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本课程开发热潮下的“呐喊”与“彷徨”

2022-03-21李颖后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呐喊校本课程办法

李颖后

摘要:本文以校本课程的开发热潮为研究话题,借用鲁迅先生的两部小说集《呐喊》、《彷徨》来命名,旨在通过“呐喊”发声出校本课程开发热潮下的“竞相效仿、政绩思维、无序实施、静态断更”等问题,并在《歌声飞扬》课程开发的“彷徨”游移过程中初步探讨出“需求评估、价值定位、实施路径、评价建立、多轮开发”五项解决办法。

关键词:校本课程,歌声飞扬,问题,办法

前言

随着基础性教育对个性化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作为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有益补充的校本课程便从最初的理念提出到了如今的“百花齐放”。[1]这股开发热潮席卷教育市场的同时,“量繁质简”的弊端也日益凸显。

一、呐喊——暗流的发声

1.竞相效仿下的需求性误区

教育改革的东风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有利地政策环境,风向潮流下谁领跑、谁跟随并不重要,毕竟缺少主见、需求的竞相参与和模仿都是一种价值观迷失。人们仿佛习惯了不好好咀嚼就咽下东西的时代,名校热、国学热都是很好的前车之鉴。就校本课程开发而言,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评估学校的发展需要、评价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求、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是我们开发前首先必须要做的研究性工作。

2.政绩思维下的价值性缺失

很多学校将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为响应上级部门的号召、提高自己学校声望(宣传)、充实自身职称评聘业绩的载体,功利思想影响下开发的校本课程往往仅作为“展示品”,开发完后就被束之高阁。完全背离了“校本”课程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的开发初衷。

3.无序实施下的低效性产出

校本课程的无序实施,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前期的开发方案在实施路径上未提供一套合理的运作方式,很多学校在规划课时数、课程形式、教材使用、设施配套上未结合学生学情、学校资源占有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1]这无非等同于为产出性低效输送“养料”。因此,校本课程合理运作方式的设立是课程目标达成的有效保障。

4.静态断更下的时宜性滞后

校本课程开发应是一种持续的、动态的过程,依照社会变迁与学生需求随时作出调整与改变。但部分学校的校本课程在历经一轮“实践→评估→开发”后,便下意识地打开了“静态断更”模式。这些校本课程在开发者“鸡肋”心理的左右下,既没有在实践中进行调整、改进的想法,也没有在停滞不前中引入退出机制的意愿。

二、彷徨——正解的初探

1.需求评估三步曲:目的→内容→方法

需求评估是开发校本课程前必须要做的研究性工作,只有对校内外的情境和需要进行科学、充分的了解和分析,才能开发出适合本学校的课程。本校在开发《歌声飞扬》课程的需求评估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1)组建校本课程开发小组。(2)进行专项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收集资料,获取校内外情境和需求信息。(3)分析评估,明确主要需求缺失,这关系到校本课程主题定位的针对性。根据评估结果,为后续的主题定位提供科学依据。

2.价值定位三目标:学生→教师→学校

价值定位是在分析与研究需求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等。我校《歌声飞扬》课程开发以“学生、教师、学校”三主体来进行价值定位:(1)学生主体性的发展。采取“律动+开声+歌唱+放松”的课程结构,让学生在午间十分钟的时间里通过歌唱律动的形式愉悦身心、激活肢体和意识,以最佳状态进入后续的学习。(2)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需求評估结果得出,《歌声飞扬》是现行班级合唱活动的衍生品。普及、推广、培养学生的合唱意识是首要目的,融合律动、开声等环节来丰富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负责课程开发的学科教师们在课程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新编等问题上进行交流、探讨、定稿,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3)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砥砺润泽”是我校现行的办学理念,《歌声飞扬》课程的开发是将“润泽”理念落到实处的载体,是促进学校办学特色形成的媒介。

3.实施路径四环节:课时规划→课程结构→活动形式→监督管理

实施路径即校本课程“落地”的方式,从“纸上谈兵”到“实战情境”需要建立合理的运作模式,一般从“课时规划→课程结构→活动形式→监督管理”四个环节来构建,前三个环节的个性化特点及灵活性较为突出,而监督管理环节则是共性特征更为显著,更具借鉴意义和普适价值。《歌声飞扬》课程在监督管理环节进行了“学科教师的定点辅导、班主任的常规管理、各级行政的巡查监督”的分层设置,将职责细化、具体,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效率保障。

4.评价建立四要素:时间→主体→内容→方式

评价是课程建设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反映的课程现状与目标的差距、现存问题及需修订的方面,来不断完善课程,从而更有效地促进课程的发展[2]。

我校在《歌声飞扬》课程开发前期,课程开发组针对评价断层的问题组织了相关教研活动,分析课程属性,将评价时间、评价主体、内容、方式“四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建立起了“学生兴趣调查→班主任点对点反馈→学科教师每周小结→课程专家观摩点评”自下而上的评价体系,及时的完善和整改,大大提高课程的实践效率。

5.多轮开发内循环:实践→反思→改进

评价体系的建立对校本课程的“何去何从”起着决定性因素,而“多轮开发”则是课程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歌声飞扬》课程在第一轮开发实践后,总结出“课程结构不够灵活、学生重视度不够、展示平台较为单一”的三个弊端,课程开发组通过“调整课程结构比例、更新课程资源(适当融入时下流行元素)、加强仪式感、丰富展示平台”等措施,调整课程开发方案指导于第二轮开发的实践。校本课程开发应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应依照社会变迁与学生需求随时作出调整与改变,[3]而构建“实践→反思→改进”的内循环模式则为课程的机动性、多样性、开放性、灵活性、适应性提供了方法论依据。

结束语

“开发热”是校本课程的表象特征,由表及里,透过这一现象我们看到了校本课程在开发上存在的一些实质性问题,并分析其成因、寻找解决办法。近乎于“What-Why-How”方法论的正确打开方式,但就如文中所述“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暗流”在涌动,问题在更新,思考便不能停歇!

参考文献:

[1]任家熠.校本课程开发模式的批判与超越[J].教学与管理,2020(01):42-45.

[2]陈寒,林群主编.教育学教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9.

[3]潘洪建,刘华,蔡澄编著.课程与教学论基础[M].江苏大学出版社,2012.01.

猜你喜欢

呐喊校本课程办法
好办法 坏办法
阅读《呐喊》《彷徨》的记忆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我们有办法
想办法抓住水