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乾隆“洋为中用”打造圆明园

2022-03-21庄秋水

中外文摘 2022年6期
关键词:西洋圆明园乾隆

□ 庄秋水

乾隆下令绘制的圆明园西洋楼铜版画

帝王乐土

自从1714 年以传教士身份离开欧洲来到东方,郎士宁已经服务了三代帝国君主。他在康熙朝资历尚浅,到了雍正朝已经是宫廷最出色的艺术家之一,甚至学会了用毛笔作画。

在接到乾隆皇帝这道圣旨的两年前,郎士宁曾为当时尚是皇子的宝亲王弘历画了一幅《采芝图》。他还将为喜欢欧洲绘画风格的乾隆画更多肖像画,但此时,他要全神贯注于圆明园。

新皇帝对圆明园感情深厚。康熙六十一年(1722 年)三月二十五日,12 岁的未来皇帝在圆明园牡丹台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祖父。时年,康熙69 岁,未来的雍正45 岁。康熙特别喜欢这个孙子的机敏聪慧,12 岁的弘历从此得以在祖父身边,陪伴他度过最后半年的时光。登上帝位之后,弘历给牡丹台题写了一块匾额“纪恩堂”,隐隐印证了他对那次牡丹台相会情怀深远。

15 岁时,弘历住进了圆明园后湖西北角的桃花坞。这处景点来自文学经典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弘历住的地方名叫“桃花深处”。满族皇子钟爱汉语诗赋,他给自己的书房取名“品诗堂”。

这时的圆明园还不到后来的三分之一。1709 年,康熙把它赐给了四皇子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当上皇帝的第二年,雍正便制订了圆明园扩建总体规划。次年,他首次驻跸圆明园,当年便有超过一半的时间是在这所园子里度过的。这位以勤政著称的皇帝,还下令在圆明园里建了“同乐园”和“买卖街”。逢年过节,皇子、后妃和亲贵大臣们在同乐园陪皇帝看戏,以示满堂怡乐。同乐园西侧的买卖街一年之中总要开上好几次。每到赶集之际,四五十个店铺开门做生意。太监和宫女们扮作生意人和路人,皇帝也会亲自充当顾客,体验一下身为凡夫俗子的乐趣。

在圆明园长大的弘历登基之后,便迫切地扩建这所园林。他说,他的父祖们选择的圆明园,是一块真正的天宝地灵之地,作为帝王豫游之所,最为合适。从此,后世子孙便不必舍弃这个园林为重建苑囿而消耗民力。他还说,这正是他效法父亲勤俭知足美德的一片苦心。

中西合璧

乾隆有足够的底气扩建圆明园。此时,经过一百多年休养生息的承平时期,中国进入了唐宋以后唯一的盛世:帝国版图辽阔,财政收入增加,国库存银长期保持在6000 万两以上,最多的一年有8000 多万两,可谓空前罕有。

喜好新奇玩意儿的乾隆在位期间六次南巡,在圆明园复制了他所钟爱的江南园林。1744 年,两位宫廷画家唐岱和沈源奉命完成了圆明园四十景图。然而,皇帝的目光放之四海,他大概在郎士宁的绘画中见过西洋宫殿和园林,因此要求郎士宁和法国传教士王致诚在圆明三园之一的长春园北部建造“西洋楼”建筑群。他要在自己的离宫里也能见到巴洛克风格的西洋建筑和美丽的喷泉,那将是中国式的凡尔赛宫。

1745 年,“西洋楼”开工。那时尚没有施工图样,郎士宁、王致诚和另一位精通数学、水力学的法国人蒋友仁共同绘制图样,由中国工匠施工。身为画家的郎士宁熟悉欧洲近代建筑,他钟意晚期巴洛克风格,“努力把建筑的体量化整为零,并注意运用光影的效果。尽管这些建筑的形式基本上是西洋的,但多少带一点中国味”,它们用大理石和砖建成,以中国琉璃瓦覆顶。

1751 年完工的“谐奇趣”是最先建成的一处。它在西洋楼景区的最西端。从档案中可以知晓,室内陈设亦是西式,1750 年农历五月,乾隆曾命令造办处将所需西洋物件开列清单,单列的大玻璃镜便用来作“谐奇趣”的装修和陈设;九月,由皇商范清注携带两万两白银赴西洋采办;十一月,乾隆更传旨把正楼平台上铜栏杆改作琉璃栏杆,水池泊岸上铜异兽交铸炉处依照原样制作。可见西洋楼的建筑由郎士宁们起草样稿,然后由皇帝拍板。可以说,乾隆亲自参与了西洋楼的工程设计。

西洋楼室内陈设着西洋玻璃灯、西洋显微镜、西洋挂镜、西洋幔子、自动玩偶、摆钟和天球仪。蒋友仁常常被好奇的皇帝召见,表演那些机械玩意儿。皇帝问道,在那些从欧洲带来的铜版画中,有些在夸耀你们君主的胜利。他们是如何击退敌人,才取得这些胜利?他又问这位法国教士,耶稣会能不能从欧洲把葡萄酒运来,能不能在中国酿造他们的酒,葡萄烈酒是不是比米谷烈酒更有益健康等问题。

怀柔远人

乾隆自信而骄傲。他的个性原就不像他的父祖那么质朴,崇尚浮华缛文。他那伟大的离宫应有尽有,让外来者赞叹不已,“这座乐园一定消耗了巨额资金。的确,没有哪个国家的君主能像中国皇帝那样,能负担得起如此巨大的开支;或者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

“圆明”二字,“圆”指个人的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则意味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无缺。“圆明”二字,对这位承平皇帝而言,大概觉得妥帖至极。

1793 年9 月14 日,已届垂暮的乾隆皇帝在热河行宫接见了英国使团。英使希望能说服大清皇帝通商,并在北京派驻使节。在上年刚接到英国国王派使臣前来的奏报时,好大喜功的老皇帝欣喜万分。他亲自过问访问的细节,这次中西交流的相关文件就有783 件。

在赐宴当晚,帝国为远道而来的使臣们表演了中国戏曲,其中有乾隆亲自编写的昆曲《四海升平》,这可是难得的殊荣。戏中,星神和水怪大战,让英国使团看得如坠云里雾中,他们以为这是一出关于大地与海洋联姻的戏,未曾看明白,戏中已借文昌君之口说出清廷计划:“英吉利国贡使等,进表赐宴毕,不日赏赉遣还。”

所以,当英使回到北京,被告知要立即离开中国时,他们完全被中国人搞得不知所措。有学者认为,乾隆态度改变,是因为英国国王的礼品单太厚了,“夺走了乾隆的优越感”。

英国方面苦心挑选了代表欧洲最先进的科技和英国最精致的手工艺的厚礼。英使提出,部分礼品高大精密,安装便需要一个月,安装后不能再拆开,不宜长途运送。这让乾隆大为不悦,命令把其中的八件分别放置于圆明园正大光明殿和长春园澹怀堂。他还命令官员带英使去瞻仰圆明园。或许,他是想给英使一个下马威——你们国家有的我天朝皆有。他还斥责接待英使的官员没见过世面,这才被英国人吓住了。

表面上对英国礼品等闲视之的乾隆,命令内务府为每件物品都配上了内衬黄缎的精美匣子。这些来自远洋的礼物要在60 多年后,英法联军焚毁、劫掠圆明园时,才再次为人所见。

猜你喜欢

西洋圆明园乾隆
梦回圆明园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清宫里的西洋钟表师
紫禁城内的西洋科学家
乾隆眼中的木鱼石
乾隆:来尬诗吗
游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里过大年
对郑和下西洋的再认识
乾隆为何对香妃一往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