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尼”甲基磺酸乙酯诱变体系的建立和M4代干旱敏感突变体筛选
2022-03-21李玉环谢丽琼
王 玥, 李玉环, 李 群, 谢丽琼
(1.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乌鲁木齐 830046; 2.奇台一中, 新疆 昌吉 831100)
亚麻(LinumusitatissimumL.)广泛栽种在中国西北西南等地,是我国重要经济作物之一,为一年生草本植物[1]。国内水肥充分的良田多用于主栽粮食作物,因而干旱凉冷之地是亚麻生产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2]。干旱主要通过水分缺失损伤植物,阻碍其正常生长,水分对亚麻萌发和苗期尤为重要,因此这两个阶段对干旱胁迫极为敏感。干旱胁迫下,亚麻种子出苗不整齐,单位种植密度减少,产量下降[3],生育期干旱还会影响亚麻纤维品质。室内常用PEG-6000作为渗透胁迫剂模拟水分胁迫,吴文荣[4]研究已为亚麻抗旱筛选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与传统的杂交育种相比,诱变育种具有育种进程短、变异频率高、性状改良多等优点。甲基磺酸乙酯(EMS, ethyl methane sulfonate)常用于植株诱变进行性状改良,该试剂可改变DNA单个碱基,并具有较多且较为稳定的突变性状。目前已在玉米[5]、小麦[6]、水稻[7]等多种作物中对不同农艺性状进行了改良。Aghaee等[8]对萌发10 d后的亚麻幼苗分别施加6%、12%和18%的PEG-6000,水分亏缺显著增强了CAT、POD和SOD活性;闫文亮等[9]对15种亚麻种子进行PEG-6000胁迫处理,测定了发芽势,发芽率等7个指标,结果表明,亚麻种子相对吸水率可反应亚麻种子抗旱性强弱。谭义川等[10]采用20% PEG-6000对19份M4代EMS玉米诱变系模拟干旱胁迫,通过5个抗旱性指标筛选出4个抗旱性较好的诱变系;Khalil等[11]利用0.1% EMS诱变2个甘蔗品种,用28% PEG-6000筛选突变后代,通过多种生理参数和15对简单序列重复(SSR)获得ROC 22的抗旱突变株;Boarlaye等[12]利用EMS诱变亚麻,后代中外显子突变频率为每28 kb 1个,共得到13个纯合错义突变和2个纯合无义突变,并都被遗传至M3,M4代。可见利用EMS诱变加PEG筛选的突变体抗旱筛选体系已在多种作物中得到运用,但亚麻中还没有获得抗旱相关突变体的研究。本研究用EMS处理筛选已萌动纤用亚麻“范尼”种子的最适条件,通过M1代成株率建立种子最佳诱变体系,构建了“范尼”突变体库。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M4代突变体进行耐旱性评价,最终获得干旱敏感突变体。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 料
供试材料为纤用亚麻“范尼”,经EMS诱变,2014年—2018年自交至M4代栽培于呼图壁以及米泉试验田。M4代突变体材料包括:M4-12-1,M4-5-5,M4-8-2,M4-32-4,M4-18-2,M4-6-2,M4-16-1。耐旱性筛选实验于2019年9月在新疆大学进行。
1.2 方 法
1.2.1EMS处理亚麻种子“范尼”
挑选籽粒饱满无明显病状的种子,26 ℃温水浸泡种子过夜至胚根露白[13]。EMS溶液设置为0、0.2%、0.4%、0.6%、0.8%等5个浓度,处理时间设置为4 h,8 h,12 h,16 h,共20个组合。EMS溶液浸泡亚麻种子,摇床120 r/min使种子与溶液充分接触;待浸泡完成后使用1%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浸泡种子0.5~1 h终止反应,使用流水冲洗至EMS无残留并立即播种,根据M1代半致死率确定EMS最佳诱变条件。统计M1代性状表型,确定变异性状,M2代单株留存种质,建立亚麻突变体库。
1.2.2M4代萌发期耐旱性评价
用15% PEG-6000处理大小一致、籽粒饱满的突变体种子,蒸馏水作为对照。75%的乙醇消毒3 min,蒸馏水清洗3遍自然风干后放入铺有2张无菌滤纸的培养皿(直径9 cm)中,每皿均匀分布30粒种子,分别加入10 mL溶液,24 ℃连续培养7 d,每2 d补加1 mL溶液,保持水势不变,设置3个重复。
1.2.3M4代苗期耐旱性评价
选取籽粒饱满突变体M4代种植于8 cm×8 cm育苗钵内,生长30 d后每个品种定苗30株,将1 L 18% PEG-6000浇灌到底部托盘模拟干旱环境,24 ℃连续处理7 d,每3 d复加1 L 18% PEG-6000,维持水势不变,设置3个重复。
1.2.4测量指标
按株系详细记录种质突变性状,成熟期单株收获突变体种质,无明显突变性状种质不保留。
EMS诱变成活率=成株数/处理的种子数[14];
发芽率(%)=(7 d内正常发芽种子数/总种子数)×100%;
●whether it gets warmer or not. If the answer is "yes", that means it is time to sow highland barley.
相对发芽率(%)=(处理发芽率/对照发芽率)×100%;
相对芽长(%) =(处理芽长/对照芽长)×100%;
相对鲜重(%)=(处理鲜重/对照鲜重)×100%;
相对株高(%)=(处理株高/对照株高)×100%;
相对根长(%)=(处理根长/对照根长)×100%。
1.2.5抗旱性综合评价
式中Xi、Ximin、Ximax分别表示第i个指标测定值,第i个指标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后求和各性状隶属函数值:
1.3 数据处理
实测数据间的相关性分析,显著性检验采用Excel软件,SPSS(25.0),R,软件完成;根长等测量通过Image J和Prism 5软件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亚麻种子EMS诱变参数确定
选用5个不同浓度(0、0.2%、0.4%、0.6%、0.8%)的EMS溶液和4个处理时间(4 h、8 h、12 h、16 h),共20个组合处理已萌动的“范尼”种子。根据成株率和发芽率数值,对不同组合EMS处理的诱变结果进行研究。多重比较结果(表1)表明,随着处理浓度和时间增加,成株率均逐渐降低;处理时间和浓度组合与成株率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根据诱变半数致死率原则,亚麻EMS最佳诱变体系为EMS浓度0.6%、处理时间4 h和EMS浓度0.4%、处理8 h,在两个处理组合下亚麻种子发芽率为55%和56%。
表1 不同处理时间和浓度下成株率的多重比较
2.2 亚麻突变体库分析
2014年5月,采用EMS浓度0.6%,处理时间4 h,诱变5 000粒亚麻种子,露白播种。经EMS诱变处理M1“范尼”成株率为26.09%。在全生育时期记录M1代诱变性状,主要分为叶色、叶形、茎秆颜色、茎秆类型、株高、发育进程、白化等27种突变类型。为进一步分析EMS诱变特征,2015年5月,播种单株收获的269个具有表型变异的M1代,调查显示(图1),269个突变株系中,共有55株稳定遗传,在M2代中发生表型突变率约为20.44%。根据EMS诱变成株率为26.09%,M1发生诱变率(5.38%),M2代发生诱变率(1.1%)以及突变性状可遗传比率(20.44%)。
注:1为茎扁;2为顶端多分枝;3为叶枯萎;4为茎花斑;5为叶不展;6为白化;7为花序集中;8为叶黄;9为早熟。
表2 不同EMS浓度和处理时间下亚麻种子发芽率
2.3 7份M4代突变体抗旱性评价
EMS诱变株自交4代,获得7个与抗旱相关的突变体材料进行亚麻萌发期和苗期抗旱分析。
萌发期干旱胁迫结果表明,与野生型“范尼”相比,M4突变体各项生理指标均发生显著变化。其中M4-6-2在对照和处理条件下的萌发率为81%和75%,均显著低于其他突变材料(p<0.01);M4-5-5的萌发率在对照和处理之间下降明显(p<0.01)(图2);各材料间耐旱系数的隶属函数值相对发芽率最大,相对鲜重与相对芽长都较小;相对发芽率在种质间差异最小,相对鲜重在种质间差异最大(图3);供试亚麻的D值变化范围为0.1~1,结果(图4)显示D值与相对鲜重,相对芽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注:小写英文字母显示0.01水平显著,C代表对照组(水处理),D代表干旱处理(PEG-6000)。
图3 亚麻M4代突变体材料萌发期耐旱系数的隶属函数值
图4 萌发期耐旱系数的隶属函数值与D值的相关性分析
根据萌发期亚麻耐旱系数的隶属函数值,供试亚麻耐旱性分析如表3,抗旱隶属函数在0.04~1之间。M4-12-1与野生型范尼无差异,M4-18-2表现出较原种质相对耐旱,M4-6-2,M4-16-1在萌发期表现出对干旱极敏感性状。
表3 亚麻M4代突变体萌发期抗旱隶属函数值
苗期干旱胁迫结果显示,干旱处理后亚麻各生理指标均呈显著差异;其中相对鲜重变异系数最大,相对株高,相对根长都较小(图5); 相对鲜重,相对株高与D值呈显著相关性(图6);D值变化范围在0.13~1之间,隶属函数分析显示:M4-8-2苗期较“范尼”耐旱,M4-6-2,M4-16-1表现为干旱敏感表型,其余种质为中等耐受(表4)。
表4 亚麻M4代突变体苗期抗旱隶属函数值
图5 亚麻M4代突变体苗期耐旱系数的隶属函数值
图6 苗期耐旱系数的隶属函数值与D值的相关性分析
2.4 抗旱性综合评价
根据隶属函数值对7份M4亚麻的抗旱性进行评价。萌发期亚麻抗旱品种等级排序:M4-18-2>M4-12-1>范尼>M4-5-5>M4-32-4>M4-8-2>M4-6-2>M4-16-1;苗期亚麻抗旱品种等级排序为:M4-8-2>“范尼”>M4-5-5>M4-32-4>M4-18-2>M4-12-1>M4-16-1>M4-6-2;萌发期,苗期耐旱筛选综合比较发现,与“范尼”相比,M4-8-2和M4-18-2分别在萌发期和苗期较为耐旱,但两品种在两个时期并未发现一致性;M4-12-1萌发期与“范尼”表现为相同耐受水平,苗期弱于“范尼”抗旱水平;M4-5-5,M4-8-2和M4-32-4抗旱性在萌发期和苗期均弱于范尼,M4-6-2,M4-16-1在萌发期和苗期均表现为干旱敏感性。
3 讨 论
3.1 亚麻种质突变体库构建方法
由于EMS诱变方法简单,成功率高,已广泛运用于植株选育。目前已构建突变体库的植物包括拟南芥[15]、水稻[16]小麦[17]、大豆[18]、纤用亚麻[19]等,常见突变农艺性状包括高产[20]、早熟[21]、丰富叶型[22]、抗逆[23]等。
高浓度EMS处理诱变种质会损伤植株,造成处理后的种质发芽率降低、生长停滞或死亡,不同试验组合之间诱变差异显著,因此,最佳诱变条件选择尤为重要[24]。研究表明,EMS处理浓度和时间分别在0.025%~0.75%和4~18 h范围之间,不同处理方式之间差别极为显著[26-27]。EMS诱变育种选育评判标准为后代半致死率,根据实验室预实验结果确定EMS处理纤用亚麻“范尼”大田的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组合为0.6%/4 h或0.4%/8 h。本实验田间共处理5 000粒亚麻种子,M1代具有突变性状的仅有269株,田间工作量大,成株率低,最终突变体数量少,这与徐艳花[14],张凤方等[25]的研究结果一致。
3.2 突变体性状分析
EMS诱变为单碱基变化,性状丰富,但EMS诱变剂会对种子产生损伤,导致M1代部分植株生长受到影响。植物EMS诱变主要集中于茎、穗、产量和叶片等性状[28]。通过对亚麻不同生育时期变异性状统计发现M1代变异性状可遗传至后代[19],因此M1代突变性状种类成为突变体库评价标准之一。本研究中,根据EMS诱变的M1代成株率为26.09%,M1代发生诱变概率为5.38%,M2代发生诱变率为1.1%,由M1代至M2代稳定遗传率约为20.44%。EMS性状可稳定遗传,桑贤春等[29]利用EMS诱变获得矮化水稻突变体dbc 1,基因鉴定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调控,因此本实验获得的突变体也可进行进一步研究。
3.3 突变体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分析
水分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通常种子萌发和苗期生长阶段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最为迅速,因此,抗逆实验主要集中于萌发期和苗期[9]。亚麻在出苗25 d左右进入快速生长期,随后茎中韧皮纤维生长加厚,茎尖生长点分化为开花准备,这一阶段水分的利用对纤维品质和种子产量非常重要[30]。前人研究认为,亚麻抗旱性评价的指标中,发芽率[4],芽长[31],鲜重[30]权重贡献较大,加权隶属函数(D值)通过把各生理指标耐旱系数转化为[0,1]的度量值,可以综合评价不同品种的耐旱性[10]。本研究中,萌发期和苗期干旱处理相对鲜重变异系数均为最大值,说明相对鲜重与亚麻是否耐旱密切相关,相对鲜重与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在萌发期和苗期均保持一致趋势,这一结果与刘峰[32]等研究结果一致。
突变体材料M4-8-2和M4-18-2在萌发期和苗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差异较大,表明萌发期干旱和苗期干旱,亚麻应对的机制可能并不相同,植物可能通过不同的策略完成对逆境的响应,这种现象在拟南芥耐盐实验中也有报道[33]。
4 结 论
EMS诱变亚麻“范尼”萌动种子,在0.6%/4 h和0.4%/8 h均能达到半致死率,达到最优突变效果。加权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突变体M4代M4-6-2,M4-16-1 均表现为干旱敏感性,M4-6-2在干旱胁迫下萌发率显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