种姜所产药材质量结果见表13。据表可知,一、二、三级种姜所产药材浸出物显著高于等外级种姜对应药材(p<0.05);而各级种姜所产药材的挥发油、姜黄素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总体趋势表现为一、二、三级种姜高于等外级种姜。

表13 黄丝郁金各级种姜所产药材质量结果

4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分析了17份黄丝郁金种姜的净度、种姜粗、种姜重、种姜长、含水量、发芽率指标,运用K-中心聚类分析等方法,结合生产实际,将黄丝郁金种姜分为三个等级,初步建立黄丝郁金种姜分级标准。然后进行田间验证试验,于苗期、叶丛期、块根膨大期分别测定黄丝郁金各级种姜的植株生长指标,结果显示,随着植株的生长发育,株高、叶长之间差异越显著。于采收期测定黄丝郁金各级种姜所产药材产量、质量指标,结果表明,一、二、三级种姜所产药材产量与等外级种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一级种姜产出药材产量较等外级种姜高71.01%;一、二、三级种姜所产药材浸出物显著高于等外级种姜(p<0.05)。此外,一级种姜所产一等药材的重量与粒数占比均最高。综上所述,不同等级种姜在植株生长、药材产量与质量方面均存在差异,可见本研究建立的黄丝郁金种姜分级标准科学可行。并且,种姜分级种植有利于提高药材产量和质量,还能提高一等药材的比例以增加经济效益,为实现黄丝郁金种姜及药材的规范化生产提供支撑。

种姜粗和种姜重是反映黄丝郁金种姜质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表明,种姜长的离散程度较大,变异大,而控制种姜长后,种姜粗与种姜重呈显著性正相关,故选择将种姜粗、种姜重作为黄丝郁金种姜分级指标。黄丝郁金种姜发芽率对种姜的产量有直接影响,含水量反映了种姜的生活力,净度反映了种姜样品的洁净程度,故将发芽率、含水量和净度也作为黄丝郁金种姜的分级指标。因此,结合实际生产、操作简便等因素综合考虑,本标准未采纳“种姜长”,并增加了“发芽率、含水量、净度”3个指标,更全面保障种姜质量。此外,等外级的种姜粗小于8 mm、种姜重小于3 g,因其所含营养物质少,故未纳入黄丝郁金种姜分级标准。通过各级种姜田间验证试验的结果发现,等外级种姜的药材产量、质量总体来看低于其他各级种姜,进一步说明不将其纳入黄丝郁金种姜分级标准是合理的。

猜你喜欢

净度郁金发芽率
信息化教学在钻石分级与鉴定课程中的应用
—— 以SI 级钻石的净度分级为例
多基原郁金的性状、显微及气味差异性研究
“一指禅”爸爸
探讨低温冷冻条件对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低温及赤霉素处理对丝绵木种子萌发的影响
郁金的品种规格与鉴别
大豆精选工艺与设备的研究
不同方法提取郁金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夏玉米种子发芽率对植株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实验室实训教学中小麦种子净度检验步骤与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